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1月,在坦桑尼亚,我第一次真正接触雪山,尝试攀登非洲第一高峰——乞力马扎罗。
乞力马扎罗是非洲最高峰,位于坦桑尼亚东北部,邻近肯尼亚,距离赤道仅300多公里。如果不是亲眼目睹,我难以想象,在赤道附近居然还有这样一座常年覆盖着冰雪的高山。同是一座山,山下的气温高达摄氏40度,而峰顶却可能低于零下摄氏20度,山上山下温差将近摄氏60度。这个“赤道雪峰”可谓名副其实。
远远望去,乞力马扎罗在辽阔的东非大草原上孑然独立,孤单却又生机盎然地营造出一片独特的地理风貌。从山脚到山顶,乞力马扎罗神奇地构筑出多层景观。靠近山脚的一层是热带雨林,其中夹带着绿色草原;再往上是茂密的森林;3000多米出现热带低矮植被;4000米以上是大片的高原荒漠;再往上是火山岩和长长的碎石坡;而5600米以上是雪线的起端,以前常年的积雪一直覆盖到顶峰,现在冰雪正在慢慢消融。2013年春节,我们全家到乞力马扎罗,山顶已无积雪。集纳了诸多景观层次的乞力马扎罗,就像一位头戴白色绒帽、身着长裙、腰系佩带、绿裙上点缀着五彩斑斓装饰的仙女,在清澄蔚蓝的天宇之间翩翩起舞。
在攀登乞力马扎罗之前,我一点登山经验都没有。唯一一次和登山沾点边儿的活动,是爬过河北的小五台山。所以,我对自己的这次雪山攀登毫无把握,但也不想给自己什么压力。心想,就当是一次长途旅行。
登顶那天,夜里12点就出发了,四周漆黑。行进中的每一个人都戴着头灯,从队伍后面望过去,点点灯光就像近在咫尺的星星一样,不停地闪烁,缓缓移动。一路上,不时遇到来自其他国家的登山队员,大家都默不作声,“享受”着高海拔缺氧状态的机械行进。走了大约两个小时,剧烈的头疼伴着严重的头晕开始袭来……第一次,我感受到了高山反应的强劲威慑力。
刚开始走的时候,我还偶尔抬头看看前面移动的“星星”——这些“星星”是登山者发光的头灯形成的景象。不久后,我再也不敢抬头看了。我竭尽全力跟上前面队友的脚步,艰难地迈着步子,心里默语着:“我必须紧跟着,不能掉队……”头疼得像针扎,行走时吸入的空气有股火山碎石的尘灰味。剧烈的头疼导致脚下被碎石磕绊的次数逐渐多了起来,山坡变得越来越陡了。我真怕自己在严重的头痛中晕过去,在黑暗中顺着碎石滚落到崖壁底下,紧张得身体中的每个细胞都在疼痛中被调动了起来。
缺氧、头疼、恶心,“高反”让我感到从未有过的痛苦和疲惫。在短暂的站立休息时,我手扒着登山杖作支撑,感觉闭上眼睛马上就能睡过去。每当歇息时,向导都会立即摇摇提醒我不要睡过去,休息片刻,再继续攀登。
大约在凌晨6点30分的时候,我们到达了海拔5681米乞力马扎罗的“小顶”,从这个地方开始往上就是雪线了。在这个高度,气温已经达到摄氏零下10度左右,缺氧加上越来越冷,让我的头也越来越疼,就像孙悟空戴了个紧箍咒,不知如何才好。我无助地望向远方,太阳正在慢慢地升起,金色的阳光穿透淡蓝色的天幕。但是我根本来不及欣赏,只是全力以赴地走向最后200多米覆盖冰雪的顶峰。
天彻底亮了。海拔5681米以上的乞力马扎罗不再是乏味的碎石尘土,而是白茫茫的冰雪。不远处就是山顶了。尽管陡峭的雪坡更难行走了,但此时我的心情反倒轻松了许多,似乎忘记了头疼,人渐渐变得兴奋起来,我紧跟在当地向导身后,渐渐和队友拉开了距离。我感觉不远处的山顶清晰可见。可是等走到跟前才发现,那并不是山顶,山顶还隐藏在后面。
就这样,不停地行进,在反复的惊喜和反复的失望之中,伴着剧烈的头疼,终于在上午9点20分到达了顶峰。大约过了半小时,后面的队友也陆陆续续登上了山顶,其中一名队友到达山顶时直接躺倒在雪地里,久久没有起来。我想,此时,无论是躺着还是站着,都是每个人最享受的时刻。
