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胃切除术后两种消化道重建术式的前瞻性临床研究阶段报告

来源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li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比较全胃切除术后功能性间置空肠代胃术与Roux-en-Y术两种消化道重建方式的术后远期并发症及生活质量。

方法

2012年3月至2013年2月间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前瞻性入组109例胃癌住院患者,在全胃切除及淋巴结清扫后,术中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R-Y组(采用Roux-en-Y重建术,57例)和FJI组(采用功能性间置空肠代胃重建术,52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营养指标及生活质量。

结果

术后1、3和6个月,FJI组R-S综合征发生率均明显低于R-Y组[13%(6/45)比37%(18/49),3%(1/30)比42%(14/33),5%(1/21)比48%(11/23),均P<0.01],但在3个月时,FJI组反流和烧心症状的出现率则明显高于R-Y组[53%(16/30)比21%(7/33),P<0.01;37%(11/30)比12%(4/33);P<0.05]。两组患者术后各项营养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核心问卷EORTC QLQ-C30 V3评分显示,两组患者在术后各个随访时间点总体健康状况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胃癌补充问卷EORTC-QLQ-STO22评分显示,FJI组患者在术后1个月和3个月时,"进食"评分明显优于R-Y组,但在术后3个月时"反流"评分则明显劣于R-Y组(均P<0.01)。

结论

功能性间置空肠代胃术保留了食物十二指肠通过和肠道神经传导的完整,是一种较为合理的消化道重建方式。

其他文献
目的评估靶向载血管内皮抑素微泡联合改良聚焦超声定向辐照抑制结肠皮下易位原位结肠癌肿瘤血管生成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5只结肠皮下易位原位结肠癌肿瘤的Balb/c裸鼠模型随机分为5组,每组13只:A组为空白对照组,裸鼠肿瘤未行任何治疗组;B组为单纯超声辐照组,仅行超声辐照,未使用任何造影剂;C组为超声辐照联合SonoVue裸微泡治疗组;D组为超声辐照联合Targestar-SA裸微泡治疗组;E组为超声辐
目的比较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PPH)与超声引导下痔动脉结扎术(DGHAL)治疗Ⅲ度混合痔术后肛管直肠压力。方法前瞻性入组2010年间在武汉市第八医院肛肠外科住院治疗的114例Ⅲ度混合痔患者,根据患者选择分别予以PPH术(63例)或DGHAL术(51例)。术后第2、6、12及18月对所有病例进行肛门直肠测压,测压指标包括直肠静息压、肛管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和肛管高压带长度。结果术后各随访时间
期刊
【摘要】数学活动是指组织学生进行一些围绕数学问题、数学现象的参与、体验、操作式学习行为。数学活动不同于讲授,也不同于预习等探究学习,通常是在已经完成了学习后(不绝对),对知识进行实践、运用、体验的活动。这种教学方式具有多方面的教育价值,因为生动有趣可以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性直观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因为具有自主性、过程性可以培养学生的素养发展。基于此,对如何组织好小学数学活动进行研究,仅供
目的探讨X线交叉互补基因1(XRCC1)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结直肠癌遗传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采用SNaPshot SNP分型技术方法,对136例结直肠癌病例(病例组)和214例成组匹配的正常体检者(对照组)外周血中的XRCC1基因的rs25487、rs25489和rs1799782等3个SNP位点进行分型,针对每个位点分析共显性、显性、隐性、超显性和叠加作用5种不同的遗传模型。分析XRCC1
近十年来,在麻醉医师的保驾护航下,我国消化内镜技术飞速发展,已成为最常见的侵入性检查方法之一,许多新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本文从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和经口内镜下肌层切开术(POEM)这两项新技术的操作方法及麻醉相关问题入手,从术前访视、麻醉选择与术中监护等方面分析了新兴内镜治疗技术的围手术期麻醉管理要点。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