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2016年1至7月,笔者走访了云南省一些涉外企业及报关、货代公司,就高职高专院校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与企业开展合作进行了调研,在此基础上形成了高职高专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开展校企合作的调研报告,本报告从高职高专国贸专业开展校企合作的必要性、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开展校企合作的建议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高职高专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校企合作 问题 思考
一、高职高专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开展校企合作的必要性
1.有助于实现专业培养目标和推动国贸专业课程建设。高职高专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主要是面向外贸企业、三资企业等涉外企业, 培养掌握国际贸易知识和操作技能, 懂专业、精技能、高素质, 能独立完成各类企业的进出口各项环节的运作及日常管理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采用校企合作的形式,企业参与提出国贸专业人才培养的知识和能力要求, 提出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基本要求;学校根据外贸市场需求设置专业标准,按照企业的要求设计培养规格,设计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体系,可以更好的达到人才培养目标。现在各类院校的各个专业都在进行课程改革工作,如果外贸企业能够参与到高职高专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改革,参与课程结构设置到课程标准的制定,编写专业课教材,评价和指导专业教学工作等,可以更好的符合外贸工作的要求,从而极大推动高职高专国际贸易专业课程建设。
2.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开展校企合作的最大受益者是学生。高职高专国际贸易专业在人才培养上一直注重提高学生的外贸业务操作技能。通过校企合作,学生在学习期间实际接触外贸工厂,制单、跟单等一线工作,实现学生与企业无缝对接。學生实习的过程既是把知识转化为技能的过程。通过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等模式,学生可以对外贸专业有直观的认识,熟悉业务流程, 掌握报关、报检等岗位技能,增强动手能力,加强对外贸职业岗位的理解。
二、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就调研情况来看,校企合作是“一头热”,即学校热,而企业对此很不上心。就我们调研的多家企业来说,他们可以接受即将毕业的实习生,但一般不允许在校学生去参观报关、报检等工作,认为这会影响他们的工作。其次,企业认为开展校企合作,对他们的帮助并不大,反而很多时候会影响他们正常的工作。就目前的外贸岗位而言,一是企业接受的实习人数较少,二是学校要派学生去实习时,反而要给企业经费。第三,外贸工作是政策性、操作性、连续性很强的工作, 外贸岗位相对于生产企业岗位所需的工作人员较少,因而能给学生提供实习的岗位就更少。以上种种因素导致当前高职高专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校企合作流于形式,肤浅的校企合作离真正意义上的校企合作还有较大的差距。
三、推进高职高专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开展校企合作的思考
1.采用“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校企合作的重要模式,是指人才需求方与人才提供方经过协商,由人才提供方根据人才需求方提出的所需人才的数量、知识水平、职业技能、职业素质等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向人才需求方提供相应数量与质量人力资源的合约式教育模式。外贸企业可以与学校签订合作协议,从招生录取环节就参与,根据外贸行业所需的能力要求,选择英语成绩比较高的学生组建班级,学校负责班级日常管理,按照企业要求开设专业课,企业提出培养目标,考核标准,不定期检查教学效果,经常参与班级活动,观察学生是否具备外贸岗位所需要的能力和素质。这样企业对学生应具备的知识技能作适当的引导和充分的了解,最后能保质保量地获得所需人才,也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率。
2.共建校外实习基地,完善工学结合模式。实习基地建设是校企合作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在真实的职业活动情境中, 学生才能更好地获得职业能力,并获得理论认知水平的发展。工学结合是一边在企业实践,一边在课堂学习,“学中有工、工中有学”的教育模式。通过工学结合, 可以充分利用校内外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 把课堂教学和直接获取实际经验的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学生了解与自己今后职业有关的各种信息,加深对自己所学专业的认识,从而提高理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外贸企业参与高职高专国际贸易专业课程建设与改革。课程建设主要包括课程开发,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改革,教材建设等。外贸企业参与到高职高专国际贸易专业的课程改革,可由外贸企业分析社会职业岗位变化和人力需求,提出外贸行业人才培养的知识和能力要求,再根据专业培养目标,校企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基本要求。其次, 校企共同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校本教材。企业可以委派经验丰富的外贸人员参与高职高专国贸专业的《国际贸易实务》、《外贸单证实务》等操作性强的教材的开发,制定教学大纲、教材、案例、练习题等,企业有足够的进出口业务、单证等素材,可以使教材充分体现以任务驱动引领教学过程的特点,使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提高职业能力。
4.校企共同实施外贸师资技能培训,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对专业教师队伍不仅要求专业水平高, 而且还要有较强的实践能力。我们应该依托创新能力强、效益高、信誉好的外贸企业,建立相对稳定的师资实习和培训基地,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专业老师到企业进行短期或长期的挂职锻炼,同时结合下企业实习、职业考察等多种方式, 使老师熟悉并掌握与本专业相关的典型职业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确保教师职业工作过程知识水平的提高和更新。另外,亦可聘请外贸企业的管理人员来学校给教师授课、举办讲座或座谈, 加强老师与外界的沟通交流,使老师即了解企业的需求,又了解最新的外贸形势, 开阔视野,为从事外贸教学增强理论认识。
参考文献:
[1]陈丽冰,钱久李.谈高职高专院校经管类专业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构建[J].商业文化,2012(06).
