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步伐的进一步加快,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不断深化,学分制、二级学院等教学管理改革的全面推广,学生的思想观念日益复杂,传统的学生管理工作中的管理观念要进行系统的改革。创新高校学生管理,最重要的是转变学生管理新理念。
【关键词】当前高校学生管理;管理理念;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是一个学校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也从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校综合水平和学生素质的高低。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步伐的进一步加快,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不断深化,学分制、二级学院等教学管理改革的全面推广,学生的思想观念日益复杂,传统的学生管理工作中的管理观念,管理方式和管理体制都很难适应发展形势的需要,人性化的学生管理在高校管理中已经起到不可替代的位置.只有对大学生进行人性化和服务性的管理才能真正达到管理理念和管理体制上的改革与创新的完美统一。
一、当代经济的飞速发展使学生管理工作面临新考验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原来单一的高等教育运行机制日益显得僵化,学生管理观念和教育手段的落后日益凸出,难以满足目前高校发展的要求。高校扩招使得学生管理的内容与日俱增,高校学生管理面临一系列的转变:学生工作的部分管理职能在向服务职能转变;大学生就业在由计划分配向自主择业转变;固定学制在向弹性学制转变;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由原来的发放助学金、困难补助及减免学费向助学贷款和勤工助学转变等等,这一系列转变都需要有新的、系统的学生管理理念和方式来保证实施.另外,大学生思想活动独立性、选择性、差异性日益增强,原有的学生教育管理单一模式已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要增强学生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就必须改变原管理模式,建立起适合学生身心健康的,以人性化管理为主体的学生管理体制。
二、网络的高速发展和普及给学生管理带来新问题
信息化的迅速发展,使互联网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乃至思想观念发生着广泛和深刻的影响。网络正极大地改变着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甚至是语言习惯。而对我们的学生工作而言,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网络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对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另一方面,网络也给传统学生管理带来了极大的冲击。首先网络信息的快捷性、丰富性和开放性特点,其次,网络的虚拟性、隐蔽性使得网络成为有害信息的孳生地和传播地。学生上当受骗,沉溺于网上虚拟世界不能自拔甚至自杀的事情现在比比皆是,带来很大负面的影响。
三、以学生为主体,全面推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
以学生为主体具体落实到高等学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就是“以学生为本”,就是着眼于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面临的问题,从学生需要出发,改变传统的学生管理工作中,学校与学生处于管理和被管理的对立格局,适应高校发展要求,变管理学生为服务学生,通过转变角色,来应对学生管理中遇到的问题。
第一,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管理思想。创新高校学生管理,最重要的是转变学生管理理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管理思想,变管理为服务。首先,要树立服务意识,学校各部门扮演的是管理者的角色,严格规范的管理,往往导致学生情绪上的对立。学生管理部门要培养“以学生为本”的服务意识,一切为学生利益着想,了解学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是什么,学生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因此,要把学生管理工作看成“管理学生”的错误认识,变管理为“服务”。其次,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一方面,明确地告诉学生,他们在学校里享有什么样的权利,在充分享有权利的同时不能忽视应尽的义务;另一方面,对学生的合法权益要予以维护,针对学生的决定,要做到程序正当、证据充足、依据明确、定性准确、处分恰当,学生对学校的处理享有陈述、申辩和申诉权,学校要有明确的程序并予以确保。
