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显凹凸,炫出色彩

来源 :新高考·语文备考(高三)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wt1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灿烂的阳光下,蝴蝶翩翩起舞,五彩的翅膀绽放出炫目的花朵。然而,在三维显微镜下我们会发现,蝴蝶翅膀奇妙的凹凸不平的结构本没有色彩。蝴蝶的翅膀何以能色彩绚烂?原因在于外在光线的照射,更在于它凹凸不平的特殊的微观结构。蝴蝶有此奥秘,人亦如此。
  缔造电商帝国的马云就是一只翅膀“凹凸”的蝴蝶。儿时的马云就很叛逆,上初中时因为打架多次被记过,被勒令转学;因为成绩差,考了两年才考上高中;踌躇满志地想考上北京大学,但高考时数学只考了1分,考了三次才考上一所不起眼的大学。然而,他倔强,有足够强大的“自我”,有无法阻挡的力量。面对别人挑衅时,他显示出一往无前的强悍:“打得赢要打,打不赢也要打!”当朋友受到欺负时,他显露出重情重义的性格,为了朋友而频频出手。在求职因为长相而被拒绝时,他不甘于挫败,做过秘书、搬运工人,甚至蹬过三轮送书……正是这倔强、自信、重情、坚韧的“凹凸”翅膀,才成就了马云这只耀眼的蝴蝶,才有了这位阿里巴巴总裁、“创业教父”、“电子商务之父”、中国首富。
  苏联也有一只翅膀“凹凸”的蝴蝶。他是各学科老师眼中的差生,但新任校长苏霍姆林斯基通过观察发现他很喜欢植物,尤其对果树感兴趣,于是就找他谈话,鼓励他喜欢什么就做什么,并支持他搞实验。经过几年的努力,这个学生的苹果嫁接终于获得成功,连生物老师都望尘莫及,赞叹这只有高级生物专家才能做到。后来这个学生毕业后没有考上大学,到了农庄里专门从事育种方面的工作,成为一个很有用的人,一个专家。正是这特殊爱好与兴趣的“凹凸”翅膀,且在教育家苏氏阳光的照射下,才成就了这只绚丽的蝴蝶,才有了每个人都可以发挥长处走向成功的教育经典。
  我有个叫刘定富的学生,他酷爱写诗,初中时就有诗歌被省广播电台采用,成为闻名乡里的“小诗人”,但他却对数理化一窍不通。后来,尽管升学考试并未给“诗人”打开辉煌之门,但是少年的文学梦一直激励着他,促使他作为一个打工者走进了《打工者报》编辑部的大门。如今这位以“柳冬妩”为笔名的学者已享誉国内,荣获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全国鲲鹏文学奖等十几个奖项,并身兼广东东莞文学艺术院副院长、东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东莞市青年诗歌学会会长、《南飞燕》常务副主编等十几个头衔——这只酷爱文学翅膀“凹凸”的蝴蝶,焕发出了夺目的光彩。
  蝴蝶翅膀的色彩斑斓,在于它结构的凹凸不平;人与社会的异彩纷呈,在于所有的生命体都有自己的特长与个性。遗憾是的,当今的教育忘却了自己的使命,不去发现生命的“凹凸”,不去彰显生命的“凹凸”,不促使这奇妙的“凹凸”炫出别样的色彩,反而无视“凹凸”,试图把“凹凸”磨平,使之成为黯然失色的“平面体”。
  我们憧憬着一幅美丽的画面:阳光灿烂,彩蝶翻飞,它们“凹凸”的翅膀彰显着独特的生命,它们灵动的翅膀辉耀出别样的色彩……
其他文献
所谓“异质对比”,就是对两个不同特质或存在差异的素材进行组合对比,这样不仅可以增添素材的厚度和强度,而且抓住对比点深入分析,能特别突出一方面的性质,强化说服力,更有利于突出主旨。  下面以人物素材为例,谈谈“异质对比”巧妙拓展运用素材的四种技法:  运用技巧一:相反发散,“纵向”拓展——将人物自身在不同时期表现出的不同特质进行对比,是非得失,一目了然。  【例文1】英国“蒸汽大王”瓦特,出身于木匠
期刊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争”的解释是“引也”,也就是对拉的意思。从其字形会意,上为“爪”(手),下为“又”(手),中间表示某一物体,像两人争一样东西。“争”的本义就像两只手相拽,所以后人注为“言争者,皆谓引之使归于己。”(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由这一本义引申开来,“争”有“力求获得,互不相让”的意思,如争夺、竞争、争长论短等。“争”还可当“力求实现”讲,如争取、争气、争胜等。至于“争”还可作
期刊
