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paya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两百多年前,烈马低吼,千万满洲勇士饮马松花江,从关外踏上中原,从此开启了大清王朝,那是一片孕育了无数将士的黑土地啊!
  几十年前,爷爷迫于生计,带着奶奶还有年幼的孩子们举家北上,在黑土地上安了家。后来,我就在那里出生了。
  可惜,故乡在我还来不及认识它时,就成了回忆。记得年幼时,每当过了腊八,家家户户就开始宰牛杀猪,为过年包饺子、做菜做准备,大多数农家都在院门之侧垒砌猪圈养猪,少的自给,多的卖掉换钱,“肥猪满圈”是普通农家最好的愿望。爷爷也养了两头小猪,可是这猪是无论如何也舍不得杀的,来年卖了钱还要供姑姑读大学。奶奶会拉着我的手,去那些杀了猪的人家,请人家给称上些不肥不瘦的肉,留着过年招待亲戚朋友,也给我们这些小馋猫解解馋。
  东北的冬天就像一碗泼辣的烈酒,千里冰封,凛冽的寒风吹过漫山遍野的积雪,整个大山上找不到一丝生气。而山脚下的瓦房里却热气腾腾,男女老少都聚在一起包饺子,有说有笑。在那样飘雪的季节里,饺子是不怕坏的,一大家子一口气包上几百个,外面炕上铺上新买的席子,把包好的饺子一个个摆上,直到冻透,这样可以放上一段日子也不会坏,我和弟弟妹妹就屋里屋外地跑着送饺子。
  大年三十前一天,山里人家都会买年画、贴对联。不仅院门、窗棂、屋门,就连马棚、猪圈、鸡舍、马车上也会贴上。爷爷念过私塾,跟先生学得一手好字,就买来笔墨自己写,偶尔会有邻居的大婶抱着一捆红纸,提着一小袋烟丝送到爷爷手里,含着笑向爷爷说:“大爷,今年里没买对联,您受累给写几副?”爷爷会高兴得哈哈大笑着,邀请乡邻们到炕上喝茶。过了年,等天气暖和一些,地上积雪化得差不多,爷爷奶奶就会赶着马车,带上我们几个孩子去早春的集市上去置办些家用物品。山上树木大多没发芽,灰蒙蒙的一片乱枝,偶尔有几棵蒙古栎,满身枯叶,在风中哗哗作响。顺着若有若无的小路往上走,路边偶尔会看到星星点点的花朵儿。到了集市,好一派热闹的景象。卖豆腐的,往往占了半个道儿;卖塑料花的,摆了个遍;卖五谷杂粮的,一袋袋全呈上来。有一个卖锦鸡的摊位前,横竖躺着两三只拖着长尾巴、色彩绚烂的锦鸡,这是我从未见过的。还有卖鱼的,摊上摆着刚处理干净的鲫鱼、草鱼、黄花鱼,身后桶里还有游来游去的,那小贩一边摆弄着鱼,一边向驻足的路人讲述着查尔干湖上破冰捕鱼的场面,我也听得入了迷……
  这时刻,那些乡村场景早已离我远去了。多少次梦里梦外,听到的世上最华美的音乐,总是乡音绕耳。
  责任编辑:青芒果
其他文献
对故乡的印象,有山路,深巷,老樟与古藤。  先从路说起。  曲曲折折的小山路,全是泥土与很短很短的黎草,夏天路上有紫色,红色的小野花,秋天会有一吹就满天飞的蒲公英,充满着生命,朴实无华。  沿着这条路一直走,几分钟就能到村子。  村子里邻里和睦,亲如一家。家家都用木门,出门用木棍穿插门环,并不上锁。乡亲们纯朴善良,出入见面,总会打招呼或聊上几句;小孩子闹别扭骂架,谁都熟知对方父母乃至爷辈的名字,骂
期刊
儿时,母亲每年都要养一头猪。  一般正月才过的第一个赶集日,母亲就会买回一头欢实的小猪娃。父亲把猪圈整修一遍,搭好猪窝,里面垫上经过处理的细碎的干土;外面也用土垫好,以备让猪踩农家肥。  我们那里有个风俗,买回家的猪娃,都要被提起两只前腿,在院子里点一堆甘草火,在火上快速燎烧一下,以示烧去晦气、生气,取家宅平安、六畜兴旺、一团和气之意。经过火燎的小猪娃嗷嗷叫着,很快被放进新猪圈。小猪娃一进入猪圈,
期刊
