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形势下对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的探讨

来源 :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nbs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改革,对学生的评价应是多元化激励性评价。激励性评价是指在教育教学中,通过教师的语言、情感和恰当的教育教学方式,不失时机地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充分的肯定、激励和赞扬,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信和成功的体验。激励性评价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诱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内化学生的人格,是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一种策略。通过激励性评价,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的好奇与探索精神,使学生对学习始终保持愉悦的情感体验。激励性评价让教师了解学生,关注学生,提升学生,帮助学生较大程度地提升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
  一、对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带来的好处
  (一)激励性评价,温暖学生未成熟的心灵。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形势下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对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其实就是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和变化,并及时给予评价,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和兴趣,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提高,让学生未成熟的心灵得到温暖。当然,一味的表扬、激励使得学生往往对自己没有清醒和全面的认识,反而不利于他们进一步的成长。
  (二)激励性评价,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人们对某种活动、技能、观点或看法的一种习得的心理倾向,它会推动人们追求某种目标,从而影响人们的行为方式。要针对学生的情况,抓住他们点滴的闪光,赏识他们的兴趣、爱好和专长,对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发挥他们的优势,让他们的树立自信,激发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激励性评价,促进生成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教与学是师生情感和思想交流的双边活动,多元化的激励性评价,可使学生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中去,积极主动地进入学习状态,进而较好地完成教学目标。一个赞许的手势,一个鼓励的微笑,一个信任的眼神,使学生领悟到老师对他们的肯定和期望,激励性评价能建立民主、平等、温馨、和谐的教学氛围。
  (四)激励性评价,督促学生学好科学文化知识。
  激励性评价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督促他们自主学习,主动发展,全面提高素质能力。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的练字、周记、课前展示、作业、测试、竞赛等量化评价,加分激励,期末汇总分为“语文素质能力分”,设一二三等、优秀奖进行奖励。这种激励性评价既方便又真实,学生涌动精神的力量,谁也不甘落后,全班成绩得到有效提高。
  (五)激励性评价,加快学生形成学习技能与方法。
  对学生学习中的思维、行为表现及时激励性评价,能加快学生形成学习技能与方法。合作探究时,学生思维灵动,解决问题的方法各不相同,其合作表现也各有不同,这就要及时点评,给学生肯定和激励,使他们合作更得法,交流更有效。使学生今后更加积极地参与活动,更加主动地探究问题,不断地提高学习的技能和方法。
  二、对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应注意的问题
  (一)反对绝对评价,提倡适度运用相对评价。
  有些教师给学生制订若干框框对学生进行绝对评价,能取得一定的成效。它可让学生明白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起到导向作用。但一味地坚持绝对评价,会造成学生机械地适应那些条条框框,形成刻板呆滞的性格,以后不能适应纷繁复杂的社会。不妨把绝对评价与相对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如,高中语文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只要学生言之有理,就可以进行肯定评价,使学生不但容易接受,而且还能有决心做得更好。但是,相对评价也要适度。过重的批评,会导致学生产生自卑心理和厌学情绪,甚至跟教师敌对;过度的表扬,会使学生沾沾自喜,忘乎所以;而程度较轻的批评,起不到警惕的作用;而程度较轻的表扬,又不容易激发学生的情感。
  (二)因人而异,选取侧重点不同的评价方式。
  激励性评价,应因人而异,选取侧重点不同的评价方式。一是巧妙启迪优等生,激发他们深入思考、探究的欲望,使他们学习进入更深的层次,让他们“吃得好”;二是欣赏指导中等生,侧重对他们学习态度的鼓励与欣赏,让他们“吃得饱”;三是热情激励学困生,激发他们的努力学习的愿望,让他们“愿意吃”。
  (三)有的放矢,及时有效地对学生进行评价。
