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丹东最大的电力企业,辽宁华隆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已发展成为国内电力产品制造业的一个品牌。2017年中国国际装备制造业博览会上,华隆公司带来的YH5CSX型串联间隙避雷器、绝缘子防覆冰涂料,两款自主研发的创新成果,引来多家地市级供电公司、电网公司及电力设备公司的关注。
与时代同步成长
1999年,26岁的刘晓强从部队退伍。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他没有茫然,经过多方考察,将目光锁定在电力行业。刘晓强用仅有的两万元资金,带领几名下岗工人办起了丹东电力高压电器厂(华隆集团前身),当时的那个“公司”,只能用“小作坊”来形容。
创业总是艰辛的。产品生产出来了,要有市场才行。那段时间,刘晓强晚上是技术员,和工人一起在车间设计、画图;白天当业务员,四处推销。在跑业务的过程中,他曾无数次遭遇“刚递上名片,就被当面扔进垃圾桶”的尴尬。5年的军旅生涯,练就了他刚毅和从不轻言放弃的性格。凭借这股劲头,企业成立的第一年实现销售收入80万元。
作为企业带头人,刘晓强深知科技是企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2004年,华隆组建了研发团队,并于2010年成立刘晓强劳模创新工作室,承担电力输配电线路应用产品的研发、生产、施工、服务等工作,核心成员由应用物理学、机械等专业人才构成。
之所以要研发出YH5CSX型串联间隙避雷器、绝缘子防覆冰涂料两项创新成果,刘晓强说:“2008年南方发生的那场冰灾对我触动很大,受寒潮影响,我国南方多地电网遭遇10年不遇的覆冰自然灾害,大部分地区的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受到严重威胁。”这让刘晓强倍感心有余而力不足,当时便下定决心,一定要想尽办法来抵御由这样的天灾造成的人祸。从心出发,成了刘晓强研发团队的一个重点科研项目。
在研发过程中,为了增加产品的实用性,他白天跟着电力部门的工作人员一起跑现场,研究、考察线路构造和电路原理等。晚上挑灯夜战,把白天发现的问题与心得整理出来,到车间指导工人实际操作。为了提高技术水平,刘晓强不仅花费大量资金引进国内外顶尖的先进设备,还多次赶往北京,与清华大学的相关专家院士洽谈,最终引进了合作开发防污闪涂料技术,在业内开创了小企业与大院校合作的先河,并成为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目前,华隆电力拥有控股子公司8家,项目延伸至辽宁铁岭、江苏无锡,拥有国家专利111项,技术涉及防锈底漆、避雷器、电缆附件等近百个品种,覆盖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产品远销巴基斯坦、马来西亚、菲律宾等11个国家。
“一枝一叶总关情”
“做中国服务最好的电力产品智造企业是华隆的宗旨,培养人才,创造机会是华隆的人才理念,做地区一流的薪酬服务待遇企业是华隆的使命。”在华隆企业文化建设中,刘晓强倾注大量心血。当与职工期待的目光相对,当凝望职工辛劳的背景时,刘晓强感到肩上的担子沉甸甸的,也正是凭着这种原动力,他像上紧了弦的发条一样,不停地转动着。
企业要攀高,梯子须靠在职工的肩上;企业要远航,须由职工来划浆。“一枝一叶总关情”,刘晓强与职工有一种天然的无法割舍的情愫。
多年来,企业先后建起了多座职工宿舍楼、图书馆、健身房等。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刘晓强开始思考职工职业健康的问题。他说,职工为企业出力流汗,我们一定要保证他们的身心健康。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公司通过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认证,把确保职工的职业健康安全纳入公司管理中,并不断完善制度。
作为辽宁省扶残助残爱心企业联盟单位的负责人,他深知残疾职工生活的不易。华隆在招聘员工时按照岗位需求,率先录用残疾人。每逢重大节日,他都要到残疾职工和特困职工家里走访慰问,解决这些职工家的实际困难,让困难职工时刻感受到关爱。
慈善立身
在企业发展壮大的同时,刘晓强倾力社会公益事业。山区贫困学生、退伍伤残军人、孤寡老人,都是他的资助对象;孤儿学校、地震灾区、洪灾重建现场,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丹东市六道小学,办学经费长年短缺,一半教师体弱多病,教学设备严重不足……刘晓强了解情况后,立刻为学校捐款。在他的带领下,丹东市各界爱心人士纷纷慷慨解囊。不久,标准化实验室、多媒体教室、教师电子备课室、小班化多媒体活动室等,一个个现代化的教学设施相继建成,刘晓强的善举为孩子们带来了希望和温暖。
2010年暑假,刘晓强出资5万元,在丹东山区选出5名品学兼优、家庭贫困的小学生游上海世博园;汶川和玉樹地震时,刘晓强带头捐款,并在第一时间号召公司全体职工奉献爱心,支援灾区人民渡过难关;2013年4月20日,正在国外考察的刘晓强得知四川雅安地震的消息后,立即回国,第一时间成立了赈灾小分队,并筹集135万余元的物资和生活用品,深入受灾最严重的雅安市芦山县龙门乡赈灾……
近些年,丹东市总工会开展的“金秋助学”活动,华隆集团一直积极参与,累计捐款100余万元;华隆集团还与丹东市慈善总会签订协议,每年捐款10万元成立华隆慈善基金会,帮助残疾人及困难家庭。据不完全统计,华隆创企至今,已累计捐款超过1000万元。
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刘晓强多方筹措防疫物资,累计向公安、部队、政府等部门捐赠口罩28600只、消毒液三十五大桶,有效缓解了防控一线部门的个人防护问题。