新的住所前边有一条小河,河水缓缓东流。夏日夕阳普照,我陪着妻子,领着年幼的儿子沿着河堤散步。太阳渐渐沉入遥远的地平线,四射的光芒,慢慢幻成漫天的红霞,弯弯的小河也反射出一片金黄色。我们仨的影子映入泛着涟漪的清流之中,随着河水缓缓流淌。  远处传来孩子们的吵闹声,几个背着书包的小学生用拴住的罐头瓶子从河中捞鱼,不知是抢夺劳动工具,还是分享劳动成果,争吵不休。儿子被吸引过去了,妻子也不放心地追了过去。
期刊
早就盼望能有一个性情温和的春天。  立春刚过,大地仿佛伸了个懒腰,日子便显得长了起来。田野里是最忙碌的,冬季种下的农作物(俗称小春)都开始争先恐后地抢抓节令,春天成了它们的竞技场和化装室,将自己最美的身段呈现,哪怕只有一丁点的松懈,时不我待的自然法则将在它们脸上刮伤,怅然消失或者残疾,像永远嫁不出去的新娘,摆一道沧桑而遗憾的长宴,让春天学着发呆。  油菜花的性格却属于直性子,由苞蕾舒展为花瓣,几乎
期刊
今年是父亲六十花甲之年,让我有了动笔写一写他老人家的冲动。  记得,我们兄弟姊妹尚年幼时,父亲时常只身凌晨四五点就下地拔秧、夏天午晌头顶烈日仍独自播撒、傍晚天黑借着月光还辛劳耕作。偶有农季闲暇或冬季农闲,父亲就不辞劳苦到沟港湖泊挖藕捕鱼,或是到芦苇柴山砍柴背枷,始终用勤劳的双手搭建生活延续的平台,不停用勤勉的秉性维系家庭幸福的源泉。时至今日,勤劳仍然像生了根似的驻留在他的脑海里、表现在他的言行中。
期刊
有一度,我非常迷恋于到处找美食。跟其他有类似癖好的人一样,我关心着各种休闲娱乐类的报纸,这些报纸里面必有一大版美食专栏。上面有色彩艳丽的照片,配上能把稻草说成金条的解说词。这些解说词就像在我脑子里下种一样,让我按图索骥,如法炮制。每次奔去时都心情喜悦,甘甜如蜜;返回时则往往带着失望,感到受骗上当。要是某家餐馆在我品尝之后感到名副其实、物有所值的话,我就会非常愉快,接着找时间再来。  但是不管怎么美
期刊
阳雀坡古村有些苍老了,可以追溯到260年前的乾隆年间。同行的一位作家意味深长地告诉我,走进阳雀坡古村,你会感觉一脚踏进了清朝。我满心狐疑,难道还存在穿越古今的时光隧道?  我心怀疑虑地走进阳雀坡古村,眼前真的古村影像让我心悦诚服:那古韵悠然的湘西特色民居,叫岁月磨平的青石板路,充满青苔的瓦槽,被风雨侵蚀的兽鸟窗棂——这里所地有的房屋据考证都起自清朝时期,整个古村没有任何现代建筑位列其中,民俗学家风
期刊
“假如我和菜花结成夫妻……”当你读到这首诗的时候,你心头一动。你想起了菜花。你决定放下手中乱七八糟的忙碌,去看望菜花。  菜花看到你,欢天喜地,跳起舞来。每一朵菜花都为你的到来摇弋摆舞,每一朵菜花都争先恐后地把嘴巴嘟起来,吻你。你被菜花包围了。你全军覆没。肩上,背上,袖上,裤上,到处都是菜花的金粉。  菜花恨不得把你啃来吃了。  菜花铺天盖地,不依不饶。  你掏出手机,为菜花拍照,发微信。  咔嚓
期刊
定居昆山多年,周庄虽说去了好多次,但夜色周庄还真是没有亲临过。恰巧的机缘,应朋友之邀一同去领略周庄的夜景,便欣然前往。  入夜,我们穿过青石板街,狭长的街道两旁,商铺林立,古色古香的手工制作,种类繁多,那憨态可掬的瓷娃娃,粉光玉洁的珍珠手串,色彩鲜明、制作精湛的江南花布,还有那惟妙惟肖的人物刺绣引人驻足。朋友吆喝前行,才从江南农庄梦中醒来,缓缓步入了周庄闻名遐迩的沈厅。“甲万户,起南浔,迁周庄,江
期刊
深山藏古寺。下了高速,由街道再转入景区。寺庙藏于武夷山脉深处——大红袍景区的核心位置。  寺庙建于唐代,若从扣冰古佛结茅修证算起,迄今已有1200余年。经明代扩建,清朝达到鼎盛,跻身于佛教“华胄八名山”之列。朱熹曾在山中问禅,并留下诗句:“年来更惑青苔路,欲叩天心日不撑。几度名山云作客,半墙禅院水为僧。漱流枕石心无语,听月煮书影自横。不待钟声驾鹤去,犹留夜籁传晓风。”  很是不巧,我们到达的时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