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司法体制改革

来源 :经营管理者·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gyan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进行司法制度改革,有些人觉得我们定是从外国的制度上获得的启发,当然外国的相关制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好的也可以借鉴,不过,在司法体制改革的过程中,我国的智慧不可估量,举个例子,古代的官僚体制就凝聚了古人的智慧,被西方学者誉为“圆熟的官僚体制”。也许大多数人觉得“官僚体制”不像是夸赞,但是这里是中性词,至于“圆滑”当然是一种夸赞,这种体制的成熟充满古人的智慧,在中世纪各国可谓独树一帜。
  在我国法治发展的过程中,过去存在的突出问题是物质条件不足,某些好制度的适用成本高于现行制度。如今我国进行司法改革,主要的原因不是资金不足,而是人员素质障碍。党的十三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作了全面部署。司法体制改革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司法体制改革的提出不是立马就见成效的,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按照权责统一的原则来看,司法机构的设置应权责清晰。随着中国司法机构的变革和发展,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繁琐的司法体系,司法机关对自己的权利跟责任都不是很清楚,虽然有的是法律法规明确确定的,但是还是有一些司法机关滥用权力,自己哪些可以管,哪些不能管都是比较模糊的,对于司法体制中的这种情况应该改革。由于现在有的司法人员专业程度不高,强行推行一些体制改革,会遇到瓶颈,欲速则不达。我国进行的司法体制改革当中当然会有不同的见解和意见,对于不同的意见,应当分析改革会带来的哪些好处,不要受到历史的局限。其中有的一些建议表面上是为了国家和民族,实际上是为了个人利益,这样的意见经过分析并不难剔除,改革既需要智慧,也需要用勇气,好的,有利于国家和人民的我们适用,不好的我们要摒弃,不要忘了进行司法改革的初衷。
  司法人事制度改革是这场改革的‘牛鼻子’,长期以来,司法人员与普通公务员的管理模式基本相同,没能充分体现司法工作的特点,这次改革中,实行员额制和分类管理是历史性进步,改革后,要完善司法人员分类管理制度,科学设置法官、检察官遴选委员会,法官队伍要精简,配备必要的审判辅助人员和行政管理人员,这样有利于法官集中精力办案,提高办事效率,实现公平正义;还要完善法官、检察官选任条件和程序,明确规定担任法院院长、检察院检察长应当有相应的法律专业或法律职业背景,构建公开透明、民主化、多元化的选任机制;尊重司法规律,确保政治不插手司法,完善办案责任制度,强化监督制约机制,做到司法案件公开公正;健全法官、检察官的职业保障制度,加强司法专业化;改革审委会制度,建立案件回访制度;充分发挥协商民主的优势,完善以人民陪审员制度为主的多元化公众参与制度,使以公众参与为特点的协商民主成为司法民主的基本形式。
  全面深化司法改革,应当把重点放在一些特定的领域内,要明确哪些地方需要改革,改革要突出先进性和创造性。不要一板一眼,要学会创新,只有创新才能推动社会发展,我国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只要改革对人民和国家有利,那就可以放心大胆的试试,比如我国已经在很多地区搞试点,反响很好。司法改革不是形式上的改革,而是改革体制和机制,要把司法改革从形式到实质不断过渡。例如,我国法院受理的案件越来越多,办理案件的法官少,所以地区出现很多法官过劳死,有的地区的法官一年处理案件四百多件,刨除法定节假日,平均每天处理五六起,所以司法體制应该从这进行改革,案件处理应该多元化,繁简分流,比如应该强化诉前调节,让更多的纠纷利用诉讼以外的方法解决,节约司法资源。在刑事诉讼的环节中,审判必须作为对案件做出最终裁决的的程序,预防冤假错案,维护司法公正,,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发挥好庭审的作用,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在认定事实、证据上严格按照程序来,确保侦查、移送审查起诉、审判等过程经得起法律的推敲。
  司法体制是为人民服务的,司法体制改革的精神就是便民,司法体制改革的目的就是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都公平正义,公平正义要让人们看得见,摸得着。司法体制改革最终要坚持人民利益至上的原则。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各级机关应坚持人民利益至上原则,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其宗旨是人民当家做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做到让人民满意。党的十八大特别是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战略指引下,加快了司法体制改革的步伐,全面深化司法改革,要坚持党的领导,明确党在这次改革中的作用,坚持创新,做到在实践中探索,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加快建设法治国家。
  一个国家在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要立足于本国的实际情况,司法体制改革应当在立足我国的基本国情,这样才能保证司法制度的切实可行性。国情是一个国家基本政治制度、社会制度、经济文化和历史制度的总和。中央确定的司法体制改革方案,思路清晰、方向正确、措施有力、步骤稳妥,相信这些改革举措对于进一步完善司法管理体制,努力提高监督制约实效,切实规范司法权力运行,完善和发展公正高效权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简介:祁珊(1994.02—), 女 ,辽宁省凌源市人,蒙古族,宪法学与行政法学专业研究生。
其他文献