刘晓强常说,无论何时何地,他都要保持军人本色,带领华隆人从创新出发,从真心出发,永不驻足,勇往直前。
与时代同步成长
1999年,26岁的刘晓强从部队退伍。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他没有茫然,经过多方考察,将目光锁定在电力行业。刘晓强用仅有的两万元资金,带领几名下岗工人办起了丹东电力高压电器厂(华隆集团前身),当时的那个“公司”,只能用“小作坊”来形容。
创业总是艰辛的。产品生产出来了,要有市场才行。那段时间,刘晓强晚上是技术员,和工人一起在车间设计、画图;白天当业务员,四处推销。在跑业务的过程中,他曾无数次遭遇“刚递上名片,就被当面扔进垃圾桶”的尴尬。5年的军旅生涯,练就了他刚毅和从不轻言放弃的性格。凭借这股劲头,企业成立的第一年实现销售收入80万元。
作为企业带头人,刘晓强深知科技是企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2004年,华隆组建了研发团队,并于2010年成立刘晓强劳模创新工作室,承担电力输配电线路应用产品的研发、生产、施工、服务等工作,核心成员由应用物理学、机械等专业人才构成。
之所以要研发出YH5CSX型串联间隙避雷器、绝缘子防覆冰涂料两项创新成果,刘晓强说:“2008年南方发生的那场冰灾对我触动很大,受寒潮影响,我国南方多地电网遭遇10年不遇的覆冰自然灾害,大部分地区的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受到严重威胁。”这让刘晓强倍感心有余而力不足,当时便下定决心,一定要想尽办法来抵御由这样的天灾造成的人祸。从心出发,成了刘晓强研发团队的一个重点科研项目。
在研发过程中,为了增加产品的实用性,他白天跟着电力部门的工作人员一起跑现场,研究、考察线路构造和电路原理等。晚上挑灯夜战,把白天发现的问题与心得整理出来,到车间指导工人实际操作。为了提高技术水平,刘晓强不仅花费大量资金引进国内外顶尖的先进设备,还多次赶往北京,与清华大学的相关专家院士洽谈,最终引进了合作开发防污闪涂料技术,在业内开创了小企业与大院校合作的先河,并成为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目前,华隆电力拥有控股子公司8家,项目延伸至辽宁铁岭、江苏无锡,拥有国家专利111项,技术涉及防锈底漆、避雷器、电缆附件等近百个品种,覆盖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产品远销巴基斯坦、马来西亚、菲律宾等11个国家。
“一枝一叶总关情”
“做中国服务最好的电力产品智造企业是华隆的宗旨,培养人才,创造机会是华隆的人才理念,做地区一流的薪酬服务待遇企业是华隆的使命。”在华隆企业文化建设中,刘晓强倾注大量心血。当与职工期待的目光相对,当凝望职工辛劳的背景时,刘晓强感到肩上的担子沉甸甸的,也正是凭着这种原动力,他像上紧了弦的发条一样,不停地转动着。
企业要攀高,梯子须靠在职工的肩上;企业要远航,须由职工来划浆。“一枝一叶总关情”,刘晓强与职工有一种天然的无法割舍的情愫。
多年来,企业先后建起了多座职工宿舍楼、图书馆、健身房等。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刘晓强开始思考职工职业健康的问题。他说,职工为企业出力流汗,我们一定要保证他们的身心健康。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公司通过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认证,把确保职工的职业健康安全纳入公司管理中,并不断完善制度。
作为辽宁省扶残助残爱心企业联盟单位的负责人,他深知残疾职工生活的不易。华隆在招聘员工时按照岗位需求,率先录用残疾人。每逢重大节日,他都要到残疾职工和特困职工家里走访慰问,解决这些职工家的实际困难,让困难职工时刻感受到关爱。
慈善立身
在企业发展壮大的同时,刘晓强倾力社会公益事业。山区贫困学生、退伍伤残军人、孤寡老人,都是他的资助对象;孤儿学校、地震灾区、洪灾重建现场,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丹东市六道小学,办学经费长年短缺,一半教师体弱多病,教学设备严重不足……刘晓强了解情况后,立刻为学校捐款。在他的带领下,丹东市各界爱心人士纷纷慷慨解囊。不久,标准化实验室、多媒体教室、教师电子备课室、小班化多媒体活动室等,一个个现代化的教学设施相继建成,刘晓强的善举为孩子们带来了希望和温暖。
2010年暑假,刘晓强出资5万元,在丹东山区选出5名品学兼优、家庭贫困的小学生游上海世博园;汶川和玉樹地震时,刘晓强带头捐款,并在第一时间号召公司全体职工奉献爱心,支援灾区人民渡过难关;2013年4月20日,正在国外考察的刘晓强得知四川雅安地震的消息后,立即回国,第一时间成立了赈灾小分队,并筹集135万余元的物资和生活用品,深入受灾最严重的雅安市芦山县龙门乡赈灾……
近些年,丹东市总工会开展的“金秋助学”活动,华隆集团一直积极参与,累计捐款100余万元;华隆集团还与丹东市慈善总会签订协议,每年捐款10万元成立华隆慈善基金会,帮助残疾人及困难家庭。据不完全统计,华隆创企至今,已累计捐款超过1000万元。
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刘晓强多方筹措防疫物资,累计向公安、部队、政府等部门捐赠口罩28600只、消毒液三十五大桶,有效缓解了防控一线部门的个人防护问题。
刘晓强常说,无论何时何地,他都要保持军人本色,带领华隆人从创新出发,从真心出发,永不驻足,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