[2]黄丽平,郑歆,吉玉兰,吴德宝.基于产教融合的高职高专顶岗实习教学标准的研究与思考[J].大学教育,2015(04).
关键词:高职高专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校企合作 问题 思考
一、高职高专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开展校企合作的必要性
1.有助于实现专业培养目标和推动国贸专业课程建设。高职高专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主要是面向外贸企业、三资企业等涉外企业, 培养掌握国际贸易知识和操作技能, 懂专业、精技能、高素质, 能独立完成各类企业的进出口各项环节的运作及日常管理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采用校企合作的形式,企业参与提出国贸专业人才培养的知识和能力要求, 提出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基本要求;学校根据外贸市场需求设置专业标准,按照企业的要求设计培养规格,设计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体系,可以更好的达到人才培养目标。现在各类院校的各个专业都在进行课程改革工作,如果外贸企业能够参与到高职高专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改革,参与课程结构设置到课程标准的制定,编写专业课教材,评价和指导专业教学工作等,可以更好的符合外贸工作的要求,从而极大推动高职高专国际贸易专业课程建设。
2.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开展校企合作的最大受益者是学生。高职高专国际贸易专业在人才培养上一直注重提高学生的外贸业务操作技能。通过校企合作,学生在学习期间实际接触外贸工厂,制单、跟单等一线工作,实现学生与企业无缝对接。學生实习的过程既是把知识转化为技能的过程。通过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等模式,学生可以对外贸专业有直观的认识,熟悉业务流程, 掌握报关、报检等岗位技能,增强动手能力,加强对外贸职业岗位的理解。
二、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就调研情况来看,校企合作是“一头热”,即学校热,而企业对此很不上心。就我们调研的多家企业来说,他们可以接受即将毕业的实习生,但一般不允许在校学生去参观报关、报检等工作,认为这会影响他们的工作。其次,企业认为开展校企合作,对他们的帮助并不大,反而很多时候会影响他们正常的工作。就目前的外贸岗位而言,一是企业接受的实习人数较少,二是学校要派学生去实习时,反而要给企业经费。第三,外贸工作是政策性、操作性、连续性很强的工作, 外贸岗位相对于生产企业岗位所需的工作人员较少,因而能给学生提供实习的岗位就更少。以上种种因素导致当前高职高专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校企合作流于形式,肤浅的校企合作离真正意义上的校企合作还有较大的差距。
三、推进高职高专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开展校企合作的思考
1.采用“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校企合作的重要模式,是指人才需求方与人才提供方经过协商,由人才提供方根据人才需求方提出的所需人才的数量、知识水平、职业技能、职业素质等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向人才需求方提供相应数量与质量人力资源的合约式教育模式。外贸企业可以与学校签订合作协议,从招生录取环节就参与,根据外贸行业所需的能力要求,选择英语成绩比较高的学生组建班级,学校负责班级日常管理,按照企业要求开设专业课,企业提出培养目标,考核标准,不定期检查教学效果,经常参与班级活动,观察学生是否具备外贸岗位所需要的能力和素质。这样企业对学生应具备的知识技能作适当的引导和充分的了解,最后能保质保量地获得所需人才,也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率。
2.共建校外实习基地,完善工学结合模式。实习基地建设是校企合作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在真实的职业活动情境中, 学生才能更好地获得职业能力,并获得理论认知水平的发展。工学结合是一边在企业实践,一边在课堂学习,“学中有工、工中有学”的教育模式。通过工学结合, 可以充分利用校内外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 把课堂教学和直接获取实际经验的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学生了解与自己今后职业有关的各种信息,加深对自己所学专业的认识,从而提高理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外贸企业参与高职高专国际贸易专业课程建设与改革。课程建设主要包括课程开发,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改革,教材建设等。外贸企业参与到高职高专国际贸易专业的课程改革,可由外贸企业分析社会职业岗位变化和人力需求,提出外贸行业人才培养的知识和能力要求,再根据专业培养目标,校企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基本要求。其次, 校企共同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校本教材。企业可以委派经验丰富的外贸人员参与高职高专国贸专业的《国际贸易实务》、《外贸单证实务》等操作性强的教材的开发,制定教学大纲、教材、案例、练习题等,企业有足够的进出口业务、单证等素材,可以使教材充分体现以任务驱动引领教学过程的特点,使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提高职业能力。
4.校企共同实施外贸师资技能培训,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对专业教师队伍不仅要求专业水平高, 而且还要有较强的实践能力。我们应该依托创新能力强、效益高、信誉好的外贸企业,建立相对稳定的师资实习和培训基地,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专业老师到企业进行短期或长期的挂职锻炼,同时结合下企业实习、职业考察等多种方式, 使老师熟悉并掌握与本专业相关的典型职业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确保教师职业工作过程知识水平的提高和更新。另外,亦可聘请外贸企业的管理人员来学校给教师授课、举办讲座或座谈, 加强老师与外界的沟通交流,使老师即了解企业的需求,又了解最新的外贸形势, 开阔视野,为从事外贸教学增强理论认识。
参考文献:
[1]陈丽冰,钱久李.谈高职高专院校经管类专业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构建[J].商业文化,2012(06).
[2]黄丽平,郑歆,吉玉兰,吴德宝.基于产教融合的高职高专顶岗实习教学标准的研究与思考[J].大学教育,201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