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更加合理使用抗菌素

来源 :健康导报·医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beihua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从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将青霉素应用于临床当中以来,各种抗生素药物被不断开发并应用于临床当中(本文主要讨论抗菌素),其在控制疾病流行与细菌感染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进入到二十一世纪,随着抗菌素品种的不断增加,临床当中暴露出许多不合理使用抗菌素的情况。抗菌素的不合理应用对人类的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危险,当前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问题。鉴于此,本文针对不合理使用抗菌素的表现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几点更加合理使用抗菌素的措施,仅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抗菌素;合理;规范
  所谓抗菌素,其是一种对病原菌具有消灭与抑制作用的药品。临床当中治疗感染类疾病,抗菌素属于抑制疾病发展及促进病人早日康复的外来因素,其能够为人体彻底消灭病原体、促进人体康复打下坚实的基础[1]。然而随着抗菌素种类的不断增加及临床当中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不合理使用抗菌素对治疗感染类疾病造成了巨大的问题,比如耐药性、二重感染、过敏反应以及毒性反应等。所以,如何更加合理使用抗菌素是当前继续解决的重要问题。
  1、不合理使用抗菌素的表现
  1.1、误用
  抗生素品种选择不当,给药途径不当,疗程与剂量不当。部分医师忽略了各类药品之间的相互作用,没有依据的频繁更换药物;联用药品不合理或者无指征联用药品;由于保险心里作祟,无使用指征,盲目用药;手术完成以后,抗菌素药品使用时间过场。使用剂量与用药间隔不当,比如,时间依赖型β—内酰胺抗生素的抗菌与峰浓度之间的联系较低,其主要与接触时间息息相关,该药物的杀菌成效主要是由一天内血药浓度高于致病菌(MIC)60%以上的时间与血药浓度大于最低抑菌浓度(MIC)的时间来决定,由于其半衰期相对较短,所以应当采用适当增加给药次数来提升治疗效果[2]。
  1.2、滥用
  病毒感染,没有目标的预防用药。门诊当中上9成左右的呼吸道感染与感冒病人都是因为病毒所致,然而针对这些病人,许多门诊基本上都使用了抗菌素,部分门诊开除的处方当中甚至在两种以上的抗菌素,在这当中,氟喹诺酮与三代头孢类药品最为突出。一般来说预防性使用药品的起点比较高,临床中大多数医生选择抗感染药品过多选择了酶抑制剂+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而酶抑制剂+β—内酰胺类抗生素通常只有在细菌培养明确为院内感染或者产酶菌的时候才能够进行应用,通常都不应当当作出诊病人的经验治疗选择,也不适合当作预防药品。
  2、合理使用抗菌素的措施与建议
  2.1、抗菌素疗程
  使用抗菌素的疗程必须要充足,避免感染复发,但是疗程应当适当,防止长时间的盲目使用。通常来说,使用抗菌素的疗程最短应当在5~7d。针对一般急性感染病人,在其体温恢复到正常水平、病症消失以后还应当持续用药3d左右。针对败血症病人,在其体温恢复到正常水平、病症消失以后还应当持续用药7d。针对肺炎球菌性脑膜炎病人,疗程通常在10~14d左右。针对下呼吸道感染病人,疗程在14d左右。针对卡氏肺孢子虫 ( PC) 嗜肺军团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引发的肺炎及严重吸入性肺炎病人,疗程应当在14~21d左右。针对亚急性、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病人,疗程应当在28~56d左右。针对曲霉病、放线菌病、厌氧性肺脓肿以及肺结核病人,疗程通常在数月。需要注意的是,针对一般感染性,使用抗菌素在72h效果不明显的病人,不应当随意更换其他类药物,应当主动查找原因。
  2.2、预防细菌耐药性
  细菌耐药性可以分为获得耐药性与固有耐药性这两种。获得耐药性是因为细菌和抗菌素长时间接触以后生成的。比如,大肠埃希菌对于氟喹诺酮的耐药性已经超过了70%,大肠埃希菌对于氨苄西林、阿莫西林的耐药性已经达到了35%,金黄色葡糖球菌对于青霉素的耐药性已经接近90%。因此,为了防止耐药性的产生,应当选择正确的抗菌素,针对单一的菌感染,不可以选择广谱抗菌素。
  2.3、预防二重感染
  所谓二重感染,指的是在使用抗菌素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新感染。当必须要长时间应用抗菌素的时候,必须要提高警惕性。多种抗菌素合用或者广谱抗菌素都非常容易引发二重感染,而长时间使用代谢或者激素药品的病人、年老体弱的病人以及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更容易出现二重感染。一般来说,二重感染通常出现在用药后20d左右,几率在3%左右,因此,应当尽可能避免长时间应用抗菌素,特别是广谱抗菌素[3]。
  2.4、抗菌素的预防性应用
  外科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必须要清楚下面两个方面,其一是清楚手术是污染手术还是洁净手术,其二则是预防哪种感染。只有当清楚上述两个方面之后才能够明确是否需要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外科手术必须要在最佳的时间来选择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因为预防性应用抗菌素的目的在于预防血液组织当中的细菌繁殖、蔓延,因此,选择恰当的使用时间非常关键。在手术开始的前几天就提前进行预防性抗生素应用不仅对病人没有好处,同时也会造成医疗资源的无故浪费。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时间应当在通过血源性或者局部蔓延而感染的危险阶段。针对大部分手术,只需应用一次抗生素。针对时间比较长的手术而言,只需要在手术过程中增加一次即可。
  3、结语
  抗菌素使用不合理不但无法充分发挥抗菌素的效果,还可能会产生非常严重的后果。这就需要广大医师意识到抗菌素药品的重要性,能够科学、合理的应用抗菌素,明确预防性应用抗菌素与治疗性应用抗菌素的区别。针对病人而言,因为大多数病人医学知识的欠缺,不清楚滥用抗菌素所造成的严重后果,其在遇到酌情应用抗菌素的时候,执意要求医师添加抗生素。所以,广大医师在需要应用抗菌素的时候,必须要对病人及其家属讲清楚抗生素的使用状况、方法以及缺点等,让病人意识到滥用抗菌素的结果,如此,才能够通过医患双方的协同合作,有效规范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澜.2008年上半年我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调查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09(01):203-204
  [2] 隆泽泓.临床住院患者6921例抗菌素使用调查[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08):319-320
