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叙事结构存在于许多体裁中,如小说、戏剧、童话等,而不同体裁中的叙事结构有着不同的特点。本文基于拉波夫的叙事语篇分析模板对美国高校毕业典礼演讲中的叙事结构进行研究,分析其语类结构潜势,之后归纳出了五种变体类型,发现每一个类型的组成成分都有所不同,相同的成分在不同的类型结构中又以不同的顺序出现, 与最初的拉波夫分析模式相比有一定的差异,由此呈现了此类演讲语篇的叙事结构特点。
【关键词】叙事结构 美国高校毕业典礼演讲 语类结构潜势
一、引言
在美国高校毕业典礼上,每年都会有人向毕业生们做演讲,这样的演讲在英文里被称为“commencement address”。通常发言者都是来自社会各界的成功人士,或是总统,或是科学家,或是商业巨子,或是娱乐圈名流。仔细观察这些人的演说就会发现,他们多会引用自己或他人的故事来激励学生,为他们进入社会后的人生指路。故事类片段在许多体裁文本中都很常见,如:童话、小说、戏剧等,而不同体裁中的叙事结构却有着不同的特点,当然,美国高校毕业典礼演讲中的叙事结构也绝不例外。然而,至今尚未有人对这类语篇进行详细的研究,因此有必要对此问题进行全面的探索分析。本文基于拉波夫的叙事结构分析模式,旨在分析美国高校毕业典礼演讲中的叙事结构,找出其语类结构潜势,探寻它们在这种独特语境中的特点。
二、拉波夫的叙事结构分析模式与哈桑的语类结构潜势
叙事分析的一个最基本的模型是拉波夫(Labov)在1972年提出的。他认为一个完整的叙事结构应由六个部分组成:点题(Abstract),指向(orientation),进展(complicating action),评议(evaluation),结果或结局(result or resolution),回应(coda)。第一部分点题指叙事的开头,可能是标题也可能是文章的第一句话,目的是吸引读者的注意力;第二部分指向介绍的是故事的背景信息,如时间、地点、环境等,为事件的展开作一个铺垫;接下来的进展部分包括行为的产生以及情节的发展变化,其间发生的思维、对话等内容也属于这个部分;评议是对行为角色的感受、意见和态度的描写,“这部分可以是直接的(由叙事者说出来),也可以是间接的(人物的语言行动所反应的叙事者感觉)”;结果或结局,顾名思义,即指故事的结尾;最后一部分回应是整个叙事结构的结束,它与文章开头呼应,把读者带回到一开始的出发点。
除了叙事结构的分析模型之外,研究还基于哈桑的语类结构潜势理论来对语篇进行分析。语类结构潜势(generic structure potential)这个概念是由哈桑在1985年提出的。她认为每类语篇都有一个普遍的结构,决定这个结构的关键因素包括:“必要成分、可选择成分”以及各种成分的出现顺序。其中,必要成分定义了一种语类,而可选择成分则让一个语类的语篇产生差异性。哈桑的GSP理论自提出以来被应用于各种语篇研究之中,如:对话、新闻、学术文本等,这也说明语类结构潜势的分析模式适用于各种体裁,演讲语篇当然也不例外。然而,针对美国高校毕业典礼演讲的叙事结构进行分析的研究至今尚未有人涉足,为了弥补这方面的缺陷,下面就对这类语篇进行深入的探索。
三、美国高校毕业典礼演讲的叙事结构类型
