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梅风霜骨,像生入紫壶

来源 :江苏陶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rub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紫砂壶在中国陶瓷工艺美术上的地位是独树一帜的,相比较于其他陶瓷工艺品,紫砂壶的造型出类拔萃,可谓丰富多彩、变化无穷。自明代中期诞生至今,历代能工巧匠不懈创造,使紫砂壶成为造型丰富、艺术高雅的一个陶瓷品种,同时更以造型作为最主要的载体,通过风格各异的形态,展现出中华文化深厚的渊源。
  人们将紫砂壶的造型大致上划分为圆器、方器、筋纹器和花器四大类别,其中圆器和方器属于几何形体范畴,筋纹器是以线条艺术的形式展开对几何形体特征的延伸,而花器则取材于自然生活中丰富多样的动植物或人造物等,并以此作为基础原型进行艺术优化,呈现出别开生面的气象,花器通常也可被称作自然形体或像生壶。花器鼻祖陈鸣远便善于将大自然中的动植物塑成壶型或装饰,如“南瓜壶”、“松段壶”、“梅干壶”、“蚕桑壶”等都是充满古意和自然生趣的,时至今日依然为制壶艺人所模仿。“像生壶”(见图1)以“像生”二字命名,直达壶型和主题,“像生”寓意生命活力,此壶在进行直观具体表现时,便选取寒冬傲梅为意象题材而展开艺术构造,造型遵循传统,同时又不断丰富形象,集艺术和人文于一体,风格鲜明、惟妙惟肖,现便浅要对这把蕴含了梅韵生机的紫砂“像生壶”进行分析阐述。
  1 取梅入题,凌寒傲骨显生趣
  大自然永远是艺术家进行创作的题材来源,花草树木、鸟兽虫鱼等一旦成为了壶艺形象,便会呈现出鲜活的生命力,仿佛因一把壶而定格了时间,因此,题材的选取对于一把壶整体效果的表达极为重要。“像生壶”正是通过题材入手,注重素材的生动性和典型性,以寒冬傲骨之腊梅入壶,尽显无限生趣。梅花在中国有3000余年栽培历史,是富有观赏性和文化象征的植物,梅与兰、竹、菊并称为“四君子”,还与松、竹并称为“岁寒三友”,在严寒中,梅开百花之先,独天下而春,以高洁、坚强、谦虚的品格给人以立志奋发的激励。因此,梅花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客钟爱之物,它的形象也被无数次地刻画于诗文、画卷及各种艺术形态中,紫砂壶自然也不例外。“像生壶”延续了凌梅傲骨,并依旧以此为题来进行深入表现,对应像生之意,凸显自然与艺术之生趣。
  2 以梅化型,妙趣天成自得之
  “像生壶”在表现主题时,既通过梅花形象深入内涵,又通过花器造型衬托梅花,相辅相成、妙趣天成。紫砂花器造型在模拟客观形象时,或直接将某一种对象的典型物演变成壶的形状,或在壶体上选择恰当的部位用装饰手法中雕刻或透雕的方法把某种典型的形象附贴上,总之其讲究“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的造型规则,而“像生壶”则巧妙地将两种手法揉为一体。壶身高挺俊俏,由一整段梅桩塑成,鼓腹饱满,平盖内嵌壶口呈一平截面,壶底亦为平截面,上下对应,更添树桩之特色,同时,树桩的自然纹理形成流畅协调的线条,壶身上树皮嶙峋,树洞斑驳可见,生动逼真、惟妙惟肖。壶腹部伸出壶嘴,细长而有力,对应的另一侧则伸出大圈把,坚挺柔韧,略显夸张,无论是壶嘴还是壶把,无不由蜿蜒的梅树枝构成,弯折有度,筋脉攀伸自如,与壶身树桩相辅相成,完美呈现出生趣盎然的艺术形态。相对于造型刻画,贴塑梅花装饰更将作品意境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一簇簇梅枝、一朵朵梅花犹如具有了生命般附贴于壶身、壶盖上,手工捏塑的梅花形态逼真,其合理布落于壶上,看似烂漫丰富,实则恰到好处,似乎让人闻到了大自然的芬芳。整器造型形象生动、风格潇洒、构图简洁,将花器精髓淋漓尽致地呈现了出来。
  千年古树梅桩,阅尽人间沧桑,傲梅凌寒怒放,尽显生命姿态。“像生壶”通过紫砂壶艺表现,使梅韵生机与花器格调融为一体,可谓形神合一、妙趣天成。同时,其充分涉入梅花之人文魅力,给人以强烈的精神共鸣,使人在品茗赏壶的过程中思考梅文化意蕴,达到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
其他文献
宜兴紫砂壶百年流传、经久不衰,古人云“人间珠玉安足取,岂如阳羡溪头一丸土”,便是对它的中肯赞美。紫砂壶耐寒耐热,泡茶无熟汤味,能保真香,且传热缓慢,不易烫手,也不会爆裂,因此,历史上曾有“一壶重不数两,价重每一二十金,能使土与黄金争价”之说。然而,紫砂壶除了具备独特的实用优势外,它的文化性能更不容忽视,可以说,正是紫砂壶具有了其他饮茶器皿所难以超越的文化优势,才使得它越来越深受大众的喜爱。  紫砂
