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代表委员访谈

来源 :中国城市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chian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南会令人刮目相看
  ——访全国人大代表、海南省人民政府省长卫留成
  文/本刊记者王 建 相 荣
  
  
  《中国城市经济》:您认为温总理政府工作报告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卫留成:政府工作报告总结成绩笔墨不多,但重点突出,对存在问题讲得很实在,安排今年工作任务则有很多亮点:一是明确扩大内需的重点是扩大消费需求,增强消费对经济的拉动。要逐步稳定和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公务员应当建立工资随经济发展正常增长的机制,逐步把公务员工资福利制度改革提上议事日程;二是我国总体上到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阶段,适时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经济投入要向农村倾斜,公共财政要更多的覆盖农村,公共服务要向农村延伸。各级政府要围绕发展农村经济和提高农民收入两个核心基本问题,真正解决当前农民最关心、最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三是关于政府体制改革,提出把不应该由政府管的事情交给市场、交给企业,建议增加一句“把不该上级政府管的事情交给下级政府,”逐步改革财政体制、投资体制,加大下级政府的责任。“十一五”期间要把体制改革提到特别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
  《中国城市经济》:能否结合“十一五”规划谈谈海南的发展情况?
  卫留成:这次“十一五”规划是个理性、务实、科学的规划,规划中的指标特别强调了环保、节能,而不是片面强调发展速度。海南在今后的发展中责任更重大,发展道路的选择确实非常重要。我省“十五”期间经济平均增长16.6%,排在全国第五位。经济增长效益很好,为“十一五”开好局奠定了基础。海南的“十一五”规划,将遵循科学发展观,注意经济结构战略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效益。我们把海南“十一五”经济增长速度定为9%,主要是考虑海南经济发展质量、还要考虑到环境的影响,不能片面强调速度。海南是个欠发达省,工业刚起步,环境很优美,在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不能有偏差,经济结构调整要与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结合。
  《中国城市经济》:海南的比较优势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卫留成:海南有很多的优势:一、我国大环境的优势对海南的发展十分有利。海南是最大的经济特区,中央给特区的许多优惠政策还在;二、海南资源非常丰富,如海上天然气,勘探开发的前景还非常大;有得天独厚的环资、气候资源、林业资源。再就是旅游资源,比世界有名的热带的海岛一点都不差,旅游资源多样化;第三个优势,人口少。
  《中国城市经济》:在“三农”方面作了哪些积极的实践?
  卫留成:现在海南的发展已呈现出好的势态,特别是重视新农村的发展,这两年我们利用中央增加的转移支付和财政增长的收入,给老百姓办了几件实在的事:2005年率先免除全省九年义务教育的学杂费;各级市县干部与省本级收入相同;在全省全面建设了农村低保。当前,海南新农村建设,把着力点放在解决农民急需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上,如医疗、社会保险、义务教育。可持续发展最重要的第一就是教育,提高人民群众的基本素质;再一个就是生态环境,生态环境是可持续发展最重要的资本。
  《中国城市经济》:提到海南,人们脑海里会出现天涯海角、椰林夕照的美景,然而,任何产业的发展都需要不断进行提升,请谈谈海南旅游业目前急需要突破的是什么?
  卫留成:海南旅游产业这几年发展得很快,但是存在的问题也不少:一是规划和建设管理水平有待提高;二是配套服务水平低;三是旅游市场秩序有待整顿和规范;四是航班太少,特别是境外航班。目前,海南旅游的发展正逐步加快,境外的游客增多,正在建设一批高档的旅游度假景区。我们提出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的目标:一是从观光旅游转为度假休闲旅游;二是从境内游大幅度增多的同时转到境外旅游客大幅度增长;三是管理服务提高到新的档次。
  《中国城市经济》:对此您有什么好的建议?
  卫留成:一是国家旅游局和我们海南省在共同的深入调查研究基础上,把海南作为中国发展旅游产业的试验基地;二是给一些符合旅游产业发展的政策。如建立免税商品区,发展医疗保健康复等旅游配套服务和把发展高尔夫球作为旅游业发展的重大措施等。
  《中国城市经济》:您对海南未来的发展信心如何?
  卫留成:我对海南的发展很有信心,省委一班人认识一致,团结一致,带领全省人民搞发展,认真实施省“十一五”规划,海南会让人刮目相看的!
  
  创新是泉州发展的不竭动力
  ——访全国人大代表、中共泉州市委书记郑道溪
  文/本刊记者 高海峰
  
  《中国城市经济》:目前,由福建省提出的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大战略构想越来越受到海内外的广泛关注,泉州将如何参与“海西”建设?
  郑道溪: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全面铺开,为泉州发展提供了一个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泉州要抓住这一难得的机遇,在主动融入、积极参与中着力构建新的跃升平台,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力争经济社会发展走在全省前列。
  《中国城市经济》:是否可以认为“创新、创业、创造”的城市精神造就了泉州在福建省经济发展中排头兵的地位?
  郑道溪:前不久,福建省委卢展工书记到泉州调研时,以“创新、创业、创造”六个字,高度概括泉州改革开放以来的最主要经验和优势。在新的发展形势下,泉州要进一步增强创新精神,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市场发展空间、港口发展空间、城市发展空间、绿色发展空间。
  《中国城市经济》:“十一五”期间泉州的发展将有哪些新的跨越?
  郑道溪:我们初步提出实现“五个基本”:一是基本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力争到2007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到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达2800亿元以上,财政总收入超320亿元,力争突破350亿元;二是基本形成大城市框架,框架内城市建成区面积达180平方公里,建成区人口达180万人;三是基本建成全省乃至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物流中心,石化、纺织服装产值均超千亿元,建材、鞋业产值均超500亿元;四是基本建成亿吨大港;五是基本建成文化旅游强市。
  《中国城市经济》:泉州作为福建三大中心城市之一,如何在更高平台上谋划城市发展?
  郑道溪:以承办2008年全国农运会为契机,做好城市各种规划,实施城市重点项目建设,撑大城市骨架,提出“一二三四”城建工作思路,即“一场一馆”(海峡体育中心的体育场、体育馆),这是承办好全国农运会必备条件之一;“二桥二环”(晋江大桥、泉州大桥南立交桥及城市一环、二环路),主要是解决八大组团联接和中心城市交通问题,这是城市连片发展的主轴;“三片三带”(即城东片、东海片、桥南片和晋江、洛阳江两岸、沿海大通道两侧景观带),这是扩张城市中心区、美化城市景观、提升城市品位的重要举措;“四规四改”(即城市总体规划修编,都市区协调发展规划,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交通、港口、旅游等专项规划;城中村改造,城中厂改造,旧城区街道立面改造,公用基础设施改造和扩建),这是改善人居环境、解决老城区基础设施配套问题的关键。
  《中国城市经济》:如何认识港口在泉州未来城市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郑道溪:港口是泉州发展最大的潜力所在,“港口城市”内涵丰富,外延广阔。我们提出实施“以港兴市”战略,按照国际性大港发展要求,加快建设现代化亿吨大港,推进港城联动。比如,在搞好规划基础上,对拟建港口和码头合理布点、整合,突出中心港区的地位。重点开辟近洋、内贸集装箱、液体化工等运输业务,走“错位发展”路子,与福州港、厦门港优势互补,合理分工。以泉州船厂造船项目签约为契机,加快大型船舶基地建设步伐。
  《中国城市经济》:泉州是福建省民营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十一五”期间如何进一步提升民营经济发展水平,在全省起示范和带动作用?
  郑道溪:一是提高服务水平。在政府部门中强化“优化环境人人有责,优质服务尽心尽职”意识,做好亲商、安商、富商这篇大文章;二是壮大企业实力。引导鼓励民营企业通过不断自我完善激活内生力,逐年提高民营投资项目占全市重点建设项目的比重,积极促成一批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企业集团,鼓励企业“走出去”;三是提升产业层次。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泉州制造”转变成为“泉州创造”,注重提高配套协作水平,为民营企业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经济生态环境。
  
  积极发展生产力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访全国人大代表、三门峡市委书记连子恒
  文/本刊记者 王 琦
  
  坚持科技自主创新为经济振兴插上双翼
  
  今年的“两会”把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三门峡市历来重视科技在工农业生产中的运用,特别注重培养有知识产权的自主创新能力。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注意突出企业自主创新的主体地位,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鼓励与高科技人员联办科技型企业;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和“生态工业”发展,不断提高企业知识产权运用能力;创新多元化的融资机制,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力度。近年来多项高新科技项目全国领先,2005年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48%。
  我市是一个位于豫西山区的中小城市,但却连年吸引着中科院院士、教授、博士们来这里“打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院士经济”。
  三门峡市所属的河南省振兴化工有限公司,邀请中科院知名院士张懿“加盟”,首家研制成功“铬盐清洁生产工艺”,破解了铬盐生产的世界性难题。市龙飞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与中科院女院士、中国农业大学微生物系教授陈文新博士取得联系。在她的指导和帮助下,龙飞生物公司很快成为全国自动化程度最高、工艺设备技术最先进、生产规模最大、集菌种培养、固体发酵、自动化生产为一体的现代化高新科技企业,去年被评为“全国质量服务满意企业”,今年该企业的产品又被科技部、国家质量检验检疫总局等5部委联合评定为“国家重点新产品”。
  “咬”住高新技术产品进行开发,抢抓机遇,抢占商机,是我们的另一特色。三门峡化工研究院近年来研制开发高纯贵金属盐产品,备受国内外市场青睐,成为中国航空航天总公司的首选产品。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六号”,都使用了其电镀液产品。正是靠着顶尖级高新科技产品的开发,三门峡化工研究院今年已实现销售收入1.27亿元,人均650万元。
  全面实施科技自主创新,打造出三门峡市自主创新能力全面发展的良好局面,“十五”以来,全市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年均增长41.3%,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40.2%,利税年均增长30.1%;出口创汇年均增长61.8%。目前,三门峡从事高新技术产业开发活动的有41家,其中12家企业被认定为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组织实施了国家创新基金扶持项目、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基金扶持项目、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火炬计划项目,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19项。2005年,全市获得专利212项,同比增长69.6%,受到河南省政府通令嘉奖。
  
  让“绿色家园”、“绿色生活”与我们相伴
  
  “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我们的一项基本国策。作为一个资源性城市,三门峡市曾被列入全国“十大污染城市”,我们痛定思痛,开始下大力气,花大功夫发展循环经济,在全力发展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的同时,我们重点实施了“蓝天工程”,2005年全市空气质量是二级以上天数达到了299天;实施了“清水工程”,投资1.6亿元,从几十公里外的卫家磨水库引水到市区;投资1.4亿元在市区和各县(市)区建起高标准污水处理厂;实施了“绿地工程”,在2003年入选“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005年入选“河南省园林城市”、“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的基础上,全力打造绿色三门峡、生态三门峡。目前,三门峡已建成5万亩的绿网,人均绿地面积超过了10平方米,形成常年5000亩、蓄水期3万亩水面,湖光山色交相辉映,山、水、村、城相映成趣的独特的中国北方“水城”和“绿城”。
  科学发展观使我们尝到了甜头,经济发展势力喜人,去年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6.63亿元,同比增长39.5%,人均GDP超过1800美元;城市环境更加优美。人与自然更加和谐,每年有成千上万的白天鹅飞到我们三门峡,飞到三门峡市区。“山青水秀鱼儿肥,天鹅飞到门院里”,这童话般浪漫的诗句,在三门峡市变成了现实。
  
