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新课程改革已全面推开有相当的时间了,虽然没明确要求学前教育要达到的具体要求,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对教育观、教学观做了全新的解释,这些观念是针对传统教育重人才培养的统一性以及重知识灌输轻自学能力培养的特点提出来的。
【关键词】 新课程改革重建教育理念发展水平
与幼儿学习方式的变革相适应,教师应该在教育教学观的指导下树立新的教育教学观念,促进幼儿全面地、和谐地、可持续地发展。
一、教师教育理念重建迫在眉睫
1、实施的必要性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教育理念的存在方式是隐性的,非逻辑的,但其对教育活动的影响却是深远和持久的。当前研究者对教育理念及其重要性的认识,至今尚未取得比较一致的看法。我们认为,教育理念是指教师基于对教育活动的体验和反思,对教育本质的探究和对教育工作的理解,经由必要的专业教育而形成的对所从事职业的理想信念(教师职业理想)和关于教育的基本观念(教育观)。其中,教师职业理想是教师克服困难,完成育人使命的精神动力,教育观念是教师教育教学行为选择的指南。
幼儿教育的核心职能正是在于既要保证每个儿童适应现实的社会,更要保证他们适应并创造未来的社会。这就要求幼儿教育的培养目标在着眼于现实的基础上,还必须放眼未来。创新教育在其中不仅具有显著的社会发展价值,而且具有鲜明的个人发展价值,所有的这一切,无疑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是教育的主要承担者,教师的教育行为是具体影响教育质量地重要因素,长期以来,在我国基础教育中,相当程度的存在着重“传递”轻“引导”,重“知识”轻“能力”,重“分数”轻“素质”的工具理性主义。教育中的工具理性,导致的结果是,将表层的功利性的需要看作是教育的终极目标,从而导致教育的异化,忽视了学生是作为一个“人”而存在,将其作为知识灌输的容器
2004年6月5日至2004年7月5日在晋江市陈埭镇的阿梅中心幼儿园的35名正式与非正式的幼儿教师展开《关于幼儿教师创新教育理念与行为》的问卷调查和个别幼儿教师座谈会的采访、讨论式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幼儿创造性的主要表现及其智力、学习成绩、个性以及与其他素质发展的关系和创造性的发展对幼儿未来成材有何影响等问题的结果来看,95%的教師都已经认识到智力不等于创造力。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智力与创造力存在着高智力和高创造力、高智力和低创造力、低智力和低创造力、高创造力和一般智力的四种关系。这种二者不完全一致的情况就告诉广大教师,不能以开发幼儿智力来完全取代创造力的培养。本调查还表明,98%的教师都确认学习成绩好并不意味着创造力就一定高,幼儿个性的发展与其创造性的发展。这就为彻底改变只重视知识传授和教学结果的教育理念及教育行为提供了现实的条件,为学前创造教育课程的实施奠定了良好的理念基础。更为可喜的100%的调查对象都坚信幼儿创造性的充分发展有助于幼儿未来成材。这就为推动学前创造教育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但是对幼儿创造性的主要表现85%的调查对象都未能从创造性的认知特征、情感特征和人格特征等方面去了解和认识幼儿的创造性表现,他们的回答多数集中在一个侧面,这就势必影响他们全方位地开发幼儿的创造潜能,影响幼儿创造意识、创造道德、创造能力和谐一致地发展,最终影响幼儿能否成为创造型人才。
2、提出的新要求
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于儿童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儿童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儿童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儿童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儿童的人格,关注个别差异,满足不同儿童的需要,创设能引导儿童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不同儿童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儿童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儿童都能到充分发展。
二、教师教育理念内容需因材施教
1、成为孩子的倾听者和观察者
《指南》第二十条明确指出:“观察幼儿,倾听幼儿,及时关注幼儿在生活和学习中的表现,了解幼儿的需要并给予适时的支持和帮助。善于发现和捕捉突发性的教学问题,在观察基础上合理分析,灵活调整教学目标、改进教学方法。”这一条,明确地对教师的角色提出了新的要求。假如把过去的教育比作一出戏的话,那么,教师则是舞台上的主角,同时是剧作家兼导演,孩子则是应当遵守纪律的观众。然而,现在,《指南》带来了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孩子是这出戏中的主角,教师则是观众和导演。这位导演没有事先写好的剧本,而是和孩子们一起寻找来自孩子的需要,爱好的素材,与孩子们一起演绎着这出戏。
