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运用定性研究的方法,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分析了两位大学英语阅读成功者和不成功者使用的学习方法。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学习方法是造成他们阅读成绩和能力有明显差异的主要原因。同时,也给外语教师提出有意义的教学建议。
【关键词】英语阅读 方法 差异 建构主义
一、引言
英语阅读是自学生接触英语开始就一直强调的英语技能之一。但一提到英语阅读学习方法,许多学习者可能更多是关注英语词汇和语法。因为他们觉得如果词汇量不够多,或者说没有达到四六级考试的词汇量标准,且语法水平低的话,英语阅读是无法实现的。这种想法是很片面的。
几十年的外语学习研究结果表明,学习者的观念和策略是影响他们英语学习的两个重要因素。文秋芳(1995)指出,观念是指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通过自身体验货别人影响所形成的一种看法体系,具有一定稳定性,能对学生的英语学习产生潜移默化且较为深远的影响;策略是指学习过程中学生对英语学习进行语言学习的管理,包括时间安排,目标制定,策略选择,策略有效性等的一系列的自我评價。总而言之,要想调整学习者的语言学习行为,就需要使观念发生变化;策略无好坏之分,只要学习者合理管理策略调控策略,那么就能使学习收到预期效果。本文立足本校14级大学英语学生,选取大学英语14级自然班250名同学作为调查对象,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进行大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调研。现以访谈的形式对两位背景无差异的同学进行对比分析,主要目的是为了探讨英语阅读成功者与不成功者在阅读方法上的差异。
二、研究方案
1.研究对象
参加个案研究的两个男学生来自大学英语教学班级自然班的李同学与黄同学。他们于2014年9月进入广西某高校建筑电气智能化专业学习。至调查结束时,他们在同一个班学习了两年。他们有类似的家庭背景,高考入学成绩中英语成绩相差不大。两位同学都认为在中学英语学习中,他们基本依赖英语老师的教学,很少主动去建构学习。但是进入大学学习后,他们也发现,大学英语老师并不像中学老师那样天天跟着学生走,自己需要安排学习时间等来学习英语才能有机会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他们都很想通过四级考试,这样才能在以后的就业中提高竞争力。
根据两个学生的每星期课外花在英语学习上的时间,笔者发现,大一的两个学期,黄同学平均每周大约花20个小时,李同学平均每周花10个小时,到备考四级的大二的第三学期和第四学期,黄同学平均每周大约花25个小时,李同学平均每周花13个小时。看起来,黄同学比李同学勤奋。总体平均时间为,黄同学为22.5小时,李同学为11.5小时。但两年后,在同一个学习环境下,他们的英语水平出现较大差异。黄同学虽然在时间上付出了很多,但是在第四学期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中,只得了337分,比李同学的497还低了160分。其中,黄同学的阅读成绩只得了102分,李同学得了164分。鉴于二者基本情况相似,笔者认为,造成阅读成绩有明显差异的主要原因是阅读学习方法的不同。
2.数据收集
关于笔者的个案研究,两位同学都参与了面谈,记日记和阅读文章。这三项活动是个别进行的。首先,面谈的内容主要围绕他们的观念和策略。例如,“你平时是否会主动阅读与课文主题相关的课外材料?为什么?”如果回答“会”,针对学生的回答再提出有关策略的问题,比如,“你是如何利用课外材料阅读的?”。一周的日记内容包括:(1)记录课外活动与英语阅读有关的事情;(2)每项活动所花的时间;(3)进行每项活动所采用的策略。按期交上来后针对他们日记中不清楚的地方进行询问。阅读文章来自《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4》,第7单元的text A The Coming Energy Crisis,995字,阅读时间不限。但要求他们按照平时综合英语阅读课那样,如查字典和做笔记,并对他们做阅读的情况分别录像。最后对录像中不解的地方向其询问,比如,让他们回忆当时为何要在某个段落停下了或者做标记。
三、结果
