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刘勰的《文心雕龙》中指出:“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在《作文论》中更是开宗明义:作文如同说话、歌唱,做出种种动作一样,是效果最普遍、使用最便利的情绪显示,“作文就是用笔说话”。作文是作者内心积淀的自然凸现,是现实生活中最普遍的一种交流情感的方式。
作文的本质属性决定了作文的主体是学生,作文教学中必须确立“自己写、写自己、自己改、改自己”的主体意识。然而现在的许多作文教学,或多或少地违背了这一作文实质。主要表现在:
一、作文教学的唯考观念
许多教师为了应付种种考试,忽视了作文教学的价值。认为写是为了考,考就需要写。在考试的“指挥棒”下,一味地让学生多写多练,让学生一味处于被动地位,造成学生的压抑心态。学生作文,不是抒写真情实感,而是应付考试,生扯硬套;不是观察、思考、发现美,而是脱离生活,搜索枯肠,使作文训练失去了当代青少年的灵性。
二、作文训练的唯题观念
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单一的命题形式,把学生禁锢在课本和课桌上。而学生完成的习作犹如自来水,千家万户一个样,平淡无味。更为严重的是,造成学生说假话、大话、空话、套话,甚至形成学生迎合某些语言。
三、作文程序的僵化模式
即,命题——教师指导——学生写作——教师批改——教师评讲。显然,这种程式忽略了作文教学过程是一个信息传递的过程,势必造成了“三无”的严重后果:教师教学无特性,学生作文无特色,最终学生无能力。现代素质教育、创新教育为作文教学找准了突破口,就是强化作文教学中的主体意识,为此,可以从以下诸多方面去努力:
(一)贴近生活,培养情感,说出真话。“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叶圣陶说:“源头很密迩,很广大,不用外就,操持自己,这就是我们的充实的生活。”因此,要不断开阔学生视野,让学生投身于现实生活,寻找作文的原材料。诸如参观访问、社会调查、课外活动、兴趣小组、科技实验等,先动手做,再用手写。同时,还要培养学生观察、认知生活的能力,去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假、丑,去抒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爱、所憎。鲁迅在《作文“秘诀”》中说:“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这也是作文教学必须提倡的方向。
(二)少作“限定”,因材施教,启发第一。作文训练全程中,应始终让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命题时,少作“限定”,多给“自由”。诸如情境作文、趣味作文、想象作文、一材多体式作文等,鼓励学生显现个性,活跃精神境界。
命题作文,从写文章的规律和学生的实际来看是不尽合理的,但从训练的角度来看是必要的。因此,命题作文时,题材可丰富些,方式可灵活些,时间可宽裕些。指导时,要分别程度,因材施教,注重启发与激趣。对优秀学生,稍加点拨,让他们放手去写;对中等生,指导写作规范,有的放矢地解决习作中的问题;对后进生,多给辅导,多激励,发现闪光点多表扬,促使他们产生兴趣。苏堆姆林斯基说:“所有能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学生作文来了兴趣,还愁能力不会提高吗?