  坚持科学发展: 一锨煤卖出四锨煤的价
  
  在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方面,我们坚持“四发展”:一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定不移抓发展;二是科学判断形势,抢抓机遇求发展;三是理清思路谋发展;四是以人为本,和谐稳定保发展。三门峡资源丰富,但资源是从老祖宗那里继承过来的,也是从子孙后代那里“借贷”来的。我们不仅要还本还要付息,所以别无选择,只有科学发展。改善环境吸引投资,吸引投资提升科技含量;科技含量增长产品附加值,拉长产业链条并进一步改善环境。经过多年探索,我们走出了一条符合自身特点的,通过循环经济构建和谐社会的发展之路。
  国家重点工程三门峡义马汽化厂把一锨煤卖出了四锨煤的价格。煤矿产出的一吨煤只能卖几百元,而义马汽化厂把它转化成气,则能卖几千元;以前转化为气过程中白白扔掉的13种废料,通过拉长产业链,个个又成了小财神:“变成了甲醇、甲酸、醋酸等值钱的宝贝。遵循科学发展观,我们变‘有水快流’为‘细水长流’,变‘靠啥吃啥’为‘吃啥养啥’;我们既要了‘金山’‘煤海’,又要了青山绿水;既要了经济发展,又要了‘诗意居住’。”
  科学发展观给我们带来了“串串香”的喜人效果。一锨煤不仅卖出了四锨煤甚至更多锨煤的价格,而且吸引了海内外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带来了越来越多的循环经济型的好项目。2004年以来是三门峡市新上项目最多,同时也是环保项目最多的时期,总投资370多亿元,3000万元以上的项目就有117个。
  2005年的数据是个证明:三门峡全市生产总值达到340亿元,比上年增长14.5%,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40亿元,比上年增长20%;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80%,比上年提高27.6个百分点;实现利税47.8亿元,增长35%;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6.6亿元,比上年增长39.5%。
  
  让农民成为农村文化的主角,让农民成为文化人
  
  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整个中国的小康,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中国的现代化。而农村小康和现代化的基本前提是:广大农民文化素质的提高。因此,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自2002年12月起,我们在全市范围内强力推进农村文化阵地建设。我们把它叫“两抓一促”工程,即:抓宣传文化阵地建设,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奠定基础;抓宣传文化活动载体,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在全力构筑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我们变“送”文化为“种”文化,响亮地提出“让农民成为文化人”、“让农民成为农村文化主角”的口号。目前全市62个乡镇均建起了文化站、基层党校、公民文明学校、新华书店分店或图书发行网点,34个乡镇建成了宣传文化活动中心,1227个行政村建成了农村文化大院,占行政村总数的90%以上。
  随着活动的广泛深入,广大农民群众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明显提高。一是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进一步丰富。我们灵宝市的焦村镇村村建有篮球队,三年来先后组织举办了“工生杯”、“花冠杯”、“园林杯”、“花木杯”和“女郎山旅游杯”等一系列篮球邀请赛,而且成功举办了农民“NBA”赛;灵宝市牛庄村的皮影戏剧团两次接受中央电视台专题采访,还应邀赴法国进行了2个月的文化交流。二是促进了农民群众思想观念的转变。渑池县池底乡的西段村,在教堂的对面建起了文化大院,用健康向上的文化娱乐活动吸引群众,现在文化大院热闹非凡,教堂则变的冷冷清清,很少有人问津。三是促进了社会稳定,密切了干群关系。义马市常村镇苗元村,因村民对高速公路占地赔偿问题有误解,正在酝酿集体上访,乡村干部在文化大院听到村民们的不满和怨言,立即和村民沟通情况,讲明政策,最终消除了误解,化解了矛盾。四是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湖滨区坚持把文化阵地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助推器”,紧紧围绕农村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三大课题”,大力开展科普知识、市场经济知识和种植、养殖、加工项目实用技术培训,使党员干部受训率达90%,农民群众受训率达70%,普遍掌握了1-2门农业实用技术。2005年,三门峡市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33.1亿元,同比增长8.1%。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步伐建设越来越快。
  
  农村和谐是建设和谐安阳的大前提
  ——访全国人大代表、中共安阳市委书记靳绥东
  文/本刊记者 王 建
  
  《中国城市经济》:过去的几年中,安阳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靳绥东:措施主要包括六个方面。一、紧扣农民增收,大力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按照“农业立市”战略思路,紧紧围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这一主线和粮食稳定增产目标,强力推进“四大兴农计划、三大惠民工程、十大增效技术、十大农业产业链”的实施,促进了全市农村经济稳步发展。二、加快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和各项社会事业,努力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十五”期间我市农村公路建设共投资9.1亿元,新改建县乡公路3933.9公里,桥梁23座,截止2005年底,全市县乡公路统计里程达6782.2公里;在农村电网建设方面,已基本形成了以110千伏为主网架、35千伏环网接线的电网结构,农村10千伏线路已辐射到每一个村寨,400伏低压配电网已接到了每家每户。到2005年底安阳将成为河南省第一个县县都有220千伏变电站的省辖市。三、科学规划,分类指导,加快了农村小城镇建设步伐。通过近几年的发展,我市各类农村城镇已有89座,小城镇建成区面积已达159平方公里,总人口128.65万人,我市从2000年始连续六年被评为“全省小城镇建设先进地市”。四、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推进民主政治。五、关注民生民情,着力构建平安和谐农村。切实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较好地化解了农村基层矛盾和不安定因素。六、以文明村镇创建活动为载体,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全市涌现出一大批文明村镇典型。
  《中国城市经济》:安阳下一步将如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靳绥东:要按照中央提出的20字要求,结合我市实际,重点抓好“八个新”,即:经济建设有新的发展,民主管理有新的进步,文明乡风有新的气象,平安和谐有新的成效,公共事业有新的变化,村容民居有新的面貌,生活水平有新的提高,人口素质有新的提升。
  《中国城市经济》:具体做法是什么?
  靳绥东:首先,加强对农业农村发展政策的研究,努力争取国家和省的资金支持;其次,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步伐,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第三,全面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带动战略,大力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这是我市整个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重头戏;第四,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极大地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第五,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进一步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环境;第六,积极培育新型农民,努力提高农民素质。要大力开展农民科技培训,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第七,切实加强领导,进一步明确责任;第八,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第九,以各种创建活动为载体,着力构建农村和谐社会。按照市委提出的“一个构建、六个打造”的总体思路和市委八届十一次全会提出的“三个突出”、“四个层面”的要求,把构建农村和谐社会作为构建和谐安阳的一件大事来抓。
  《中国城市经济》:安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您有什么独到见解?
  靳绥东:我认为在几个方面需要进一步完善。首先要完善财政金融支持政策。建议加大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采取税收、补助、贴息等政策,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参与新农村建设。银行发行建设国债用于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其次要加强领导,建立协调推进机制。建议国家成立由有关部门参加的新农村建设指导协调机构,负责新农村建设重大决策、政策制定和实践指导。省级人民政府负责提出本行政区内的新农村建设工作方案。第三要防范和化解农村债务。农业税取消后,在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中形成的大量农村债务,不仅影响了乡村正常发展,而且加剧了农民与乡村干部之间的矛盾,建议上级给出明确的指导性意见,以尽快化解债务,消除矛盾,保持社会大局稳定。四、建议延长村委会任期。目前村委会每届任期法定3年,任期过短,且换届选举成本太高,不利于保持经济发展思路的连续性。建议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议案,修改《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将一届村委会的任期延长为5年。
  
  中小城镇在新农村建设中应有大突破
  ——访全国人大代表、中共沧州市委书记郭华
   文/本刊记者 相 荣
  
  《中国城市经济》:您如何看待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历史意义?
  郭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十一五”规划的一大亮点。如果说七十年代末农村率先推开了我们中国改革大门的话,那么现在着手的新农村建设则是有着重大历史意义的第二次农村改革;如果说前者使“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成为必然的话,那么后者就应该使我们的建设踏上“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因此,这项工作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精心组织,以创新的精神抓出实效。我想,在这项工程中,既有一个全面铺开、常规化建设的工作,比如村容村貌的整治,更要有重点突破的点睛之作。为什么呢?我们沧州和全国一样,城乡差别的基本消失恐怕需要一个相对较长的过程。韩国和日本基本上用了四五十年的时间。所以,既不可能要求新农村建设在很短的时间就使全市的农村面貌巨变,农民的生活和市民的生活相近;但也不能齐步走,不允许局部的突破。我们国家改革之初,当人民的温饱问题基本解决以后,我们出台了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新农村建设也是这样,等大多数村的村容村貌、农田水利建设基本工作完成后,就存在一个让有条件的地方建设得更“新”,步伐更大更快,新到更像城市而不是农村,至少介乎城市和农村之间的问题,我们可以称之为“示范”。那么,谁具备这个条件呢?就是有产业基础的小城镇。
  《中国城市经济》:请结合沧州的实际情况谈谈这类小城镇的特征。
  郭华:小城镇成为新农村建设中领头羊,最重要的是具备一定的产业基础。从沧州情况看,县域经济中支柱产业十之七八的基地在小城镇。譬如盐山、孟村的弯头基地在盐山镇、韩集镇、辛店镇,东光的纸箱机械基地在连镇,河间的线缆在沙河桥镇、故仙镇,汽车配件市场在米各庄镇,任丘的铝塑门窗在石门桥镇,肃宁的皮毛在尚庄镇,青县的钢铁在金牛镇,泊头的除尘设备在交河镇,等等。这些有产业基础的中小城镇天然地具备在新农村建设中率先突破的先天禀赋。
  《中国城市经济》:客观地讲,沧州的小城镇建设还需做很多工作,您认为影响小城镇发挥新农村建设中领头羊作用的因素有哪些?
  郭华:小城镇成为新农村建设中领头羊,还必须不断完善教育、文化、医疗社会事业。但是,目前沧州即使那些有一定经济条件的城镇,离城市的距离、离扮演新农村建设“点晴”角色的要求还相差甚远。主要是大多数小城镇的经济辐射力低,吸纳人口少。全市镇区人口超一万的只有10来个,多数小城镇镇区人口只有一两千人。同时,城市意识差,规划、建设的水平低,有的甚至没有经过专业的规划。这些都导致了影响生活质量的设施落后甚至还比较缺乏。从2005年的一份统计资料看,沧州的小城镇,除自来水普及率、道路铺装率基本达标外,绿地、文化体育设施等等都远远不达标。也就是说,小城镇的生活质量基本上还是农村的而非城市的,因此,现在还起不到新农村建设中示范的作用。
  《中国城市经济》:下一步将如何推动这项工作?
  郭华:我们将对全市13个中小城镇建设进行重点培育发展,像黄骅的羊二庄、沧县旧州、青县金牛等。这些城镇,经济基础较好,人口聚集度也较高,有着交通枢纽的区位优势。对这些小城镇,我们将像经营城市一样,统一规划,高水平建设。经过几年或是再长一点时间的努力,让沧州有条件的县市都建成这么一个甚至两个或更多能够给居民提供接近城市生活质量的小城镇,给广大的农民兄弟一个未来他们生活的样板,那么,我们的新农村建设就脱离了一般性的水平,进入到一个比较高的境界了。
  