第二,发挥学生主体能动性,变被动管理为自我管理。
做好学生管理工作,在工作中要注意调动好学生自身参与管理的积极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学生管理工作,改变学生在学生管理工作中从属和被动的地位,不单纯的把学生看作是教育管理的客体,以利于消除大学生对于被管理的逆反心理,实现大学生的自我管理。现在高校一般实行在学生工作处直接领导下的、以辅导员,班主任为中心的绝对的学生管理方式,使学生处于从属的和被动的地位。在这种模式中,学生管理工作常出现管理不到位和管理滞后的现象,甚至还会在学生管理中形成比较严重的对立情绪。针对这个特点,学生管理工作宜推行以学生工作处指导下的、以辅导员、班主任为调节的、以学生自治为中心的相对的学生管理方式。因为在这种方式中,学生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学生在这种角色转换中大大提高了自我管理的积极性,特别是增强了学生的自我约束、自我管制能力,在学习知识的同时锻炼了自己,既“学到了知识”,又“学会了做人”,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责任感也会明显增强。这样既能减轻学校的管理难度,也能充分体现学校对学生人性化的管理.从去年开始我校就在学生中选聘各方面表现优秀的学生作为学生助理辅导员,协助老师开展学生管理工作,既拓宽了老师与学生的沟通渠道,又提高了学校管理水平,体现了学生管理中“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念。
第三、重视学生管理人才队伍建设
一所高校的好坏,关键在于人才。人才不仅包括教学、科研人才,而且也包括好的学生工作管理人才。要面对新形势,开创学生管理工作新局面,促进学校发展,必须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学生管理人才队伍。高校的主要任务是教书育人,要把学生培养成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热爱祖国和人民、有奉献精神的人.从目前来看,很多高校学生管理队伍人员数量很多,但在整体素质上还不能适应高等教育的发展。有些高校认为,甚至有些领导也认为,教学科研需要高级人才,学生管理只要有人管就行,可以说是根本就不受重视。因此,各级学生管理工作中,学生工作管理队伍参差不齐,理论修养不够高,从事学生工作所要求的专业知识也欠缺,基本上处于经验化工作水平,专业化程度低。因此,培养学生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是当务之急。让学校的这支学生管理队伍真正成为学院不登讲台的教师专家。构建好责权清晰、分工明确、合作有序的学生管理工作体制,运用现代化的教育管理手段,真正促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走向专业化、科学化,制度化和人性化。
四、如何面对目前大学生的各种心理健康问题
面对日渐突出的大学生心理问题,许多高校都设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办公室"或"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
".同时也增大了与之相配套的人力的投入.但不同的学生的心理问题是千差万别的.,不同年级的大学生面临的问题有所不同.单靠几个心理方面的老师是远远不够的.比如大一和大四的学生面临的问题比较多,学生心理波动会比较大;而大二和大三相对平稳。因此,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也应该从人性化出发,要根据不同时期遇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主持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咨询中心多年的李颖主任认为:加强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目前迫切需要的不是心理健康教育,而是应该普及心理学的基础知识,让学生自己心里有数,从容应对心理问题,学会自己化解一些小的心理问题,而不至于使小问题升级,导致焦虑、抑郁症等病态反应的出现,从而影响学习和生活.所以现在全国高校开设的"普通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这两门课程是非常有必要的,它可以帮助大学生进行心理的自我调适.只有懂得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很多问题学生自己就可以化解,从而减少悲剧的发生.
