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爱的频道”上/邢奇志

来源 :中国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feng_l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相长”的关键在于良好的师生互动,最美的互动是站在“爱的频道”上,因为爱是一种生命的原动力。
   一、爱是清醒的“接受”
  毕业班的学习经常像是一场战斗,充满着压力和竞争。为了从学习生活中数千个零碎的片段中拼凑出意义,我利用放学前的五分钟,让学生记录一天中的“闪光点”——“此情可待成追忆”,让学生发现自己和别人的优点,发现生活的点滴快乐……这就是所谓站在“爱的频道”上。
  陈书超同学思维很好,但有些“口吃”。为此他上课不愿回答问题,也不太喜欢与别人交往。第一节课,我特意为他“量身定制”了一个“难题”,他回答得“很”精彩,我给出较为中肯的评价:口吃的学生思维普遍快。与一般同学相比,他们的逻辑推理能力更强,记忆知识更牢固,虽然“嘴巴”没有跟上,你们要多与陈书超交谈。我直白地说他“口吃”,是想让学生明白:要清醒地接受自己和他人的全部特点,包括缺陷,缺陷也是我们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爱是清醒地“接受”自己的全部。
  我与成绩差的学生的谈话总是这样开场:你觉得自己的优势学科有哪些,怎么让它们更优、更强,把弱势拉上来……
  每遇学生家长咨询是否为孩子请家教补课,我一般会告诉他们两点:第一要认识到你的孩子有自己的优势,有自己的劣势,尊重孩子的意愿,要“培优”还是“补差”?第二若你非要强迫孩子补课,我建议最好去扬“长”。我一直认为,“短”是由于学生缺乏某种能力或没有某方面兴趣造成的。若去补“短”, 从心理上,“逆反”的本能会抵制“补”的效果,还会强化、放大他的“短”。退一步说,即使“短”补上来,充其量也只能达到一般人的平均水平,而时间和心理上付出的代价往往是“得不偿失”。扬“长”则会给自己信心和力量,激发自己的内部动机:孩子会纯粹因为做某件事有乐趣而去做它,或者会因为他希望发现某个事物、希望回答一个“别人回答不上的”问题或者想体验自我能力“超强”的感觉而去做某件事,这样的“扬长”有益身心健康。
  所以我的学生一般都上“优势学科”提高班。在优势学科的带动下去“关注”一下自己的弱势。少有人感觉自己差,只是感觉自己缺乏某学科的优势,对某学科“兴趣点”低。少有人会因为某门课学习成绩低而受到嘲笑;少有人会因某种缺陷被孤立于教室的某个角落;少有人会因不切实际的期待,或缺乏完成任务所必需的充分资源,而感受到精神抑郁的威胁。
  我的爱很简单,首先,理性地接受学生的“长”与“短”,帮学生直面自己的人生和情感,而不是一味鼓励学生,试图摆脱、回避人生的阴暗。其次,帮助每个学生找到自己的“长”,给每个学生“扬长”的机会。
  二、爱是温暖的“感受”
  小学一年级时,学校组织爬山活动。爬山途中,我突然脚下一滑,摇摇晃晃,要往后倒。在同学的尖叫声中,我被体育教师的“大手”一把揪住,提起来,放在了安全的地方。也许对体育教师这只是一件小事,可我却带着情感的湿润体验,深深地“刻在记忆里了”。教师的模样淡化了,教师所教的技巧已想不起来了,但是被“大手”揪起的“感受”却在自己的脑袋里面有一个“爱的定格”。就像数字电视一样,我可以按“停”,可以慢慢去欣赏这一幕。好像忽然进入慢动作,所有的一切都慢慢在进行,不会匆匆流失。每看到这一幕的时候,心里就会有一种安稳而甜蜜的感觉,觉得生命好美啊,吃点苦也值得。这应该是一种情感的“高峰体验”——爱的“感受”。每当遇到不顺畅的事儿时,“启动”这段“经历”,就会让我重新站在“爱的频道”上。
  我当教师后,有过许多“疯狂冒险”的违规举动:周末带高一(6)班学生“火车旅游”;元旦与高二(9)班学生在教室“包饺子庆生”;年三十与高三(10)班学生“打雪仗”“堆雪人”;篮球赛时,与女生一起“尖叫”助威;文艺汇演混在学生堆里“装嫩”;自己掏钱买“学校的奖品”奖励班级运动员;……每届初三学生,发准考证的同时一定要发“糕”“棕”,取其谐音“高中”;吃包子“争气”、吃橘子“团结”、吃红枣“打气”……这些事成为学生最湿润的感受,被时间美化,升华了。为每一件小事赋予意义后来成为我的教育风格。
  我经常自问:你是否是学生湿润感受中的主角或背景?你是不是能站在“爱的频道”上营造课堂气氛?什么是你要教给学生的和学生要“感受”学习的?