下面,笔者首先考察李同学和王同学在课外所进行的阅读活动,目的在于探究他们在阅读观念和策略上的差异。然后报告他们在管理观念与管理策略上的不同。
1.阅读观念和策略上的差异
通过面谈,笔者发现,李同学首先根据自己在中学的学习经历,主动的去区分两种阅读:教材阅读和自选阅读。他认为,教材阅读是需要仔细研读的,因为只有读懂课文的每一句,搞懂核心词汇,弄清整个课文的篇章结构和主要内容,才能在上课的时候参与老师设置的相关阅读活动,才有运用自己的预习的知识,比如词汇表达等。而自选阅读对于他来说主要是提高阅读速度,大致理解文章内容和扩充知识面及词汇量,应战四级考试。关于语法问题,他是这样表述的:
我语法确实不怎么样,我曾经认为这会影响我的阅读,在第一次四级考试中我的阅读分很低。后来我仔细思考了我的语法和阅读的关系,在随后的练习中,我发现,语法并不会影响我的阅读。影响阅读的主要问题是单词。即使遇到长句子,我就先找主句再看从句。如果这样做后还是看不懂就去问老师,找老师帮助我,或者和同学一起分析。经常这样也可以帮助我增加语感和理解力的。
当问他如何处理阅读材料的新单词时,他说:我第一遍都是先浏览课文或者那些材料,先懂大概意思,把一些我不认识的词划出来,也尝试利用上下文去猜测词义。看到第二遍的时候我才去查字典,但也不是所有的词都去查,主要集中在动词上。查了后就把中文意思写在书上,有个语境好记忆。如果这个词能用另外一个我学过的英语单词解释我也写下来,等于是复习以前学过的词汇,如果我没学过但是字典提示有的我也写下来,等于又多学了一个新单词。我觉得这样阅读一段时间后词汇量能有效增加,在上课的时候能使用到,在做四级练习的时候也能用上,在网上浏览其他材料的时候也能用上。而王同学就没有李同学这么的多样化的阅读和互动沟通。他只关注教材。日记记录的主要就是背单词和看课文以及课后练习题。这两个活动就花掉了他每天不少的时间。他认为只有把不懂的单词抄写和背例句才记住,但问题是第二天他又忘记了不少新单词。对课文的理解也主要以查阅新单词为主要手段,这也是在录像中他不停停顿的原因。所以,即使他每天花的时间很多,但是却没有太大的阅读效果。另外,笔者以为王同学不停的查阅新单词是为了完整翻译句子,但王同学的说法却截然相反: 我查单词不是为了翻译,我觉得查阅完单词后我就大概知道讲什么了。如果还要去翻译,那么花的时间更多,没有必要。复杂的句子看个大概,简单的句子脑子直接翻译。
2.管理观念与管理策略的差异
李同学在学习过程中善于总结自己的学习的情况以及使用策略的效果,同时也会及时作出相应的调整。当笔者问他是如何评价自己的英语阅读观念时,他说道:
阅读可以增加自己的知识面和单词量的,所以像课本这种配练习的阅读材料或者四级的阅读材料最好的评价,比如我能不能正确回答课后练习,或者考试成绩也能说明问题。我每个阶段都会思考我哪里做的不好才导致阅读出现问题的。如果是课外阅读的话就只能通过长难句这些来判断了,为什么我会读不懂之类的。
另外,他也能對自己的学习策略给出客观的描述:
我觉得上下文猜词义是个很好的方法,毕竟我不是美国人,不可能知道所有单词的意思,也不可能记住所有单词的意思,在阅读的时候肯定会遇到这种猜测的情况的。所以我平时阅读都会注意这个方法的使用,不孤立记忆单词不喜欢那种从A到Z的单词书。
而王同学自己是说不清用了什么方法,他觉得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写作业,背单词就可以了。他知道自身阅读能力差,通过多阅读来挺高,但他的努力并没有带来什么特别的效果,也不去有意识的改变自己的阅读观和选择更好的阅读策略。
因此以上的个案研究表明了两位同学在英语阅读能力有差异主要是阅读方法不同导致的。这个案例具有典型性和普遍性,因为参与实验的250名大样本的研究结果中也得到了相应的结论。
五、讨论
那么,笔者将根据建构主义观对两位同学的英语阅读方法上存在的主要差别进行讨论。
第一,李同学能利用自身体验去建构新知识,不仅明白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次要的,而且还是自己建立起属于自己的新知识经验;王同学没有意识去区分阅读的种类和形式,只求数量的多少。
第二,李同学能利用情境语境去记忆单词,即上下文猜词义,没有孤立记忆单词,并且利用新旧词去解释单词。建构主义认为,知识的习得是学习者将新知识与已有知识主动建构的过程。在学生的头脑中已有一定量的词汇储备,在现有的情境语境中,学生积极利用现有的词汇去建构新的词汇体系,有利于提高词汇量和使用率。而王同学只采取了较为机械的抄写记忆方式,没有主动的建构过程,必然不会有效的增加词汇量,更不要说记忆了。