注重一日活动中的观察,捕捉着孩子一瞬即逝的现象和变化过程,了解孩子的个体差异,获得第一手材料。教师应该是一位细心的观察者,去倾听幼儿谈论的热点话题,及时捕捉幼儿的爱好热点,分析幼儿的探索需要,从而确立起幼儿感兴趣的主题。
2、成为孩子的欣赏者和共享者
一出好戏需要导演和演员,但更需要的是——观众。我们教师应该始终是孩子坚强的后盾,忠实的观众。教师要学会珍视孩子在园的每一天,保护好孩子的每一次惊异,并能够在活动中关注孩子的关注,惊异孩子的惊异,感受孩子的感受,聪明地引导每一个孩子的成长!如在《我的身体会唱歌》中,我和孩子一起用身体演奏音乐;在《降温我最行》中,我和孩子们一起找出各种清凉解热的方法……在这些有趣的活动中,我和孩子们一起探索着、发现着、感受着、惊奇着,力求使让每一个孩子都得到快乐和成长。
3、成为孩子的引导者和支持者
在教育过程中,作为支持者的教师在为幼儿的学习提供脚手架,为他们的成长创设良好的环境,支持他们成长过程中的各种尝试的同时,即进行着合作──“教师和儿童一起工作──抓住儿童的皮球,再抛给儿童这种过程。”合作在支持过程中出现,它既是支持的方式和手段,也是支持本身。而支持和合作都体现着教育的意图,实现着教育对幼儿的直接的或间接的引导。此外,教师的不同角色都为着实现同一个目标──提高与儿童互动的质量,让这些互动变得更加丰富、有趣、富有吸引力,从而有力的促进幼儿教育中师生关系,建立成一种我所认为人科学伙伴关系。
教师要记住自己的职责是教育所有的学生,因而要坚信每个学生都有学习的潜能。在教学中,要尽量地给每位学生同等的参与的机会。要尽量公开地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在实施奖励时,要做公平、公正、公开,不可有不同的对待。要常常了解学生的意见,看看他们是否察觉到了教师在期望上的偏差,随时审视,随时修正。要经常仔细地检查、反省自己是否在对待不同学生上有差别。教师要爱学生,要相信学生,要树立“无差别观”。每个孩子都是一轮初升的太阳,有的尽管现在还暗淡无光,只是一时被云雾遮住了,一旦冲出云雾就会光芒四射。”
“进入幼儿的世界,和幼儿一起成长”,是对职业的一种誓约、对孩子的一个守诺、对自己成长的一次领悟,更为了担负起教育工作者这份沉甸甸的责任,我们应该努力不断完善自己的教育理念,更好地完成自己的使命。
参考资料:
【1】董新良.新课程改革与教师教育理念的重建[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
【2】石鸥.教育创新呼唤什么[J].教师教育研究,2004
【3】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J].教育研究,1997
【关键词】 新课程改革重建教育理念发展水平
与幼儿学习方式的变革相适应,教师应该在教育教学观的指导下树立新的教育教学观念,促进幼儿全面地、和谐地、可持续地发展。
一、教师教育理念重建迫在眉睫
1、实施的必要性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教育理念的存在方式是隐性的,非逻辑的,但其对教育活动的影响却是深远和持久的。当前研究者对教育理念及其重要性的认识,至今尚未取得比较一致的看法。我们认为,教育理念是指教师基于对教育活动的体验和反思,对教育本质的探究和对教育工作的理解,经由必要的专业教育而形成的对所从事职业的理想信念(教师职业理想)和关于教育的基本观念(教育观)。其中,教师职业理想是教师克服困难,完成育人使命的精神动力,教育观念是教师教育教学行为选择的指南。
幼儿教育的核心职能正是在于既要保证每个儿童适应现实的社会,更要保证他们适应并创造未来的社会。这就要求幼儿教育的培养目标在着眼于现实的基础上,还必须放眼未来。创新教育在其中不仅具有显著的社会发展价值,而且具有鲜明的个人发展价值,所有的这一切,无疑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是教育的主要承担者,教师的教育行为是具体影响教育质量地重要因素,长期以来,在我国基础教育中,相当程度的存在着重“传递”轻“引导”,重“知识”轻“能力”,重“分数”轻“素质”的工具理性主义。教育中的工具理性,导致的结果是,将表层的功利性的需要看作是教育的终极目标,从而导致教育的异化,忽视了学生是作为一个“人”而存在,将其作为知识灌输的容器
2004年6月5日至2004年7月5日在晋江市陈埭镇的阿梅中心幼儿园的35名正式与非正式的幼儿教师展开《关于幼儿教师创新教育理念与行为》的问卷调查和个别幼儿教师座谈会的采访、讨论式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幼儿创造性的主要表现及其智力、学习成绩、个性以及与其他素质发展的关系和创造性的发展对幼儿未来成材有何影响等问题的结果来看,95%的教師都已经认识到智力不等于创造力。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智力与创造力存在着高智力和高创造力、高智力和低创造力、低智力和低创造力、高创造力和一般智力的四种关系。这种二者不完全一致的情况就告诉广大教师,不能以开发幼儿智力来完全取代创造力的培养。本调查还表明,98%的教师都确认学习成绩好并不意味着创造力就一定高,幼儿个性的发展与其创造性的发展。这就为彻底改变只重视知识传授和教学结果的教育理念及教育行为提供了现实的条件,为学前创造教育课程的实施奠定了良好的理念基础。更为可喜的100%的调查对象都坚信幼儿创造性的充分发展有助于幼儿未来成材。这就为推动学前创造教育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但是对幼儿创造性的主要表现85%的调查对象都未能从创造性的认知特征、情感特征和人格特征等方面去了解和认识幼儿的创造性表现,他们的回答多数集中在一个侧面,这就势必影响他们全方位地开发幼儿的创造潜能,影响幼儿创造意识、创造道德、创造能力和谐一致地发展,最终影响幼儿能否成为创造型人才。