  爱是一种感受和体验,开心、痛苦、挫折、错误、流泪……只要真心感受都是爱的形式。
  我们所有人都曾时不时地体验过“爱的感受”,那是一种“此情可待成追忆”的温暖的情感体验。李镇西说,教育应该是浪漫的。我说,教育应该有诗意的感受:不要为了生活而去学习,要为了学习而去生活,学习本身就变成了浪漫而有诗意的。
  三、爱是智慧的“和解”
  我认为师生间真诚、信任、尊重的关系,高于传授知识、传授具体的教学内容。换句话说:师生关系第一,教学内容第二。在懂得如何信任、尊重之前,我们是无法去爱的。
  学生王某的母亲长期不在身边,父亲工作很忙,因而寂寞的孩子只有上网打游戏,久之成瘾。有一次,因为不能按时起床,家长尽管动用了暴力手段也没用,就给我打电话。我打车直奔他家,看见他在床上,我就开始劝说,坦诚说出自己的想法、担忧,进行情感的深度交流……半小时后他起床跟我一起到了学校,但是他一天都低着头不看我。过了两周他再一次不起床,我又再一次去他家“叫早”,他再一次跟我到学校。之后他不再需要我“叫早”, 但是却经常请病假,躲着学校,躲着我……后来,毕业之后他也没有上高中,而是蜗居在家里继续他的网络生活……再没有与任何同学和教师联系。
  这是我的教育故事里少有的痛,很长时间无法释怀的痛——我无法面对自己失败的教育案例。这个学生给我的记忆是“痛悔”。一“悔”不尊重教育规律。青春叛逆期的孩子,最在乎的是“面子”,我不礼貌地闯入了他的私人空间,没有尊重他的隐私。二“悔”没有给他真爱。在他跟我来学校之后,我站在长辈的角度,强迫他接受长辈的意志(他想上一个技工学校,我们却认为他应该上高中、考大学)。三“悔”缺乏专业态度。一个有“网瘾”的学生,普通的教育可能已经帮不到他了,当初若请“专业心理医生”帮助,事情也许会有好转。
  我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有一种“为了忘却的纪念”的悲壮。也许我一直忧郁的思考让我思考:我有什么地方是值得学生尊敬的?我如何尊重学生,尤其是那些“做了让我不太喜欢的事”的学生?我怎么找到他们值得我尊重的地方?
  记得初三总复习的课上,一位学生趴在桌上睡觉,我拍了拍他,没醒,我就让其继续睡。我处理课堂“意外”的一般原则是“抓大放小”。“大”指班级整体情感氛围,“小”指个别学生、偶然事件。下课我问他:怎么那么困?他说作业太多,写到凌晨两点才睡觉。我说:那你跟我到办公室来吧。进了办公室我帮他泡了一杯咖啡,然后说:以后困了,来我办公室冲咖啡。以后他还真的来了几次,还带来了其他同学一起泡咖啡,不过班级课堂上睡觉的现象渐少。毕业后的几年,每年教师节他都会带来或寄来各种口味的咖啡,还有他父亲从国外带回来的咖啡……满屋子飘着的咖啡香里,我感受到的真是“滴滴香浓,意犹未尽”的爱,偶尔也会想,如果当初我很“原则地”把他叫醒,与他掰扯一些“干燥、苍白的”道理,还会有这后续的“咖啡”故事吗?