(三)多作“素描”,循序渐进,不断提高。作文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有自身的客观规律,它“无成法可依,但有规律可循”。整个中学阶段的写作训练,从记叙文、说明文到议论文,每一学年、每一学期乃至每个学期的某一阶段,仍应步步按要求去训练。因为好文章是一种综合能力的体现,只有以简单的、低层次的写作训练作为基础,学生才会先易后难,逐步提高。因此,单项训练很有必要。
单项训练,包括口头练习和书面练习。口头造句、复述课文、课前一分钟讲演、新闻时事综述等属口头练习,书面练习有选词写话、缩写文章、看图作文、片断描写、写日记、周记、书信等。
在实施时,单项训练是为整体写作服务的。一要有目的,每次练习只重点训练某一方面的写作能力,兼顾其他;二要有系统,由浅入深,使学生有“渐进”的台阶,克服畏难情绪;三要多练,同一要求,反复换题训练,务必使学生达到要求;四要教师躬亲示范,写下水作文,借以指导学生作文。
作文的本质属性决定了作文的主体是学生,作文教学中必须确立“自己写、写自己、自己改、改自己”的主体意识。然而现在的许多作文教学,或多或少地违背了这一作文实质。主要表现在:
一、作文教学的唯考观念
许多教师为了应付种种考试,忽视了作文教学的价值。认为写是为了考,考就需要写。在考试的“指挥棒”下,一味地让学生多写多练,让学生一味处于被动地位,造成学生的压抑心态。学生作文,不是抒写真情实感,而是应付考试,生扯硬套;不是观察、思考、发现美,而是脱离生活,搜索枯肠,使作文训练失去了当代青少年的灵性。
二、作文训练的唯题观念
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单一的命题形式,把学生禁锢在课本和课桌上。而学生完成的习作犹如自来水,千家万户一个样,平淡无味。更为严重的是,造成学生说假话、大话、空话、套话,甚至形成学生迎合某些语言。
三、作文程序的僵化模式
即,命题——教师指导——学生写作——教师批改——教师评讲。显然,这种程式忽略了作文教学过程是一个信息传递的过程,势必造成了“三无”的严重后果:教师教学无特性,学生作文无特色,最终学生无能力。现代素质教育、创新教育为作文教学找准了突破口,就是强化作文教学中的主体意识,为此,可以从以下诸多方面去努力:
(一)贴近生活,培养情感,说出真话。“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叶圣陶说:“源头很密迩,很广大,不用外就,操持自己,这就是我们的充实的生活。”因此,要不断开阔学生视野,让学生投身于现实生活,寻找作文的原材料。诸如参观访问、社会调查、课外活动、兴趣小组、科技实验等,先动手做,再用手写。同时,还要培养学生观察、认知生活的能力,去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假、丑,去抒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爱、所憎。鲁迅在《作文“秘诀”》中说:“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这也是作文教学必须提倡的方向。
(二)少作“限定”,因材施教,启发第一。作文训练全程中,应始终让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命题时,少作“限定”,多给“自由”。诸如情境作文、趣味作文、想象作文、一材多体式作文等,鼓励学生显现个性,活跃精神境界。
命题作文,从写文章的规律和学生的实际来看是不尽合理的,但从训练的角度来看是必要的。因此,命题作文时,题材可丰富些,方式可灵活些,时间可宽裕些。指导时,要分别程度,因材施教,注重启发与激趣。对优秀学生,稍加点拨,让他们放手去写;对中等生,指导写作规范,有的放矢地解决习作中的问题;对后进生,多给辅导,多激励,发现闪光点多表扬,促使他们产生兴趣。苏堆姆林斯基说:“所有能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学生作文来了兴趣,还愁能力不会提高吗?
(三)多作“素描”,循序渐进,不断提高。作文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有自身的客观规律,它“无成法可依,但有规律可循”。整个中学阶段的写作训练,从记叙文、说明文到议论文,每一学年、每一学期乃至每个学期的某一阶段,仍应步步按要求去训练。因为好文章是一种综合能力的体现,只有以简单的、低层次的写作训练作为基础,学生才会先易后难,逐步提高。因此,单项训练很有必要。
单项训练,包括口头练习和书面练习。口头造句、复述课文、课前一分钟讲演、新闻时事综述等属口头练习,书面练习有选词写话、缩写文章、看图作文、片断描写、写日记、周记、书信等。
在实施时,单项训练是为整体写作服务的。一要有目的,每次练习只重点训练某一方面的写作能力,兼顾其他;二要有系统,由浅入深,使学生有“渐进”的台阶,克服畏难情绪;三要多练,同一要求,反复换题训练,务必使学生达到要求;四要教师躬亲示范,写下水作文,借以指导学生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