  观念突破是巢湖崛起的关键
  ——访全国人大代表、中共巢湖市委书记夏望平
  文/本刊记者 高海峰
  
  《中国城市经济》:作为市委书记您如何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巢湖在维护农民工权益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夏望平: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我认为可以从三个层面去认识。首先,这个概念的提出说明中央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揽全局进一步深化了,对于“三农”问题更加重视了,小康社会总揽全局的难点重点在农村;其次,新农村建设需要各方面力量的支持,但农民依然是主体;第三,说明解决“三农”问题的紧迫性和艰巨性,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时候了。
  在农民工权益保护方面,这些年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主要包括提供就业信息、就业培训、维权等。比如上海造船厂动力车间,大部分工人都是巢湖的,在北京的20多万安徽建筑工人中有十万多是巢湖人,对于这些重点城市我们的工作做的比较细致扎实。
  《中国城市经济》:近年来巢湖经济得到迅速发展,这与“工业强市”战略的实施有着密切的关系,请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夏望平:在发展经济方面,近年来巢湖确定了一个理念就是以工业化为核心。这是2002年我到巢湖担任市长时提出来的,原来的工作报告都讲“一二三(产业排序)”,现在我们把它变成“二一三”,第一位就是工业。应该说“工业强市”的理念经过几年强化已经深入人心。再就是抓工业一定要抓项目,安徽省有一个“861”项目计划,我们也提出了抓项目要“竣工一批,建设一批,开工一批,储备一批”的工作思路。此外,我们深深感到抓好工业必须抓好招商引资,巢湖工业本身就不发达,应该把招商引资放在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抓好工业厂区载体建设的同时,我们提出打造沿江经济工业带,全面建设六个基地。今年是巢湖的工业强市推进年,我们将再掀起、再推动一个新高潮。
  《中国城市经济》:请您谈谈巢湖在“东向发展”战略中将如何主动参与,进行分工协作?
  夏望平:“东向发展”战略是安徽省委提出的一个战略思想,我认为是完全符合安徽省情,更符合巢湖的实际。巢湖离江苏很近,与南京相毗邻,此外巢湖还是个沿江城市,因此在“东向战略”中更具有优势。如何进行分工协作,我认为就是“发挥优势,打造品牌,错位发展,甘当配角”。
  《中国城市经济》:主政巢湖以来让您感到欣慰的事情是什么?让您时时牵挂的事情又是什么?
  夏望平:最欣慰的事情,首先是巢湖人跨越式的发展目标明确了,我们提出“一年小变化,三年中变化,五年大变化”,这已经成为家喻户晓的战略发展口号,同时也形成了“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氛围;第二是巢湖既定的发展思路和举措全部出来了,而且每个县每个区都能够找到自己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壮大自己的经济实力;第三是思想解放有了很大突破,围绕跨越式发展的目标和思路,所需要的思想保障、组织和作风保障,比原来有了很大进步。2003年我们提出“跳出巢湖看巢湖”的活动,要求解放思想,着力破除传统的小农经济意识、传统的地区工作观念、传统的计划经济思维方式,坚决防止从历史发展的不足上、从区位的相对劣势上、从加快赶超的难度上找理由解脱自己,而且我到巢湖工作四年中每次会上都要讲到“解放思想,破除观念”,到现在大家都认为这个口号不过时。解决思想观念束缚是个长期的过程,因此我们在干部制度改革上促使大家不断进取,形成能干事、想干事、干成事的就能受重用的氛围。我认为,巢湖要有跨越式发展的目标,必须要有跨越式发展的思想观念、思路、举措以及组织保障。
  最牵挂的还是发展、改革、稳定,是让巢湖又快又好地推进发展。
  
  继续深化东西合作
  ——访全国人大代表、中共驻马店市委书记宋璇涛
  文/本刊记者 王 建
  
  《中国城市经济》:我们了解到东西合作对驻马店加快开放步伐具有重要作用,请谈谈取得的主要成果?
  宋璇涛:近年来,驻马店市坚持以东西合作为载体,以承办东西合作会为平台,抓住中部崛起、“两个转移”的战略机遇,全方位推进对外开放,组织了赴温州、台州等几次大的招商活动,参加了省政府组织的豫港投资洽谈会、河南旧金山经贸文化周以及在深圳、厦门、浙江等地举办的投资贸易洽谈活动,特别是连续8次承办了全国乡镇企业东西合作经贸洽谈会,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效果。截止2005年年底,全市累计建成东西合作项目4246个,落实资金150多亿元,其中引进市外资金130多亿元,2005年实际利用外资3134万美元,出口创汇5250万美元。香港华润、日本住友、英国爱农、中国昊华、山东鲁洲、中集集团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落户我市。东西合作已成为我市的品牌和名片,在全国有了较高的知名度。
  《中国城市经济》:今后驻马店市将如何继续深化东西合作?
  宋璇涛:今后我们将坚定不移地实施开放带动战略,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发挥东西合作示范区的品牌优势,继续以承办东西合作经贸洽谈会为平台,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推进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具体讲就是要紧紧围绕一个目标,牢牢扭住一个总开关,坚持两个注重,把握四个结合,强化五项措施,认真做好东西合作这篇大文章,实现开放型经济新突破。
  《中国城市经济》:请谈谈具体做法?
  宋璇涛:一个目标:即把我市建成东西合作示范基地。要继续以东西合作为载体,全面提高办会水平,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进一步扩大交流与合作,真正把我市建成东西合作示范基地。
  一个总开关:即解放思想这个总开关。以全新的观念审视东西合作,以求真务实的精神开展东西合作,认真总结经验,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推动东西合作的新路子,新方法,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两个注重:即注重项目,注重实效。注重项目就是开展东西合作要以项目为核心,为抓手,确立项目先行,项目第一,项目至上的观念,围绕项目做工作,紧贴项目搞服务,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注重实效,就是注重实际效果,真正在引进资金、项目、人才、技术上下真功,用真劲,求实效,通过东西合作给驻马店带来实实在在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四个结合:即一是把开展东西合作与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相结合,吸引大企业和大财团来投资,提高项目的规模和档次;二是把开展东西合作与发挥当地资源优势相结合,发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转移富余劳动力,加快解决三农问题;三是把开展东西合作与办会相结合,运用新的机制办公,推动东西合作会向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规范化方向发展,叫响东西合作品牌,利用好这一平台和载体;四是把开展东西合作与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相结合,盘活国有集体企业资产,聚集社会闲散资金,为企业发展注入活力。
  五项措施:第一广泛宣传,营造氛围。营造人人都是投资环境,人人都是开放形象的氛围;第二拓宽领域,提高层次,使东西合作范围向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拓展,不断提高东西合作水平;第三灵活多样,全面招商,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相互间的合作洽谈活动,采取以商招商,驻地招商,政府组团招商,上挂下联招商,依托会议招商等多种方式,加大招商力度,确保招商效果;第四强化责任,狠抓落实,帮助企业和乡镇论证项目,引进资金技术和人才,调动各级干部搞合作,抓招商的积极性;第五优化环境,提供服务,大力提倡,环境生金,政策留人,服务暖商,加快招商引资的软环境建设,建立和完善帮办制、审批制、企业服务月制、企业安静生产制和两个零接触制度,营造浓厚的新商、安商、富商氛围。认真开展行风建设评议活动,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提高服务质量,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
  
  努力“把老区发展得更好”
  ——访全国人大代表、中共龙岩市委书记刘赐贵
  文/本刊记者 高海峰
  
  《中国城市经济》:今年初,胡锦涛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期间发表了重要讲话并对龙岩的发展作了重要指示,您认为这对于龙岩的各项事业有哪些促动作用?
  刘赐贵:胡锦涛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的重要讲话和对龙岩“抓住机遇,同心协力,艰苦奋斗,把老区发展得更好”的重要指示,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和总书记对闽西老区的关切之情,287万龙岩老区人民备受鼓舞。当前,我们要按省委要求,很好地学习领会、贯彻落实,使老区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龙岩是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组成部分,作为老区又是一个特殊的组成部分。“把老区建设、海西建设结合在一起”,体现了站位的提高,思路的展开,优势的整合,空间的拓展。落实这一要求,必须增强站在“海西”看龙岩、融入“海西”建老区的意识,努力在海西建设中谋求发展、谋求作为、谋求贡献。
  《中国城市经济》:显著的比较优势是城市快速发展的重要基础,在您看来龙岩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刘赐贵:龙岩的优势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首先是政治优势。闽西在全国革命老区中占有相当的地位和影响;第二是区位优势。龙岩地处闽粤赣边,在联结沿海、拓展腹地、延伸两翼、对接两洲中具有重要作用。没有交通枢纽的形成就没有联结枢纽的优势,过去的几年和“十一五”期间,交通都是我们的发展重点。目前,龙岩正在构成一个机场、四条铁路、四条高速公路和八条国省道这样一个比较发达的交通枢纽;第三是对台优势。闽西是台胞的重要祖籍地,与台湾渊源深厚、交往密切。
  《中国城市经济》:龙岩将如何把握当前的有利机遇,跨越发展?
  刘赐贵:我们要充分认识和抓住国家继续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和继续关心支持老区发展的三大机遇,围绕构建六大支撑体系,建设生态型经济枢纽,成为海峡西岸经济区重要增长极的目标,努力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和整个周边区域中持续一个比平均速度快并且质量比较好的发展,实现2010年GDP和财政总收入比2005年翻一番,工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两个力争”的目标。
  《中国城市经济》:通过什么样的具体措施“把老区发展得更好”?
  刘赐贵:一是拓展发展思路。继续坚持围绕发展抓产业,围绕产业抓项目,以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为抓手促进发展的落实。不断强化产业—招商引资—项目—工业用地—标准厂房建设环环相连的工作链,推进工作链延伸。着力抓好产业招商,排出一批产业龙头、骨干企业,具有自主创新能力和专利技术的企业,拥有名牌产品、驰名商标、著名商标、知名商标的企业,集中到相关产业集聚和发达的地区开展专业招商,通过以商引商促进产业集聚和项目组团发展。主动融入闽港八大合作、闽澳四项合作、闽台“五缘六求”,依托区域协作对口帮扶和闽西南一翼、以厦门为中心的闽西南经济圈等区域共同发展平台加快发展。加大政策引导,鼓励和支持民营经济快速发展。
  二是破解发展难题。坚持“两个并举、两个大力”和项目选择的三条原则,降低资源型产业比重,降低单位产出的原材料和各种生产要素消耗水平。鼓励发展资源深加工企业,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和污染整治。大力推进环保机械、工程机械、有色金属冶炼等优势行业的自主创新和冶金、煤炭、建材、电力等传统产业的技术升级改造,发展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再生产品循环经济。
  三是着力发展重点。围绕烟草、机械、钢铁、铜、建材等5个年产值100亿元以上产业,纺织、电力、煤炭、农副产品加工、旅游等5个年产值50亿元以上产业和电子信息、医药化工、物流“10+3”产业,落实好产业培育“六个一”工作机制。加强产业布局规划,各县(市、区)集中力量扶持“10+3”产业中若干个重点产业发展,统筹考虑并加强论证产业发展和企业生产经营中的能源支持、原材料供应、运力满足、技术和人才支持等重大问题。
  四是落实发展项目。努力抓好一批重大工业项目。同时按照在“五一”期间同时新开工、竣工、投产100个有质量、有影响的大项目的要求,积极策划和引进一批大项目,提高项目的履约率、开工率和投产率。
  
