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5-0123-02
学法指导,顾名思义,就是教师对学生进行的学习方法的指导,也就是说教师在讲授知识内容时与学生的学习方法融洽在一起,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情况下掌握学法,从而使学生可以独自去获取新的类似的知识。教师立足于“学习指导”来进行学法指导的研究与实践实践,把培养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同学法指导结合起来,让学生以积极主动的心态去学习和运用学法,并逐步内化为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实际教学中整合资源,指导自学,掌握学法,终生受用。但终生受用的技能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要经过长期磨练。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整合各种教学资源,导入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才能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
一、资源整合,寓教于乐
《美丽的丹顶鹤》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作者以轻快的笔调,写了丹顶鹤的外形之美,姿态之美,流露出对丹顶鹤的喜爱之情。本节课整合多种资源引领学生走近丹顶鹤,走进丹顶鹤的故事。上课伊始,屏幕展现洁白无瑕、悠闲自在的丹顶鹤画面,牢牢地吸引了大家的眼球。学生一个个走近了丹顶鹤,全神贯注地欣赏起来。“你觉得这是一只什么样的丹顶鹤呢?”,“美丽的、漂亮的、可爱的”,就从学生嘴里很自然的说出,学生从直观的画面中一下子感受到丹顶鹤的美丽。在此基础上还让班上小朋友用画艺、舞姿来引领学生领悟词语,用音乐、故事等地丰富着学生的感官,一个个富有诗意的画面吸引着学生闪亮的眼睛……,多媒体的交互性特点为学生提供一个施展才华,解放心灵、发展个性的舞台,有益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讨论、主动探究。语文课程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教学中应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将多媒体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结合,使直观、形象的画面为学生的自由辩论提供了保证。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了发展,勇于质疑、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促进了学生良好学习品质的形成。
二、整合学习方式,感悟寓意
《猴子种果树》是一篇简短的寓言故事,写一只猴子因为没有耐心不断地拔掉快要成活的果树,最终一事无成的故事。课文情节曲折,语言生动,极富儿童情趣,适合儿童诵读。我在教学中抓住动物的特点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充分利用朗读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读出猴子急于吃果实,没有一点耐心的情态,同时注意读出三种鸟的语言个性。并且教学中教师抓住文章的主线,统领全文,通过整合各种学习方式,包括朗读、表演,理解、感悟课文内容等,感悟寓意。对于结构相同,内容类似的段落,采用了从扶到放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以及学生的主体性,先扶后放,渗透学法指导,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整合人物语言,渲染氛围
课文《半截蜡烛》,生动地描绘了一场紧张激烈而又没有硝烟的战斗,人物的心理活动刻画得相当细腻。整堂课教者的教学设计将文中描写紧张氛围的文字进行整合加以渲染,引导学生大胆的质疑问难,分析语言中人物的神态、心理、语言、动作,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阅读教学从“独白”走向“对话”。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与文本、教师、同学进行全心的对话,在多层次、多角度的对话中深入感受文本,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句,了解人物的特点,从中受到教育,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课堂上让学生自由读文,还学生自主权。如读伯诺德夫人的话(“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让学生自己考虑应该强调什么字眼。这样的问题意味着学生个体理解的丰富的非预期性与创造性,这正展示了他们各具风格的思维特征与阅读视野。 分析过程中,是学生组织已有材料进行再加工,并且形成自己观点和认识的一个过程,在互相交流之后,对人物品质认识得更加深入和透彻了。在具体的阅读教学中,老师适时巧妙地整合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对比、这三个对比来引导学生精读感悟。教者大胆取舍文本,紧紧扣住文中的中心句,通过情境展示、自悟交流、情感朗读等方法,使学生对课文的赏析就不是零碎的,使课文有了一个整体性。同时,以学定教、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等理念的渗透使设计更显开放、活泼和创新。
聚焦课堂,整合各种资源进行学法指导研究,使学生主动学习。面对一个个各具个性的生命体,语文教学应是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这也正是新课程对理想的教学状态的期盼。学法研究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法,使学生由“有指导的学习”向“独立学习”,由“学会”向 “会学”转变,提高学生自学的能力。这就需要教师有目的地传授方法,使学生尽早摆脱教师这根“拐棍”。 “教无定法,教必有法”,同样,学无定法,但学须有法。“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生受益无穷”,聚焦课堂,整合各种资源进行学法指导研究,使学生主动学习,吾将上下而求索!
