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天长成的先天

来源 :青年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nhu3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课题通过对比古今女性审美观的时代差异变化,探讨古今女性审美的变化及产生原因,寻找各个时期的主流审美与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关系及影响。从中国现代社会女性主流的审美观念及其变化,看女性审美的进阶。
  关键词: 女性;审美
  我们追求自然美的时代,就如同对香港美女风华逝去的无限缅怀一般,让人在无尽怅然中更加疯狂地追求美的意义。先天之美得之固然欣喜,而后天之美带来的提升与塑造,也不断成为人们所追求的闭环。如何在后天长成的先天之间塑造自我的美丽,是现代女性不断思考的话题。
  一、古代女性美的变迁与细究
  盛唐时期的女性丰腴健美、雍容华贵,而到了宋代,女性端庄柔美的风格成为主流审美,时至明清,纤弱忧郁的病态美成为社会审美主流。这一时期的审美观,“赏的是娇花照水之颜,观的是弱柳扶风之色”。而小脚之美,恰是百年审美主流。
  “百年史事惊回首,缠放放缠缠放缠”作品《三寸金莲》讲述了清末明初年间,香莲被奶奶缠足,受尽皮肉之苦,凭借一双三寸金莲嫁入富户佟家。又在两次赛脚会上,经历失宠到得宠的过程,掌握了佟家大权并最终放弃给女儿缠足的故事。《三寸金莲》一书,展示了处于男性话语权之下的女性小脚之美。书中穿插了大量的小脚文化知识,具有深刻的时代性与社会性。
  古往今来,中国男性始终掌握着话语主导权,基于最基本的生存需要,是客观事实之下,女性困于家庭之中,不能自主谋生,而被迫依赖男性得以生存的反映。经济基础决定了男性的话语权地位,依附于男性生存的中国古代女性,还处在“模仿美”的阶段,她们用模仿男性构建的标准美的方式去不断适应“美”。从“三从四德”的教化,到“谦卑顺从”的女德要求, [1]从个体独立尊严的丧失,到个体独立发展的遗漏;美丽所代入的不过是男性话语主导权下强行灌给女性的审美观,更谈不上女性主流意识审美的独立。
  明清时期风靡“裹小脚”的女性,更多是在男权意识主导下做出的被迫乐意牺牲。我们自然不能以现在的世界观来否定当时人们做出的选择。在今天所看来的饱受压迫,却在当时蔚然成风,形成社会阶层时代潮流。女性以“裹小脚”为时尚,争相往之。但是我们不难看到,其背后的心酸无奈。裹小脚的女子之所以蔚然成风,形成当时的社会潮流,到了朝廷都不能控制的地步。更多的是当时的女子取悦社会高级阶层的审美观念,女性通过缠足来征服男性、征服社会,为自己的生活换取保障,这一切,使得女性自我审美流失在大众审美潮流之中。
  缠足,是一项畸形的审美潮流,是对女性身体的压迫与摧残;但它并不唯一,从细腰到小脚;从环肥燕瘦到如今的一系列整容方案的构建。我们看到,女性始终在不断改造着自己以融入社会美的潮流之中。
  二、现代后天的女性美塑造
  现代社会的后天之美,除了女性对于气质的提升、外形的改变,在如今的潮流趋势看来,整容已经登上后天之美提升变化的大舞台。整容——是这个时代的经典运作,是伴随着人们先天或后天缺陷和畸形的一种物质需要,也为人们的精神创伤带去了修复效果。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整容手术,已经不仅仅是修复与治疗,而是给人们提供了追求美的新方式。
  随着女性自立自强观念的塑造与发展,国外审美观念的输入,女性的审美也在逐渐变得多元化。女性开始走向追求自我塑造、追求个性、追求美的时代,现代女性的审美,我们不再单一地从男权文化这一方面来做阐释。笔者将从男权下的审美、社会心理、媒体影响三方面探讨女性审美的变化与进阶。
  (一)男权下的审美
  对于现代社会女性来说,“女为悦己者容”这一观念依旧延续至今。而审美意识,不仅仅是作为文化观念的一角,更是一种性别本质现象。在男性占主导的社會,从“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到“三寸金莲”的审美潮流,再到现如今的整容大势。不断改变审美观念的是女性,而背后的主导者却是男性。女性审美以男性的审美取向变化而变化,男权主义下的社会,女性的行为改造往往是为了依附男性从而获得更好的生存资本。在这个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女性,她们意识到要想获得生存资本的增加,除了知识与技能所带来的资本,还有美貌所带来的资本加成。美丽所带来的不仅仅是他人与社会的关注,还为女性带来了经济价值。“在工作中更有竞争力”、“家庭更幸福美满”、“丈夫更喜欢”。女性为悦己者容,当女性按照男性所欣赏赞美的美丽标准去改变自己的时候,她们只是获得了一种狭隘的美学将自己置于他人的审视之下。