  黄山保护无小事
  ——访全国人大代表、中共黄山市委书记王启敏
   文/本刊记者 董 炜
  
  《中国城市经济》:近年来黄山的旅游产业发展迅猛,有更多的游客纷至沓来,这是否会对黄山的生态环境造成压力?
  王启敏:近年来,随着黄山游客的不断增加,许多关心黄山的人开始担心黄山的承受能力,担心自然生态环境会受到影响,我觉得这些担心不是没有道理的。事实上,旅游业发展及建设国际旅游城市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也是我们正在积极研究和迫切解决的问题。首先明确的一点就是,黄山开发一定要在保护的前提下进行。依据这个前提,黄山开发一要实施生态保护工程,二要以旅游经济为中心,所有开发项目遵循“不上一个有污染的工程”的原则,三是有序开发山下景点。黄山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是人类共同享有的一座山,我们的最大任务就是要把黄山保护好。
  《中国城市经济》:黄山如何解决保护为前提下的发展问题?
  王启敏:我们有一个总思路就是“围绕一个目标,大力实施‘433’行动计划,全面完成‘三步跨越’”。
  一个目标就是“三最”,就是把黄山市建成“全国最美、山区最富、生态最佳”的地方之一,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443”行动计划,就是依托旅游、生态、文化、物产“四大资源”,加快建设国际旅游度假、全国生态示范、华东绿色食品加工、全省文化产业“四大基地”,在全国率先建成旅游大市、文化大市、生态大市“三大市”。“三步跨越”,就是到2007年,全市人均GDP达到1200美元;到2010年,全市人均GDP达到1600美元;到2020年,全市人均GDP达到3200美元。届时,黄山将基本建成特色鲜明、功能完善、文明富裕、国际知名的现代旅游城市。
  《中国城市经济》:请您具体谈谈旅游产业的发展举措?
  王启敏:首先强化市场管理,打造诚信黄山。全面建立动态管理机制,进一步规范旅游市场行为,倡导诚信经营;其次是优化旅游产品结构,开发新的旅游资源。从里到外,正在形成以中心城区为中心的“莲花式”三大旅游圈,即城市旅游圈、文化旅游圈和生态旅游圈。开辟“两山一湖”、“古徽州”以及“名城—名湖—名山”等各旅游路线;第三是继续强化旅游营销,形成“四季有节、热点牵引”的旅游格局;第四是完善城市服务功能。把城市建设纳入大旅游的格局中,整个城市展现特色风貌。第五是推进产业联动。形成旅游主导型的产业链和产业群。围绕旅游办工业、办农业和其他产业。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发展生态农业、观光农业,并建设区域性现代物流中心,吸引国内外资金,加快黄山市经济建设。
  《中国城市经济》:主政黄山以来,您感到最欣慰的是什么?
  王启敏:我到黄山工作已经四年了,这四年当中让我感到最欣慰的是黄山经济发展速度比较快,是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一个时期。这几年中黄山的国内生产总值年递增都在12%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了全省平均水平达到3200元,财政收入也是两位数增长。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黄山的社会和谐充分体现出来,社会秩序平稳,市民安居乐业,2005年黄山被评为全国综合治理先进市。另外一个欣慰的事,就是黄山的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在原来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得到世界旅游组织秘书长、费朗加利先生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中心主任的高度赞扬。
  《中国城市经济》:又有什么事情让您感到时时牵挂?
  王启敏:牵挂的事情也还是生态和环境保护问题,包括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黄山是个风景名胜区,同时也是历史文化遗产地,在世界上有很高的知名度,国家和安徽省的领导都很关心,我们时刻都提醒自己黄山保护无小事。在黄山200元的门票里有20%是专门来用于遗产保护的。我感到,黄山的保护不仅是我牵挂的,也是各级领导牵挂的,更是热爱黄山的人们牵挂的。
  
  消除不和谐因素 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访全国人大代表、常德市人民政府市长陈君文
  文/本刊记者 周 清
  
  《中国城市经济》:您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如何认识的?
  陈君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又是一个重大的实践问题;既是一个重要的奋斗目标,又是一个具体的发展过程。推进和谐社会建设,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眼长远,立足实际,把握当前,从解决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不和谐因素入手,探索有效方法和机制,加强薄弱环节,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实现社会和谐。
  《中国城市经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是什么?
  陈君文:社会的和谐,是建立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基础之上的;整个国家的和谐,是建立在各个地区的协调发展基础之上的。而改革开放以来,虽然各地都有很大发展,但地区发展的差距却不断拉大,这不仅影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而且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因此,我们要坚持实施统筹区域发展的原则,着眼于发挥各个地区的优势和积极性,逐步扭转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
  《中国城市经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民主法制建设关系如何?
  陈君文: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民主法制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群众的民主法制意识不断增强,政治参与的积极性不断提高。但不容讳言的是,相对于经济建设来说,民主法制建设仍然是一个薄弱的环节,例如在民主政治建设上,一方面某些地方和环节未能很好地回应公民合理的政治诉求,对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充分实现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还存在差距;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建设也存在着不到位的情况。在法制建设上,立法受到部门利益的干扰,导致政府权力部门化、部门利益法律化,有些法与法之间互相矛盾;执法中行政执法主体的自由裁量权太大,导致行政作为、不作为、过度作为的随意性比较大。因此,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任重道远,我们要在实践中着力加强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自觉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要追究。二是保障好群众的知情权,扩大群众的参与权,尊重群众的意见,建立和完善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的决策机制。三是规范部门执法行为,从制度上落实行政执法与利益脱钩、与责任挂钩,彻底实行收支两条线,执法部门的经费由财政全额保障,收费和罚款全额上缴财政,以解决执法中的利益驱动问题。同时,要通过多种渠道加强对执法行为的监督,严格对执法过错的追究。
  《中国城市经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哪些促进作用?
  陈君文:和谐社会离不开公平与正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要求的公平,是一种内容更广泛、更深刻的公平,其中最主要的内容是权力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和分配公平。现实情况是诸如城乡二元结构造成的一系列不公问题、分配不公问题相当突出,从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来看,我国1991年为0.282,2004年上升到0.465,超过了0.4的国际警戒线。我们要对此高度警觉,按照胡锦涛总书记的要求,“综合运用多种手段,依法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从政府的角度,要重点从三个方面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一是在二次分配中求公平。要运用好税收杠杆,通过征收个人所得税、调整增值税等,调节不同群体、不同区域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通过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等措施,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二是落实好公共财政政策。社会主义国家的财政本质上是公共财政,必须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按照一要吃饭二要建设的方针,把更多的资金用于公益事业和公共福利上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努力解决困难群体的生活和就业再就业问题。三是发展好教育事业。教育公平是起点的公平,也是最大的公平。因此,我们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地位,构建健全的教育体系,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政府集中财力把义务教育办好,让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努力实现教育公平和人的全面发展。
  
  莆田应该激情迸发了
  ——访全国人大代表、莆田市人民政府市长詹毅
  文/本刊记者 董 炜
  
  《中国城市经济》:我们了解到,十五期末,莆田经济总量和财政总收入均从全省末位跃升至全省第七位,您认为莆田的快速发展主要原因是什么?
  詹毅:应当说莆田自身所具有的区位和人才优势还是比较显著的,由于历史等原因,发展一直以来不是很快。目前,随着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的提出实施,这一切都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莆田也因此就有更多的机会把自己的优势放大,更加主动地参与分工协作。事实上这还仅仅是个开始,“十一五”期间,随着一系列的重大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莆田还会有更好的表现。
  《中国城市经济》:您所说的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是否包括即将开工建设的向(塘)莆(田)铁路?
  詹毅:是的。从地图上看莆田在福建所处的地理位置就像福建在中国的位置,处于沿海大通道的中点,战略位置很重要,但是由于缺乏大能力运输通道与福建以外的地区便捷联系,区位优势无法充分发挥。向莆铁路的建设将从根本上改变福建与中部腹地的关系。这条铁路是按照高速铁路设计,时速将达到200公里以上,将来从莆田乘火车到北京也就10个多小时。此外,还有一条沿海铁路大通道也正在积极建设,建成后将与向莆铁路交汇于莆田,到那时,莆田与长三角、珠三角以及中部腹地联系将更加紧密,加上独特的深港资源,莆田没有理由不会腾飞的!可能你们也注意到前段时间我们的雪津啤酒被全球最大的啤酒商英博公司以58.86亿元的天价收购,许多人搞不清楚为什么,我认为这家公司就是看好莆田未来的交通优势,以这里为基地辐射中部地区,他们是在抢占中国啤酒市场的战略位置。
  《中国城市经济》:大能力通道的建成必将对莆田“经济翻番,港城崛起”战略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请您谈谈这方面的情况?
  詹毅:湄洲湾港整个岸线长200多公里,水域面积251平方公里,最大停靠吨位30万吨,是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提出建设的东方六大港口之一,周总理曾建议把它列为重点开发的港口。现在,随着大能力运输通道和中转枢纽地位日渐凸现,许多国际资本都开始看好湄洲湾港。一期工程总投资约110亿元的LNG气电一体化项目、国家级进口木材检疫除害处理区及国家级木材贸易加工示范区、佳通半钢子午胎技改工程、华港油脂和雪津啤酒10万吨扩建工程等项目正在建设当中;投资30亿美金的林浆纸一体化项目、中原港务30万吨中心油库、莆田风力发电场和仙游抽水蓄能电站等项目前期工作取得突破。对此,我们适时地将临港工业发展方向锁定在石化、木材、造纸、海洋工程、造船和能源方面。为了更好地发挥优势,我们高起点整合湄洲湾岸线资源,重点建设十大港航项目,加快建设临海工业区和物流等港口综合配套设施。港口经济的繁荣带动城市的快速发展,至于经济翻番也只是个时间问题。
  《中国城市经济》:品牌战略是提高城市产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而莆田在这方面的实力已居全省第三位,请您着重介绍一下。
  詹毅:实施品牌战略是我们长抓不懈的一项工作。我们有一个鼓励措施就是对获得中国名牌或中国驰名商标的企业实施重奖,拿到一个牌就奖励100万元。比如说才子集团,这两项它都拿到我们就奖励200万元。其实比奖励更重要的是随着品牌的打响企业效益的马上凸现:才子是2003年获牌,2004年销售就翻一番;东南香米业原来产值3个亿,现在是7个亿;羽绒服卡朱米获牌前销售收入7000万,现在达到3个亿。目前,莆田的中国驰名商标增至3项;中国名牌产品6项居全省第三位;5项产品获2005年国家免检产品,国家免检产品增至14项,居全省第二位。现在我们的企业创新拿牌的氛围很好,相信还会涌现出大量的中国名牌和中国驰名商标。
  《中国城市经济》:您对莆田的未来有何预期?
  詹毅:这两年我们的经济发展速度已经很快了,但我们还是主动自我加压,今后几年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幅度都要向15%以上奋斗。我认为,一个城市没有自身内在力量的驱动,没有自觉发展的要求是发展不起来的。莆田从历史走到今天,已经具备聚集各种力量的条件。莆田应该激情迸发了!
  
