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主义原则的胜利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yay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前苏格拉底时期,人们由于受自然一元论思想的影响,事物的外在感性形象受到了过分关注,而其内在意蕴却相应地被忽视。由此,人们对事物的外在秩序、比例、均衡、和谐等进行了形式主义的鉴赏判断。这种情形一直到苏格拉底和柏拉图时期才有所改观,由他们构建的二元论思想和理性主义由于强调人文精神,强调关注社会人生,使古希腊的审美原则也相应地发生变化,由形式主义原则开始向道德主义原则转化。
  关键词:前苏格拉底 自然一元论 形式主义原则 道德主义原则
  中图分类号:I001 文献标识码:A
  
  在中外美学史上,人们关于美的事物的探讨历来遵循两种原则,即道德主义原则和形式主义原则。一般来说,道德主义原则是人们出于道德上和实用上的考虑,从而对美有一种功利主义的物质欲求,是一种非审美的实用主义原则。而形式主义原则则基于人们对事物形而上的超越态度,关注的不是事物的内在意蕴,而是形式上的纯粹美,更接近美的内在本质。本文试就形式主义作为一种审美原则,在前苏格拉底时期的历史成因、审美表现以及历史作用等几个角度做进一步的探讨。
  在古希腊早期,特别是前苏格拉底时期,由于持一种自然一元论的观念,人们普遍认为万事万物在本质上是同一的,并认为万物都由同一事物滋生出来,这个事物被称为万物的本源,它是一切事物生灭的基础。
  由于受这种自然观的影响,古希腊的思想家们开始了对这个神秘的宇宙本源的寻求。米利都学派从唯物主义立场出发,认为万物都是由物质性的本原构成的。这个学派的阿那克西曼德认为“万物的本原是一种没有固定形态或固定性质的原始物”——他称之为“无限者”。赫拉克利特则把物质性的“火”作为了万物的始基。而古希腊的其他唯物论者如德谟克利特认为,一切事物的本原是“原子”和“虚空”。
  与唯物论者不同,毕达哥拉斯及其学派把“数”作为了万物的本原。他们认为“万物皆数,数是万物的原型,万物都是模仿数的,是数的摹本,数的原则统治着宇宙中一切现象”。巴门尼德则把不生不灭、无始无终的“存在”视为万物的本源。
  前苏格拉底哲学的核心就是本体论问题,即对世界本源问题的探讨。前苏格拉底时期,理念、善、伦理、人的主体性等概念还尚未成为那个时代占支配性地位的主导性话语。人们不仅认为自然物都是由同一种物质构成,而且,人和万物一样,也是由同一种自然物质构成的。这样,以自然为主要对象的特征,便深深地渗透到这个时期美学思想的各个方面。
  在某种意义上说,这个时期的美学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非形而上学或反形而上学。前苏格拉底时期的人们在对事物进行凝神观照时,关注的不是它内在的激情和形上意蕴,而是它形式上的秩序、比例、平衡、和谐、确定等外在美的感性特征。
  和毕达哥拉斯强调以数作为世界的本原不同,赫拉克利特把火作为了万物的始基。他和毕达哥拉斯一样,都认为美在于和谐。所不同的是,赫拉克利特认为和谐在于矛盾因素的对立统一,而不仅仅是数的比例的合适均衡。实际上,虽然造成和谐的成因是不同的,但和谐在事物的外在表现形式上则是一样的。对此,赫拉克利特曾有这样的阐述:
  “自然是由联合对立物造成最初的和谐,而不是联合同类的东西。艺术也是这样造成和谐的,显然是由于模仿自然。绘画在画面上混合着白色和黑色、黄色和红色的部分,从而造成与原物相似的形相。音乐混合不同音调的高音和低音、长音和短音,从而造成一个和谐的曲调。”
  所有其他的前苏格拉底思想家在面对美的事物时,首先注意的也都是事物那不可回避的秩序性,从而放弃了对事物内在的价值意义的追求。古希腊人对秩序的寻求,最早表明了他们对形式的重视。尽管在古希腊人的审美判断中,我们不能排除他们的道德主义情结,但依然可以说,古希腊前苏格拉底时期人们的主要审美原则是形式主义的,他们对秩序、比例、和谐、节奏、对称、确定、平衡等形式的崇尚,在审美原则上对内容意蕴、表现力、生命力的漠视和驱逐都使我们感到由衷的敬意,因为是他们开辟了人类审美的道路,从而使人们在审美的道路上由不自觉慢慢地走向自觉。
  西方审美世界从形式主义原则向道德主义原则的过渡是由苏格拉底和柏拉图最终完成的。其实,自从智者普洛太戈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口号以来,人身上的自然性就开始衰落了,人作为一个知识的主体,具有实践能力的主体,其生存的主体性意义在这时就开始得到了某种程度的彰显。随着苏格拉底对人及其生活的发现和关注,古希腊哲学和美学也由此完成了它重大的历史转向。
  从苏格拉底起,人们开始把人性作为人进行一切价值判断的内在根据。所以,是苏格拉底实现了西方由自然主义向人文主义的转变,是苏格拉底重构了一个新的历史,这种历史以人和社会的和谐相处作为终极的目的和价值维度,它标举理性、人文主义,追求一种道德主义的评价标准,从而与先前的历史划开了鸿沟。柏拉图“理念说”的提出,更加促使西方的自然一元论走向了历史的终结,使形式主义的审美原则走向衰落;他的理念和现象相分离的思想理论也终于使二元论大行其道,使形而上学酝酿成熟;也是柏拉图,进一步使道德主义的审美原则走向了历史舞台。
  