  学生是成长过程中的个体,他们必然有讨人喜欢和让人觉得厌烦的方面。教师有时需要情感上“糊涂一点”,原则上“模糊一点”,给学生一点空间。也许一句话就“鼓励了他”,抑或一句话就“推到了他”。一句话,试着把视角调到“爱的频道”上,与学生和解,与生活和解。爱是一种来自心灵的力量,是一种生命的原动力,需要用智慧和技巧来呵护它、关怀它。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草桥中学校)
  (责任编辑:刘福才)
  
其他文献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可以感悟其应具有的时代精神,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提升各方面的素养和能力。指导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高校院系学生工作的一个主要任务,同时也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历来高度重视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工作,不断探索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模式。由院系分党委直
在我国,孝的观念源远流长。古人把孝道,即敬老、爱老、养老列为学校教育和社会教化的一项重要内容。孝道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内涵也不断地丰富。孝道文化的核心是尊老孝老。作为中华民族普遍认同的优良传统,它强调幼敬长、下尊上,要求晚辈尊敬老人,子女孝敬父母,爱护、照顾、赡养老人,使老人们颐养天年,享受天伦之乐。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这种精神都具有普遍的社会意义。  纵观当今社会,传
创新与质疑——教育改革双动力  编者按:在每年的国家和地方“两会”上,教育问题都会成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关注的焦点。今年,两会代表不仅继续关注教育公平、考试改革、教师待遇、学生就业等常规教育问题,而且针对近年来出现的教育热点问题提出了新的提案,如学前教育列入义务教育、仿照“经济特区”建立“教育特区”、国学不要进入课堂、实行十年制义务教育等。本期《热点争鸣》栏目从支持方与质疑方的角度出发,展示了社会
美国伊利诺理工大学数学与科学教育系的ICAN探究教学专业发展项目旨在通过提高K-12教师对科学探究和科学本质的认识,促进他们的内隐和外显的探究教学实践。ICAN是探究、情境和科学本质的缩写(Inquiry,Context,and Nature of Science),它是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所资助的教师专业发展项目。该项目包括暑期定位、学年活动、研究培训和暑期学院四个部分,[1]笔者在美
引 言    当前,在中小学教育中,在日趋和谐的社会生活中,书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和重视。从表面上看,书法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学习、体验、展示、交流、感悟的艺术表现形式和感受形式,而在中国传统的思想和文化生活中,在世界文明发展的趋势中,与书法相类相近的一些所谓的“艺术”都有其实用层面、装饰层面、艺术层面、知识层面、文化层面、学术层面,以及美学和精神层面的价值,书法本身也不外乎此。由书写到装饰、到
2011年,我国首届免费师范生已经顺利毕业。为了充分了解免费师范生的培养现状,发现免费师范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培养造就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教师和教育家提供政策建议,我们以某部属师范大学首届免费师范生为对象进行调查,试图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教育目标的理解存在偏差  当前大学教育的责任在于培养有创新意识的全面发展的人才。何谓创新人才?调查显示,
《中国教师》:由于中小学校车事故频发,中小学生交通安全已经成为一个很热的话题,您对中小学校车服务总体是一个什么观点?  陈一中:校车出问题多是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像大城市和江浙一带,当地政府有规定,新建小区要配套建学校,所以基本上不存在不能就近入学的问题,偶然有不能就近入学的情况,当地政府一般也会提供校车服务。浙江省也有贫困地区,也有校车,但主要是在农村、在郊区,不是在城区。撤点并校之后很多孩子不能
近年来,国家对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越来越重视。于是,一种新的教师教育机制——“研训一体”应运而生。“研训一体”,即原来的教师教育机构的教师培训和教育教学研究在思路上、机构上、工作上的整合,融为一体,形成新的机制。[1]通过“研训一体”继续教育培训模式,使以教师为主体的“研”和“训”进行整合,形成融合的共同体,即“研”中有“训”,“训”中有“研”。在“研训一体”意义上的教师培训的培训者为“研训教师”。
相信在每一个70后的记忆里,都有一个蔚蓝色的精灵世界,在我们童蒙初开的80年代,它和阿童木、花仙子、还有聪明的日本小和尚一休一起,让每个周末的黑白银屏幻化出迷人的色彩与光芒,也让一个昂扬奋进、讲究效率与速度的时代葆有了些童真的纯美、温情,以及难得的想象力。  童年,是罗大佑歌声中的等待与怀想:太阳是不是总会落到山的那一边?山里面有没有住着神仙?《蓝精灵》似乎就是为了回应那些痴痴冥想的童年午后,它将
一、问题的提出  2002年3月,我国前总理朱镕基同志在九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首次使用“弱势群体”一词,表明弱势群体已成为政府关注的对象。从此,弱势群体越来越受到社会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那么,在作为社会意识形态和社会文化缩影的课程中,是否也相应地反映出社会对弱势群体的关注,是否也真实地反映出弱势群体的相关问题?因此,本文旨在通过对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代表弱势群体的人物形象进行统计分析,从而对上述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