  (二)社会心理的影响
  社会对女性提出了审美要求,社会所传达的美学潮流和审美意向的表达,不断督促着女性以各个部位的“美”的标准对自己检视并加以改造。国内的整容狂潮正是女性不断追求于完美的心态与为了获得他人赞美与欣赏的心态的双重结合。在现有社会之中,我们看到的是一种畸形的审美观。美貌的人比丑的人收入更高,长得好看的明星没有演技却可以凭借一张好看的脸拥有金钱与地位,市场不断向娱乐资本所倾轧,年轻人半数以上的目标不再是科学家、运动员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是做网红带来受益。这不仅仅是美貌加成带来的结果,但是,我们至少可以从其中看到,美丽,确实可以让人们在这个残酷的社会环境中获益。
  社会心理为女性渲染了一个悲观的环境,社会不断展现生活之中女性这一弱势群体所面临的问题,媒体的发展无限地扩大传播了社会对于女性的要求。女性在此环境下越来越焦虑,她们形成了一种悲观意识,丑意味着不好,意味着歧视、意味着偏见与不公平。而现有科技的无限发展,给女性提供了另一个转折机会,社会流行的功利心态让整容这一改变瞬间可见的活动受到大量女性的青睐。它让女性拥有了更大的选择空间,通过后天手术的改造与加成改变自己先天的面貌,为女性带去容貌上的自信。但是纷繁复杂的各类手术背后,也往往带来审美意识的迷失。科技带来的快速可见的变化,也让人们不再满足于一般的改变,追求更好,追求超越一般美的变化。女性狂热地追逐于大众潮流,而不塑造自身独立的审美观,将会被不断变化的潮流所抛弃。   (三)两性审美的双向互动
  自始自终女性的审美意识变化及社会审美潮流的变化,如果只有男性的喜好参与其中,而没有女性的互动是根本无法延续下去的。两性审美的双向互动下,缠足是作为社会等级、地位的标志,是联姻的重要因素,更是女性获得自尊的一种体现。东汉班昭提出“男以强为贵,女以弱为美”,对女性审美的束缚,不仅来自男性话语权,更来自于女性本身。
  旧有文明孕育出新的文明,两相对比之下,人们开始思考两种文明的优劣,从而进行选择。旧有文明的缺点将会被时代所遗弃。女人成长的历史是不断雕琢改造自己身体的历史,但是我们应该意识到,美的标准从来不是固定的,它会随着时间与空间的变化而不断变化。而在当下审美意识潮流之中,女性服务于社会美的过程是将自我解构的过程,女性按照社会所推崇的主流审美,片刻化地将自己改造。何其敏指出女性审美中的悖论:“一方面,独立自强,努力在一切领域之中向男性看齐;另一方面,缺乏自信,为自己能够拥有传统的特征:美貌、妩媚、温柔、可爱、依赖性等品质,取媚于环境,逐风赶浪,出没于内外塑造自我的各种场所,在社会的变迁中,在审美的标准上,女性迷失了自我。” [2]
  三、结论
  不管是旧时代的小脚之美,还是现代社会的后天改造之美,它们都以改变原有状态的方式满足大众的审美需求,达到了新的效果。即,取得了社会生存的优良资本。在我国道家审美文化中,庄子认为,畸丑只是自然的产物,是外在的形式,是不可改变也不必改变的,对人来说,外形都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道德、是修养,是内在精神。精神的光芒是丑陋的外形不能遮蔽的、无法比拟的。他主张一切顺应自然,内在的真实比什么都珍贵。[3]孔子认为,“仁”是君子审美标准的重心,它是我们后天学习、不断修养的结果。而当下的我们,过于重视外貌而忽视了内在修养,对于整容的趋之若鶩,与传统审美观背道而驰。《汉书·孝武李夫人传》中,讲到“夫以色事人者,色衰而爱弛,爱驰则恩绝。”如果凡事建立在“以貌取人”的基础上,而没有自身实力的加持,那所得的一切,也不会长久。女性的“美”从来不为男性所裁定,也不该为之制定一个僵化的标准。女性拥有爱美与追求美的权力。但我们也应该明白,只有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提高自己的知识文化素养,增加自身的人格魅力,才能在社会中获得生存资本,独立自信,而不做他人审美的附庸。
  参考文献:
  [1]徐芳. 自由教育与女性自主意识的唤起[D].湖南师范大学,2014.
  [2]何其敏. 女性角色——审美视角的考量[A].郑玉顺.女性与社会发展——第二届妇女发展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2.
  [3]贾涛.庄子美学思想及其艺术价值取向[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05):39-41.