2、提出的新要求
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于儿童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儿童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儿童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儿童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儿童的人格,关注个别差异,满足不同儿童的需要,创设能引导儿童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不同儿童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儿童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儿童都能到充分发展。
二、教师教育理念内容需因材施教
1、成为孩子的倾听者和观察者
《指南》第二十条明确指出:“观察幼儿,倾听幼儿,及时关注幼儿在生活和学习中的表现,了解幼儿的需要并给予适时的支持和帮助。善于发现和捕捉突发性的教学问题,在观察基础上合理分析,灵活调整教学目标、改进教学方法。”这一条,明确地对教师的角色提出了新的要求。假如把过去的教育比作一出戏的话,那么,教师则是舞台上的主角,同时是剧作家兼导演,孩子则是应当遵守纪律的观众。然而,现在,《指南》带来了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孩子是这出戏中的主角,教师则是观众和导演。这位导演没有事先写好的剧本,而是和孩子们一起寻找来自孩子的需要,爱好的素材,与孩子们一起演绎着这出戏。
注重一日活动中的观察,捕捉着孩子一瞬即逝的现象和变化过程,了解孩子的个体差异,获得第一手材料。教师应该是一位细心的观察者,去倾听幼儿谈论的热点话题,及时捕捉幼儿的爱好热点,分析幼儿的探索需要,从而确立起幼儿感兴趣的主题。
2、成为孩子的欣赏者和共享者
一出好戏需要导演和演员,但更需要的是——观众。我们教师应该始终是孩子坚强的后盾,忠实的观众。教师要学会珍视孩子在园的每一天,保护好孩子的每一次惊异,并能够在活动中关注孩子的关注,惊异孩子的惊异,感受孩子的感受,聪明地引导每一个孩子的成长!如在《我的身体会唱歌》中,我和孩子一起用身体演奏音乐;在《降温我最行》中,我和孩子们一起找出各种清凉解热的方法……在这些有趣的活动中,我和孩子们一起探索着、发现着、感受着、惊奇着,力求使让每一个孩子都得到快乐和成长。
3、成为孩子的引导者和支持者
在教育过程中,作为支持者的教师在为幼儿的学习提供脚手架,为他们的成长创设良好的环境,支持他们成长过程中的各种尝试的同时,即进行着合作──“教师和儿童一起工作──抓住儿童的皮球,再抛给儿童这种过程。”合作在支持过程中出现,它既是支持的方式和手段,也是支持本身。而支持和合作都体现着教育的意图,实现着教育对幼儿的直接的或间接的引导。此外,教师的不同角色都为着实现同一个目标──提高与儿童互动的质量,让这些互动变得更加丰富、有趣、富有吸引力,从而有力的促进幼儿教育中师生关系,建立成一种我所认为人科学伙伴关系。
教师要记住自己的职责是教育所有的学生,因而要坚信每个学生都有学习的潜能。在教学中,要尽量地给每位学生同等的参与的机会。要尽量公开地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在实施奖励时,要做公平、公正、公开,不可有不同的对待。要常常了解学生的意见,看看他们是否察觉到了教师在期望上的偏差,随时审视,随时修正。要经常仔细地检查、反省自己是否在对待不同学生上有差别。教师要爱学生,要相信学生,要树立“无差别观”。每个孩子都是一轮初升的太阳,有的尽管现在还暗淡无光,只是一时被云雾遮住了,一旦冲出云雾就会光芒四射。”
“进入幼儿的世界,和幼儿一起成长”,是对职业的一种誓约、对孩子的一个守诺、对自己成长的一次领悟,更为了担负起教育工作者这份沉甸甸的责任,我们应该努力不断完善自己的教育理念,更好地完成自己的使命。
参考资料:
【1】董新良.新课程改革与教师教育理念的重建[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
【2】石鸥.教育创新呼唤什么[J].教师教育研究,2004
【3】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J].教育研究,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