荐贤而不市恩

来源 :月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mlie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宋王旦为相时,府上可谓“宾客满堂”。王旦亦藉此“观才之所长”,并不拒人于门外。他有两条不成文的规矩,其一,宾客“无敢以私请”;其二,“其人复来,不见”。
  有位叫张师德的,偏偏触犯了这第二条规矩,“两诣旦门”,也就毫无例外地吃了闭门羹,“不得见”。张氏已“久任馆阁副职,未能升迁”,他的“两诣旦门”自有所图,“不得见”之后,不反躬自省而“意为人所毁”,以为是什么人在王旦面前打了他的小报告,并将这满腹狐疑向王旦的同僚向敏中诉说,请向敏中出面沟通。王旦对向敏中说:“旦处安得有人敢轻毁人?”还如实相告,张师德“状元及第,荣进素定”,本已“累于上前言师德名家子,有士行”,没想到如此沉不住气,像他这样的尚且“若复奔竞”,那些“无阶而入”的又当如何?
  张师德“跑官”碰壁,很能说明王旦“荐贤”之格调。
  王旦荐贤,不受私请。无论是宾客“无敢以私请”或“其人复来,不见”,还是“旦处安得有人敢轻毁人”,都能说明在王旦那边“跑官”无门。想走捷径,想开后门,都会自讨没趣。他本已数次向皇上推荐张师德了,就因张师德的“两诣旦门”,看出他的浮躁贪进,反而暂缓其升职进用。不仅是张师德,就连寇准都曾为托求“使相”之事而使王旦勃然作色,说:“将相之任,岂可求邪!吾不受私请也。”
  王旦荐贤,不图报恩。他已“累于上前言师德名家子,有士行”,张师德却全然不知,要不,张氏大概不会“两诣旦门”,更不会在吃了“闭门羹”后“意为人所毁”了。王旦荐贤不露,尤其不向当事人透露信息,可谓习以为常。史料记载,“旦凡所荐,皆人未尝知。旦没后,史官修《真宗实录》,得内出奏章,始知朝士多旦所
  荐云”。
  王旦荐贤,不忘育贤。暂缓张师德之升职,意在“使师德知,聊以戒贪进、激薄俗”。既为扬清激浊维护正气,给“无阶而入”者的一个公道,也是对这位年轻人的爱护与教育。他在“及议知制诰”时说的“可惜张师德”,体现了这种心情。当然,这前提还在张师德本人的基本素质,“两诣旦门”毕竟只是有些浮躁与贪进的苗头。倘若有人竟敢以珠宝贿赂厚币买官,那就是另一码事了。
  史家以“荐贤而不市恩”评价王旦,言其不以“荐”为恩,不以“恩”市利,相当贴切。“拜爵公朝,谢恩私门”不合情理,故从来就为正派人所不齿。因为A的推荐,而使B得以升官晋爵,从A的角度说,乃是职责所在,即行使其荐贤任能之职,于B无恩可言;从B的角度说,靠的是自己的德才贤能,对A亦无恩可谢。当然,这只是“从理论上说”,实际上呢,即使真的贤能之才升官晋爵,还有仗于说得上话的人慧眼识珠,秉公而荐,何况升官晋爵的并非贤能之才呢!所以,自古以来,能像明代的薛宣拒绝谒见大权独揽的太监王振,堂堂正正地说“拜爵公朝,谢恩私门,吾不为也”的,恰如凤毛麟角;能像宋真宗时的宰相王旦那样“荐贤而不市恩”的,也不会太多。即在今天,“荐贤”而“市恩”的也时有所见。若有所荐之“贤”居然不肯事事顺着自己的意愿,还会怪其忘恩负义呢!
