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从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将青霉素应用于临床当中以来,各种抗生素药物被不断开发并应用于临床当中(本文主要讨论抗菌素),其在控制疾病流行与细菌感染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进入到二十一世纪,随着抗菌素品种的不断增加,临床当中暴露出许多不合理使用抗菌素的情况。抗菌素的不合理应用对人类的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危险,当前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问题。鉴于此,本文针对不合理使用抗菌素的表现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几点更加合理使用抗菌素的措施,仅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抗菌素;合理;规范
所谓抗菌素,其是一种对病原菌具有消灭与抑制作用的药品。临床当中治疗感染类疾病,抗菌素属于抑制疾病发展及促进病人早日康复的外来因素,其能够为人体彻底消灭病原体、促进人体康复打下坚实的基础[1]。然而随着抗菌素种类的不断增加及临床当中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不合理使用抗菌素对治疗感染类疾病造成了巨大的问题,比如耐药性、二重感染、过敏反应以及毒性反应等。所以,如何更加合理使用抗菌素是当前继续解决的重要问题。
1、不合理使用抗菌素的表现
1.1、误用
抗生素品种选择不当,给药途径不当,疗程与剂量不当。部分医师忽略了各类药品之间的相互作用,没有依据的频繁更换药物;联用药品不合理或者无指征联用药品;由于保险心里作祟,无使用指征,盲目用药;手术完成以后,抗菌素药品使用时间过场。使用剂量与用药间隔不当,比如,时间依赖型β—内酰胺抗生素的抗菌与峰浓度之间的联系较低,其主要与接触时间息息相关,该药物的杀菌成效主要是由一天内血药浓度高于致病菌(MIC)60%以上的时间与血药浓度大于最低抑菌浓度(MIC)的时间来决定,由于其半衰期相对较短,所以应当采用适当增加给药次数来提升治疗效果[2]。
1.2、滥用
病毒感染,没有目标的预防用药。门诊当中上9成左右的呼吸道感染与感冒病人都是因为病毒所致,然而针对这些病人,许多门诊基本上都使用了抗菌素,部分门诊开除的处方当中甚至在两种以上的抗菌素,在这当中,氟喹诺酮与三代头孢类药品最为突出。一般来说预防性使用药品的起点比较高,临床中大多数医生选择抗感染药品过多选择了酶抑制剂+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而酶抑制剂+β—内酰胺类抗生素通常只有在细菌培养明确为院内感染或者产酶菌的时候才能够进行应用,通常都不应当当作出诊病人的经验治疗选择,也不适合当作预防药品。
2、合理使用抗菌素的措施与建议
2.1、抗菌素疗程
使用抗菌素的疗程必须要充足,避免感染复发,但是疗程应当适当,防止长时间的盲目使用。通常来说,使用抗菌素的疗程最短应当在5~7d。针对一般急性感染病人,在其体温恢复到正常水平、病症消失以后还应当持续用药3d左右。针对败血症病人,在其体温恢复到正常水平、病症消失以后还应当持续用药7d。针对肺炎球菌性脑膜炎病人,疗程通常在10~14d左右。针对下呼吸道感染病人,疗程在14d左右。针对卡氏肺孢子虫 ( PC) 嗜肺军团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引发的肺炎及严重吸入性肺炎病人,疗程应当在14~21d左右。针对亚急性、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病人,疗程应当在28~56d左右。针对曲霉病、放线菌病、厌氧性肺脓肿以及肺结核病人,疗程通常在数月。需要注意的是,针对一般感染性,使用抗菌素在72h效果不明显的病人,不应当随意更换其他类药物,应当主动查找原因。
2.2、预防细菌耐药性
细菌耐药性可以分为获得耐药性与固有耐药性这两种。获得耐药性是因为细菌和抗菌素长时间接触以后生成的。比如,大肠埃希菌对于氟喹诺酮的耐药性已经超过了70%,大肠埃希菌对于氨苄西林、阿莫西林的耐药性已经达到了35%,金黄色葡糖球菌对于青霉素的耐药性已经接近90%。因此,为了防止耐药性的产生,应当选择正确的抗菌素,针对单一的菌感染,不可以选择广谱抗菌素。
2.3、预防二重感染
