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写作水平,是每一个语文老师在教学中都会遇到的问题。处理好了,学生就会如春起之苗,节节向上;处理不好,学生对于写作的兴趣就可能被扼杀了。因此,如何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写作的乐趣,是摆在教师面前的难题。
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往往面临三个问题:一是不愿意写,甚至害怕写作,他们没有写作的欲望,把写作看成是额外的负担;二是觉得没有什么可写的;三是怎么写。而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只注意到第三个问题,即“怎么写”的问题,忽视了前两方面的基础培养。就拿高一学生来说,作文对他们来说确实是一个难题,特别是议论文的写作,而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只是强调议论文的写作结构和写作思路,而忽视了其他方面的问题。相比记叙文,议论文可能需要更多的素材积累,需要学生多读书,多方面地开阔视野。同时,议论文写起来比较枯燥,很多学生缺乏写作兴趣,再加上本身就不会写,因此很多学生一提到作文就头疼,要么从网上抄一篇,要么写得驴唇不对马嘴,文体混乱不清,内容也很单薄。后来读了钱钟书老先生的《语文教育新论》,才明白,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写作兴趣在初期阶段更重要。因为学生愿意多读书了,脑子里有东西了,才能写出好的文章,学生看到了自己的进步,他才有写下去的兴趣。如果一味地只让学生为了考试而写作,训练应试作文,短时期内很难收到实效。学生体会不到写作的乐趣,缺少了成就感,对作文的热情也就慢慢淡了,这样可能会得不偿失。因此,如何能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兴趣,是一个值得教师思考和深入研究的问题。
要想让学生快乐阅读,快乐写作,就必须让他们明白为什么要阅读。就像吃饭一样,吃饭是为了保持身体健康,而阅读是为了保持精神健康。若缺乏某种精神修养,会造成性格或思想上的缺陷。如,狭窄、孤独、浮躁、虚荣、骄傲、自私等,会生活得不阳光、不健康、不自信、不幸福。作文写作中,阅读又是一块敲门砖。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偷”;背得美文二百篇,不会作文也会“搬”。“偷”什么,“搬”什么,这也是一个关键。对于高一学生,教师让他们读什么不是最重要的,他们喜欢读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先让他们读一些自己感兴趣的文章,哪怕是杂志、社会新闻之类的,都是可以的。通过读一些感兴趣的文章,慢慢地培养他们多读书的良好习惯,一步一步引导他们往作文上靠拢。谁都不能一口吃个胖子,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只要培养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他脑子里的东西多了,自然而然就会想通过语言表达出来。而这种表达又给了他们写作的信心,随着信心的一步一步积累,学生的写作热情自然就提高了。即使学生一开始写不出作文,照搬、模仿都是可以的。这一切都需要通过阅读来解决。当学生超越阅读而进入写作并写出好的文章时,自信心就真正建立起来了,这类学生的作文一定会越写越好,越好越写。此刻,无论是阅读还是写作,对他们来说,都是一种乐趣,而不再是负担,这才是语文教学应达到的一种效果。
钱老先生还在书中提出一个概念,就是“中学作文学”。如何建立适合于中小学学生作文教学所需要的写作知识体系,是其中一个重要的任务。钱先生评述管建刚《我的作文革命》,认为它极富创造性和有效性。管老师在书中如何看待写作呢,他认为写作即与实现“对话”,写作在本质上是一种“公众言说”。基础教育的写作,就是在“模拟”的状态下一步一步成熟的。首先,培养健康的言说方式;再者,发现内心的独特世界;复次,作文与“生活”有机链接;最后,达到“自由写作”。应试性作文,是“生存性”写作,自由作文才是“存在性”写作。对于教师而言,培养学生的“自由写作”能力,才是教学的目标和任务。而不应当把学生当成应试教育的机器,只会为了考试而考试,为了作文而作文,缺乏创造性。这样学生的作文必然被局限,发展潜力也不大,同时对于拓宽学生视野也是极为不利的。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品德高尚的人谈话。每个学生都是一个有思想、有特质的个体,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从思想根源上打消学生对作文的恐惧心理。培养学生热爱阅读、热爱写作的好习惯,让写作成为学生的一项有益活动,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快乐阅读、快乐写作的乐趣。