据我们的了解,刚刚考入大学的新生面临的问题最多,包括学习、人际关系、生活环境等,而绝大多数问题都源于“不适应”,就好像进入了一个十字路口,不知所从.新生升入大学,也要进入一个新的集体,要与几乎不认识的人结成比较紧密的关系,这种人际关系的变化也多少会给新生带来一些压力。比如中学的同学大多是本地的,而大学同学来自五湖四海,有城市有农村,各自带来了不同的文化和生活习惯,彼此难免有不适应甚至是看不惯的地方。同时,现在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原来在家都是一人一间房,而到大学后,要跟几位同学一起生活在一个空间,各自的生活习惯、饮食起居都不尽相同,相互之间肯定会有一些冲撞,这也需要新生去适应。大二是相对平稳的一年,因为大部分人通过一年的调整,已经能够适应大学生活,只有少数人难以适应,出现抑郁症甚至退学等。这期间大多数学生面临的难题就是学习,比如专业课开得较多,英语,计算机要考级。学生此时开始思索自己的前途,有的想多考一些证便于找工作,有的想出国,有的想考研,会给自己“加码儿”,觉得压力大任务重。相对于大二,大三的大学生会更有意识地考虑自己今后的发展,学习压力仍然没有减轻,而与前两年不同的是,因为恋爱产生的矛盾比较突出。前两年有些同学可能已经有关系密切的异性朋友,但到了大三,新鲜劲儿过了,一方或者双方可能会产生厌烦;或者一方毕业离开学校或者是离开了上学的城市;或者考虑换个朋友对自己毕业后找工作、出国能有帮助等等,这些情况可能导致恋爱关系亮了红灯。还有原来相处得好的多位男女大学生,此时可能在这个小集体中找到自己心仪的对象,但也许不是一对一,而是二对一甚至三对一,这种情况也会给学生带来心理压力.感情上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使得一些学生陷入其中难以自拔,以致影响学习生活.这时学校或系部就应该及时的请一些事业或家庭比较成功的毕业生和情感专线的学者来学校进行专场讲座,面对面的和学生交流,通过他们自己的一些真实感受来引导学生及时走出自己心理的误区。大四与大一都是问题比较多的时期,大四学生求助心理医生的案例也比较多见。大四时最为突出的是学生个人未来发展的问题。这个时候只有让学生走出去,多到外面看看,多到处走走,比较自己和别人的差距,返校后冷静地给自己定位,到底自己是继续深造还是参加工作,而不至于弄得人心惶惶.
总之,大学四年出现一些困难和问题是正常情况,关键是要预防;若出现问题,自己要有信心解决。但有些人面对问题时,可能自己难以化解,这时就需要同学、老师的帮助。告诉学生求助老师或找心理医生,要说出来,不要自己瞎琢磨.
目前如何对待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学生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已经是迫在眉睫的事情,必须要坚持"以学生为本".转变管理理念,既管理就是服务的理念,通过管理方法的改进,促进学生理解和支持学校的管理工作,教育和引导学生自觉加强自律和他律,使大学生管理工作从被动机械服从转变为自觉主动遵守,从而营造一个和谐的管理环境,真正实现管理育人的目的。
责任编辑:王轶萌
【关键词】当前高校学生管理;管理理念;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是一个学校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也从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校综合水平和学生素质的高低。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步伐的进一步加快,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不断深化,学分制、二级学院等教学管理改革的全面推广,学生的思想观念日益复杂,传统的学生管理工作中的管理观念,管理方式和管理体制都很难适应发展形势的需要,人性化的学生管理在高校管理中已经起到不可替代的位置.只有对大学生进行人性化和服务性的管理才能真正达到管理理念和管理体制上的改革与创新的完美统一。
一、当代经济的飞速发展使学生管理工作面临新考验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原来单一的高等教育运行机制日益显得僵化,学生管理观念和教育手段的落后日益凸出,难以满足目前高校发展的要求。高校扩招使得学生管理的内容与日俱增,高校学生管理面临一系列的转变:学生工作的部分管理职能在向服务职能转变;大学生就业在由计划分配向自主择业转变;固定学制在向弹性学制转变;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由原来的发放助学金、困难补助及减免学费向助学贷款和勤工助学转变等等,这一系列转变都需要有新的、系统的学生管理理念和方式来保证实施.另外,大学生思想活动独立性、选择性、差异性日益增强,原有的学生教育管理单一模式已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要增强学生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就必须改变原管理模式,建立起适合学生身心健康的,以人性化管理为主体的学生管理体制。
二、网络的高速发展和普及给学生管理带来新问题
信息化的迅速发展,使互联网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乃至思想观念发生着广泛和深刻的影响。网络正极大地改变着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甚至是语言习惯。而对我们的学生工作而言,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网络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对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另一方面,网络也给传统学生管理带来了极大的冲击。首先网络信息的快捷性、丰富性和开放性特点,其次,网络的虚拟性、隐蔽性使得网络成为有害信息的孳生地和传播地。学生上当受骗,沉溺于网上虚拟世界不能自拔甚至自杀的事情现在比比皆是,带来很大负面的影响。
三、以学生为主体,全面推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