一、注意生难字的偏旁部首。例如:韩愈《马说》“故虽有名马,祗(zhǐ)辱于奴隶人之手,骈(pidn)死于槽(cao)枥(lì)之间,不以千里称也”句中的“祗”(左面是示字旁,不是衣字旁),“槽(cáo)枥(lì)”都是木字旁。  二、注意领悟字的含义。例如: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其中的“幽愁”义为“深重的愁思”,不能写成“忧愁”;又如曹操《观沧海》中的“东临碣石,
期刊
蒋介石的德国顾问们花了10年时间试图帮助中国建立一支德式军队。这支堪称中国近现代史上最现代化的陆军,加上于长江流域初步整建起的国防工业,使中国达成了抵抗日本侵略的“最低标准”。  对日本有着深刻研究  1938年7月8日,德国军事总顾问亚力山大·冯·法肯豪森在广州挥泪登船返国,告别了工作四年零三个月的中国。他的离去标志着德国顾问团在中国活动的彻底结束。行前,法肯豪森等向中方官员保证,决不向日本泄露
期刊
教育部考试中心张开老师在解读2015年高考作文特点时指出,目前,教育部考试中心和省级考试机构对作文试题评价主要依据六条标准:可写性、选择性、导向性、探究性、防套性、难易度。既然如此,我们何不借助这“六项指标”来进行作文备考呢?  一、可写性——作文就是生活的一部分  可写性是指试题的内容不深奥,考生不陌生,有背景了解。试题的内容是考生熟悉的,甚至是社会热点、国家大事。  2015年全国新课标卷I,
期刊
我们同学口说现代语,笔写白话文,文言文的语言环境距离我们日益遥远,文言文的学习也成为一大难题。  那么,怎样才能学好文言文呢?  根据长期的研究和讲授文言文的实践,笔者提出如下“五字法”,供同学们参考。  一、读。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是我国传统语文教学的第一要著,许多经典作家都是通过读而成才的,如白居易的日诵千言、口舌生疮,张溥的七诵七录等。读,
期刊
对重点词语的理解几乎是现代文阅读题的必考部分。所谓的“重点词语”,指的是含有多个义项的词语、在句子中有特定含义的词语、有指代作用的词语、起修饰限定作用的词语、含有特定手法技巧的词语等。在解答这类题目时要注意词性、联系本义、联系语境。这部分试题的常见考点有如下两种:  考点一: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就是联系文章的中心思想、人物形象(所做事件和细节描写)、作者感情(感情色彩)以
期刊
真题再现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古人说:“言为心声”、“文如其人”。性情褊急则为文局促,品性澄淡则下笔悠远。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应该是一致的。  金代元问好《论诗绝句》却认为“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艺术家笔下的高雅不能证明其为人的脱俗。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有可能是背离的。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写一篇文章阐明你的观点。  注意:①题目自拟,
期刊
文言文作为传统文化的特殊载体,承传了华夏民族博大精深的文明,记载了中华古国几千年光辉灿烂的历史,其学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进行文言文复习时,教师一般都会要求考生掌握考试大纲中规定的120个常用实词。但研读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我们发现高考并不仅仅局限于这些实词的考查,比如2015年安徽卷的“晏”“居”,2015年重庆卷的“屏”“容”“恚”“证”等,都不在这120个常见实词范围内。可见,掌握大纲规定
期刊
“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很形象地说出学生学习语文的薄弱环节和学习中的苦恼。学生对文言文普遍有一定的畏难情绪。其实,历年的高考都有一定的规律。高考选文标准是: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符合这一要求的文言文,主要是以下六个方面:“二十四史”中的传记部分和《资治通鉴》中的名段;以《孟子》《韩非子》为代表的先秦浅易文言文;唐宋八大家的散文作品;以《世说新语》为代表的笔记文;以《梦溪笔谈》为代表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