  理性、建设性地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
  ——访全国人大代表、承德市人民政府市长景春华
  文/本刊记者 相 荣 何晓丹
  
  《中国城市经济》:请谈谈您对本次人代会上温总理所作的政府报告的最大感受?
  景春华:温总理的报告集中体现出四个显著特点:一是求真务实,实话实说;二是以人为本,真心为民。报告中提到国家“投入”的有20处、“支出”有8处,无不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三是第一次把节能降耗与经济增长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四是突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报告提出了一个“重大转变”——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重点从城市转向农村;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变革”——农业税彻底取消;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用两年时间实现农村免除学杂费的义务教育。这些重大举措部署,正是亿万农民的所需、所想、所盼。我完全赞成这个报告。
  《中国城市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庞大、系统的工程,您认为在推进过程中需要把握的问题是什么?
  景春华:新农村建设是一个系统的、长期性的任务。在加大扶持力度的同时,我认为还要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第一,既要坚持因地制宜,更要高度重视同一区域内协调发展问题。最近一个时期,备受关注的“环京津贫困带”问题,一些专家认为已经到了由“虹吸”到“吸空”的“孤岛”地步。去年北京GDP为6000多亿元,天津为3000多亿元,而周边城市多数都在500亿元左右;京津周边县的农民人均纯收入、人均GDP、县均地方财政收入仅分别为京津远郊县区的1/3、1/4和1/10;周边8.3万平方公里范围内存在着32个贫困县、3798个贫困村、272.2万年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贫困人口。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低素质劳动力大量涌入城市,形成城市贫困阶层和贫困居住区,必然会影响都市的现代化建设、社会安全和生态安全。现在这个问题已经引起了国家和京津两市的关注。解决环京津贫困带问题,不能停留在单个项目和议论层面,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尤其是京津冀城市群协调发展要尽快取得实质性进展。
  第二,要高度重视农村规划问题。在新农村建设中,第一位的是尽快制定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大到产业发展,小到村庄规划乃至民居设计,都应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在这方面舍得花本钱,对农村长远发展大有裨益。
  第三,要认真解决好提高农民素质问题。中央一号文件给新型农民做了三个界定,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近几年,承德对贫困农民先培训、后输出,有技能、收入高、稳得住。并且开始为海尔、北京现代等大企业定单定向培训员工。从2004年开始,我们市、县、乡三级政府出资实施了“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已累计招生500人,大学生毕业后回村服务3-5年,今年第一批毕业。建设新农村,必须大力提高新生劳动力的综合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力。
  《中国城市经济》:对此您有什么更好的建议?
  景春华:首先建立资源补偿机制。从环京津贫困带成因看,主要是京津对周边的索取远大于给予,形成了“大树底下不长草”现象。贫困人口发生率我国东部不足1%,辽宁为2%,河北近5%,并且大半在京津周边地区。因此,建立以生态为纽带的补偿机制对于该区域发展至关重要。省委、省政府对张承贫困地区已经非常倾斜,但解决这一区域协调发展问题,更需要国家的重视和支持。
  其次是要加大整体搬迁、异地开发扶贫力度。“十五”期间,国家投入56亿元搬迁了120万人(承德应迁人口2.4万人,现已搬迁8000多人),成效明显,还应加大力度。
  第三,建议民族自治县享受民族地区转移支付政策。2005年,国家用于民族地区的转移支付资金是159.23亿元,今年要达到200亿元。而享受范围仅限于民族省区和非民族省区的民族自治州,应该直接惠及到自治县。河北6个民族自治县中除大厂好一点外,其余都是贫困县。承德少数民族人口143万人,占总人口的39.7%,有3个民族自治县和3个民族县,少数民族人口比例要高于有些自治州。目前,只有省财政每年每县支持民族地区转移支付50万元,省政府以现场办公的形式给予支持。建议将民族地区转移支付范围扩大到自治县。
  
  建设城乡秀美的新岳阳
  ——访全国人大代表、岳阳市人民政府市长罗碧升
  文/本刊记者 周 清
  
  《中国城市经济》:近年来,岳阳城市建设受到海内外的广泛关注,请您简要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罗碧升:近几年来,岳阳城市建设发展呈现出崭新的面貌,先后进入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行列,还入选全国综合竞争力百强城市、中国特色魅力城市、中国大陆100个最佳商业城市和20个最适宜开设工厂的城市。这些,都是对岳阳历史和未来的贡献。当前已进入全面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新时期,建设工作要围绕“城乡秀美”目标,进一步提升水平。
  《中国城市经济》:岳阳将如何完成建设秀美城市,同时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两大历史任务?
  罗碧升: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我国现代化进程正在经历着两个递进式的转型:一是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从乡村社会向城市社会转型;二是从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从城市社会向城乡协调型社会转型。在这一进程中,建设工作担负着双重使命,就是:既要建设秀美城市,以城市引领区域经济发展;又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从更深层面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秀美城市和新农村,一定要有强烈的责任和科学的理念。
  建设秀美城市,要注重提升品位。2005年,全国城镇化率为43.3%;湖南为37%;我市为40%,市区和县(市)城镇经济总量已占到全市的78.3%。我市规划“十一五”时期城镇化率要提高到48%,意味着有四、五十万人要从农村转入城镇。中心城区要突出抓好新区拓展的规划建设,为城市和产业的长远发展提供空间;要突出抓好沿湖风光带的规划建设,为历史文化名城增添光彩。
  建设新农村,要注重村容整洁。我们实行的是“市带县”、“城带乡”体制,城市政府理所应当承担起村容整洁、村庄整治的责任;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必须改变仅仅为城市市区服务的做法,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我市共有3138个行政村,有些地方是“只见新房不见新村、只见新村不见新貌”。改善村容村貌是新农村建设诸多内容中最容易见成效的,但又是最容易造成偏差的环节。要有“与城市错位进行整治建设”的理念,遵循自然、规划先行、示范引路,避免走入大拆大建、大包大揽、贪大求洋、急功近利的误区。
  《中国城市经济》:实现“城乡秀美”的目标需要把握什么?
  罗碧升:我认为主要把握好两大发展目标:既促进经济增长,又满足公共服务。一方面,要进一步提高建设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从产业结构看,建筑业属于二产业,房地产业属于三产业,都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其作用日益凸显。2004年,全国建筑业增加值占GDP的7%,房地产业增加值占2.6%;全省分别为7.7%和2.8%,我市分别为6.2%和3.7%,两者相加都在10%左右,而且呈现逐步提升的发展态势,今后几年建筑业和房地产业增加值将与第一产业增加值相当。要像抓工业一样,重视研究建筑业、房地产业的运行情况,扶持发展大的建筑企业,培育引进大的房地产开发商,打造品牌,拓展市场。另一方面,要进一步提高建设对公共服务的承载能力。建设工作与人民群众的生活密切联系,备受关注。必须立足以人为本推动建设,着力解决影响居民生活的交通不畅、住房困难、建设无序、环境脏乱差等现实问题,提高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同时,在项目建设中要切实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确保社会安定有序。
  《中国城市经济》:实现“城乡秀美”的目标对政府部门有什么要求?
  罗碧升:我觉得建设工作要突出两个关键环节:既提高建设项目的质量水平,又提高建设队伍的能力素质,要在项目建设中锤炼队伍。对今年的城市建设重点工程,要进一步落实项目,分解任务,明确责任,限期完成。每一个项目,都要明确第一责任人,组织精干班子,主动协调,加快推进,决不能坐等观望、坐失时机。我们抓建设,绝不单纯是抓施工,要从设计定型、资金衔接、环境协调、拆迁到位、质量监管、设施配套、后续管理等各个环节把工作做深做细。通过今、明两年的努力,使我市城市建设迈上新的台阶。要靠队伍建设加快项目进程。
  
  在科学发展中打造国际性海滨城市
  ——访全国人大代表、连云港市人民政府市长刘永忠
   文/本刊记者 周 清
  
  《中国城市经济》:落实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已经成为举国上下的共识和具体行动,您对这个问题怎么看?
  刘永忠: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通篇贯穿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解决好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和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这使得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是一句空话,而是既有思路、观点,又有政策、措施来加以保证落实,体现了执政为民、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精神。作为地方政府,我们将结合连云港实际,按照中央政府的要求,以落实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以工兴港、以港兴市、以市带农”的发展方针,努力打造国际性海滨城市。
  《中国城市经济》:目前,“惟GDP”思想正在逐步淡化,取而代之的是更加注重优化结构提高效益,保持经济平稳快速发展,请您结合连云港谈谈这方面的情况?
  刘永忠: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提出的22个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中,有8个约束性指标,而多年来一直被追捧的GDP等经济增长指标不再是个硬杠杠,成了预期性指标。各级政府怎么加快经济发展,GDP作为一个衡量指标、一个综合性的指标,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里曾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那是一种进步。现在要逐渐淡化GDP指标,又是一种进步,新的考核指标对我们来说既是压力又是动力。目前连云港市正处在经济发展的上升阶段,“十一五”时期有必要提出一个较为积极的增长目标,延续和发展当前的良好势头,加快融入快速推进的区域发展热潮。我们提出到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比2005年翻一番以上,突破1000亿元,年均增长16%以上。 “十一五”期间,我们将在沿海经济带重点展开生产力布局,突出一批投入大、产出高的临港重化工业项目,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超过2600亿元,比“十五”翻一番以上。在实际执行中,我们还将注重处理好速度和结构、效益的关系,保持经济平稳快速发展。
  《中国城市经济》:连云港在城市建设方面又是如何落实科学发展观的?
  刘永忠:连云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港口建设与城市发展互动并进的格局开始形成,突破东部、拥抱大海的城市发展战略正在付诸实施。一是坚持用高水平规划引领国际性海滨城市建设。进一步完善以城市总体规划、近期建设规划、重大专项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主要内容的城市规划体系。到2010年,连云港中心城市人口将突破100万,建成区面积达到100平方公里以上,城市化水平达到48%。二是坚持以项目为抓手推动国际性海滨城市建设。启动实施海滨新区城市建设工程,进一步拓展海滨城市发展空间;加快东陇海线电气化改造、连盐高速公路等一批基础设施建设,服务沿海临港开发。三是坚持市场化运作加快国际性海滨城市建设。引进多元化建设资金,注重用市场化手段解决建设资金需求,注重引进品牌资源,积极引进一批资本雄厚、运作水平较高、知名度响的品牌资源,使连云港市的国际性海滨城市建设真正体现国际水平。
  《中国城市经济》:如何更好地发挥连云港港口资源的显著优势?
  刘永忠:一是加快港口建设,不断强化综合服务功能。按照“一体两翼”布局规划,突出主体港建设,加快15万吨级深水航道扩建、25万吨级矿石码头、庙三突堤集装箱泊位和客运码头等项目建设。港口吞吐量2010年达到1.2亿吨以上,集装箱吞吐量突破400万标箱。二是依托港口,尽快突破临港产业大项目。强力突破制约工业发展的硬件瓶颈,加快工港联动,有针对性地强化对大项目的招引,加快推进30万吨级原油码头、临海能源等一批重点项目,力争早日取得实质性突破。三是进一步放大口岸开放功能,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发挥口岸服务功能,助推区域发展。积极开辟新的航线航班,更加到位地落实集装箱运输“绿色通道”等优惠政策,推进空港建设,增强桥头堡和便捷出海口岸的服务功能,加快建设服务周边、辐射中西部的区域性现代物流和国际商务中心。
  