  评价要有的放矢,及时有效,才有助于学生和家长及时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并及时改正。要改变“期末一次性算总账”的单一评价方式,让学生乘着教师激励性评价的翅膀飞得更高、更远。
其他文献
进入高三复习,无论一轮还是二轮复习,现代文阅读的得分低都限制了学生语文的分数,是提高语文分数的一个瓶颈。其实现代文阅读复习方法多多,不能仅为了做题而做题,那样会使学生对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产生畏惧情绪,以致影响学生对语文阅读复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进行阅读专题复习时,应从文本入手,让学生与作者、文本产生共鸣,从而达到提高复习效率的目的 。  一、多角度解读文本  有人说,高三语文复习的功利性很强
期刊
最近几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一直是把“题意”放在“内容”项的首位。而“题意”的明确只能依靠审题来完成,具体来讲,就是明确文章写作的范围及重点,明确写作的各种限制性要求。所以,审题立意对于考场写作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新材料作文是近些年来高考作文的主要命题形式,如何做好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是作文备考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认真研读材料,准确把握内涵  新材料作文,其主旨往往都蕴涵于材料之中,这隐含的
期刊
目前,作文教学的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各种不同的训练思路和方法的提出,将中小学作文教学引进了一个崭新的天地。在此,本人也不揣简陋,提出个人的浅见,供同行批评。  一、个性化的内涵  “个性化”本来是指文学艺术创作中塑造具有鲜明生动的人物个性特征的方法,也指作者塑造典型人物时对其个性特征的描绘所达到的鲜明、生动的程度。而“个性”,按照一般的解释,是指在一定的社会条件和教育影响下形成的一个人的比
期刊
一、性格外向学生的性格特点分析  外向型性格的学生,心理活动倾向于外部,特点是开朗、活泼、自信心强、胸襟开阔。敏捷、好动,反应快,做什么事情也都比较快,但不一定很仔细。他们独立性强,善于交往,待人接物十分热情,到一个新的地方能很快适应新的环境,并结识—大批新朋友。这种性格的学生爱说爱笑,比较坦率,能暴露自己的思想,心直口快,不拘小节。因此,可能常常在无意间得罪别人,尤其是得罪内向性格的人,可自己却
期刊
自从踏上三尺讲台,就暗下决心要做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以前一直遵从“学以致用”的原则,后来在新课本导读中看到“学习语文,运用语文,享受语文”的教育目标,豁然开朗——如果语文教师能让学生享受语文,那不就是语文教学的最高目标吗?下面以自己的作文教学为例,谈谈对这一目标的认识。  回顾过去,自己是在小学四年级下学期爱上作文的。那是一个很偶然的机会,有一次,老师要求写一篇“赞物”的作文,当时就写了一篇《赞扫
期刊
中国古代诗歌,其主要元素即景与情,因此,要把握一首古代诗歌,从景物描写入手是科学而又必不可少的切入方法之一。而承载作者主观感情的景物,都与诗歌中的人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里的人物,有的时候指诗人自己,有的时候指诗中出现或塑造的人物。下面,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谈景物描写与人物之间的关系。  一、烘托人物形象  高冠谷口招郑鄂(岑参)  谷口来相访,空斋不见君。涧花然暮雨,潭树暖春云。  门径稀人迹,檐
期刊
开始推行实施素质教育时,柳斌就指出:“教育学生学会做人,是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今天,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教育的重要任务是科学发展,人民满意。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改革创新,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由此可
期刊
最近,新买了一辆电动自行车。骑着新车走在路上,一辆辆自行车被我抛在身后,感觉特爽。可骑的时间一长,在路上就遇到了不少电动车,本来我在前面的,可有些电动车很快就超过了我,把我抛在了身后。虽然,我将车速调到了最快,可是跟人家的距离还是越来越远,看着人家远去的背影,心里好郁闷。  晚上,躺在床上静静地思考:为什么我超过自行车的时候感觉就特爽呢?为什么我被摩托车超过的时候却毫无感觉呢?但为什么我被电动自行
期刊
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写作水平,是每一个语文老师在教学中都会遇到的问题。处理好了,学生就会如春起之苗,节节向上;处理不好,学生对于写作的兴趣就可能被扼杀了。因此,如何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写作的乐趣,是摆在教师面前的难题。  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往往面临三个问题:一是不愿意写,甚至害怕写作,他们没有写作的欲望,把写作看成是额外的负担;二是觉得没有什么可写的;三是怎么写。而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只注意到第三个问
期刊
语言和思维是密不可分的,学生的思维能力强,听说读写的能力才会强。因此,叶圣陶先生强调:“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要同时并举。”但在教学中,由于受“复习是增强旧知识记忆”的传统观念影响,很多教师指导高考语文复习时,只注重“知识的再现”,而忽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不厌其烦地领着学生把学过的课文复习一遍又一遍,大搞题海战术,强调学生抱着ABCD不放,致使学生厌学,思维质量不高,影响了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