所谓二重感染,指的是在使用抗菌素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新感染。当必须要长时间应用抗菌素的时候,必须要提高警惕性。多种抗菌素合用或者广谱抗菌素都非常容易引发二重感染,而长时间使用代谢或者激素药品的病人、年老体弱的病人以及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更容易出现二重感染。一般来说,二重感染通常出现在用药后20d左右,几率在3%左右,因此,应当尽可能避免长时间应用抗菌素,特别是广谱抗菌素[3]。
2.4、抗菌素的预防性应用
外科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必须要清楚下面两个方面,其一是清楚手术是污染手术还是洁净手术,其二则是预防哪种感染。只有当清楚上述两个方面之后才能够明确是否需要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外科手术必须要在最佳的时间来选择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因为预防性应用抗菌素的目的在于预防血液组织当中的细菌繁殖、蔓延,因此,选择恰当的使用时间非常关键。在手术开始的前几天就提前进行预防性抗生素应用不仅对病人没有好处,同时也会造成医疗资源的无故浪费。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时间应当在通过血源性或者局部蔓延而感染的危险阶段。针对大部分手术,只需应用一次抗生素。针对时间比较长的手术而言,只需要在手术过程中增加一次即可。
3、结语
抗菌素使用不合理不但无法充分发挥抗菌素的效果,还可能会产生非常严重的后果。这就需要广大医师意识到抗菌素药品的重要性,能够科学、合理的应用抗菌素,明确预防性应用抗菌素与治疗性应用抗菌素的区别。针对病人而言,因为大多数病人医学知识的欠缺,不清楚滥用抗菌素所造成的严重后果,其在遇到酌情应用抗菌素的时候,执意要求医师添加抗生素。所以,广大医师在需要应用抗菌素的时候,必须要对病人及其家属讲清楚抗生素的使用状况、方法以及缺点等,让病人意识到滥用抗菌素的结果,如此,才能够通过医患双方的协同合作,有效规范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澜.2008年上半年我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调查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09(01):203-204
[2] 隆泽泓.临床住院患者6921例抗菌素使用调查[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08):319-320
[3] 崔挺,李艳丽,冯端浩.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临床使用情况监测调查分析[J].中国药物警戒.2010(06):115-116
【关键词】:抗菌素;合理;规范
所谓抗菌素,其是一种对病原菌具有消灭与抑制作用的药品。临床当中治疗感染类疾病,抗菌素属于抑制疾病发展及促进病人早日康复的外来因素,其能够为人体彻底消灭病原体、促进人体康复打下坚实的基础[1]。然而随着抗菌素种类的不断增加及临床当中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不合理使用抗菌素对治疗感染类疾病造成了巨大的问题,比如耐药性、二重感染、过敏反应以及毒性反应等。所以,如何更加合理使用抗菌素是当前继续解决的重要问题。
1、不合理使用抗菌素的表现
1.1、误用
抗生素品种选择不当,给药途径不当,疗程与剂量不当。部分医师忽略了各类药品之间的相互作用,没有依据的频繁更换药物;联用药品不合理或者无指征联用药品;由于保险心里作祟,无使用指征,盲目用药;手术完成以后,抗菌素药品使用时间过场。使用剂量与用药间隔不当,比如,时间依赖型β—内酰胺抗生素的抗菌与峰浓度之间的联系较低,其主要与接触时间息息相关,该药物的杀菌成效主要是由一天内血药浓度高于致病菌(MIC)60%以上的时间与血药浓度大于最低抑菌浓度(MIC)的时间来决定,由于其半衰期相对较短,所以应当采用适当增加给药次数来提升治疗效果[2]。
1.2、滥用
病毒感染,没有目标的预防用药。门诊当中上9成左右的呼吸道感染与感冒病人都是因为病毒所致,然而针对这些病人,许多门诊基本上都使用了抗菌素,部分门诊开除的处方当中甚至在两种以上的抗菌素,在这当中,氟喹诺酮与三代头孢类药品最为突出。一般来说预防性使用药品的起点比较高,临床中大多数医生选择抗感染药品过多选择了酶抑制剂+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而酶抑制剂+β—内酰胺类抗生素通常只有在细菌培养明确为院内感染或者产酶菌的时候才能够进行应用,通常都不应当当作出诊病人的经验治疗选择,也不适合当作预防药品。