本研究选择了50篇美国高校毕业典礼演讲作为语料。为了保证数据收集的全面性,在文本长度、演讲时间地点、以及演讲者身份方面都尽量做到多样化。首先,语篇的长度范围为1000词到5000词不等,平均每个语篇的篇幅在2600词左右;其次,由于美国高校毕业典礼演讲的传统比较悠久,因此语篇发生的时间从19世纪80年代到21世纪初都有所囊括,另外演讲地点主要是美国各个州的不同大学,多为世界名校;最后是演讲者的身份,包含了各个领域的名人志士,如:政治家、科学家、艺术家、教育家等等。另外值得指出的一点是,在同一篇演讲当中,有时会出现几个故事,它们也许会遵循不同的叙事结构,因此,对同一个作者的同一篇演讲里的叙事结构进行区分也是有必要的。具体的分析步骤如下:第一步,细读文章,找到当中的叙事结构;第二步,按照拉波夫的分析模式,对不同部分进行标注;第三步,归纳相同类型的叙事结构,比较不同类型间的差异;最后,总结各种叙事类型的语类结构潜势特点。
第二类叙事结构的最大特点是没有指向成分,经过点题之后,演讲直接进入到了事件的发展当中,最后给出结局。这样的叙事结构没有過多复杂的可选择成分穿插其中,使故事的叙述保持较好的完整性与连贯性。在必要成分之后,可能会出现评议和回应,但两个部分的顺序并不固定。一个典型的例子是Steve Case 2009年在乔治梅森大学毕业典礼上的演讲。语篇利用奥巴马总统的故事来强调自己的观点,这点在文章开头就被提出来作为点题之用,之后演讲者开始谈论奥巴马从中学毕业一路走到白宫的经历,最后作者给出自己对总统人生的评论,由此联系到一个人应该选择怎样的人生道路这个主题,对点题部分作了相关的回应。
第三大类型一共包含24个故事语篇,仅次于第一种叙事结构,非常受演讲者们的喜爱。从前面两种结构类型可以看出,通常情况下,故事的开头都会有一个点题部分,结尾一般也会有回应开头的成分。而在这类结构中,作者喜欢用故事的时间地点、人物的相关背景信息等内容作为指向,把听众引入到故事情节中。语篇结尾部分不再做回顾,因为故事开头本来就没有点题成分,作者会直接给出结局或加入一定的评议来结束自己的叙述。这样直接的叙事结构只包含三个必要成分(指向、进展、结果或结局),以及一个可选择成分(评议),评议与结果或结局部分的顺序不定。Jeff Bezos于2010年在普林斯顿大学的演讲中就利用了这类叙事结构。一开始演讲者谈起了他度过夏天的地方,在那做了些什么事,与谁在一起等信息,而后特别回忆起了他十岁那年的夏天,最后故事以作者的祖父所说的一句话结尾,指出了叙事的主旨在于人的天赋与选择之间的区别。整个故事虽然结构简单,但并不影响信息的传达,对听众的影响也同样有力。 第四类叙事结构只有两个必要成分和一个可选择成分,总体来说这种结构非常简洁,在毕业典礼演讲语篇中出现的频率较小(在分析的文章中只有2篇出现过这种结构)。叙述者一开始就直接进入到故事情节之中,省略掉了前面的点题与指向两个部分,在给出结局之前作者可能会做一定的评议,这部分也有可能出现在结果之后。有时作者还会直接让故事本身来传达寓意,让听众自己体会文章主旨。这样的结构是所有叙事类型中最简单的一种,Tony Kushner在2002年的一篇毕业典礼演讲中就应用了这种方式。Kushner讲述了他在准备演讲时与朋友之间发生的故事,其间给了毕业生们一些建议,最后以一种非常幽默的方式结尾。虽然作者在演讲中没有给出任何的评论或明确指出该故事的意义,听众却仍然能够深有体会,这说明故事本身就有强大的影响力,无需更多的词藻加以赘述。
第五类结构也比较少见,但与上一种类型相比,这种叙事结构比较复杂。在拉波夫分析模式的六个部分中,这类变体所涵盖的必要成分就占了五个,只有回应成分没有出现。其中,点题、指向、进展三部分的顺序是固定的,在结局之前有时会穿插作者给出的评议,在最后也会有这样的评述成分。前副总统Dick Cheney在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的演讲就是这种叙事结构的一个典型例子。在点题部分,作者对故事整体进行了概括,之后又对自己从布什总统那里得到机会的背景信息进行介绍,紧接着Cheney描述了自己从一名毕业生到华盛顿期间的生活经历,最后针对故事结局,号召学生积极投入到政府中来,为国家人民服务。
