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全球物价上涨、通货膨胀压力大的情况下,大多数人都在抱怨工资太少,呼喊着涨工资。可2012年年底,新西兰却有几千人联名开展了一场减薪运动——他们主动向政府请愿,希望自己的工资能低于法定工资。2013年8月,这场耗时大半年、轰轰烈烈的减薪运动以失败告终,这是为何呢?
老板流行克扣工资
2011年10月,一名叫周宏的厨师,在新西兰一家餐厅打工八个月,不仅没拿到一分钱工资,还倒贴给老板两万新币。
事情是这样的:36岁的周宏本是天津一家餐厅的老板,他来新西兰语言学校学英语,希望在此期间找到移民的机会。
在四处找工作碰壁后,周宏终于碰上了一家餐厅老板。因为周宏急需一份工作签证,如果有在本地工作一年的经验,他就有机会申请新西兰绿卡。精明的老板表示,如果周宏需要帮助申请工作签证,就得交纳8000新币(约合四万元人民币)的“帮扶款”。
明知道违法,但为了移民,周宏还是同意了。可工作后不久,该餐厅老板又出面与周宏协商,说自己的餐厅生意不景气,希望周宏能再拿出5000新币来帮助餐厅渡过难关。
周宏不仅一而再地拿出“帮扶款”帮助餐厅,而且在他工作近八个月的时间里,几乎没领到过薪酬。
可哑巴亏还没吃完。2012年6月,周宏接到老板通知,让他在家休假,什么时间上班另行通知。可过了几天周宏去餐厅时,却发现已经关门了。
赔了夫人又折兵,愤怒至极的周宏向新西兰雇佣关系局提出申诉,为了讨回公道,他通过媒体把这件事闹得沸沸扬扬。结果,在众多媒体的推波助澜下,他毫无悬念地打赢了官司。该餐厅因违反《雇佣关系法》被判处1.4万新币的罚款,并向周宏补付其应得的工资、假日工资、损害赔偿及之前非法向其索要的“帮扶款”,总计32328新币。
周宏打赢官司后回了国,但事情并没有结束。很多媒体认为,周宏事件只是冰山一角。之前此类事件就频繁曝光,但大部分国外雇员不敢将此遭遇说出来,因为这些人需要签证,不少老板就抓住了这个“软肋”,令他们在遭遇不合理的剥削时敢怒不敢言。如果政府不做出努力,在未来一段时间里,这样的事情还会持续发生。
低工资也比没工作好
以此事为契机,新西兰政府决定开展一项严查活动,目标是各种服务业、工厂和果园,以惩罚那些剥削工人的雇主,改善工人不合理的待遇。
在新西兰政府的严查中,不少用工单位受到惩罚。新西兰的法定工资最低为13.5新币每小时,可在一些印度人的商店和农场里,竟低到了6新币每小时,还有一家越南人办的服装厂,女工竟然只有2新币每小时。
在反复调查取证过程中,一家日裔餐馆也难逃法网。这家餐馆付给每个服务生4新币~8新币每小时不等。当即,司法部门勒令这家餐馆交50万新币的巨额罚款。服务生们的工资在第二天就涨了,可是,他们却半是欢喜半是忧。要知道,在新西兰各行各业中,成本最贵的就属人工成本了。不出所料,高价格的人工成本自然得转嫁到客户身上,餐厅的菜价自然水涨船高。如此一来,斤斤计较的新西兰人大多只能三过餐馆门而不入了。
没过一个月,这家门庭冷落的餐馆开始大规模裁员,三分之二员工因此失业了。
来自越南的琳达拥有奥克兰大学的硕士学历,在新西兰读硕士期间,她共耗费了将近十万新币。本以为硕士毕业可以找份好工作自给自足,可是新西兰是个小国,工作机会本就不多,几乎每一份工作都有上百人应聘。在一年多的应聘中,她一次次失败。所以她不再挑工作了,像餐馆端盘子这种6新币每小时的工作,她也不嫌掉价。幸亏在日裔餐馆的面试中,她成功就业了。而且让她死心塌地在这儿工作的另一个原因是,餐馆帮她申请了工作签证,所以,政府部门眼中的黑心老板,对她来说却是雪中送炭的恩人。可现在她又失业了,一切又归零了。
