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健全性格,塑造完美人生

来源 :中国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ngge9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指出,“所谓培养一个人,就是培养一个人的性格”。可见,在个体的个性特征中,性格具有关键的意义。因为性格贯穿在人的全部行为之中,它具体标志着一个人的品德、人生观和世界观。可以说,性格是一个人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集中体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重视思想政治课自身的学科知识的传授,更要重视培养性格健全、个性全面发展的人,尤其要重视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政治教师要用合理、民主、鼓励和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目标,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用满腔的热情和殷切的期望塑造学生的性格。
  一、运用科学的“三观”,引领学生性格的形成
  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在整个个性结构中处于统帅的地位。要培养学生健全的性格,政治教师就必须运用各种形式开展教育,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正确地处理与他人、集体的关系,正确地评价、规范自身的行为,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和行为方式,使性格得到健康的发展。
  为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必然要对学生进行科学的世界观教育,为此,教师应教导学生按照理想生活,也就是教育学生把现在的学习、以后的工作和实际的生活结合起来,为了理想而行动,为了理想而生活。一句话,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是思想政治教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二、通过丰富的知识,塑造学生的性格品质
  英国哲学家培根认为,“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敏,写作则能使人精确;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神,哲理使人深刻,道德使人高尚,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可见,通过学习和掌握丰富的知识可以拓宽学生认识的天地,启迪智慧、陶冶情操和锤炼性格,而日常的政治教学活动正是学习和掌握丰富知识的过程,可使学生形成勤奋、认真和遵守纪律等良好的性格品质。除此之外,政治教师还要组织各种课外、校外活动,开阔学生的眼界,丰富学生的社会经验,为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在各项活动中,教师要积极关注每个学生的行为表现,对良好的行为要及时表扬、鼓励。总而言之,政治教学课堂是通过多种活动,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施加影响的场所,学生在掌握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也在接受一些政治观点、获悉一些道德標准,从而形成和发展自己的性格。无疑,学生性格上的不足可以通过求知来改变。
  三、利用教师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的性格品质
  早在两千多年前,亚里士多德就说过,“人是最富于模仿性的生物,人是借助模仿来学习他最早的功课的”。对青少年学生而言,模仿是自我认知外界和形成自身行为方式的最具特点的途径。
  从政治教学的角度讲,一方面教师以引领者的身份指导学生认识周遭的世界,另一方面教师作为周遭世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面对学生。学生会观察教师的言谈举止,教师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基于此,身教的意义应引起政治教师的重视。具体到政治教学中,政治教师的人格注定影响学生的人格,政治教师的性格对学生性格的塑造至关重要。因此,政治教师应不断完善自己的性格,不停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为学生良好性格品质的形成奠定美好的根基。
  四、发挥集体的教育力量,完善学生的性格特征
  马卡连柯说得好,“只有当一个人长时间地参加了有合理组织的、有纪律的、坚忍不拔的和有自豪感的那种集体生活的时候,性格才能培养起来”。因此,良好的集体和集体的舆论对学生的性格形成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政治教师要善于培养良好的集体、营造优良的氛围,在此感召下,久而久之,学生的言谈举止、学习态度、工作热情、性格特征和意志品质都会有所改变。通过集体教育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关心集体、维护集体利益的集体主义性格特征,而且其他许多优良的性格特征,诸如诚实、助人、组织性、纪律性、自信心、自尊心、好胜心、责任感、义务感和荣誉感等也都能得到良好的培养。最终,积极进取、勇敢顽强、乐于合作和活泼开朗等良好的品行经过内化而形成学生的性格特征。根据马卡连柯的平行教育原则,只有使每个人的个性都获得充分的发展,才会有真正的集体和集体的教育。总之,教育了集体,也就教育了每个人;教育了每个人,也必然影响到集体。