  基金项目:
  江苏大学第十七批大学生科研项目立项资助项目 项目编号17C587。
其他文献
Abstract:At present, the mental health of students is getting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in various fields of life. Educational psychology is used to study the effects that human learning can achieve und
期刊
摘要:随着改革发展的深入、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关于农村集体资产的矛盾愈发繁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是拥有土地所有权的除国家以外的唯一组织,虽然多部法律法规均提及该名词及其概念,但对成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构成人员的资格确定标准尚不明晰,一方面易引发诸多权益纠纷,另一方面影响农村产权改革。  关键词: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立法  一、前言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是拥有土地所有权的除国家以外的唯一组织,通过改革
期刊
一、研究背景  目前中国文学仍处在边缘状态,但2018年出版的《射雕英雄传》郝玉青译本在西方获得了赞誉,多年前译好的爱好者译本却水花不大。本文将从译介学角度分析二者之间接受度差异的原因,并尝试就“中国文化走出去”提出有效的建议。  二、文献综述  国外译介研究停滞,国内对该译本的译介学研究又缺少对比研究,研究对象也局限于绰号等文化负载词。胡苗苗的硕士论文对郝译本作了译介学角度的分析,分析侧重于译本
期刊
摘要:美是人类劳动实践的产物,人类在开启生命本体外化的过程中创造了美,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的审美意识在不断地得到提高。中国古典美学思想的产生和形成,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先秦时期是一个社会急剧变动的时代,但是在在意识形态领域也是最具有创意的时期,这个时期这个时期产生了百家争鸣的文化繁荣的局面,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先秦时代是中国文化传统的轴心时代,对后世的文化艺术产生了深远和持久的影响。  关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日渐加大,高龄占比最大的农村越发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在十九大重大决策部署《实施乡村振兴策略》中,国家提出了要构建多层次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创新多元化照料服务模式,构建养老敬老孝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加快老龄事业的发展。本文通过查阅有关资料,并针对广西农村老人的生活开展调研,分析农村现有模式下家庭养老的困境、以及老人康健养老、精神富养等需求,探索适合农村的新型养老模式——“快
期刊
摘要:成本费用粘性的提出是对传统成本理论的一次挑战,也是一次突破。自从成本费用粘性提出以来,有关这个问题的一切问题都引发了无数的学者持续不断的研究。在国家不断深化改革,不断出台政策促进企业发展的当下,对企业成本费用粘性的研究,对于企业的发展无疑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有关学者们的研究文献进行整理,从对成本费用粘性的概念界定、成本费用粘性的特征、成本费用粘性的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综述,希望可以对
期刊
摘要:我在日常教学中发现我校学生英语写作成绩普遍低下,学生的写作中普遍出现汉语式句子或者逐字翻译等现象;语法错误,拼写错误也比比皆是。因此我想针对学生在写作中常见的错误现象,分析原因,找出对策。最后确定为通过写日记的方式,以练促写,探究出适合本校学生的提高英语写作能力的方法(积累词汇,背范文,写日记),并将其运用到日常教学活动中,从而帮助学生提升写作能力。,在后期的教学过程中,反复验证了这一方法的
期刊
摘要:我国民族声乐艺术发展历史悠久,它的前身是戏曲音乐、说唱音乐、地方民歌、号子、在保留了传统精华的特点下,吸收与借鉴西方美声唱法的优点。形成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声乐艺术。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代中国民族声乐艺术也在不断发展,人们的审美观念也在发生转变。与此同时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受到了西方美学思想巨大的影响。本文主要探索当代中国民族声乐艺术中的美学特征。  关键词:美学特征;民族声乐艺术;民族声乐发展 
期刊
摘要:本文第一部分主要讨论电影《婚姻故事》中令人印象深刻的镜头和片段,以及巧妙的情节安排和演员的表演,从电影语言出发浅谈其好在哪里。以及试从导演的角度谈独立人格的重要性。  關键词:婚姻故事;奥斯卡  第 92 届奥斯卡落下帷幕,较之乏善可陈的前几届,本届出现了诸多等待电影史书写的高光时刻。6 项提名的《婚姻故事》只收获了最佳女配角,也暗示了奥斯卡传统审美的动摇:“政治正确”不再是奥斯卡的安全牌。
期刊
摘要: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中提出了他的物化概念:在资本主义商品生产过程中,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呈现为一种物的属性,因而获得一种“幽灵般的对象性”和可计算性。物化在社会中的发展会导致人的抽象化,劳动时间的空间化,主体的客体化以及人的原子化。而当物化在全社会普遍化后则又会带来物化意识的产生。  关键词:物化;合理化;物化意识  一、物化概念  首先,人的劳动成为商品。卢卡奇提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