以学生为主体具体落实到高等学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就是“以学生为本”,就是着眼于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面临的问题,从学生需要出发,改变传统的学生管理工作中,学校与学生处于管理和被管理的对立格局,适应高校发展要求,变管理学生为服务学生,通过转变角色,来应对学生管理中遇到的问题。
第一,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管理思想。创新高校学生管理,最重要的是转变学生管理理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管理思想,变管理为服务。首先,要树立服务意识,学校各部门扮演的是管理者的角色,严格规范的管理,往往导致学生情绪上的对立。学生管理部门要培养“以学生为本”的服务意识,一切为学生利益着想,了解学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是什么,学生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因此,要把学生管理工作看成“管理学生”的错误认识,变管理为“服务”。其次,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一方面,明确地告诉学生,他们在学校里享有什么样的权利,在充分享有权利的同时不能忽视应尽的义务;另一方面,对学生的合法权益要予以维护,针对学生的决定,要做到程序正当、证据充足、依据明确、定性准确、处分恰当,学生对学校的处理享有陈述、申辩和申诉权,学校要有明确的程序并予以确保。
第二,发挥学生主体能动性,变被动管理为自我管理。
做好学生管理工作,在工作中要注意调动好学生自身参与管理的积极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学生管理工作,改变学生在学生管理工作中从属和被动的地位,不单纯的把学生看作是教育管理的客体,以利于消除大学生对于被管理的逆反心理,实现大学生的自我管理。现在高校一般实行在学生工作处直接领导下的、以辅导员,班主任为中心的绝对的学生管理方式,使学生处于从属的和被动的地位。在这种模式中,学生管理工作常出现管理不到位和管理滞后的现象,甚至还会在学生管理中形成比较严重的对立情绪。针对这个特点,学生管理工作宜推行以学生工作处指导下的、以辅导员、班主任为调节的、以学生自治为中心的相对的学生管理方式。因为在这种方式中,学生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学生在这种角色转换中大大提高了自我管理的积极性,特别是增强了学生的自我约束、自我管制能力,在学习知识的同时锻炼了自己,既“学到了知识”,又“学会了做人”,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责任感也会明显增强。这样既能减轻学校的管理难度,也能充分体现学校对学生人性化的管理.从去年开始我校就在学生中选聘各方面表现优秀的学生作为学生助理辅导员,协助老师开展学生管理工作,既拓宽了老师与学生的沟通渠道,又提高了学校管理水平,体现了学生管理中“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念。
第三、重视学生管理人才队伍建设
一所高校的好坏,关键在于人才。人才不仅包括教学、科研人才,而且也包括好的学生工作管理人才。要面对新形势,开创学生管理工作新局面,促进学校发展,必须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学生管理人才队伍。高校的主要任务是教书育人,要把学生培养成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热爱祖国和人民、有奉献精神的人.从目前来看,很多高校学生管理队伍人员数量很多,但在整体素质上还不能适应高等教育的发展。有些高校认为,甚至有些领导也认为,教学科研需要高级人才,学生管理只要有人管就行,可以说是根本就不受重视。因此,各级学生管理工作中,学生工作管理队伍参差不齐,理论修养不够高,从事学生工作所要求的专业知识也欠缺,基本上处于经验化工作水平,专业化程度低。因此,培养学生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是当务之急。让学校的这支学生管理队伍真正成为学院不登讲台的教师专家。构建好责权清晰、分工明确、合作有序的学生管理工作体制,运用现代化的教育管理手段,真正促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走向专业化、科学化,制度化和人性化。
四、如何面对目前大学生的各种心理健康问题
面对日渐突出的大学生心理问题,许多高校都设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办公室"或"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
".同时也增大了与之相配套的人力的投入.但不同的学生的心理问题是千差万别的.,不同年级的大学生面临的问题有所不同.单靠几个心理方面的老师是远远不够的.比如大一和大四的学生面临的问题比较多,学生心理波动会比较大;而大二和大三相对平稳。因此,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也应该从人性化出发,要根据不同时期遇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主持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咨询中心多年的李颖主任认为:加强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目前迫切需要的不是心理健康教育,而是应该普及心理学的基础知识,让学生自己心里有数,从容应对心理问题,学会自己化解一些小的心理问题,而不至于使小问题升级,导致焦虑、抑郁症等病态反应的出现,从而影响学习和生活.所以现在全国高校开设的"普通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这两门课程是非常有必要的,它可以帮助大学生进行心理的自我调适.只有懂得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很多问题学生自己就可以化解,从而减少悲剧的发生.