总结以上五种美国高校毕业典礼演讲叙事结构变体,其语类结构潜势呈现以下特点:总体来说,该类叙事结构的必要成分包括进展和结果或结局,点题、指向、评议以及回应是可选择成分。点题成分一旦出现,一定会被放在文章开头,之后通常会接指向部分,虽然有时指向也会被直接放在故事开篇,代替点题。评议出现的频率很高,但顺序很不固定,多数情况会被放在结局之后。进展与结果或结局的顺序总是固定的,不会被颠倒过来。最后一个回应部分在语篇中较少被使用,如果出现,一般会放置在故事末尾。
四、美国高校毕业典礼演讲叙事结构与拉波夫模型的对比分析
完整的拉波夫叙事结构包括点题、指向、进展、评议、结果或结局、回应六个部分,而在所有分析的演讲语料中,仅有一篇文章完全符合这个模式(2009年Larry Page在密歇根大学毕业典礼上所作的演说)。虽然如此,美国高校毕业典礼演讲的叙事结构与拉波夫提出的分析模板之间仍有一些相似之处。首先,语篇中一些结构因素出现的顺序与拉波夫模板中的趋于一致。如点题总是安排在演讲的开头部分,回应也几乎都出现在文章的最后。其次,评议部分的穿插现象在演讲文本中也非常显著。拉波夫曾指出评议成分的位置可出现在文章的各个部分,不应限制其顺序。同样的现象也出现在上面的分析过程中,例如第二类叙事结构A Ca R (E C)中就包含了分散在故事发展过程中的许多评议成分。最后,无论是在毕业演讲还是在拉波夫的叙事模型中,出现频率最小的都是回应部分。在所有分析的演讲语篇里,包含了回应成分的结构只占大约20%的比例,这一点也曾为拉波夫所证实。
除此之外,美国高校毕业典礼演讲的叙事结构自然也有其独特之处。总体来说,该类语篇的各种叙事结构类型与原本拉波夫提出的模型之间存在着许多差异。从前面归纳的五大叙事结构类型来看,一些结构变体包含了六个叙事部分中的几乎所有的因素,而另一些结构却只囊括了不到三个成分。前面也提到过,事实上在所有分析的语料中,只有一篇文章是完全符合拉波夫的标准叙事结构的。此外,相同的成分也经常出现在语篇中的不同位置。指向可以放在进展之前也可以紧随其后;结局可出现在评议之前也可放在文章的最后;回应也不一定用来结束整个故事,而是被放在评议之前。另外还有一个特点是两类叙事结构在必要成分上的差异。拉波夫指出“只要有进展部分,我们就能辨认出一个叙事结构”,也就是说只有进展是整个叙事语篇中的必要成分。然而在分析美国高校毕业典礼演讲时发现,即使是最简单的叙事结构类型也至少包含进展以及结果或结局两个部分,缺少这两个成分的敘事结构被认为是不完整的,这也许与该类演讲的激励性目的有关。除了这两个必要因素之外,其余的部分在这类语篇中都属于可选择成分。
五、结语
总结50篇美国高校毕业典礼演讲分析,归纳出了五类叙事结构变体,下图体现了每种结构类型出现的比例:
从图中可以明显地看到,第一种叙事结构A O Ca R (E C)是在语篇中被作者采用最为频繁的变体类型,就其语类结构潜势来看,它基本上代表了这类语篇的整体特点:包含了进展与结果或结局两个必要成分,同时基本涵盖了其他的可选择成分;突出了大多数成分在文中出现顺序的相对稳定性以及少数成分的不规律性(评议);呈现了回应部分时常被演讲者省略的特点。与最初作为基准的拉波夫分析模式相比,美国高校毕业典礼演讲的叙事结构有着不同于其他体裁语篇的叙事结构特征。总体来说,这类演讲的每一种叙事结构变体都有着各自的特点,每一个类型的组成成分都有所不同,相同的成分在不同的类型结构中又以不同的顺序出现,导致这些差异的是作者的独特背景经历以及演讲风格。虽然语篇中的叙事结构呈现出不同的结构类型,这些变体仍然由它们共同拥有的必要因素所统摄,这些因素定义了整个语类。这种既分析各类变体间的不同又注意归纳语类整体特征的讨论方法,分别体现了细节实例的丰富性以及语类系统的决定性。事实上,这种分析思路不只局限于叙事结构的探讨范围,它也同样适用于其他语类的话语研究。