类似的情况在很多亚洲人开的工厂里也存在。一位来自泰国的女孩子哭诉:“我英语这么差,政府虽然规定13.5新币每小时的工资,可是那种工作单位怎么会雇我?我知道工厂会剥削,可我是情愿的。”还有很多太平洋小岛上的岛民也因此没了饭碗。这些小岛隶属于新西兰管辖,所以岛民们随时可以来新西兰工作,可是岛民们普遍没有受过正规教育,所以想找份像样的工作很难。
关于减薪的争论
2012年年底,一些小企业的老板,以及手下众多被剥削的员工,针对工资事件联名写请愿书。几千人签名的请愿书主题非常奇怪,不是为了增加工资,而是主动要求减薪,希望能够低于政府法定工资。消息一出,举世哗然。
在很多政府机构,在护士、教师行业,还有很多大企业中,经常有员工们联合起来要求加薪的运动。减薪运动简直跟全球物价上涨、政府强制加薪的措施形成了鲜明对比。
戴维德是一家中国超市的老板,他代表一些小企业主发言:“在新西兰,几家连锁的大超市几乎已经形成了市场垄断,他们进货价格低廉,广告铺天盖地。我们这种小超市是在夹缝中生存,本就进货贵客源少,如果我给员工付法定工资,那我只能关门,这是行业内所有人心知肚明的。可即便如此,我认为我的超市也是在为社会做贡献。在新西兰,就业机会本就难得,我在缴税不说,还让员工有工作,避免成为社会寄生虫,如果他们嫌工资少,完全可以另谋高就,可他们全都毫无怨言。如果两厢情愿,谈何剥削呢?政府却因此处罚我,这太不公平了!”
还有一个开工厂的印度老板说:“一方面是人工成本太高,另一方面失业者数量太多了。薪酬问题已经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它应该由雇佣双方磋商,由市场决定,而不是政府强加干预。”
减薪运动中的员工们也众口一词地说:“人往高处走没错,大企业的员工在追求加薪,我们又何尝不想。可是大企业我们进不去,而这些小企业利润本身就微薄,不倒闭就是万幸。其实,我们是工作岗位上的弱势群体,对我们来说,有工作总比没工作强。我们希望主流群体能够以宽容的眼光来看待问题。律师们平均300新币每小时的工资我们没异议,而我们接受8新币每小时的薪资,希望政府部门不要干预!”
在中文、印度文、毛利文的报纸上,都对此事进行了专栏报道。电台也开通了很多专线,让听众们就此事发表评论。一时之间,沸沸扬扬。
虽说有一些人对减薪予以支持,但大多数人却对此予以反对,有人认为:“降低自己的薪资标准简直是糟践自己的人权!”
辩论双方都有各自的道理可言,难分伯仲。政府相关部门也曾摇摆不定过,在2013年上半年的执法过程中,开始对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但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频频发生克扣工人工资的劳资纠纷后,这一问题终于越闹越大,最终被拿到议会上来讨论。2013年8月,人们终于等到了一个明确的结果。
新西兰总理约翰·基在政府发言中充满温情地说:“我们不同意关于减薪的请愿。确实,惩罚这些非法剥削工人的企业,工人暂时会失业,这样的企业很可能会被市场淘汰掉。他们因此会对社会造成很大负担,比如说政府发出的福利金会增多,会有一些不稳定因素出现。但是我们愿意承担这些压力,因为这一切都只是暂时的,最关键的是,人们的生活水平,整个社会的薪酬是在向着光明的方向发展的,而不是倒退的……”
轰轰烈烈的减薪运动失败了,民众们至今还在众说纷纭着,新西兰政府此举正确与否还需要时间的检验,但或许通过其举措,我们可以进一步思索——如果企业的存活、经济的发展,是以牺牲工人正常的权益、降低其生存标准为代价,那是否是文明的耻辱、社会的退步?