  [3] 崔挺,李艳丽,冯端浩.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临床使用情况监测调查分析[J].中国药物警戒.2010(06):115-116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对比分析两种不同的护理措施防止术中压疮的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于2009年12月-2010年12月收治的30例手术患者,随机将其分为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各15人。对照组患者术后用传统的防治压疮护理方法进行术后恢复;治疗组在术后恢复阶段给予15°侧卧位72小时、后背于2小时内用温水进行擦拭,注重被褥床单的质量及卫生情况,在一、二期压疮形成期间使用白蛋白等护理措施;记录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2005年1月~2009年12月我院剖宫产指征掌握情况及降低剖宫产的可行性。方法对3053例剖宫产病例逐一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05年至2008年我院剖宫产率逐年下降,但到2009年剖宫产率反弹上升。5年间阴道助产率逐年下降。5年平均剖宫产率43.92%。指征:除有医学指征外,要求剖宫产(14.38%)、巨大儿(9.56%)、剖宫产再孕(9.4%)为主要因素。结论加强孕产期保健
期刊
【摘要】近些年来,随着化学工业原料及制药工艺技术的迅速发展,药剂学家己考虑到药物制剂如何能更适合临床用药需求,提高药效,降低毒副反应,加强病人用药依从性等方面,  而研制多种各型的新制剂。各种新型的技术也开始被日益广泛的应用于生物药剂学研究中。本文,我们即对生物药剂学研究中疏水离子技术的具体应用进行简要的分析。  【关键字】生物药剂学;疏水离子;应用  引言  生物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及其剂型在体内的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不同剂量对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收治的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78例,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9例。给予观察组每天口服米非司酮治5mg,给予对照组每天口服米非司酮12.5mg治疗,3月后对两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基本上一致,治疗后两组患者子宫内膜的平均厚度,患者
期刊
摘要:目的:对慢性肝炎肝纤维化进行联合测定血清检测指标的诊断价值进行探讨。方法:对我院收治的32例肝病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酶法和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TIMP-1、MMP-1、LN、TCF-α、PC-Ⅲ和HA等指标的检测,并与32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四项纤维化指标与对照组体检者进行对比,有明天的提高。结论:对肝纤维化采用LN、HA、TIMP-1及PC-Ⅲ联合测定法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到2013年6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00例小儿肺炎患者,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为50例。对于对照组患者进行一般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而对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使用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进行治疗,所有患者的疗程均为7天。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血清学检验和全面生化反应在沙门氏杆菌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我院共收治的104例肠热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52例),观察组采用血清学检验和全面生化反应试验,对照组采用常规检验。记录两组的检验结果。结果:观察组的检验有效率为96.1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9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  
期刊
摘要:目的 临床实践研究病毒性脑炎疾病的临床诊断措施及药物治疗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吉木萨尔县人民医院2013年2月至2014年3月间收治的44例病毒性脑炎疾病患者,总结分析CSF、脑电图、影像学检查在病毒性脑炎疾病诊断中的效果,并实践研究阿昔洛韦等药物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采取CSF、脑电图、影像学检查及临床症状综合诊断确诊为病毒性脑炎后,给予针对性的药物治疗后治愈率达到79.55%。结论 经过长
期刊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代谢性骨病,指全身性骨量减少,骨微结构破坏和骨强度降低,即单位体积内骨组织含量低于正常,导致骨脆性增加,容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疾病。临床表现为颈腰背疼痛,驼背和骨折。  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相当高,临床上以老年男性和绝经后的女性多见。据我国部分省市统计,60岁以上老年人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约为59.87%,每年因骨质疏松而并发骨折的发病率达9.6%,并有逐年增高的趋势。  中医病因病机: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中老年人群中高尿酸血症发生率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 方法 对601例中老年健康体检者进行了尿酸、血糖、血脂、血压检测,并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 601例中老年健康体检者高尿酸血症检出率为16.31 %(男24.38 %,女6.86%),男性明显高于女性(X2 =33.60,P<0.01),高尿酸血症组高血糖、高血压、高脂血症的检出率明显高于血尿酸正常组。结论 中老年人是高尿酸血症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