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往往面临三个问题:一是不愿意写,甚至害怕写作,他们没有写作的欲望,把写作看成是额外的负担;二是觉得没有什么可写的;三是怎么写。而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只注意到第三个问题,即“怎么写”的问题,忽视了前两方面的基础培养。就拿高一学生来说,作文对他们来说确实是一个难题,特别是议论文的写作,而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只是强调议论文的写作结构和写作思路,而忽视了其他方面的问题。相比记叙文,议论文可能需要更多的素材积累,需要学生多读书,多方面地开阔视野。同时,议论文写起来比较枯燥,很多学生缺乏写作兴趣,再加上本身就不会写,因此很多学生一提到作文就头疼,要么从网上抄一篇,要么写得驴唇不对马嘴,文体混乱不清,内容也很单薄。后来读了钱钟书老先生的《语文教育新论》,才明白,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写作兴趣在初期阶段更重要。因为学生愿意多读书了,脑子里有东西了,才能写出好的文章,学生看到了自己的进步,他才有写下去的兴趣。如果一味地只让学生为了考试而写作,训练应试作文,短时期内很难收到实效。学生体会不到写作的乐趣,缺少了成就感,对作文的热情也就慢慢淡了,这样可能会得不偿失。因此,如何能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兴趣,是一个值得教师思考和深入研究的问题。
要想让学生快乐阅读,快乐写作,就必须让他们明白为什么要阅读。就像吃饭一样,吃饭是为了保持身体健康,而阅读是为了保持精神健康。若缺乏某种精神修养,会造成性格或思想上的缺陷。如,狭窄、孤独、浮躁、虚荣、骄傲、自私等,会生活得不阳光、不健康、不自信、不幸福。作文写作中,阅读又是一块敲门砖。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偷”;背得美文二百篇,不会作文也会“搬”。“偷”什么,“搬”什么,这也是一个关键。对于高一学生,教师让他们读什么不是最重要的,他们喜欢读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先让他们读一些自己感兴趣的文章,哪怕是杂志、社会新闻之类的,都是可以的。通过读一些感兴趣的文章,慢慢地培养他们多读书的良好习惯,一步一步引导他们往作文上靠拢。谁都不能一口吃个胖子,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只要培养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他脑子里的东西多了,自然而然就会想通过语言表达出来。而这种表达又给了他们写作的信心,随着信心的一步一步积累,学生的写作热情自然就提高了。即使学生一开始写不出作文,照搬、模仿都是可以的。这一切都需要通过阅读来解决。当学生超越阅读而进入写作并写出好的文章时,自信心就真正建立起来了,这类学生的作文一定会越写越好,越好越写。此刻,无论是阅读还是写作,对他们来说,都是一种乐趣,而不再是负担,这才是语文教学应达到的一种效果。
钱老先生还在书中提出一个概念,就是“中学作文学”。如何建立适合于中小学学生作文教学所需要的写作知识体系,是其中一个重要的任务。钱先生评述管建刚《我的作文革命》,认为它极富创造性和有效性。管老师在书中如何看待写作呢,他认为写作即与实现“对话”,写作在本质上是一种“公众言说”。基础教育的写作,就是在“模拟”的状态下一步一步成熟的。首先,培养健康的言说方式;再者,发现内心的独特世界;复次,作文与“生活”有机链接;最后,达到“自由写作”。应试性作文,是“生存性”写作,自由作文才是“存在性”写作。对于教师而言,培养学生的“自由写作”能力,才是教学的目标和任务。而不应当把学生当成应试教育的机器,只会为了考试而考试,为了作文而作文,缺乏创造性。这样学生的作文必然被局限,发展潜力也不大,同时对于拓宽学生视野也是极为不利的。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品德高尚的人谈话。每个学生都是一个有思想、有特质的个体,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从思想根源上打消学生对作文的恐惧心理。培养学生热爱阅读、热爱写作的好习惯,让写作成为学生的一项有益活动,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快乐阅读、快乐写作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