  依托资源创业超越资源发展
  ——访全国人大代表、黄石市人民政府市长肖旭明
  文/本刊记者 高海峰
  
  《中国城市经济》:作为一个典型工业城市,黄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任务是否会相对轻一些?
  肖旭明:恰恰相反,黄石虽然是个典型的工业城市,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任务还是艰巨的。黄石农村在教育卫生文化方面的设施比较落后,而这又与小城镇建设有着紧密联系。加强卫生设施建设,解决看病贵、看病难,加强教育建设,解决上学难、上学贵,是当前农村两个比较突出的问题,还有其他社会事业的发展,包括体育设施、文化设施的建设等,整个农村与城镇发展的水平还是相差较大的。建设新农村是个长期系统的工程,而各个地方的经济发展水平又不一样,有的地方可能需要五年,有的地方可能是十年甚至十五年。就是十五年,发展水平也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根据各个地方的实际情况来做好建设新农村的实际工作,进行分类指导,试点试办,达到稳步推进,最终实现党中央和国务院的要求。
  《中国城市经济》:我们知道黄石过去被称为“光灰”的城市,经济发展和环境治理的矛盾凸现,现在情况如何?
  肖旭明:黄石作为一个原材料加工型的工业城市,环境污染问题一直比较突出,伴随着我们整个工业的发展,城市的发展,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对环境保护非常重视,高度关注,通过各个方面的不断努力,整个环境污染的趋势得到了有效的遏止。2005年,黄石达到2级以上的良好天气有310天,和五年前相比增加了102天。在整个十五期间,黄石共投入环保资金20多亿元。十一五期间,黄石整个工业的发展在十五基础上力争加一番,但是整个污染物的排放总量,特别是二氧化硫要控制在十五期水平,这就要求我们在新上项目的产业结构调整和选择上去适应更高的要求。
  《中国城市经济》:创新成为今年两会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据了解黄石也提出建设创新型城市,请您谈谈这方面的情况。
  肖旭明: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十六大提出的战略目标,黄石也正在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城市创新这个要求。事实上,黄石本来就是一个创新城市,建市初期是两个滨江小镇,经过五十年的发展,城区人口达到70多万,为国家缴税30多亿。应该说原来的基础是我们现在创新的条件,我们有比较好的工业基础,有比较好的科技人才队伍,这就是我们创新的基础。当然,和其他城市相比,像上海、深圳、北京、青岛,我们的差距也是显而易见。如产业上的差距,我们是以原材料加工、重工业为主,能耗高、污染重。现在要说不足的更多是在体制上,不能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没有优惠政策来吸引人才,这就是我们在创新上的一个比较大的差距。黄石要进一步调动企业自主创新的积极性,我们现在大中型企业比较多,有些企业创办了科研中心。当然也不能只看到差距,也要看到我们的优势,要用创新的目标推动黄石又快又好地发展。
  《中国城市经济》:资源型城市转型是许多城市面临的紧迫问题,黄石在这方面的成效如何?
  肖旭明:资源型城市转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近年来我们按照“依托资源创业,超越资源发展”的思路,积极实践,以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为着力点,促进城市经济结构转型。在加大对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力度方面,近三年多来,我们相继实施了150多个重点技改项目,技改投入达百亿元,使黄石大中型企业主体装备达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世界先进水平;在发展替代产业方面,通过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已形成电子信息、机电一体化、新材料、新医药、精细化工等五大领域的产业雏形。目前,黄石高新产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30%以上,科技进步对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2%以上;在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方面,我们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黄石振兴发展的第一战略、第一措施来抓,目前世界500强已有4家来黄石投资。下一步,我们将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和创新,加快城市转型步伐,努力把黄石建设成为产业特色鲜明、城市功能完备、具有独特魅力的现代化区域中心大城市。
  
  让农民体面而尊严地生活
  ——访全国人大代表、宿迁市人民政府市长张新实
  文/本刊记者 高海峰
  
  《中国城市经济》:宿迁是一个典型农业大市,作为市长您如何认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张新实:宿迁农业人口比重占到70%,农业产业比重占到26%,这些比重在江苏所有城市中是最大的,因此我们必须面对农村当前许多重要的实际问题。如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推动农村经济持续良性发展,这是我们一直在实践中不断思考的。我认为,建设新农村在统领“三农”问题上,方向最明确、目标最具体、措施最实在、扶持最到位,非常及时。但在实施当中,因地制宜,区别对待非常重要。就江苏省来讲,苏南已经全面实现小康,就可以在更高层次上建设新农村,而宿迁的发展水平依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应当说我们的一些发展思路、举措,在全国还是具有普遍意义的。
  《中国城市经济》:在您看来宿迁破解“三农”问题的关键点在哪里?
  张新实:事实上这个答案就蕴含在中央20字方针中的首位四个字里。“生产发展”就是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发展农村经济必须跳出农业抓农业,以工业化的思维来抓农业,这是我们正在做的,也是今后一个阶段的方向。如何推进工业化,我认为在现实国情下首先大力发展吸纳农村劳动力强的产业。当前,宿迁主要发展资源加工型、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源加工型包括出口蔬菜、苗木花卉、木材加工,其中木材加工依托的就是宿迁作为江苏最大林业基地的优势,种植、加工一条龙,板材做家具,碎料作中密度板,吃干榨净。劳动密集型产业主要有服装、纺织、建材、机械。宿迁的劳动力资源很丰富,农村人口400万,劳动力210万,在外务工的有100万,我们把这叫做异地工业化、异地城市化。本地吸纳就业的将近20万,有的大型企业一家就可以吸纳六七千人就业。对于年龄偏大的农村劳动力我们组织搞刺绣、草编、毛线地毯,基本做到人人有岗位,家家有项目。
  《中国城市经济》:建设新农村除了物质基础的不断丰厚,还有哪些工作需要去落实?
  张新实:过去我们的农民工进城被边缘化,受歧视,而他们在农村的生活环境也是脏乱差。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首先就是实现村村通公路,而且还通了公交车,过去三年,宿迁修了3640公里农村道路。此外我们还对村内道路、生活服务和公共配套设施进行完善,比如垃圾处理设施、自来水等。我们现在的学校设施是很好的,干净整洁,水冲式厕所、食堂、保温桶、饮水机一应俱全,环境可以改变和影响人的一生,如今这些孩子的变化都很大。此外,我们还对八百多条河道进行清淤,老百姓看到水变清,心情也感到清爽了,都说共产党是办实事的。农村城乡一体发展,建设管理都要延伸到农村,城市不是孤岛,城乡优美环境的相互呼应才是和谐的社会。建设新农村必须要有新农民,物质基础再好,资金扶持再多,没有新农民,仍然达不到目的。我认为,建设新农村更为重要的是让农民体面而有尊严地生活,是时候了!
  《中国城市经济》:在宿迁工作生活这十年中您感到最欣慰和牵挂的事情是什么?您使用频率最高的关键词是什么?
   张新实:最欣慰的事情就是宿迁人思想观念的更新,就是团结一条心,共同干事业,拧成一股绳,朝着一个目标努力的工作氛围的形成,这是金钱买不来的。最大的牵挂还是老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感到与全省差距还是很大,我们正在利用一切时间为宿迁招商引资创造财富。讲得最多的关键词就是“招商引资,项目推进,工业突破”。我在各种会议上反复讲这三组词,而且我们市委书记的工作报告的主题就是这12个字。现在这个观念已经落实到我们各级干部的思想实践中,他们也创造性地提出“夜晚当作白天干,雨天当作晴天干,两天工作一天干,俩人事情一人干,假日当作平日干”。大家你追我赶,有这样的劲头,宿迁何愁发展不上去!
  
   “三农”的根本出路在于农村城镇化
  ——访全国人大代表、衡水市人民政府市长冀纯堂
  文/本刊记者 高海峰 相 荣
  
  《中国城市经济》:如何理解总理报告中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坚持从实地出发,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深层涵义?
  冀纯堂:我们国家是个经济发展不均衡的国家,这就需要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对不同的地方要有不同的对策,总理报告中的这段话充分体现了理性的光芒。我在这里想谈谈欠发达地区又该怎么办、怎么干?我们进行了多方面的思考和深入的调查研究。我认为:尽管当前“三农”工作中存在着农民增收难、农业增效难、农村发展难等诸多问题,但“三农”问题的主要症结,还是“两个倒挂”、“三个不协调”。即城乡人口比例倒挂、工农产品价格倒挂;就业结构调整与产业结构调整不协调、城镇化进程与工业化进程不协调、城乡之间资源和国民收入分配不协调。解决好“三农”问题,根本出路在于农村城镇化和农产品的全球优特化。当然,这是个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中国城市经济》:怎样创造性地把“二十个字”的总体目标落实到具体的操作层面?
  冀纯堂:我认为关键是要做好“四体”文章,摆正五个关系。
  做好“四体”文章:首先是激活主体。当前,在全国取消农业税的新的大背景下,欠发达地区农民受重农情结、传统文化和自身素质的限制,不动、盲动、难动的问题比较突出。如何解决好“三动”问题,激活主体,使新农村建设成为广大农民自觉行动,这是建设新农村的前提和关键;其次是抓好载体。通过衡水的实践证明,把文明生态村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综合创建载体,是完全必要的,也是大有可为的;第三是强壮客体。就是通过强班子、搞规划、育产业、促转移,突出经济发展这个客体在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支撑作用;第四是城乡一体。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是根本。要着眼于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坚持城乡一体的工作理念,加大各方面对农村发展的支持力度,构筑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的新型城乡关系。
  摆正五个关系主要包括:建设新农村与推进城镇化的关系、自力更生与政策扶持的关系、立足当前与着眼长远的关系、客观条件与建设目标的关系和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的关系。
  《中国城市经济》:我们知道衡水正在构建新的城镇化体系,请您介绍一下。
  冀纯堂:概括说来就是“一体两翼三角四线五城六点双十一”这15个字。一是构筑一体两翼三角格局,打造中心城市。“一体”就是市区。“两翼”就是路北新区和衡水湖旅游观光区。“三角”就是在改造、优化、提升“一体”的基础上,“两翼”齐飞,双向拓展,打造衡冀枣“绿三角”、“金三角”、“靓三角”,把中心城市做大做强,充分发挥在全市城镇化进程中的领跑、示范和辐射作用;二是做美做特四线,打造城乡“风景线”和城镇隆起带。“四线”就是交汇市境的京九铁路、石德铁路、106国道、石黄高速四条国家级交通干线,这是我们城乡体系的联结带,也是展示我市形象的重要窗口;三是以五城六点为依托,发展小城市和县城。“五城”就是桃城、冀州、枣强、武邑、深州,要按照规模做大、实力做强、功能做优、环境做美的原则,上台阶、上档次、上水平,形成我市卫星城的框架布局。“六点”就是武强、饶阳、安平、故城、景县、阜城,要以挖掘潜力、夯实基础、吸纳人口、增强集聚力为目标,以发展特色经济、加强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建设为重点,加速培育发展,增强对周边区域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四是实施双十一工程,培育壮大小城镇体系。“双十一”就是市里要择优抓好11个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的小城镇示范镇,每个县市区要重点培育11个生态文明村。要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原则,搞好功能分区,强化特色兴镇,提高11个示范镇的建设水平,增强其对人流、物流、信息流的集聚和牵引功能,使其成为功能健全、环境整洁、具有较强辐射带动能力的农村区域性经济文化中心。要加紧制定生态文明村的建设标准和规划,加快建设进程,优化城乡发展环境、居住环境和生态环境,促进小城镇体系的发育和完善。
  