据我们的了解,刚刚考入大学的新生面临的问题最多,包括学习、人际关系、生活环境等,而绝大多数问题都源于“不适应”,就好像进入了一个十字路口,不知所从.新生升入大学,也要进入一个新的集体,要与几乎不认识的人结成比较紧密的关系,这种人际关系的变化也多少会给新生带来一些压力。比如中学的同学大多是本地的,而大学同学来自五湖四海,有城市有农村,各自带来了不同的文化和生活习惯,彼此难免有不适应甚至是看不惯的地方。同时,现在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原来在家都是一人一间房,而到大学后,要跟几位同学一起生活在一个空间,各自的生活习惯、饮食起居都不尽相同,相互之间肯定会有一些冲撞,这也需要新生去适应。大二是相对平稳的一年,因为大部分人通过一年的调整,已经能够适应大学生活,只有少数人难以适应,出现抑郁症甚至退学等。这期间大多数学生面临的难题就是学习,比如专业课开得较多,英语,计算机要考级。学生此时开始思索自己的前途,有的想多考一些证便于找工作,有的想出国,有的想考研,会给自己“加码儿”,觉得压力大任务重。相对于大二,大三的大学生会更有意识地考虑自己今后的发展,学习压力仍然没有减轻,而与前两年不同的是,因为恋爱产生的矛盾比较突出。前两年有些同学可能已经有关系密切的异性朋友,但到了大三,新鲜劲儿过了,一方或者双方可能会产生厌烦;或者一方毕业离开学校或者是离开了上学的城市;或者考虑换个朋友对自己毕业后找工作、出国能有帮助等等,这些情况可能导致恋爱关系亮了红灯。还有原来相处得好的多位男女大学生,此时可能在这个小集体中找到自己心仪的对象,但也许不是一对一,而是二对一甚至三对一,这种情况也会给学生带来心理压力.感情上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使得一些学生陷入其中难以自拔,以致影响学习生活.这时学校或系部就应该及时的请一些事业或家庭比较成功的毕业生和情感专线的学者来学校进行专场讲座,面对面的和学生交流,通过他们自己的一些真实感受来引导学生及时走出自己心理的误区。大四与大一都是问题比较多的时期,大四学生求助心理医生的案例也比较多见。大四时最为突出的是学生个人未来发展的问题。这个时候只有让学生走出去,多到外面看看,多到处走走,比较自己和别人的差距,返校后冷静地给自己定位,到底自己是继续深造还是参加工作,而不至于弄得人心惶惶.
总之,大学四年出现一些困难和问题是正常情况,关键是要预防;若出现问题,自己要有信心解决。但有些人面对问题时,可能自己难以化解,这时就需要同学、老师的帮助。告诉学生求助老师或找心理医生,要说出来,不要自己瞎琢磨.
目前如何对待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学生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已经是迫在眉睫的事情,必须要坚持"以学生为本".转变管理理念,既管理就是服务的理念,通过管理方法的改进,促进学生理解和支持学校的管理工作,教育和引导学生自觉加强自律和他律,使大学生管理工作从被动机械服从转变为自觉主动遵守,从而营造一个和谐的管理环境,真正实现管理育人的目的。
责任编辑:王轶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