【关键词】叙事结构 美国高校毕业典礼演讲 语类结构潜势
一、引言
在美国高校毕业典礼上,每年都会有人向毕业生们做演讲,这样的演讲在英文里被称为“commencement address”。通常发言者都是来自社会各界的成功人士,或是总统,或是科学家,或是商业巨子,或是娱乐圈名流。仔细观察这些人的演说就会发现,他们多会引用自己或他人的故事来激励学生,为他们进入社会后的人生指路。故事类片段在许多体裁文本中都很常见,如:童话、小说、戏剧等,而不同体裁中的叙事结构却有着不同的特点,当然,美国高校毕业典礼演讲中的叙事结构也绝不例外。然而,至今尚未有人对这类语篇进行详细的研究,因此有必要对此问题进行全面的探索分析。本文基于拉波夫的叙事结构分析模式,旨在分析美国高校毕业典礼演讲中的叙事结构,找出其语类结构潜势,探寻它们在这种独特语境中的特点。
二、拉波夫的叙事结构分析模式与哈桑的语类结构潜势
叙事分析的一个最基本的模型是拉波夫(Labov)在1972年提出的。他认为一个完整的叙事结构应由六个部分组成:点题(Abstract),指向(orientation),进展(complicating action),评议(evaluation),结果或结局(result or resolution),回应(coda)。第一部分点题指叙事的开头,可能是标题也可能是文章的第一句话,目的是吸引读者的注意力;第二部分指向介绍的是故事的背景信息,如时间、地点、环境等,为事件的展开作一个铺垫;接下来的进展部分包括行为的产生以及情节的发展变化,其间发生的思维、对话等内容也属于这个部分;评议是对行为角色的感受、意见和态度的描写,“这部分可以是直接的(由叙事者说出来),也可以是间接的(人物的语言行动所反应的叙事者感觉)”;结果或结局,顾名思义,即指故事的结尾;最后一部分回应是整个叙事结构的结束,它与文章开头呼应,把读者带回到一开始的出发点。
除了叙事结构的分析模型之外,研究还基于哈桑的语类结构潜势理论来对语篇进行分析。语类结构潜势(generic structure potential)这个概念是由哈桑在1985年提出的。她认为每类语篇都有一个普遍的结构,决定这个结构的关键因素包括:“必要成分、可选择成分”以及各种成分的出现顺序。其中,必要成分定义了一种语类,而可选择成分则让一个语类的语篇产生差异性。哈桑的GSP理论自提出以来被应用于各种语篇研究之中,如:对话、新闻、学术文本等,这也说明语类结构潜势的分析模式适用于各种体裁,演讲语篇当然也不例外。然而,针对美国高校毕业典礼演讲的叙事结构进行分析的研究至今尚未有人涉足,为了弥补这方面的缺陷,下面就对这类语篇进行深入的探索。
三、美国高校毕业典礼演讲的叙事结构类型
本研究选择了50篇美国高校毕业典礼演讲作为语料。为了保证数据收集的全面性,在文本长度、演讲时间地点、以及演讲者身份方面都尽量做到多样化。首先,语篇的长度范围为1000词到5000词不等,平均每个语篇的篇幅在2600词左右;其次,由于美国高校毕业典礼演讲的传统比较悠久,因此语篇发生的时间从19世纪80年代到21世纪初都有所囊括,另外演讲地点主要是美国各个州的不同大学,多为世界名校;最后是演讲者的身份,包含了各个领域的名人志士,如:政治家、科学家、艺术家、教育家等等。另外值得指出的一点是,在同一篇演讲当中,有时会出现几个故事,它们也许会遵循不同的叙事结构,因此,对同一个作者的同一篇演讲里的叙事结构进行区分也是有必要的。具体的分析步骤如下:第一步,细读文章,找到当中的叙事结构;第二步,按照拉波夫的分析模式,对不同部分进行标注;第三步,归纳相同类型的叙事结构,比较不同类型间的差异;最后,总结各种叙事类型的语类结构潜势特点。
