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著名少年儿童电影专家于蓝所说:“电影是最形象的、最具体的、最生动的,也是最有感染力的,最为孩子们所喜爱的。” 可见电影为学生提供了鲜活形象的画面,这种艺术形式的直观性、题材的典型性、内容的丰富性,符合小学生认识能力水平,能唤起学生的写作冲动,产生良好的情绪,激发作文的内动力,促使学生乐于写作文。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就是这个道理。
关键词:影视文化 小学生 写作能力
众所周知,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在我们平时的作文教学中,学生遇到的困难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缺乏材料;二是写不具体。如何指导学生在习作中运用各种方法提高写作能力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影视文化包容万千,它集自然与社会、文化与历史,科学与艺术,宗教与道德,理想与现实于一身,融语言、音乐、美术等艺术表现形式为一体;加之题材的多样性,表现形式的丰富性,可以说是生活的浓缩,人生的艺术再现。那么,它是否可为我们的教育所用?是否可为我们的语文教学所用?对此我有以下几点看法:
一、在兴趣中写作,影视文化是学生写作的内动力
“让儿童在快乐的作文中去享受作文的快乐”是新课程对作文教学的终极期盼。然而,随着对生命个体安全性的高度重视,春游、夏令营、社区活动的限制,现在农村儿童生活的圈子越来越狭窄。双休日完成作业后就是关在家里,与电视为伴,犹如鲁迅先生笔下“只看见四角高高的天空”,作文题材的枯燥,造成儿童话语缺失状态。因此,我们就引导孩子选择一些有趣的并对身心健康有益的影片来观看。让孩子们看那些他们喜闻乐见、健康向上的影视。把孩子们这种如火如荼的观看影视热情,迁移到我们的语文教学中。
实践证明,学生愿意接受这种全新的教学形式并乐此不疲。电影信息量大、涉及面广、作用域宽,生动的画面、精彩的情节、逼真的音响效果等能给学生以视听享受,引起情感的共鸣、心灵的震撼。由于孩子们喜欢电影,喜欢那里面的人物,故事、画面,所以,孩子们心里很多话要说,胸中有很多强烈的感情要倾诉、要渲泄。电影激发了学生写作的热情。
二、在观影中积累,影视文化是学生写作素材的百宝箱
《新课标》的出台,更强调密切关注社会信息化的进程。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教学手段的不断革新,教室里不再只有黑板和课桌椅,基本实现班班有电脑、有投影,甚至不少学校还配备高清电子白板,可以说大部分学校的多媒体硬件设施已经到位。在这样好的学习环境下,了解世界和大自然,积累知识、启发心智、陶冶情操、开阔眼界,使学生在知识领域方面得到拓展,同时也为作文教学提供了大量的素材。
三、在欣赏中分析,影视文化是学生思维碰撞的大舞台
新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影视这種鲜活、直观的媒介,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给予了学生充分思考的空间,而且更贴近学生的思考和生活,是非常符合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理念的。
四、在观影中提高,影视文化是学生写作技巧的训练
(1)内容生活性。影视和作文,都源自生活,内容上有着众多的相似性,同样的直观、形象。
(2)题材丰富性。影视有童话,故事,科幻,有以战争为主,有以人物为主,以想象未来为主,以描写风俗,展示风景为主,以提示科技为主……作文何尝不是如此呢?
(3)手法多样性。影视的情节,特写,人物的刻画,环境的渲染,事件的描述等所采用的手法,甚至是片名的命名等等这一切,与文章的写作技巧有着几乎惊人的相似性。
五、在观影中提升,影视文化是学生写作个性的张扬地
长期以来,标准化文本定义教学限制了学生的眼界。学生作文中普遍存在的空洞乏味、杜撰、抄袭之风的一个重要根源是学生远离社会生活实际,缺乏亲身经历或体验,以至于我们不知道学生的真情实感、真知灼见何以产生。影视作文课在很大程度上补偿了学生认知和情感的缺陷。学生从影视课上获得的知识,对学生形成独立思考、独立判断、自由创造品质起到了打基础的作用。当学生看过大量的优秀电影之后,有了雄厚的知识储备,审美经验和道德判断基础,作文趋向于形式灵活多变、内容新颖多义,张扬个性、标新立异。由于学生的性别、年龄、性格、经历等不同,电影必须为学生提供“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选择。学生对电影的理解会打上自己个性的烙印。
总之,影视文化可以扩大学生的视野,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热情和激情。利用优秀电影作品,提起了学生写作的兴趣,让他们感到有东西可写,感到写作是一件快乐的事情;通过电影的表现手法,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写作技巧,使他们觉得写作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在以后的日子里,还应该做出更大的努力,更加深入地工作,利用优秀电影作品这一取之不尽、用之不绝的“百宝箱”,更好地为的作文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电影课——优秀电影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实证研究》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
[2]朱曼殊等《儿童语言发展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年。