摘 要:对外贸易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有着重要作用,自2003年以来,在我国对外贸易出口国家中,日本始终居于前三位。尤其是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中日贸易更是得到了飞速發展,而且贸易的领域也逐步扩大,双发的贸易结构逐渐被优化,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在对日贸易过程中依然存在一定问题,因此我们必须认真分析其中的问题,探寻中国对日贸易发展新路径,最终促进两国的共同发展。  关键词:特征 问题 路径 中日贸易  一
期刊
摘 要:从长江游轮旅游者的角度,分析其基本需求等四个层级的体验需求,将长江游轮旅游产品的服务体系划分为核心体系、公共体系、辅助体系和管理体系。以核心体系为最根本、最主要的体系,以公共体系和辅助体系为支撑,以管理体系制约、监督整个系统,以期提高游轮旅游者的体验满意度。  关键词:旅游者体验 长江游轮 服务体系  一、长江游轮旅游发展现状及前景  江蘇作为长江中下游的旅游强省,沿江及岸上旅游资源丰富,
期刊
摘 要:承揽合同与买卖合同之间有诸多相似性,二者都是有偿、双务、诺成、非要式合同,这就使得在司法实践和操作中容易造成判断上的混淆和失误。因此,辨清这两种合同的性质,不论对司法部门,还是对民众,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承揽合同 买卖合同 司法实务  一、承揽合同与买卖合同法律适用效果的区别  1.管辖。在合同性质的争议背后,隐藏着的往往都是对法院管辖权的争夺。在经济运行中,承揽合同与买卖合同之
期刊
摘 要:随着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涌入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的浪潮,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管理也引起了人们的思考,本文以广西财经学院“教师+学生+社会企业”三位一体公司制创新创业教育项目中的团队管理为例,就此问题对大学生创业团队的管理提出了几点思考。  关键词:管理问题 分工协助  一、团队管理在大学生创新创业中的重要性  大学生即缺乏经验,又缺乏管理知识,创业项目管理对于大学生来说就是摸着石头过河,是
期刊
摘 要:人力资源管理伴随社会经济发展应运而生并且被现代企业广泛关注,企业如何从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使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成为推动企业发展的助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电力企业入手,在剖析电力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现行状况的基础上,探讨电力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特殊之处,从而提出电力企业人力资源规划中需要优化的现实问题,并以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创新的重点、难点视角,提出了适宜电力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创新的方法建议
期刊
摘 要:本文以专利权与技术标准的融合与冲突现状为切入,引出FRAND原则,进而解析了该原则的内涵,并通过专利法、反垄断法、标准化法、合同法等视角深入分析了其法律属性。  关键词:专利许可 FRAND原则  一、专利权与技术标准的融合与冲突  专利权是西方舶来品,即针对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的发明创造技术方案,经由政府主管部门审批而授予的在一定期限内的技术实施垄断权。技术标准,根据国际标准化组织
期刊
摘 要:就业歧视是占据优势地位的社会阶层在就业方面针对弱势阶层的差别化对待,不仅侵犯了公民的平等就业权,并加剧了不同阶层之间的鸿沟,引发出更激烈的矛盾和冲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日趋完善的背景下,国内的就业歧视现象开始增多,并有逐步扩大之趋势,而现行立法对就业歧视的类型规定过窄。本文从我国实际国情出发,归纳、分析我国当前就业歧视的主要类型,希望可以作为完善我国就业歧视法律制度的有益参考。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信息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经济转型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从优化资源配置、产业集聚、经济发展方式等方面梳理了信息服务业对经济转型相关文献。分析现有研究的作用,提出问题及优化策略。  关键词:信息服务业 信息产业 产业升级 经济转型  一、引言  按《统计上划分信息相关产业暂行规定》把信息服务业分为电子信息传输服务、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其他信息相关服务。信息服务业作为知识密集型产业拥有增长快、效率
期刊
摘 要:本文从开展高校“困难学生”有效帮扶体系研究的必要性谈起,分析了高校“困难学生”的6种主要类型并初步提出了帮扶思路,然后重点从4个方面研究了困难帮扶体系的构建,以期实现对“困难学生”全面精准有效帮扶的目标。  关键词:困难 学生 有效 帮扶  一、开展高校“困难学生”有效帮扶体系研究的必要性  新时期,高校在校学生数量庞大,有些学生心理上较为脆弱,承受能力、自理能力和自控能力差是目前大学生普
期刊
摘 要:尊重和保障人權已写入我国宪法。在刑事诉讼中,尊重和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权固然重要,但对受害人的人权也应予以同样的重视和保护。被害人的权利保护不足主要体现在刑事诉讼程序的特殊性,其限制了被害人刑事诉权的行使阶段和实现方式,特别是被害人的起诉权、程序处分权、定罪建议权被公诉权吸收后形同虚设。被害人的控告是启动刑事诉讼前置程序的条件之一,但是被害人的权利却因为公诉权的存在和被告人权利的扩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