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捉“变”者探趋势,坚守“稳”者通新途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554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高考作文形式不断翻新,呈现出鲜活的变化:作文材料外在形式发生变化,任务驱动的类型发生变化。同时它又有稳定的地方:整体构思的思维稳定,提示语的限制作用稳定,有关情境设置的写作指令稳定,结合材料的写作方法稳定。只有充分认识清楚它的“变”与“稳”,才能对高考作文动态发展的过程有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和掌握,才能在未来的考场上游刃有余。
  【关键词】备考;变稳;任务驱动;写作指令
  在高三的备考复习中,我相信大部分老师都觉得作文备考这个板块是最难操作也是最难奏效的。的确,作文备考不像其他内容有明确、固定、清晰的思路套路可以遵循,作文考查的是学生综合的语文素养,作文考题千变万化让人防不胜防,总觉得每一道新题都有一些意外的内容让自己一筹莫展;经过一系列的精心准备,老师自信满怀,认为下次的作文训练一定会效果大增,能够让学生手到擒来,可是结果总有一部分学生因无法攻破新题目设置的“迷局”而抓耳搔腮不知何处下笔;另外,选择什么样的题目进行训练才能达到准确“模拟高考”的效果,这些都是困扰着高三备考教学的难题。如何破解这些难题,让高三作文备考真正回归“理性、有序、高效”的原点,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展开探讨。
  进入高三,老师的心态其实跟学生很相似,都会追问同一个话题——明年高考作文怎么考,然后找回近几年的高考作文题,试图从中寻找答案。这种思路并无不妥。但是为了寻求立竿见影的模拟效果,达到所谓精准、直击要害的备考目标,不少老师在进行自主原创命题或者选择模拟真题给学生训练时,都出现了刻板模仿往年高考真题的痕迹,总是高仿真地沿袭上一年的命题思维,不越雷池半步,永远跟着人家屁股走,一味在人家的身后深耕细挖,这种备考方法实在非常低效危险。事实上每一年的高考作文总有一些让人意想不到的地方,如果不能在往年高考真题的基础上灵敏嗅出悄然变化的走势,未来高考场上一定会措手不及。众所周知,每一年的高考作文题都是在之前几年的基础上稳中求变的,都会在延续之前的思路上进行创新发展;我们无法一模一样地押中高考题,但是可以从其“稳中求变”的命制思路中寻找出“变”与“稳”(即“不变”)的元素,科学掌控将来的命题趋势,进而最大限度地接近考题,为实现作文有效增分奠定坚实的基础。
  回首近年考过的全国Ⅰ卷作文,总是惊讶于其有让人猝不及防的变化。2015年写信,2016年看图作文,2017年组合关键词,到了今年则成了穿越时空写给未来的一代人。
  一、作文形式不断翻新,呈现出鲜活的变化
  1.作文材料外在形式发生变化
  2015年作文材料是一段意思连贯、完整叙述的文字,这种外在形式符合我们的常规预想。可是从2016年开始,作文材料就开始出人意料了:2016年是看图作文,作文材料不再是一段文字,变成了一则漫画材料;材料信息不再由直觀的文字提供,而必须要细心观察图画里的构成要素,抓住图画内容的隐性表达——孩子、成绩单、奖励(吻痕)、惩罚(巴掌痕),从而领悟其表达的内涵及社会指向。这对于习惯了连续性文本的考生是个不小的挑战。2017年作文材料更是打破了不少人的惯性思维,出现了一连串表面毫不相关的关键词,没有过多地告诉考生这些关键词代表了什么现象、反映了什么主题,考生必须自己去寻找关键词之间的内容关联,比如“一带一路”、“广场舞”、“中华美食”三者组合起来反映了一个怎样的中国,然后把它们糅合成一个统一的主题连缀成文。不过,2018年的作文外在形式一定程度地延续了2017年的特点,由一连串的年度大事组成,它们之间表面上依然没有什么关联,考生必须抓住其中一些大事触发自己对时代社会的联想感悟。
  2.任务驱动的类型发生变化
  综观近年的全国Ⅰ卷作文,不难发现它们的任务驱动类型其实可以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1)是非辨析型。这种作文通常提供一则似是可非、充满争议空间的事件材料,要求考生发表看法并阐释理由。如2015年“高速路上女儿举报父亲”的作文,2016年“奖励与惩罚”的作文。写这种作文,考生首先要有明确的是非判断,站定立场后,可以在文章前半部分深入分析材料中谁是谁非,指出“是”或“非”的本质,赞扬“是”的好处,批评“非”的坏处,然后提出具体的解决办法或告诉读者该怎么做。
  (2)介绍解说型。这种作文通常提供一则有关写作对象某些特点的原始材料,要求考生根据具体的写作指令展开写作。如2017年组合关键词介绍中国的作文。写这种作文,可以先按照作文题目的写作指令提炼出能统摄全篇的中心论点,明确介绍解说的方向,然后在中心论点的指引下,用平行并列的方法,结合材料分成几个角度分别介绍你眼中的介绍对象的特点。
  (3)联想思考型。这种作文通常提供好几则各自独立的材料,要求考生由这些材料引发联想和思考,继而抒写自己的感悟和见解。如2018年写给未来18岁的一代人的作文。写这种作文,考生可以根据具体的写作指令,根据中心论点的需要自由组合材料,使材料融合在自己行文说理的过程中,表达自己独特的感悟思考。
  综上不难发现,除了2015年和2016年是连续两年考同一种是非辨析型的作文,之后的2017年和2018年考查的都是不同往年的任务驱动类型的作文。面对这样的变化,教师在备考中要处理好轻重主次关系,对上述出现过的作文类型既有所兼顾,又有所侧重,科学合理地选择安排作文训练的内容。