(摘自北京出版社《静静的山》 )
乞力马扎罗是非洲最高峰,位于坦桑尼亚东北部,邻近肯尼亚,距离赤道仅300多公里。如果不是亲眼目睹,我难以想象,在赤道附近居然还有这样一座常年覆盖着冰雪的高山。同是一座山,山下的气温高达摄氏40度,而峰顶却可能低于零下摄氏20度,山上山下温差将近摄氏60度。这个“赤道雪峰”可谓名副其实。
远远望去,乞力马扎罗在辽阔的东非大草原上孑然独立,孤单却又生机盎然地营造出一片独特的地理风貌。从山脚到山顶,乞力马扎罗神奇地构筑出多层景观。靠近山脚的一层是热带雨林,其中夹带着绿色草原;再往上是茂密的森林;3000多米出现热带低矮植被;4000米以上是大片的高原荒漠;再往上是火山岩和长长的碎石坡;而5600米以上是雪线的起端,以前常年的积雪一直覆盖到顶峰,现在冰雪正在慢慢消融。2013年春节,我们全家到乞力马扎罗,山顶已无积雪。集纳了诸多景观层次的乞力马扎罗,就像一位头戴白色绒帽、身着长裙、腰系佩带、绿裙上点缀着五彩斑斓装饰的仙女,在清澄蔚蓝的天宇之间翩翩起舞。
在攀登乞力马扎罗之前,我一点登山经验都没有。唯一一次和登山沾点边儿的活动,是爬过河北的小五台山。所以,我对自己的这次雪山攀登毫无把握,但也不想给自己什么压力。心想,就当是一次长途旅行。
登顶那天,夜里12点就出发了,四周漆黑。行进中的每一个人都戴着头灯,从队伍后面望过去,点点灯光就像近在咫尺的星星一样,不停地闪烁,缓缓移动。一路上,不时遇到来自其他国家的登山队员,大家都默不作声,“享受”着高海拔缺氧状态的机械行进。走了大约两个小时,剧烈的头疼伴着严重的头晕开始袭来……第一次,我感受到了高山反应的强劲威慑力。
刚开始走的时候,我还偶尔抬头看看前面移动的“星星”——这些“星星”是登山者发光的头灯形成的景象。不久后,我再也不敢抬头看了。我竭尽全力跟上前面队友的脚步,艰难地迈着步子,心里默语着:“我必须紧跟着,不能掉队……”头疼得像针扎,行走时吸入的空气有股火山碎石的尘灰味。剧烈的头疼导致脚下被碎石磕绊的次数逐渐多了起来,山坡变得越来越陡了。我真怕自己在严重的头痛中晕过去,在黑暗中顺着碎石滚落到崖壁底下,紧张得身体中的每个细胞都在疼痛中被调动了起来。
缺氧、头疼、恶心,“高反”让我感到从未有过的痛苦和疲惫。在短暂的站立休息时,我手扒着登山杖作支撑,感觉闭上眼睛马上就能睡过去。每当歇息时,向导都会立即摇摇提醒我不要睡过去,休息片刻,再继续攀登。
大约在凌晨6点30分的时候,我们到达了海拔5681米乞力马扎罗的“小顶”,从这个地方开始往上就是雪线了。在这个高度,气温已经达到摄氏零下10度左右,缺氧加上越来越冷,让我的头也越来越疼,就像孙悟空戴了个紧箍咒,不知如何才好。我无助地望向远方,太阳正在慢慢地升起,金色的阳光穿透淡蓝色的天幕。但是我根本来不及欣赏,只是全力以赴地走向最后200多米覆盖冰雪的顶峰。
天彻底亮了。海拔5681米以上的乞力马扎罗不再是乏味的碎石尘土,而是白茫茫的冰雪。不远处就是山顶了。尽管陡峭的雪坡更难行走了,但此时我的心情反倒轻松了许多,似乎忘记了头疼,人渐渐变得兴奋起来,我紧跟在当地向导身后,渐渐和队友拉开了距离。我感觉不远处的山顶清晰可见。可是等走到跟前才发现,那并不是山顶,山顶还隐藏在后面。
就这样,不停地行进,在反复的惊喜和反复的失望之中,伴着剧烈的头疼,终于在上午9点20分到达了顶峰。大约过了半小时,后面的队友也陆陆续续登上了山顶,其中一名队友到达山顶时直接躺倒在雪地里,久久没有起来。我想,此时,无论是躺着还是站着,都是每个人最享受的时刻。
(摘自北京出版社《静静的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