[3]宋祥,周瑞,李晓明,语文学科教学论,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1版 。
[4]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关键词:影视文化 小学生 写作能力
众所周知,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在我们平时的作文教学中,学生遇到的困难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缺乏材料;二是写不具体。如何指导学生在习作中运用各种方法提高写作能力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影视文化包容万千,它集自然与社会、文化与历史,科学与艺术,宗教与道德,理想与现实于一身,融语言、音乐、美术等艺术表现形式为一体;加之题材的多样性,表现形式的丰富性,可以说是生活的浓缩,人生的艺术再现。那么,它是否可为我们的教育所用?是否可为我们的语文教学所用?对此我有以下几点看法:
一、在兴趣中写作,影视文化是学生写作的内动力
“让儿童在快乐的作文中去享受作文的快乐”是新课程对作文教学的终极期盼。然而,随着对生命个体安全性的高度重视,春游、夏令营、社区活动的限制,现在农村儿童生活的圈子越来越狭窄。双休日完成作业后就是关在家里,与电视为伴,犹如鲁迅先生笔下“只看见四角高高的天空”,作文题材的枯燥,造成儿童话语缺失状态。因此,我们就引导孩子选择一些有趣的并对身心健康有益的影片来观看。让孩子们看那些他们喜闻乐见、健康向上的影视。把孩子们这种如火如荼的观看影视热情,迁移到我们的语文教学中。
实践证明,学生愿意接受这种全新的教学形式并乐此不疲。电影信息量大、涉及面广、作用域宽,生动的画面、精彩的情节、逼真的音响效果等能给学生以视听享受,引起情感的共鸣、心灵的震撼。由于孩子们喜欢电影,喜欢那里面的人物,故事、画面,所以,孩子们心里很多话要说,胸中有很多强烈的感情要倾诉、要渲泄。电影激发了学生写作的热情。
二、在观影中积累,影视文化是学生写作素材的百宝箱
《新课标》的出台,更强调密切关注社会信息化的进程。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教学手段的不断革新,教室里不再只有黑板和课桌椅,基本实现班班有电脑、有投影,甚至不少学校还配备高清电子白板,可以说大部分学校的多媒体硬件设施已经到位。在这样好的学习环境下,了解世界和大自然,积累知识、启发心智、陶冶情操、开阔眼界,使学生在知识领域方面得到拓展,同时也为作文教学提供了大量的素材。
三、在欣赏中分析,影视文化是学生思维碰撞的大舞台
新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影视这種鲜活、直观的媒介,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给予了学生充分思考的空间,而且更贴近学生的思考和生活,是非常符合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理念的。
四、在观影中提高,影视文化是学生写作技巧的训练
(1)内容生活性。影视和作文,都源自生活,内容上有着众多的相似性,同样的直观、形象。
(2)题材丰富性。影视有童话,故事,科幻,有以战争为主,有以人物为主,以想象未来为主,以描写风俗,展示风景为主,以提示科技为主……作文何尝不是如此呢?
(3)手法多样性。影视的情节,特写,人物的刻画,环境的渲染,事件的描述等所采用的手法,甚至是片名的命名等等这一切,与文章的写作技巧有着几乎惊人的相似性。
五、在观影中提升,影视文化是学生写作个性的张扬地
长期以来,标准化文本定义教学限制了学生的眼界。学生作文中普遍存在的空洞乏味、杜撰、抄袭之风的一个重要根源是学生远离社会生活实际,缺乏亲身经历或体验,以至于我们不知道学生的真情实感、真知灼见何以产生。影视作文课在很大程度上补偿了学生认知和情感的缺陷。学生从影视课上获得的知识,对学生形成独立思考、独立判断、自由创造品质起到了打基础的作用。当学生看过大量的优秀电影之后,有了雄厚的知识储备,审美经验和道德判断基础,作文趋向于形式灵活多变、内容新颖多义,张扬个性、标新立异。由于学生的性别、年龄、性格、经历等不同,电影必须为学生提供“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选择。学生对电影的理解会打上自己个性的烙印。
总之,影视文化可以扩大学生的视野,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热情和激情。利用优秀电影作品,提起了学生写作的兴趣,让他们感到有东西可写,感到写作是一件快乐的事情;通过电影的表现手法,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写作技巧,使他们觉得写作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在以后的日子里,还应该做出更大的努力,更加深入地工作,利用优秀电影作品这一取之不尽、用之不绝的“百宝箱”,更好地为的作文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电影课——优秀电影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实证研究》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
[2]朱曼殊等《儿童语言发展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年。
[3]宋祥,周瑞,李晓明,语文学科教学论,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1版 。
[4]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