第二类叙事结构的最大特点是没有指向成分,经过点题之后,演讲直接进入到了事件的发展当中,最后给出结局。这样的叙事结构没有過多复杂的可选择成分穿插其中,使故事的叙述保持较好的完整性与连贯性。在必要成分之后,可能会出现评议和回应,但两个部分的顺序并不固定。一个典型的例子是Steve Case 2009年在乔治梅森大学毕业典礼上的演讲。语篇利用奥巴马总统的故事来强调自己的观点,这点在文章开头就被提出来作为点题之用,之后演讲者开始谈论奥巴马从中学毕业一路走到白宫的经历,最后作者给出自己对总统人生的评论,由此联系到一个人应该选择怎样的人生道路这个主题,对点题部分作了相关的回应。
第三大类型一共包含24个故事语篇,仅次于第一种叙事结构,非常受演讲者们的喜爱。从前面两种结构类型可以看出,通常情况下,故事的开头都会有一个点题部分,结尾一般也会有回应开头的成分。而在这类结构中,作者喜欢用故事的时间地点、人物的相关背景信息等内容作为指向,把听众引入到故事情节中。语篇结尾部分不再做回顾,因为故事开头本来就没有点题成分,作者会直接给出结局或加入一定的评议来结束自己的叙述。这样直接的叙事结构只包含三个必要成分(指向、进展、结果或结局),以及一个可选择成分(评议),评议与结果或结局部分的顺序不定。Jeff Bezos于2010年在普林斯顿大学的演讲中就利用了这类叙事结构。一开始演讲者谈起了他度过夏天的地方,在那做了些什么事,与谁在一起等信息,而后特别回忆起了他十岁那年的夏天,最后故事以作者的祖父所说的一句话结尾,指出了叙事的主旨在于人的天赋与选择之间的区别。整个故事虽然结构简单,但并不影响信息的传达,对听众的影响也同样有力。 第四类叙事结构只有两个必要成分和一个可选择成分,总体来说这种结构非常简洁,在毕业典礼演讲语篇中出现的频率较小(在分析的文章中只有2篇出现过这种结构)。叙述者一开始就直接进入到故事情节之中,省略掉了前面的点题与指向两个部分,在给出结局之前作者可能会做一定的评议,这部分也有可能出现在结果之后。有时作者还会直接让故事本身来传达寓意,让听众自己体会文章主旨。这样的结构是所有叙事类型中最简单的一种,Tony Kushner在2002年的一篇毕业典礼演讲中就应用了这种方式。Kushner讲述了他在准备演讲时与朋友之间发生的故事,其间给了毕业生们一些建议,最后以一种非常幽默的方式结尾。虽然作者在演讲中没有给出任何的评论或明确指出该故事的意义,听众却仍然能够深有体会,这说明故事本身就有强大的影响力,无需更多的词藻加以赘述。
第五类结构也比较少见,但与上一种类型相比,这种叙事结构比较复杂。在拉波夫分析模式的六个部分中,这类变体所涵盖的必要成分就占了五个,只有回应成分没有出现。其中,点题、指向、进展三部分的顺序是固定的,在结局之前有时会穿插作者给出的评议,在最后也会有这样的评述成分。前副总统Dick Cheney在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的演讲就是这种叙事结构的一个典型例子。在点题部分,作者对故事整体进行了概括,之后又对自己从布什总统那里得到机会的背景信息进行介绍,紧接着Cheney描述了自己从一名毕业生到华盛顿期间的生活经历,最后针对故事结局,号召学生积极投入到政府中来,为国家人民服务。