编辑 钟健 [email protected]
老板流行克扣工资
2011年10月,一名叫周宏的厨师,在新西兰一家餐厅打工八个月,不仅没拿到一分钱工资,还倒贴给老板两万新币。
事情是这样的:36岁的周宏本是天津一家餐厅的老板,他来新西兰语言学校学英语,希望在此期间找到移民的机会。
在四处找工作碰壁后,周宏终于碰上了一家餐厅老板。因为周宏急需一份工作签证,如果有在本地工作一年的经验,他就有机会申请新西兰绿卡。精明的老板表示,如果周宏需要帮助申请工作签证,就得交纳8000新币(约合四万元人民币)的“帮扶款”。
明知道违法,但为了移民,周宏还是同意了。可工作后不久,该餐厅老板又出面与周宏协商,说自己的餐厅生意不景气,希望周宏能再拿出5000新币来帮助餐厅渡过难关。
周宏不仅一而再地拿出“帮扶款”帮助餐厅,而且在他工作近八个月的时间里,几乎没领到过薪酬。
可哑巴亏还没吃完。2012年6月,周宏接到老板通知,让他在家休假,什么时间上班另行通知。可过了几天周宏去餐厅时,却发现已经关门了。
赔了夫人又折兵,愤怒至极的周宏向新西兰雇佣关系局提出申诉,为了讨回公道,他通过媒体把这件事闹得沸沸扬扬。结果,在众多媒体的推波助澜下,他毫无悬念地打赢了官司。该餐厅因违反《雇佣关系法》被判处1.4万新币的罚款,并向周宏补付其应得的工资、假日工资、损害赔偿及之前非法向其索要的“帮扶款”,总计32328新币。
周宏打赢官司后回了国,但事情并没有结束。很多媒体认为,周宏事件只是冰山一角。之前此类事件就频繁曝光,但大部分国外雇员不敢将此遭遇说出来,因为这些人需要签证,不少老板就抓住了这个“软肋”,令他们在遭遇不合理的剥削时敢怒不敢言。如果政府不做出努力,在未来一段时间里,这样的事情还会持续发生。
低工资也比没工作好
以此事为契机,新西兰政府决定开展一项严查活动,目标是各种服务业、工厂和果园,以惩罚那些剥削工人的雇主,改善工人不合理的待遇。
在新西兰政府的严查中,不少用工单位受到惩罚。新西兰的法定工资最低为13.5新币每小时,可在一些印度人的商店和农场里,竟低到了6新币每小时,还有一家越南人办的服装厂,女工竟然只有2新币每小时。
在反复调查取证过程中,一家日裔餐馆也难逃法网。这家餐馆付给每个服务生4新币~8新币每小时不等。当即,司法部门勒令这家餐馆交50万新币的巨额罚款。服务生们的工资在第二天就涨了,可是,他们却半是欢喜半是忧。要知道,在新西兰各行各业中,成本最贵的就属人工成本了。不出所料,高价格的人工成本自然得转嫁到客户身上,餐厅的菜价自然水涨船高。如此一来,斤斤计较的新西兰人大多只能三过餐馆门而不入了。
没过一个月,这家门庭冷落的餐馆开始大规模裁员,三分之二员工因此失业了。
来自越南的琳达拥有奥克兰大学的硕士学历,在新西兰读硕士期间,她共耗费了将近十万新币。本以为硕士毕业可以找份好工作自给自足,可是新西兰是个小国,工作机会本就不多,几乎每一份工作都有上百人应聘。在一年多的应聘中,她一次次失败。所以她不再挑工作了,像餐馆端盘子这种6新币每小时的工作,她也不嫌掉价。幸亏在日裔餐馆的面试中,她成功就业了。而且让她死心塌地在这儿工作的另一个原因是,餐馆帮她申请了工作签证,所以,政府部门眼中的黑心老板,对她来说却是雪中送炭的恩人。可现在她又失业了,一切又归零了。
类似的情况在很多亚洲人开的工厂里也存在。一位来自泰国的女孩子哭诉:“我英语这么差,政府虽然规定13.5新币每小时的工资,可是那种工作单位怎么会雇我?我知道工厂会剥削,可我是情愿的。”还有很多太平洋小岛上的岛民也因此没了饭碗。这些小岛隶属于新西兰管辖,所以岛民们随时可以来新西兰工作,可是岛民们普遍没有受过正规教育,所以想找份像样的工作很难。