  建设富裕、文化、生态、平安南宁
  全国人大代表、南宁市人民政府市长林国强
  
  “十一五”是我市全方位开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我市的发展面临千载难逢的重大历史机遇:两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的成功举办,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博览会的拉动作用日益显现;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加快推进,经济国际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我市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所处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中越共同构建“两廊一圈”加快推进,“南宁——谅山——河内——海防——广宁”正成为重要的经济走廊;广西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参与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粤、港、澳、台合作进一步加强,使南宁成为沿海发达地区产业往西部转移的重要地区;“十一五”期间国家继续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加大对西部地区、民族地区的支持力度,南宁作为南贵昆经济带区域中心城市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显现;自治区党委、政府明确把北部湾经济区作为广西“十一五”的重点发展区域,提出要把南北钦防建设成为我区改革发展和对外开放的龙头,在基础设施、重大产业布局、基本建设资金投入等方面给予支持,加快发展北部湾经济区,建设以南宁为核心的沿海城市群;迎接自治区成立50周年大庆等。这些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和新的契机。
  “十一五”期间,我们将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自治区党委八届六次全会、市委九届十二次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用发展和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坚持以人为本,落实“五个统筹”,坚持开放带动,走开放型经济发展道路,大力推动建设富裕、文化、生态、平安南宁,构建和谐南宁。
  “十一五”期间,我市的发展目标是:经济总量不断加大,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消耗的基础上,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12%,力争到2010年生产总值突破1000亿元。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期末三次产业调整到12.20%∶36.50% ∶ 51.30%,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27%,财政收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15%,研究与开发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1.3%,城镇化率达到45%。可持续发展不断提升,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期末万元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10%,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47;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2.5%;耕地保有量61.6万公顷;人口出生率平均控制在14.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年平均控制在9‰以内。城市功能不断完善,期末城市道路总面积达到3100万平方米,城市人均道路面积达15平方米;建成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3.5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42.5%;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70%,县城达到50%;城市垃圾无害处理率100%,县城达到60%。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平均增长7%,农民人均年平均增长6%,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五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30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52万人;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90%,城镇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达到90%,城镇失业保险覆盖率达到85%,农村社会保险工作实现新突破;基本解决30多万贫困人口温饱问题。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科技创新体系进一步健全,自主创新能力有较大提高,科技与经济得到有效结合;九年义务教育水平和质量全面提高,小学毕业升学率达到99%以上,初中毕业升学率达78%以上,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28%,文化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公共图书馆藏书总量达到485万册;基本构建起全市公共卫生安全体系和比较完善的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打好名泉保护这张牌
  ——访全国人大代表、济南市人民政府市长鲍志强
  文/本刊记者 相 荣
  
  《中国城市经济》:请您谈谈济南打造泉水品牌的基本情况?
  鲍志强:济南因泉而名,依泉发展,是一座以泉城著称的历史文化名城。市域泉水已发现733处,仅古城2.6平方公里的范围内,趵突泉、珍珠泉、黑虎泉、五龙潭四大泉群就有136处。形态各异,丰姿绰约。泉水是济南的品牌,开展名泉保护,永葆泉城特色,成为泉城人民共同的心声。近几年来,济南围绕打造泉水品牌,总体规划,标本兼治,综合治理,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名泉保护道路。
  《中国城市经济》:在打造泉水品牌方面济南作了哪些法规保障?
  鲍志强:加强规划控制力度,增强名泉保护的科学性。颁布实施全国首部名泉保护法规《济南市名泉保护条例》,实施依法保泉,启动编制全市名泉保护总体规划以及市区四大泉群保护的详细规划,并纳入《2005-2020年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为进一步做好名泉保护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依据,为依法科学保泉指明了方向。
  《中国城市经济》:除了法规保障之外还作了哪些工作?
  鲍志强:首先保护历史自然风貌,努力彰显泉文化特色。突出泉城特色,弘扬泉文化,成为济南人居环境的核心要素。组织进行了济南新72名泉评审,划定了10大泉群,积极开展申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筹备工作,对文物古迹,泉池园林,历史建筑,传统街巷和风景名胜进行综合保护与修复,形成南迄千佛山,北到黄河的泉城特色风貌带,开辟和保护具有景观价值的视线通廊,将自然景观引入城市,再现山、泉、湖、河、城浑然一体的独特景观,使泉水的自然风貌和历史文化达到和谐统一。
  其次,构筑全方位节水体系,保障泉群喷涌。从优化水资源配置与节水降耗入手,多措并举,力保泉水常年喷涌。实施引黄供水保泉工程,采外补内,形成以地表水为主的供水格局,加大节水宣传教育力度,促进节水器具推广普及。严格取水许可管理制度,大力发展节约型经济和循环经济。实施回灌补源工程有效地补充地下水,采取封井、置采、补源等措施,保证泉水持续喷涌,再现泉城神韵。
  第三,实施绿化保泉工程,营造怡人城市生态环境。按照南护水源北治风沙的总体要求,在市区南部1200平方公里的泉水补给区,实施大环境绿化和济南保泉绿化工程,初步建成以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为主的防护林体系,增加地下水补给量,保持泉水区域的生态环境。2005年末城市绿地覆盖率达到39.1%,提高保持水土,净化空气等生态功能,大大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第四,开展水环境综合治理,持续改善水环境质量。完善供水条件,实施水源、场站、供水管网、中水回用和分质供水工程建设,提高供水能力。以饮用水源地保护和水污染综合治理为主要内容,实施“碧水工程”,在西部水源地启动济西供水工程,实现泉水先观后用,满足泉城居民饮用地下优质泉水的需求。严格落实南控战略,加大南部山区小流域治理,加强南部山区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和饮用水源保护区的保护。水域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100%,按清淤、截污、蓄水、增绿、造景的要求,对市区67条河道分批综合整治,构筑绿水回环,翠带绕城的优美水系。大大改善城市水环境,提高泉城市民居住生活质量,促进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提高国土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
  ——访全国人大代表、山西省国土资源厅党组书记、厅长张怀文
  文/本刊记者刘银梅
  
  《中国城市经济》:作为人大代表,您怎样看温总理政府工作报告的意义?
  张怀文: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是在我国胜利完成“十五”计划确定的目标任务、继续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伟大事业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是一次主题鲜明、气氛热烈、务实高效的会议。会议审议和批准了《政府工作报告》、《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和其他重要报告。大会还审查和批准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对于动员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奋勇前进,为“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开好局、起好步,继续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国城市经济》:总理的工作报告对我们实际工作有何指导意义?
   张怀文:温家宝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有21处讲到国土资源环境问题,由此可见,国家把保护、开发、利用国土资源放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国土资源部门肩负着重大任务。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认真学习领会全国“两会”精神,切实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全国“两会”精神上来,更加努力搞好国土资源工作。
  《中国城市经济》:请您结合工作实际,谈谈下一步工作设想。
   张怀文:结合本系统的工作实际,我们在今后工作中将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抓紧落实国土资源管理目标责任制,并把工作指标层层分解,落实到人;创新机制和办法,进一步推进资源整合、政务公开、班子队伍建设等重点工作;与公、检、法等部门密切配合,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私挖滥采和非法用地行为;通过严格保护耕地和大力推进土地开发复垦整理等手段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贡献;研究制定出治理商业贿赂的措施和办法,加大反商业贿赂力度,进一步强化全系统的党风廉政建设;扎实开展“端正工作作风,塑造良好形象”活动,认真查找存在的差距和问题,结合“完善体制,提高素质”活动,巩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成果,强化全体工作人员的宗旨意识和公仆观念,创新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环境,推动国土资源工作和政风行风建设再上新台阶。
  《中国城市经济》:请您谈谈“十一五”期间,山西省国土资源工作的基本思路。
  张怀文: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比较长的时期内,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资源需求持续旺盛、土地和矿产资源相对短缺,仍是我国我省经济运行的基本特征之一。为了缓解资源制约状况,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省委、省政府和国土资源部明确了具体要求,集中体现为国家和我省的“十一五”规划建议,以及国务院的四个专门文件。其中对国土资源工作的摆位之高、要求之严、力度之大,前所未有,是我们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准则、努力方向和奋斗目标。
  “十一五”期间,我省国土资源系统将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认真贯彻省、部要求,按照“守土尽责、依法行政、保障发展、服务基层”的工作思路,控制用量和盘活存量、增加储量并重,强化服务与完善体制并举,从严管人与依法办事结合,努力做到保护资源更加严格规范、保障发展更加持续有力、维护权益更加切实有效、服务社会更加全面优质,不断增强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在建设充满活力、富裕文明、和谐稳定、山川秀美的新山西中做出积极贡献。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全社会的支持
  ——访全国人大代表、山西省潞宝集团公司董事长韩长安
  文/本刊记者刘银梅
  