第三,李同学的阅读学习过程具有社会性,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仅是个人构成的也是以社会为媒介的,李同学通过和老师同学的互动来巩固和构建他自己独有的阅读学习方式。他主动思考,主动交流,创造性易于激发。而王同学都是被动学习,没有交流。
第四,李同学的自我效能感很高,体现出了自我效能感与阅读效果成正比的现象,这也是建构主义中心理学基础,给学习者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这也说明了,李同学在建构自身知识体系的过程中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王同学即使再努力也体会不到的。
第五,这两位同学的阅读方法最大的差异还是在于个体的管理策略上。李同学对自身的管理尽然有序,掌握了学习主动权,能客观的分析自身的学习情况和学习策略,并对此有适当调整。而王同学缺少反思,没有正确的阅读观念和合理的学习策略。
通过上述个案的分析,笔者可以说,英语阅读的方法对阅读成绩和能力有直接的影响。因此,作为外语教师,如何利用建构主义理论提高学生大学英语阅读自主学习的能力,改变学生的不合适的阅读旧观念以及学习策略等,让学生能客观有效的进行自我评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理论价值。
参考文献
[1]高文.建构主义教育研究[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2]王淑雯,宋艾玲,王文耀.建构主义理论指导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研究[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90-92.
[3]文秋芳.英语学习成功者与不成功者在方法上的差异[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5(3):61-66.
[4]郑树棠.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4[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
形式多变,内容灵活。微课的形式大多根据知识点的改变而改变。同时,教师还要考虑教学的实际情况,正确分析学情,以学生的需要作为依据来选择相应的教学模式,制作教学视频,
【关键词】英语阅读 方法 差异 建构主义
一、引言
英语阅读是自学生接触英语开始就一直强调的英语技能之一。但一提到英语阅读学习方法,许多学习者可能更多是关注英语词汇和语法。因为他们觉得如果词汇量不够多,或者说没有达到四六级考试的词汇量标准,且语法水平低的话,英语阅读是无法实现的。这种想法是很片面的。
几十年的外语学习研究结果表明,学习者的观念和策略是影响他们英语学习的两个重要因素。文秋芳(1995)指出,观念是指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通过自身体验货别人影响所形成的一种看法体系,具有一定稳定性,能对学生的英语学习产生潜移默化且较为深远的影响;策略是指学习过程中学生对英语学习进行语言学习的管理,包括时间安排,目标制定,策略选择,策略有效性等的一系列的自我评價。总而言之,要想调整学习者的语言学习行为,就需要使观念发生变化;策略无好坏之分,只要学习者合理管理策略调控策略,那么就能使学习收到预期效果。本文立足本校14级大学英语学生,选取大学英语14级自然班250名同学作为调查对象,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进行大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调研。现以访谈的形式对两位背景无差异的同学进行对比分析,主要目的是为了探讨英语阅读成功者与不成功者在阅读方法上的差异。
二、研究方案
1.研究对象
参加个案研究的两个男学生来自大学英语教学班级自然班的李同学与黄同学。他们于2014年9月进入广西某高校建筑电气智能化专业学习。至调查结束时,他们在同一个班学习了两年。他们有类似的家庭背景,高考入学成绩中英语成绩相差不大。两位同学都认为在中学英语学习中,他们基本依赖英语老师的教学,很少主动去建构学习。但是进入大学学习后,他们也发现,大学英语老师并不像中学老师那样天天跟着学生走,自己需要安排学习时间等来学习英语才能有机会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他们都很想通过四级考试,这样才能在以后的就业中提高竞争力。