总结以上五种美国高校毕业典礼演讲叙事结构变体,其语类结构潜势呈现以下特点:总体来说,该类叙事结构的必要成分包括进展和结果或结局,点题、指向、评议以及回应是可选择成分。点题成分一旦出现,一定会被放在文章开头,之后通常会接指向部分,虽然有时指向也会被直接放在故事开篇,代替点题。评议出现的频率很高,但顺序很不固定,多数情况会被放在结局之后。进展与结果或结局的顺序总是固定的,不会被颠倒过来。最后一个回应部分在语篇中较少被使用,如果出现,一般会放置在故事末尾。
四、美国高校毕业典礼演讲叙事结构与拉波夫模型的对比分析
完整的拉波夫叙事结构包括点题、指向、进展、评议、结果或结局、回应六个部分,而在所有分析的演讲语料中,仅有一篇文章完全符合这个模式(2009年Larry Page在密歇根大学毕业典礼上所作的演说)。虽然如此,美国高校毕业典礼演讲的叙事结构与拉波夫提出的分析模板之间仍有一些相似之处。首先,语篇中一些结构因素出现的顺序与拉波夫模板中的趋于一致。如点题总是安排在演讲的开头部分,回应也几乎都出现在文章的最后。其次,评议部分的穿插现象在演讲文本中也非常显著。拉波夫曾指出评议成分的位置可出现在文章的各个部分,不应限制其顺序。同样的现象也出现在上面的分析过程中,例如第二类叙事结构A Ca R (E C)中就包含了分散在故事发展过程中的许多评议成分。最后,无论是在毕业演讲还是在拉波夫的叙事模型中,出现频率最小的都是回应部分。在所有分析的演讲语篇里,包含了回应成分的结构只占大约20%的比例,这一点也曾为拉波夫所证实。
除此之外,美国高校毕业典礼演讲的叙事结构自然也有其独特之处。总体来说,该类语篇的各种叙事结构类型与原本拉波夫提出的模型之间存在着许多差异。从前面归纳的五大叙事结构类型来看,一些结构变体包含了六个叙事部分中的几乎所有的因素,而另一些结构却只囊括了不到三个成分。前面也提到过,事实上在所有分析的语料中,只有一篇文章是完全符合拉波夫的标准叙事结构的。此外,相同的成分也经常出现在语篇中的不同位置。指向可以放在进展之前也可以紧随其后;结局可出现在评议之前也可放在文章的最后;回应也不一定用来结束整个故事,而是被放在评议之前。另外还有一个特点是两类叙事结构在必要成分上的差异。拉波夫指出“只要有进展部分,我们就能辨认出一个叙事结构”,也就是说只有进展是整个叙事语篇中的必要成分。然而在分析美国高校毕业典礼演讲时发现,即使是最简单的叙事结构类型也至少包含进展以及结果或结局两个部分,缺少这两个成分的敘事结构被认为是不完整的,这也许与该类演讲的激励性目的有关。除了这两个必要因素之外,其余的部分在这类语篇中都属于可选择成分。
五、结语
总结50篇美国高校毕业典礼演讲分析,归纳出了五类叙事结构变体,下图体现了每种结构类型出现的比例:
从图中可以明显地看到,第一种叙事结构A O Ca R (E C)是在语篇中被作者采用最为频繁的变体类型,就其语类结构潜势来看,它基本上代表了这类语篇的整体特点:包含了进展与结果或结局两个必要成分,同时基本涵盖了其他的可选择成分;突出了大多数成分在文中出现顺序的相对稳定性以及少数成分的不规律性(评议);呈现了回应部分时常被演讲者省略的特点。与最初作为基准的拉波夫分析模式相比,美国高校毕业典礼演讲的叙事结构有着不同于其他体裁语篇的叙事结构特征。总体来说,这类演讲的每一种叙事结构变体都有着各自的特点,每一个类型的组成成分都有所不同,相同的成分在不同的类型结构中又以不同的顺序出现,导致这些差异的是作者的独特背景经历以及演讲风格。虽然语篇中的叙事结构呈现出不同的结构类型,这些变体仍然由它们共同拥有的必要因素所统摄,这些因素定义了整个语类。这种既分析各类变体间的不同又注意归纳语类整体特征的讨论方法,分别体现了细节实例的丰富性以及语类系统的决定性。事实上,这种分析思路不只局限于叙事结构的探讨范围,它也同样适用于其他语类的话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