  二、高考作文一直在变化着,但也稳定着
  1.整体构思的思维稳定。如今的任务驱动型作文题目,不管是一则材料,还是多则材料,考生都要抓住材料所合力营造、共同表达的中心话题来提炼观点,切忌只截取其中的一两句话来审题立意,断章取义。比如2018年全国Ⅰ卷作文,材料列举了从2000年到2035年的年度大事,然后要求“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其中的“以上材料”表明文章要基于上述材料的完整整体进行联想和思考,不能只抓住某句话或某部分来谈。又如2018年全国Ⅲ卷作文,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义”,同样要把其中的“围绕材料”理解为“围绕材料的整体”。   当然,有时候题目又会有专门的说明,如2017年全国Ⅰ卷作文,要求“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这里的写作指令看似有别于上述的从“材料整体”出发,但是实际上对你所选择的“两三个关键词”还是要从整体上去理解,把它们统一在同一个主题下来展示你眼中的中国,而不能各自分散自成一面。
  2.提示语的限制作用稳定。材料结束后,在写作要求的开头,往往会有一两句提示语,这两句提示语极其重要,它们其实是对考生理解材料的范围和方向进行了明确的提示、限制和引领,千万不可轻视。考生必须在这个提示语的提示、限制和引领下去审题立意,去提炼中心论点。比如2017年全国Ⅱ卷作文,材料结束后是这样的句子:“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 这就是材料结束后的提示语。这个提示语中的“化育后世”实际上对考生的审题立意进行了清晰明确的提示:要从名句对后世的影响的角度来表达自己的感触与思考。
  又如2018年全国Ⅰ卷作文,材料结束后马上就是这样的句子“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和机缘、使命和挑战。你们与新世纪的中国一路同行、成长,和中国的新时代一起追梦、圆梦”,这个提示语对考生的写作方向进行了更加细致的限制:①“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和机缘、使命和挑战”意味着考生在文章里必须写到“际遇和机缘、使命和挑战”。②“你们与新世纪的中国一路同行、成长”与“和中国的新时代一起追梦、圆梦”表明考生在文章中必须把自身经历与国家的发展进步融合在一起。③从“际遇和机缘、使命和挑战”“同行、成长”“追梦、圆梦”这些词语的感情色彩来看,考生写出来的文章格调必须积极昂扬。
  3.有关情境设置的写作指令稳定。提示语结束后,还会有设置写作情境的相关句子,它们对考生作文的读者对象、时空设定等方面发出了具体的写作指令。比如2017年全国Ⅰ卷作文,“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这里就对文章的读者对象进行了指定,要求作者要有清醒的读者意识。2018年全国Ⅰ卷作文,“想象它装进‘时光瓶’留待2035年开启,给那时18岁的一代人阅读”,这里既有对文章读者对象的指定,还有对文章时空穿梭的想象,这样的写作情境对考生是个难度不小的考验。
  4.结合材料的写作方法稳定。任务驱动型作文既有明显的限制性,也有较大的开放性,这个开放性就体现在对材料的自由灵活处理上。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独到思维自由解读材料,可以根据中心论点的需要自由组合材料的顺序;但是无论如何自由灵活处理,都必须把材料融入到文章的内容中,圆满地完成写作任务。这种以材料为依据的行文方法本没有什么稀奇之处,但是根据自身的教学经历,发现不管是在平时的作文训练还是考场作文,总有一小部分学生不注意这方面,写出来的文章脱离材料,写成类似多年前的话题作文,这實在是一个不该发生的遗憾。
  对于高考作文题目不断变化翻新的趋势,我们相信今后仍然将继续下去;至于如何变化如何翻新,将以何种新姿态新面貌示人,我们作出过多的猜题押宝是不切实际的。我们常说高考命题是稳中求变,因此不管它如何“变”,只要抓住了其中“稳定不变”的东西,就等于实现了有效备考。同时还应该看到,只有充分认识清楚它的“变”与“稳”,才能对高考作文动态发展的过程有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和掌握,才能对未来考场上它的每一处变化具备敏锐的嗅觉,拥有洞察的智慧,做到游刃有余。
其他文献
【摘要】数学计算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内容,也是小学生学习数学所必备的基本能力,是学习数学的基础。小学生思维方式更偏重于形象思维,思维还不够严谨,在进行数学计算时很容易粗心大意、丢三落四,计算错误是小学生数学考试丢分的重要原因。数学教师增加课后计算题的训练,对学生经常出错的计算题目进行汇总,巧用学生的“错误资源”,加强易错知识点的讲解和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细化计算题的讲解,可以提升学生的计
【摘要】计算,是人类生活中一种复杂的智力活动。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是获得更高级数学知识的基础。但就目前小学数学计算能力而言,其正确率并不高,因为小学生年纪太小,思维方式过于活跃,课堂注意力集中难度很大。而随着我国科技信息时代的到来,多媒体技术已逐步引入小学教育并广泛发展起来。教师也要与时俱进地适当改变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方法,注重研究如何在信息技术环境中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信息