根据两个学生的每星期课外花在英语学习上的时间,笔者发现,大一的两个学期,黄同学平均每周大约花20个小时,李同学平均每周花10个小时,到备考四级的大二的第三学期和第四学期,黄同学平均每周大约花25个小时,李同学平均每周花13个小时。看起来,黄同学比李同学勤奋。总体平均时间为,黄同学为22.5小时,李同学为11.5小时。但两年后,在同一个学习环境下,他们的英语水平出现较大差异。黄同学虽然在时间上付出了很多,但是在第四学期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中,只得了337分,比李同学的497还低了160分。其中,黄同学的阅读成绩只得了102分,李同学得了164分。鉴于二者基本情况相似,笔者认为,造成阅读成绩有明显差异的主要原因是阅读学习方法的不同。
2.数据收集
关于笔者的个案研究,两位同学都参与了面谈,记日记和阅读文章。这三项活动是个别进行的。首先,面谈的内容主要围绕他们的观念和策略。例如,“你平时是否会主动阅读与课文主题相关的课外材料?为什么?”如果回答“会”,针对学生的回答再提出有关策略的问题,比如,“你是如何利用课外材料阅读的?”。一周的日记内容包括:(1)记录课外活动与英语阅读有关的事情;(2)每项活动所花的时间;(3)进行每项活动所采用的策略。按期交上来后针对他们日记中不清楚的地方进行询问。阅读文章来自《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4》,第7单元的text A The Coming Energy Crisis,995字,阅读时间不限。但要求他们按照平时综合英语阅读课那样,如查字典和做笔记,并对他们做阅读的情况分别录像。最后对录像中不解的地方向其询问,比如,让他们回忆当时为何要在某个段落停下了或者做标记。
三、结果
下面,笔者首先考察李同学和王同学在课外所进行的阅读活动,目的在于探究他们在阅读观念和策略上的差异。然后报告他们在管理观念与管理策略上的不同。
1.阅读观念和策略上的差异
通过面谈,笔者发现,李同学首先根据自己在中学的学习经历,主动的去区分两种阅读:教材阅读和自选阅读。他认为,教材阅读是需要仔细研读的,因为只有读懂课文的每一句,搞懂核心词汇,弄清整个课文的篇章结构和主要内容,才能在上课的时候参与老师设置的相关阅读活动,才有运用自己的预习的知识,比如词汇表达等。而自选阅读对于他来说主要是提高阅读速度,大致理解文章内容和扩充知识面及词汇量,应战四级考试。关于语法问题,他是这样表述的:
我语法确实不怎么样,我曾经认为这会影响我的阅读,在第一次四级考试中我的阅读分很低。后来我仔细思考了我的语法和阅读的关系,在随后的练习中,我发现,语法并不会影响我的阅读。影响阅读的主要问题是单词。即使遇到长句子,我就先找主句再看从句。如果这样做后还是看不懂就去问老师,找老师帮助我,或者和同学一起分析。经常这样也可以帮助我增加语感和理解力的。
当问他如何处理阅读材料的新单词时,他说:我第一遍都是先浏览课文或者那些材料,先懂大概意思,把一些我不认识的词划出来,也尝试利用上下文去猜测词义。看到第二遍的时候我才去查字典,但也不是所有的词都去查,主要集中在动词上。查了后就把中文意思写在书上,有个语境好记忆。如果这个词能用另外一个我学过的英语单词解释我也写下来,等于是复习以前学过的词汇,如果我没学过但是字典提示有的我也写下来,等于又多学了一个新单词。我觉得这样阅读一段时间后词汇量能有效增加,在上课的时候能使用到,在做四级练习的时候也能用上,在网上浏览其他材料的时候也能用上。而王同学就没有李同学这么的多样化的阅读和互动沟通。他只关注教材。日记记录的主要就是背单词和看课文以及课后练习题。这两个活动就花掉了他每天不少的时间。他认为只有把不懂的单词抄写和背例句才记住,但问题是第二天他又忘记了不少新单词。对课文的理解也主要以查阅新单词为主要手段,这也是在录像中他不停停顿的原因。所以,即使他每天花的时间很多,但是却没有太大的阅读效果。另外,笔者以为王同学不停的查阅新单词是为了完整翻译句子,但王同学的说法却截然相反: 我查单词不是为了翻译,我觉得查阅完单词后我就大概知道讲什么了。如果还要去翻译,那么花的时间更多,没有必要。复杂的句子看个大概,简单的句子脑子直接翻译。
2.管理观念与管理策略的差异
李同学在学习过程中善于总结自己的学习的情况以及使用策略的效果,同时也会及时作出相应的调整。当笔者问他是如何评价自己的英语阅读观念时,他说道:
阅读可以增加自己的知识面和单词量的,所以像课本这种配练习的阅读材料或者四级的阅读材料最好的评价,比如我能不能正确回答课后练习,或者考试成绩也能说明问题。我每个阶段都会思考我哪里做的不好才导致阅读出现问题的。如果是课外阅读的话就只能通过长难句这些来判断了,为什么我会读不懂之类的。
另外,他也能對自己的学习策略给出客观的描述:
我觉得上下文猜词义是个很好的方法,毕竟我不是美国人,不可能知道所有单词的意思,也不可能记住所有单词的意思,在阅读的时候肯定会遇到这种猜测的情况的。所以我平时阅读都会注意这个方法的使用,不孤立记忆单词不喜欢那种从A到Z的单词书。
而王同学自己是说不清用了什么方法,他觉得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写作业,背单词就可以了。他知道自身阅读能力差,通过多阅读来挺高,但他的努力并没有带来什么特别的效果,也不去有意识的改变自己的阅读观和选择更好的阅读策略。
因此以上的个案研究表明了两位同学在英语阅读能力有差异主要是阅读方法不同导致的。这个案例具有典型性和普遍性,因为参与实验的250名大样本的研究结果中也得到了相应的结论。
五、讨论
那么,笔者将根据建构主义观对两位同学的英语阅读方法上存在的主要差别进行讨论。
第一,李同学能利用自身体验去建构新知识,不仅明白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次要的,而且还是自己建立起属于自己的新知识经验;王同学没有意识去区分阅读的种类和形式,只求数量的多少。
第二,李同学能利用情境语境去记忆单词,即上下文猜词义,没有孤立记忆单词,并且利用新旧词去解释单词。建构主义认为,知识的习得是学习者将新知识与已有知识主动建构的过程。在学生的头脑中已有一定量的词汇储备,在现有的情境语境中,学生积极利用现有的词汇去建构新的词汇体系,有利于提高词汇量和使用率。而王同学只采取了较为机械的抄写记忆方式,没有主动的建构过程,必然不会有效的增加词汇量,更不要说记忆了。
第三,李同学的阅读学习过程具有社会性,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仅是个人构成的也是以社会为媒介的,李同学通过和老师同学的互动来巩固和构建他自己独有的阅读学习方式。他主动思考,主动交流,创造性易于激发。而王同学都是被动学习,没有交流。
第四,李同学的自我效能感很高,体现出了自我效能感与阅读效果成正比的现象,这也是建构主义中心理学基础,给学习者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这也说明了,李同学在建构自身知识体系的过程中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王同学即使再努力也体会不到的。
第五,这两位同学的阅读方法最大的差异还是在于个体的管理策略上。李同学对自身的管理尽然有序,掌握了学习主动权,能客观的分析自身的学习情况和学习策略,并对此有适当调整。而王同学缺少反思,没有正确的阅读观念和合理的学习策略。
通过上述个案的分析,笔者可以说,英语阅读的方法对阅读成绩和能力有直接的影响。因此,作为外语教师,如何利用建构主义理论提高学生大学英语阅读自主学习的能力,改变学生的不合适的阅读旧观念以及学习策略等,让学生能客观有效的进行自我评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理论价值。
参考文献
[1]高文.建构主义教育研究[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2]王淑雯,宋艾玲,王文耀.建构主义理论指导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研究[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90-92.
[3]文秋芳.英语学习成功者与不成功者在方法上的差异[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5(3):61-66.
[4]郑树棠.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4[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
形式多变,内容灵活。微课的形式大多根据知识点的改变而改变。同时,教师还要考虑教学的实际情况,正确分析学情,以学生的需要作为依据来选择相应的教学模式,制作教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