  (选自《解放日报》2015年5月17日,荐稿人:易茗)
其他文献
中国古代德政思想广博深厚,它以格言、警句、典故等形式存在于文化典籍之中,“为政以德”“政者正也”就是其中代表。作为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充分认识和分析它的内涵、精髓、特征和发展脉络,发现其对当今从政治国的借鉴价值,对维护和促进当代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有着积极意义。  为政以德:中国古代德政思想  我国古代德政思想的渊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辅佐周武王推翻商朝统治,建立西周政权的周公就认为殷商
期刊
陈良  周襄王七年(前645),齐国政治家管仲身患重病,国君齐桓公前往探视。齐桓公拉着管仲的手,询问自己的三位宠臣易牙、竖刁、开方能否接替他的相位,管仲一一予以否决,并忠告齐桓公应疏远他们。最后管仲向他推荐为人忠厚、不耻下问、居家不忘公事的隰朋。  管仲为什么不同意易牙、竖刁、开方继任为相?我们不妨追溯这三人是如何取得齐桓公的信任的。  易牙原是齐桓公的宫廷厨师,只因齐桓公一句“唯独没有吃过人肉”
期刊
我们在书上、电视上经常看到古代打仗有“鸣金收兵”的说法。中国古代的“五行”观认为:世界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构成,而“金木水火土”五行又分别对应“西东北南中”五个方位。金,就是指金属。在“五行”中,金对应的方位是西方,西方象征着收敛。收敛,就意味着不再进攻,因此,古人用“鸣金”来表达停止进攻、战斗结束的信号。  “鸣金”的“金”,是一种铜制乐器,名叫“钲(zhēng)”,形状像钟,但是比钟狭长
期刊
孟子曰:“牛山之木尝美矣a,以其郊于大国也,斧斤伐之,可以为美乎?是其日夜之所息,雨露之所润,非无萌櫱之生焉b,牛羊又从而牧之,是以若彼濯濯也c。人见其濯濯也,以为未尝有材焉,此岂山之性也哉?  “虽存乎人者,岂无仁义之心哉?其所以放其良心者,亦犹斧斤之于木也,旦旦而伐之,可以为美乎?其日夜之所息,平旦之气,其好恶与人相近也者几希,则其旦昼之所为,有梏亡之矣d。梏之反覆,则其夜气不足以存;夜气不足
期刊
◎[宋]周邦彦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周邦彦的词以富艳精工著称,但这首《苏幕遮》“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算是周词中少数的例外。词以写雨后风荷为中心,引入故乡归梦,表达思乡之情,意思比较单纯。  上阕先写室内燎香消暑,继写屋檐鸟雀呼晴,再写室外风荷摇摆,词境
期刊
无偏无党,王道荡荡;无党无偏,王道平平。  ——《尚书·洪范》  偏:不公正。 党:偏私。 荡荡:宽广无边的样子。 平平:治理  有序。  处事公正,没有偏私,仁政就能够顺利推行;处事公正,没有偏私,国家治理就会井然有序。  商纣王暴虐无道,整天酗酒淫乐而不理政事。纣王的叔父箕子见此,苦心谏阻,反被纣王囚禁起来。周武王伐纣时,箕子趁乱逃往箕山(今山西陵川棋子山)隐居。周朝建立后,武王求贤若渴
期刊
上命瀛州刺史卢祖尚镇交趾a,祖尚拜谢出。既,辞以疾。上遣杜如晦等谕旨b,祖尚固辞。上怒,斩之。他日,与侍臣论齐文宣何如人c,魏徵对曰:“文宣狂暴,然人与之争,事理屈则从之。”上曰:“然!向者卢祖尚虽失人臣之义,朕杀之较太暴。由此言之,不如文宣矣。”命复其官荫d。徵容貌不逾中人,而有胆略,善回人主意。每犯颜苦谏,或逢上怒甚,徵神色不移,上亦为之霁威。【史言魏徵善谏,愚以为幸遇太宗耳。不然,使遇好谀之
期刊
一  小品文是散文之一种。简单地说,小品文是篇幅短小、形式活泼、内容多样化的一种杂文。“小品”这个名词,晋代就有了的,但当时所谓“小品”,指的是佛经的简本;直到晚明时代,才有所谓小品文。现代小品文又和晚明小品文不同。现代小品文受西洋essay(随笔)的影响很深,往往令人有幽默感。一方面强调要写出作者的个性,另一方面又强调要描写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宇宙之大,苍蝇之微,无一不可以写。要用平易的语言,讲
期刊
〔元〕卢挚  避炎君频移竹榻,趁新凉懒裹乌纱。柳影中,槐阴下,旋敲冰沉李浮瓜。会受用文章处士家,午梦醒披襟散发。  (《疏斋集》)  【解读】  元代卢挚,号疏斋。他居官显达,学养深厚,在诗、词、曲、文的创作方面均有成就。尤其是散曲,风格清丽,历来评价较高。他的《疏斋集》已经亡佚,当代人辑录了《卢疏斋集辑存》。  这篇散曲选取了避暑场景,写处士——不做官的读书人,没有俗事牵绊,轻轻松松地消夏。在柳
期刊
编者按:《月读》今年第3期“特别关注”的《走出关系学的怪圈》(以下简称《走出》),介绍了中国古代的人事回避制度,文中提到:“到了东汉桓帝时期,国家便正式出台‘三护法’,其中明确规定:‘婚姻之家’和‘两州人士’不得‘对相监临’,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地方官员不能在姻亲之家所在地任职,两个地方的长官要回避籍贯上的对应关系(即A地的官员是B地人,则B地就不能用A地人)。”读者侯建良先生来信指出:“三护法”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