【摘要】幼儿的成长需要幼儿园和家庭的共同努力。幼儿是社会发展和民族发展的重要“储备力量”,做好幼儿教育是幼儿园应积极承担的责任。作为幼儿园园长,需要以幼儿们的性格和心理特征为出发点,培育幼儿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家园合作中助力幼儿们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家园合作;幼儿;健康成长  幼儿园教育处于个体接受正式教育的始阶段,这一阶段的教育或多或少影响着幼儿们的道德素质和习惯养成。传统幼儿园教育中常
【摘要】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水平是大面积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于全面推进学校的素质教育,维护家庭社区稳定,建设小康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关注学困生的成长,明确学困生的成因,实施个性化教育,带领他们走出学习的困境,让每一个孩子都“闪亮”起来,是社会赋予我们每一位教师的使命。  【关键词】农村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  一年级学生从幼儿园转入小学,有些学生逐渐感到学习不再是件快乐的
【摘要】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其中朗读能力的培养是重点的内容,可以促进学生语言建构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而在培养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与教学的内容的结合,还需要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朗读教学的效率,使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可以深化知识理解,得到综合素质提升。本文分析了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出现的问题,并介绍了有效培养的策略,希望能够提高阅读教学效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摘要】《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理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代替的作用。通过使用“周记”的方式让学生及时回顾旧知,并且帮助学生有条理地去梳理数学知识与信息,使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以及表达能力,让学生在
【摘要】绘画的基础是造型,几何体的训练既枯燥又需要花大量的时间来练习,而卡通画是深受初中生喜爱的一种绘画形式,在中学美术课本中就有较为独立章节出现,即吸引学生欣赏,又增添了学生的绘画兴趣及动手绘画的欲望,如何激发学生兴趣并引导学生大胆动手创作并在此基础上提升造型能力,多练、多想、多观察,这就是我们所要面对的问题。在教学活动中,笔者从耳熟能详的故事入手,单个形象创作到多幅画创作表现故事情节,由浅入深
【摘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错误很正常。教师不能为了防止学生犯错,就包办代替。教师要善于用“错”,即要引导学生找到自己学习中犯错误的原因,并且采取积极的措施和策略,帮助学生力争下次少犯或不犯类似的错误。让学生在自查自纠错误的过程中成长和进步,让学生以“错”促成长。  【关键词】有“错”正常;借“错”生长;认“错”有理;减“错”有计;纠“错”有方  一、有“错”正常,允许学生在学习中犯错  新一轮
随着家长学校的建设与家庭教育活动的推广,《父母课堂》成为家长学习的首选书刊,它帮助家庭树立新的教育理念,为家庭教育发展指明方向,使家庭教育趋向规范、高质。近来,家长就孩子的一些“捣蛋”行为与我交流。针对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普遍遇到的难题,我进行了调查、收集,将它作为家长学校的主要教材,巧妙地引入课堂。以《父母课堂》2018年10月期刊中的《开发孩子的好奇心》为教学文本,开设题为“如何呵护孩子的好
【摘要】化学课堂教学是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主要途径,基于真实情境下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为学生提供科学应用知识与技能的提升。在教师的引导下,将情境活动、知识脉络、能力素养要求有机地相结合。本文以初中化学酸碱盐教学为例论述,如何落实和发展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初中化学;情境教学;学科核心素养  情境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