学法指导,顾名思义,就是教师对学生进行的学习方法的指导,也就是说教师在讲授知识内容时与学生的学习方法融洽在一起,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情况下掌握学法,从而使学生可以独自去获取新的类似的知识。教师立足于“学习指导”来进行学法指导的研究与实践实践,把培养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同学法指导结合起来,让学生以积极主动的心态去学习和运用学法,并逐步内化为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实际教学中整合资源,指导自学,掌握学法,终生受用。但终生受用的技能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要经过长期磨练。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整合各种教学资源,导入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才能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
一、资源整合,寓教于乐
《美丽的丹顶鹤》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作者以轻快的笔调,写了丹顶鹤的外形之美,姿态之美,流露出对丹顶鹤的喜爱之情。本节课整合多种资源引领学生走近丹顶鹤,走进丹顶鹤的故事。上课伊始,屏幕展现洁白无瑕、悠闲自在的丹顶鹤画面,牢牢地吸引了大家的眼球。学生一个个走近了丹顶鹤,全神贯注地欣赏起来。“你觉得这是一只什么样的丹顶鹤呢?”,“美丽的、漂亮的、可爱的”,就从学生嘴里很自然的说出,学生从直观的画面中一下子感受到丹顶鹤的美丽。在此基础上还让班上小朋友用画艺、舞姿来引领学生领悟词语,用音乐、故事等地丰富着学生的感官,一个个富有诗意的画面吸引着学生闪亮的眼睛……,多媒体的交互性特点为学生提供一个施展才华,解放心灵、发展个性的舞台,有益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讨论、主动探究。语文课程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教学中应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将多媒体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结合,使直观、形象的画面为学生的自由辩论提供了保证。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了发展,勇于质疑、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促进了学生良好学习品质的形成。
二、整合学习方式,感悟寓意
《猴子种果树》是一篇简短的寓言故事,写一只猴子因为没有耐心不断地拔掉快要成活的果树,最终一事无成的故事。课文情节曲折,语言生动,极富儿童情趣,适合儿童诵读。我在教学中抓住动物的特点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充分利用朗读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读出猴子急于吃果实,没有一点耐心的情态,同时注意读出三种鸟的语言个性。并且教学中教师抓住文章的主线,统领全文,通过整合各种学习方式,包括朗读、表演,理解、感悟课文内容等,感悟寓意。对于结构相同,内容类似的段落,采用了从扶到放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以及学生的主体性,先扶后放,渗透学法指导,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整合人物语言,渲染氛围
课文《半截蜡烛》,生动地描绘了一场紧张激烈而又没有硝烟的战斗,人物的心理活动刻画得相当细腻。整堂课教者的教学设计将文中描写紧张氛围的文字进行整合加以渲染,引导学生大胆的质疑问难,分析语言中人物的神态、心理、语言、动作,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阅读教学从“独白”走向“对话”。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与文本、教师、同学进行全心的对话,在多层次、多角度的对话中深入感受文本,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句,了解人物的特点,从中受到教育,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课堂上让学生自由读文,还学生自主权。如读伯诺德夫人的话(“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让学生自己考虑应该强调什么字眼。这样的问题意味着学生个体理解的丰富的非预期性与创造性,这正展示了他们各具风格的思维特征与阅读视野。 分析过程中,是学生组织已有材料进行再加工,并且形成自己观点和认识的一个过程,在互相交流之后,对人物品质认识得更加深入和透彻了。在具体的阅读教学中,老师适时巧妙地整合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对比、这三个对比来引导学生精读感悟。教者大胆取舍文本,紧紧扣住文中的中心句,通过情境展示、自悟交流、情感朗读等方法,使学生对课文的赏析就不是零碎的,使课文有了一个整体性。同时,以学定教、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等理念的渗透使设计更显开放、活泼和创新。
聚焦课堂,整合各种资源进行学法指导研究,使学生主动学习。面对一个个各具个性的生命体,语文教学应是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这也正是新课程对理想的教学状态的期盼。学法研究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法,使学生由“有指导的学习”向“独立学习”,由“学会”向 “会学”转变,提高学生自学的能力。这就需要教师有目的地传授方法,使学生尽早摆脱教师这根“拐棍”。 “教无定法,教必有法”,同样,学无定法,但学须有法。“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生受益无穷”,聚焦课堂,整合各种资源进行学法指导研究,使学生主动学习,吾将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