关于减薪的争论
2012年年底,一些小企业的老板,以及手下众多被剥削的员工,针对工资事件联名写请愿书。几千人签名的请愿书主题非常奇怪,不是为了增加工资,而是主动要求减薪,希望能够低于政府法定工资。消息一出,举世哗然。
在很多政府机构,在护士、教师行业,还有很多大企业中,经常有员工们联合起来要求加薪的运动。减薪运动简直跟全球物价上涨、政府强制加薪的措施形成了鲜明对比。
戴维德是一家中国超市的老板,他代表一些小企业主发言:“在新西兰,几家连锁的大超市几乎已经形成了市场垄断,他们进货价格低廉,广告铺天盖地。我们这种小超市是在夹缝中生存,本就进货贵客源少,如果我给员工付法定工资,那我只能关门,这是行业内所有人心知肚明的。可即便如此,我认为我的超市也是在为社会做贡献。在新西兰,就业机会本就难得,我在缴税不说,还让员工有工作,避免成为社会寄生虫,如果他们嫌工资少,完全可以另谋高就,可他们全都毫无怨言。如果两厢情愿,谈何剥削呢?政府却因此处罚我,这太不公平了!”
还有一个开工厂的印度老板说:“一方面是人工成本太高,另一方面失业者数量太多了。薪酬问题已经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它应该由雇佣双方磋商,由市场决定,而不是政府强加干预。”
减薪运动中的员工们也众口一词地说:“人往高处走没错,大企业的员工在追求加薪,我们又何尝不想。可是大企业我们进不去,而这些小企业利润本身就微薄,不倒闭就是万幸。其实,我们是工作岗位上的弱势群体,对我们来说,有工作总比没工作强。我们希望主流群体能够以宽容的眼光来看待问题。律师们平均300新币每小时的工资我们没异议,而我们接受8新币每小时的薪资,希望政府部门不要干预!”
在中文、印度文、毛利文的报纸上,都对此事进行了专栏报道。电台也开通了很多专线,让听众们就此事发表评论。一时之间,沸沸扬扬。
虽说有一些人对减薪予以支持,但大多数人却对此予以反对,有人认为:“降低自己的薪资标准简直是糟践自己的人权!”
辩论双方都有各自的道理可言,难分伯仲。政府相关部门也曾摇摆不定过,在2013年上半年的执法过程中,开始对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但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频频发生克扣工人工资的劳资纠纷后,这一问题终于越闹越大,最终被拿到议会上来讨论。2013年8月,人们终于等到了一个明确的结果。
新西兰总理约翰·基在政府发言中充满温情地说:“我们不同意关于减薪的请愿。确实,惩罚这些非法剥削工人的企业,工人暂时会失业,这样的企业很可能会被市场淘汰掉。他们因此会对社会造成很大负担,比如说政府发出的福利金会增多,会有一些不稳定因素出现。但是我们愿意承担这些压力,因为这一切都只是暂时的,最关键的是,人们的生活水平,整个社会的薪酬是在向着光明的方向发展的,而不是倒退的……”
轰轰烈烈的减薪运动失败了,民众们至今还在众说纷纭着,新西兰政府此举正确与否还需要时间的检验,但或许通过其举措,我们可以进一步思索——如果企业的存活、经济的发展,是以牺牲工人正常的权益、降低其生存标准为代价,那是否是文明的耻辱、社会的退步?
编辑 钟健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