  参考文献:
  [1] [英]鲍桑葵,张今译:《美学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2] 全增嘏主编:《西方哲学史》(上册),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
  [3] 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古希腊罗马哲学》,三联书店,1957年。
  [4] 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编译:《西方哲学原著选读》,商务印书馆,1982年。
  [5] 彭公亮:《古希腊审美主义的发生及价值维度》,《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7期。
  
  作者简介:程勇真,女,1971—,河南原阳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国美学、女性美学,工作单位:郑州大学文学院。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通过小说文本与子弟书文本相应部分的比对阅读,分析子弟书对《金瓶梅》的审美接受,发现有如下有价值的问题:一是对《金瓶梅》文本内容的撷取态度与原则;二是子弟书作者特别注意像庞春梅、潘金莲、常时节等世俗人物;三是子弟书作者“破禁”之功与子弟书的特长。另外,小说《金瓶梅》由于受禁等原因,影响到普通民众对其的接受与传播。作为清代的子弟书,刚好承担着向大众尤其是目不识丁者传播《金瓶梅》的任务。作为改编
期刊
摘要《陋室铭》是刘禹锡托物言志的经典之作。它之所以流传至今,从立意方面看,文本流露出来的淡泊宁静、安贫乐道、高洁傲岸的节操自然地达到了抒怀警戒的目的;而从语言表达方面看,短短81字内运用了对比、隐喻、用典、借代等多种写作技法。本文从修辞格使用的角度来阐释《陋室铭》主题的显现过程,并做进一步的解读。  关键词:词义三维度 隐喻 修辞格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唐朝诗人刘禹锡
期刊
摘要横光利一是日本新感觉派的中坚,穆时英是中国新感觉派的圣手。前者的小说创作对后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表现在语言技巧和结构叙述上;同时,后者在前者的影响下产生了属于本土的特有的变异,特别表现在理论基础和主题挖掘上。  关键词:新感觉 横光利一 穆时英 表现主义  中图分类号:I313 文献标识码:A    日本新感觉派是在现代主义思潮泛滥日本文坛的背景下产生的。他们否定传统文学,呼唤现代主义,风
期刊
摘要本文分析了刘安以儒家诗教评论《离骚》的具体内容,并从儒家诗教的形成、《诗》学传播及汉武帝好儒爱《骚》三个方面探讨了刘安以儒评《骚》的原因。  关键词:刘安 《离骚》 儒家诗教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在文学史上最早以儒家诗教对《离骚》进行研究评价的是西汉淮南王刘安。王逸《楚辞章句·离骚叙》对此有论述:“至于孝武帝恢廓道训,使淮南作《离骚经章句》,则大义粲然。”此处所说
期刊
摘要《论语》中“言”字出现了128次,甚至超过了“仁”的109次,可见它的意义之重要。孔子的“言”论思想主要体现在阐明了“言”的重要性以及构架了“言”的理想模式,而“言”更以其旺盛的生命力,超越时空地影响了我们现在的言说习惯。  关键词:论语 言 理想状态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一 “言”的内涵解析    “言”是一个很典型的象形字,从字形上观察,下面二横一口是“舌”,
期刊
摘要对于西方诗学话语语境下的中国文论重建问题,很多学者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相关论述。本文紧紧围绕重建分期、时代语境、学派问题和文学教材四个相关的方面展开论述,认为在重建中国文论话语的过程中,这四个方面需着重注意。  关键词:重建分期 时代语境 学派问题 文学教材  中图分类号:I021 文献标识码:A    关于中国文论传统的重建问题,学界已谈了许多,本文就重建分期、时代语境、学派、教材这四个方面的相
期刊
摘要《醒世姻缘传》是继《金瓶梅》之后的又一部百回世情长篇巨作,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的现实主义白话小说进入了一个新层次。该小说一般被视为悍妇虐待懦弱丈夫的小说,可是细观此书,可以发现,其婚姻生活除暴力外,还有夫妻间的温情。这是一种畸形的、不易被人理解的情爱。  关键词:虐待 恩爱 畸形  中图分类号:J401文献标识码:A    《醒世姻缘传》原名《恶姻缘》,顾名思义,这是一部关注有缺陷的、不美满
期刊
摘要李东阳领导的茶陵派与“三杨”为代表台阁体两个文坛流派在文学创作与理论批评上有着紧密的联系,两者的相互关系也就成为了学术界的一宗公案。本文以两派的社会环境为立足点,通过比较,研究两派之所以有着趋同与变异的社会原因。  关键词:茶陵派 台阁体 社会环境 异同  中图分类号:I207.22文献标识码:A    《明史·李东阳传》云:“自明兴以来,宰臣以文章领袖缙绅者,杨士奇后,东阳而已。” 李东阳(
期刊
摘要司马迁《史记》运用大量的虚实艺术技法,创造了许多虚实结合的艺术境界。《史记》历史叙事常用的虚实结合方法有:以虚写实、以实写虚、虚实相间、虚实互见等。其中虚实互见是司马迁虚实结合方法运用的创新。  关键词:司马迁 《史记》 历史叙事 虚实结合艺术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虚实是我国文学艺术创作中的一对艺术辩证法,虚实结合是文学艺术创作所追求的一种艺术境界。二千多年前司马
期刊
摘要在《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中,詹姆逊对马克思主义作了新的阐释和发展。詹姆逊认为后现代主义产生于特定历史阶段,适应了晚期资本主义社会制度,表征着历史的必然性和积极性,并不会永久存在。詹姆逊的文化思想正是马克思主义理想在文化领域的具体化。  关键词:后现代语境 詹姆逊 马克思主义  中图分类号:I06 文献标识码:A    弗雷德里克·詹姆逊(又译为詹明信或杰姆逊)是20世纪优秀的文化批评家,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