  五、强化鼓励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优良性格特征的养成,并非简单地受外界客观因素的影响,而是主客观相互作用的结果。尤其到了青年期,个体的自我意识变得越来越重要,居于主导地位,起着主导作用。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曾说,“一个志在有大成就的人,他必须如歌德所说,知道限制自己”。通过自我意识,个体能够塑造自己的性格,进行自我教育。正确地认识与评价自己,既不自视过高,也不自我贬低,才能形成良好的性格特点。教师要让学生理解自我教育的意义,鼓励学生有意识地进行自我约束,因为坚强的性格就是在不断的自我约束中得到锤炼和塑造的。在教育实践中,要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就需要通过具体的教育情境,帮助学生客观而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身,增强学生自觉地发展、控制和支配自己行为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在自我意识提高的过程中,提升自觉塑造自己良好性格品质的能力。
  综上所述,一个人的全部性格特点,实际上是一个人全部生活历史的积淀。政治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的性格养成,培养个性全面发展的学生,这是思想政治教学不可遗忘的使命。
  (作者单位:山东省寿光市第一中学)
  (责任编辑:梁金)
其他文献
“教学相长”的关键在于良好的师生互动,最美的互动是站在“爱的频道”上,因为爱是一种生命的原动力。   一、爱是清醒的“接受”  毕业班的学习经常像是一场战斗,充满着压力和竞争。为了从学习生活中数千个零碎的片段中拼凑出意义,我利用放学前的五分钟,让学生记录一天中的“闪光点”——“此情可待成追忆”,让学生发现自己和别人的优点,发现生活的点滴快乐……这就是所谓站在“爱的频道”上。  陈书超同学思维很好,
英语中有句谚语说Charity begins at home,翻译成汉语就是“仁爱始于家”。近年来,出身农村的有志之士在家乡和其他农村地区支援农村教育的义举日益增多。2011年11月21日,搜狐“平凡良心”报道了出身国家级贫困县的普通农家,毕业于漯河职业技术学院的陈树鹏的事迹。他通过为本地的高职高专院校做招生代理走出了事业发展的第一步——他凭借自己的真诚赢得了两三百名需要改变命运的农民子弟的信任,
绿色是生命的象征。教育的本真应该是在一个富有活力和敬畏生命的过程中,实现人的发展性的活动。因此,教育的原色应该是绿色的。愿学生走进我的课堂衔一片清凉和绿色——题记    绿色食品、绿色世博、绿色汽车……一个“绿”色,仿佛寄托了我们太多的期待。作为生命的本色,绿色让我们感受到生机、活力和润泽,让我们充满了对生命的期待、敬畏和珍爱。如果教育也有颜色,赤橙黄绿青蓝紫,我想教育应该是绿色的。唯有绿色,才能
编者按: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规定:“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为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精神,积极推动我国职业教育的协调发展,2010年10月25-26日,在教育部职成司、国际合作
在山东省荣成市俚岛镇境内有一个渔村,名为“烟墩角”。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家级保护动物——大天鹅飞来这里栖息越冬,吸引众多游客和各类爱好者前来观光与游玩,为当地带来了新的生机与荣耀。为什么会有越来越多的大天鹅飞来过冬?如何保护生态环境才能让当地的这一特色发展得更好?面对这些困惑与问题,荣成市第二十七中学的许多学生自发组成实践活动小组,开展了以“探秘美丽的生态家园——对大天鹅最青睐的栖息地环境的调查
在新的历史时期,面对世界多元文化的冲击,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如何建设我国全面的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成为时代赋予每一位中华儿女神圣的历史使命。中国未来的发展,关键靠人才,根本在教育。  当前,我国教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其中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足一直是教育界的一大问题,青少年思想道德现状也令人担忧,深化德育改革成为全社会共同的心声
编者按:  2010年教师节,温总理在讲话中说:“现在有一种看法,认为当中小学教师不会有大出息,我认为不是这样,教中小学也能出大师……在这个平凡岗位上完全可以成就一番不平凡事业。”遵循总理讲话精神,《中国教师》将以“从中小学讲坛走出的杰出人物”为主线,展现这些历史人物的中小学教师生涯对其本人终身成就的影响,与所有教师共勉。本期推出国学大师钱穆和文学家朱自清。    在20世纪的中国著名学者中,钱穆
关于课程的定义已经很多了。美国学者奥利佛归纳总结出关于课程的定义有13种,《简明国际百科全书课程》中也总结出9种关于课程的不同解释,而根据学者G.A.比彻姆的统计,课程定义竟然多达119种。但是似乎人们对课程的定义仍旧不满意。有学者认为,在所有的教育术语中,课程是“用得最普遍而定义得最差的一个”。[1]的确,对课程概念的认识逐步多样、丰富并不必然意味着人们对课程涵义的科学、合理的把握,也并不必然意
2009年临近年终时,大概全国上下,所有基础教育阶段的学校都在思量那30%的奖励性绩效工资的分配。为此,我们学校也破天荒地连着六个下午都在开会,感觉简直是头晕死了。  但不管怎么晕,我还是碰上了被校长问到是否同意方案的问题。那一刻,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现实工作和生活中,教师,尤其是一线主科教师,生活紧张,辛苦,忙碌。往好里说,是充实,但往“实际”里想,又脱不了“疲累”二字。日复一日的早出晚归、单
在现代繁华的大都市里,有这么一群人:他们居住在都市里,却过着与“都市人”截然不同的生活。他们是教师,但又不同于我们所了解的教师。他们住的是集体宿舍,可能是上下铺,也可能是小平房。他们中有很多人是“全能教师”,在教授语文的同时还要兼职英语、音乐、体育、美术等,一人担任多职,但收入可能只有几百块钱。他们没有任何社会保障,生了病可能还需要靠借债来买药看病。伴随着农民工子弟进入城市,这些“教师”也成为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