期刊
紫砂光货壶捧在手中长久端详,不亚于藏者在抚摸他的心水之物,“人间珠玉安足取,岂如阳羡溪头一丸土”说的就是这个理。花器也好,筋囊器也好,紫玉之间独爱线条流畅、周身端正、气宇昂扬的光器紫砂壶,这样的壶捧在手中,人和壶没有了丝毫的距离,壶身的温热通过你双手的摩挲,慢慢传递给你的是一份自然和谐的熨帖和与生俱来的亲近。一把紫砂壶,不仅仅是一个喝茶的容器,它融合了紫砂艺人执着的生命追求和精神寄托,也赋予了紫砂
期刊
据考,北宋之时江苏宜兴便盛产一种质地古朴纯厚、气质不媚不俗的紫砂壶,这种壶与文人气质十分相近,于是自然而然地便成为当时士大夫阶层赏玩的对象。北宋文风开盛,文人把玩紫砂被视之为“雅”,参与紫砂壶的设计和制作自然是一件“雅事”。紫砂壶的艺术始之于此,而一旦一种东西有许许多多形形色色的人物参与进去,便很容易形成一种文化。茶壶的艺术,是中国悠久的陶文化与成熟于唐代的茶文化相互融合的结果,在造型、泥色、铭款
期刊
紫砂壶通过外在造型的变化来无线延伸其有限的美感空间,从而提升艺术境界、拓宽艺术范畴,带给人美好的艺术享受。紫砂壶的造型发展至今多种多样,并不是越华丽越好,因为过于繁复的造型会给人一种繁琐的堆砌感,所以制作紫砂壶的关键是比例协调得当,在体现出紫砂陶质朴本质的同时,注入更多的文化内涵元素,给人以赏心悦目之感,让人在鉴赏之余更加回味,产生无尽的想象。也正因为如此,传统的紫砂器型历久弥新,始终为制壶人与赏
期刊
宜兴紫砂历史悠久、工艺精湛、造型丰富、装饰典雅,并且富有浓郁的文化内涵和艺术情趣,被誉为陶中奇葩、国之瑰宝。在发展至今的近六百年中,历代制壶艺人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独有匠心,创新创造了无数妙趣横生的紫砂壶器型,将艺术、文化、情感融为一体,为后人留下了一把把简约而不简洁的紫砂壶作品,不断激励启发着紫砂制壶艺人的艺术思潮和创作欲望,为紫砂的传承和发展延续魅力与活力。  紫砂壶的美在这些前人的传世作品中
期刊
古人有云:“人间珠玉安足取,岂如阳羡溪头一丸土。”而“贵重如珩璜”、“贵重如流黄”、“赋于雕漆”皆是体现了紫砂壶自古以来所受到的赞誉。数百年来,宜兴紫砂壶名家辈出、精品纷呈,受到文人墨客的喜爱和追捧,它的价值不仅在于制壶艺人精湛高超的制作技艺,还在于历史文化的融入,尤其是将文人士子热爱的诗词、书画、文学、篆刻等等艺术融于一体,紫砂壶才增添了文化气息和人文情怀,才能超越泥胎土质的实用器皿,成为一种文
期刊
摘 要 在宜兴紫砂的天地里,每一种器型都有它独到的设计理念和突破常规的创新。“半月如意壶”将光素器的简洁与花器的形象融合,让自然界生动的月色与民俗中的“如意”组合成紫砂壶的文化元素,显示这件作品的深度思考。同时,在自然的、和谐的、艺术的原则要求下,彰显紫砂艺术品内蕴的性格特征。  关键词 紫砂壶;半月形;吉祥如意;陶刻装饰  具有五百多年悠久历史的宜兴紫砂,作为文化的载体与茶文化有机结合,在世界陶
期刊
摘 要 吉祥物是我国紫砂壶艺创作的重要题材之一,表达了中国人对喜庆、幸福、欢乐的向往。紫砂壶艺工作者把事物的属性予以加工,并赋予艺术性的象征意义,例如把某个事物附会神话传说,或取其名称的谐音并视为吉兆,或把美好的故事和喜庆的征兆融合进紫砂壶的艺术设计中,所形成的吉祥理念能够反映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企盼。  关键词 紫砂;云兔壶;吉祥理念  中国的祖先创造了龙、凤、麒麟等等吉禽瑞兽,赋予其某种象征的内容
期刊
中国是一个饮茶的国度,千百年来,中国人将茶定为国饮,也由此催生出了品种繁多、材质各异、风格变换的饮茶器皿。自宋代以来,宜兴民间所诞生的紫砂壶便是举世公认的饮茶佳皿,并且在长期的发展历程中,逐渐把玩成了文人的品茗珍器,又在文人的孕育中升华为中华文化的一个独特载体。因其文化性能所催生的书画陶刻装饰,则更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进一步提升了紫砂壶的人文价值,时至今日依然蔚为大观,深受壶人和茶人的重视。  陶
期刊
中国茶文化的悠久历史形象催生了有关茶器、茶具等民间工艺品的诞生,宜兴紫砂壶作为一种技艺性精良的泡茶器皿,历来追求工艺严谨、形美色纯、天人合一、儒雅风韵。紫砂壶造型丰富多样,制作精美形象,兼备实用性与艺术性于一体,它历史悠久、壶风千秋、品种万样、造型变幻无穷,从古至今,无论是贩夫走卒还是文人雅士,都十分喜爱紫砂壶。紫砂壶艺与文化底蕴密切相关,在长期的历史沉淀中,每一把紫砂壶本身便充满了浓郁的文化风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