2、合理使用抗菌素的措施与建议
2.1、抗菌素疗程
使用抗菌素的疗程必须要充足,避免感染复发,但是疗程应当适当,防止长时间的盲目使用。通常来说,使用抗菌素的疗程最短应当在5~7d。针对一般急性感染病人,在其体温恢复到正常水平、病症消失以后还应当持续用药3d左右。针对败血症病人,在其体温恢复到正常水平、病症消失以后还应当持续用药7d。针对肺炎球菌性脑膜炎病人,疗程通常在10~14d左右。针对下呼吸道感染病人,疗程在14d左右。针对卡氏肺孢子虫 ( PC) 嗜肺军团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引发的肺炎及严重吸入性肺炎病人,疗程应当在14~21d左右。针对亚急性、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病人,疗程应当在28~56d左右。针对曲霉病、放线菌病、厌氧性肺脓肿以及肺结核病人,疗程通常在数月。需要注意的是,针对一般感染性,使用抗菌素在72h效果不明显的病人,不应当随意更换其他类药物,应当主动查找原因。
2.2、预防细菌耐药性
细菌耐药性可以分为获得耐药性与固有耐药性这两种。获得耐药性是因为细菌和抗菌素长时间接触以后生成的。比如,大肠埃希菌对于氟喹诺酮的耐药性已经超过了70%,大肠埃希菌对于氨苄西林、阿莫西林的耐药性已经达到了35%,金黄色葡糖球菌对于青霉素的耐药性已经接近90%。因此,为了防止耐药性的产生,应当选择正确的抗菌素,针对单一的菌感染,不可以选择广谱抗菌素。
2.3、预防二重感染
所谓二重感染,指的是在使用抗菌素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新感染。当必须要长时间应用抗菌素的时候,必须要提高警惕性。多种抗菌素合用或者广谱抗菌素都非常容易引发二重感染,而长时间使用代谢或者激素药品的病人、年老体弱的病人以及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更容易出现二重感染。一般来说,二重感染通常出现在用药后20d左右,几率在3%左右,因此,应当尽可能避免长时间应用抗菌素,特别是广谱抗菌素[3]。
2.4、抗菌素的预防性应用
外科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必须要清楚下面两个方面,其一是清楚手术是污染手术还是洁净手术,其二则是预防哪种感染。只有当清楚上述两个方面之后才能够明确是否需要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外科手术必须要在最佳的时间来选择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因为预防性应用抗菌素的目的在于预防血液组织当中的细菌繁殖、蔓延,因此,选择恰当的使用时间非常关键。在手术开始的前几天就提前进行预防性抗生素应用不仅对病人没有好处,同时也会造成医疗资源的无故浪费。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时间应当在通过血源性或者局部蔓延而感染的危险阶段。针对大部分手术,只需应用一次抗生素。针对时间比较长的手术而言,只需要在手术过程中增加一次即可。
3、结语
抗菌素使用不合理不但无法充分发挥抗菌素的效果,还可能会产生非常严重的后果。这就需要广大医师意识到抗菌素药品的重要性,能够科学、合理的应用抗菌素,明确预防性应用抗菌素与治疗性应用抗菌素的区别。针对病人而言,因为大多数病人医学知识的欠缺,不清楚滥用抗菌素所造成的严重后果,其在遇到酌情应用抗菌素的时候,执意要求医师添加抗生素。所以,广大医师在需要应用抗菌素的时候,必须要对病人及其家属讲清楚抗生素的使用状况、方法以及缺点等,让病人意识到滥用抗菌素的结果,如此,才能够通过医患双方的协同合作,有效规范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澜.2008年上半年我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调查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09(01):203-204
[2] 隆泽泓.临床住院患者6921例抗菌素使用调查[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08):319-320
[3] 崔挺,李艳丽,冯端浩.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临床使用情况监测调查分析[J].中国药物警戒.2010(06):11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