  潞宝集团是山西省一家以煤焦化工为主导,跨越能源、电力、交通运输、旅游及房地产开发等领域的大型民营企业。作为农民的儿子,韩长安时刻不忘回报社会,他带领的潞宝集团多次荣获国家、省、市“守合同、重信用单位”、“模范纳税户”、“最佳经济效益企业”,2005年跻身于全国民营企业500强,入围山西省百强企业。
  《中国城市经济》:作为人大代表,您听了总理的报告后,最直接的感受是什么?
  韩长安:总理的报告讲的非常好,阵阵掌声代表了百姓的心声,从国家发展战略到百姓生活;从失学儿童、下岗职工到农民的减负,是政府关心人民疾苦,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我作为基层代表,举双手赞成。我国的国情决定了农业和农村发展是国家强盛的根本所在,事关我国在本世纪前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意义非常,我作为农民的代表,到北京来参政议政,在感到荣幸的同时更感觉责任的重大。
  《中国城市经济》:您作为一名从农村走出来的成功人士,对新农村建设有何感受?
  韩长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措施之一是工业反哺农业,大力倡导发展企业,转移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为产业工人,以工带农,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这是增加农民收入的必由之路,也是我作为农民代表和民企代表的体会。
  另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能搞形式主义,各地区发展情况不一样,必须因地制宜,要根据当地实际,引导鼓励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建设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建成的,需要靠广大干部群众艰苦奋斗和全社会的支持。山西是革命老区,经济欠发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任重道远。
  《中国城市经济》: 您所在的常庄村在过去也是个穷村子,乡亲们是怎样致富的?
  韩长安:想改变农村面貌,只输血不造血不行。给钱给物,救急救穷,但不能培育农民自身的造血功能——农民的扩大再生产的能力。常庄村所在的潞城县矿产资源丰富,尤其是煤炭资源,水资源也充足,交通、电力等条件都很好;这里又是山西省三大化工区、四大工矿区之一,紧邻缺煤的冀、鲁、豫三省,是发展煤焦业的理想之地,而炼焦业完全可以成为农民致富的主业。一路走来,虽然千辛万苦,但看到乡亲们致富了就有一种说不出的欣慰。
  《中国城市经济》:听说您结合自己办企业的实践,总结出了三句名言,“大发展小困难、小发展大困难、不发展最困难”。
  韩长安:这是我在经营自己企业过程中总结出的一点自己的看法。说不上是名言,大家觉着有道理,有人就写成字画,挂在办公室里 。有朋友问我,潞宝集团为什么发展如此迅速,我说,不是我们比别人有能耐,而是我们有一种明显的文化优势,有一种崭新的发展思路、操作方法和技巧,敢于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另外,还得益于我们有一个和谐的团队,这些才是企业发展起关键作用的因素。现在看来,正是这种追求发展的意识和崭新的企业文化力,才使潞宝发展到了今天。
  《中国城市经济》:农民致富了,听说您又有新的打算,要把“花园建在企业、村庄之中,企业、村庄建在森林之中”,能给我们简单说说吗?
  韩长安:在新世纪初,我们响应政府号召投资兴建潞宝生态工业园区,加强生态环境的建设,着力打造规模宏大的生态林基地。多年来,潞宝集团十余万人次投入春、冬季植树造林,在公司驻地常庄村租用近万亩地上种植苗木600多万株,投资总额达3300余万元,潞宝集团计划用五到十年的时间把潞宝生态工业园区的万亩园林基地外的所有耕地、荒地都种上树木,从潞宝向周边厂矿、村庄辐射,实现“花园建在企业、村庄之中,企业、村庄建在森林之中”的生态目标,有力地促进企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从而实现由“黑色产业”向“绿色产业”,并向“红色产业”的快速延伸。
  
  手拉手心连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访全国人大代表、中共南阳市委书记何东成
  文/本刊记者 王 建
  
  南阳是河南人口大市、面积大市、经济大市,农业人口占70%以上。近年来,他们顺应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新阶段的要求,站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把“三农”工作放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格局中统筹谋划,“全市工作一盘棋,城乡建设一体化,支柱产业一条龙,经济社会一齐抓”,实施大工业带动大农业、大城市带动大农村、大市场带动大流通、大交通带动大发展战略,在新农村建设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初步走出了一条推动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全面协调发展的新路子。
  市委书记何东成告诉记者,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央统揽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新形势下我们党关于“三农”工作的总题目和总抓手。其“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个字总要求,科学系统,内涵丰富,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党建等方面,其中生产发展是硬道理,生活富裕是硬指标,乡风文明是硬要求,村容整洁是硬形象。怎样建设新农村这一根本问题,体现了“为民、爱民、富民”的执政理念。这是亿万农民的福音,广阔天地的希望,更是我们传统农区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
  大工业带动大农业。南阳市委、市政府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工农业两篇文章一起做,以工业为主导,依靠工业带动农业,反哺农业。大城市带动大农村。坚持中心城区、县城、小城镇三头并举,统筹城乡发展,推动生产要素向城镇集聚,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着力构建具有南阳特色的绿色城镇体系,带动农村发展。大市场带动大流通。以开展“万村千乡工程”为契机,大力发展现代流通业,带动农村资金流、物资流、信息流,促进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增收。大交通带动大发展。统筹城乡基础建设,以道路为重点,坚持高速公路、干线公路、农村公路齐头并进,建设大交通,促进大发展。到2010年,初步形成农村公路网络,县乡公路全部达到三级油路以上标准。届时,一条条康庄大道将助推实现小康梦想。
  具体工作中,南阳市委、市政府主要抓了特色乡镇和文明新村建设两个载体:在特色乡镇建设方面,按照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要求,把小城镇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平台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载体,目前南阳市已创建国家级重点镇15个,省级镇12个,市级镇30个,县级镇98个;文明新村建设是该市新农村建设的又一载体。通过这些年的努力,已经创建市级文明新村176个,县级815个。何东成书记表示,他们将力争通过5年的努力,创建市级以上文明新村700个,其余全部达到县级文明新村。
  
  落实“六项民心工程”
  ——访全国人大代表、中共贺州市委书记李达球
  文/本刊记者 刘银梅
  
  贺州市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农村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根据市委、市政府“六项民心工程”的决定精神,组织广大干部群众实施少数民族地区脱贫致富工程,按照少数民族地区脱贫致富工程实施方案,逐步地解决了全市少数民族地区的行路难、上学难、求医难、发展生产难等问题。
  李书记介绍说,在六项工程建设中,他们以自治区贫困村和少数民族村为主战场,以解决贫困村和民族村贫困人口温饱问题为目标,以改善基础设施为重点,以产业扶贫为突破口,坚持以项目为载体,依靠群众,动员社会力量,多渠道筹措资金,抓住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这两个重要环节,全面实施少数民族地区脱贫致富工程。通过实施少数民族地区脱贫致富工程,找准了政府关心和少数民族地区的群众最需要解决的困难和问题的结合点,在帮助少数民族群众排忧解难的过程中,实实在在为群众谋利益,着力解决行路难、上学难、用电难、就医难等问题。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了基础,推动了执政能力建设,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据贺州市扶贫办统计,2005年,全市共解决农村贫困人口12059人的温饱问题。在少数民族地区脱贫致富工程建设中,市、县(区)的广大党员干部,按照市委的统一部署,认真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积极参与少数民族地区脱贫致富工程建设,推动执政能力建设,夯实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促进了新阶段民族工作、扶贫开发的深入开展,推动了工程顺利实施。
  李书记告诉记者,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全市民委系统、扶贫办系统坚持从领导班子带头做起,结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深入边远乡村瑶寨调研,宣传贯彻党的民族政策,了解少数民族群众的困苦,为群众选项目、筹资金、跑市场、提供信息等,寻求帮助少数民族群众脱贫致富的路子,取得初步成效。各级党委、政府在工程建设中,开拓创新、丰富内容、提高水平,取得实效,锻炼了一批少数民族干部,增强了少数民族干部的执政能力,为工程顺利实施提供了组织保障。更重要的是,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增强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夯实了执政基础,推动了执政能力的建设。
  
  在区域竞争中加快崛起
  全国人大代表、秦皇岛市人民政府市长菅瑞亭
  
  秦皇岛毗邻京津、连接“三北”,是环京津、环渤海区域重要的沿海港口城市。“十一五”期间,我们正处于发展的重要关口。跨国资本流动和产业转移加快,环渤海经济圈崛起,京津冀都市圈形成,北京2008奥运会的举办,为我们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天津滨海新区和唐山曹妃甸工业区的开发建设,将带来区域经济格局的重大调整。面对新的形势,迎接新的挑战,我市将更加积极地参与区域经济合作与竞争,全力打造“五大基地、两个中心”,在“两环”和我省“一线两厢”战略中发挥更加突出的作用。
  发挥产业优势,打造“五大基地”。经过几年的培育,我市机械制造、金属压延、粮油食品和玻璃工业四大临港产业初具规模,2005年四大产业完成增加值81.92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64.5%。同时涌现出了一批生产规模、技术水平在全国同行业处于领先地位的企业。 “十一五”期间,我市将依托现有产业基础,以项目建设促进产业集群化发展,逐步建成中国北方最大的粮油加工基地、机械装备制造业出海口基地、船舶制造基地、全国优质干红葡萄酒生产基地和著名的玻璃生产基地。
  发挥交通优势,构建区域物流商贸中心。港口是我市最大的优势,2005年实现吞吐量1.71亿吨,集装箱运输超过10万TEU。我们将坚持港城经济一体化,努力实现更深层面的港城互动。在继续保持秦皇岛港北煤南运主枢纽港地位的同时,加快专业化深水泊位建设和集装箱泊位改造,尽快启动建设山海关港,整合港口资源,优化运营结构,力争2010年港口吞吐量达到2亿吨以上,使秦皇岛成为集能源输出和国际散、杂货及集装箱运输于一体的综合性大港。
  发挥资源优势,建设中国北方著名的休闲商务旅游中心。1998年我市入选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有大小景区42处,2005年接待国内外游客1200万人次。“十一五”期间,我市将围绕打造“长城海滨公园”主题,统筹规划,整合资源,科学布局,深度开发长城文化游、滨海休闲度假游、自然生态游和乡村旅游,开拓商务旅游,推进我市旅游业由观光型向休闲度假型旅游转变,争创全国最佳旅游城市。
  通过“五大基地、两个中心”的建设,逐步构建起以强势工业为支撑、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服务业快速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形成优势突出、特色鲜明、极具竞争力和活力的产业增长极。
  
  加快建设小康社会努力构建和谐娄底
  全国人大代表、娄底市人民政府市长林 武
  
  
  “十一五”时期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建设小康社会、努力构建和谐娄底的重要时期,也是加速推进“三化”进程,实现与时俱进、后发赶超的关键时期。未来五年,外部环境总体上对我市发展有利。全球经济走势继续趋好,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正处于新一轮经济增长期;国内市场经济体制日趋完善,消费结构不断升级,区域发展战略进一步完善,特别是国家促进“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政策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为我市发展提供了最直接、最现实的机遇。从近几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来看,“三化”进程加速推进,外源型经济和民营经济快速发展,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机制基本形成,发展基础更为扎实。同时也要看到,能源、资源和环境制约已在全球范围内凸显,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有新的表现;国家继续加大结构调整力度,钢铁、水泥、煤炭、电力等部分产能过剩和潜在过剩行业与高耗能、重污染行业面临重大调整;我市作为后发地区,要完成工业化进程、解决“三农”问题、创新体制机制、协调社会利益、实现又快又好的发展,难度和压力加大。我们必须牢牢抓住机遇,沉着应对挑战,化压力为动力,统筹全局,着眼长远,团结和带领全市人民,努力开创娄底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十一五”期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的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坚持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用发展和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进一步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继续推进“三化”进程,大力实施体制创新、结构转型、开放带动、科教兴娄、环境保障战略,与时俱进,后发赶超,切实促进全市经济快速、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主要奋斗目标是:实现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5%,力争13%,2006年经济总量比2000年翻一番;到2010年,经济总量突破60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突破14000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3%;2010年实现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比2005年降低20%以上。
  要实现上述目标,今后五年必须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切实推动全市经济社会转入科学发展轨道,在更高层次上谋划娄底的发展。具体要牢牢把握以下四个原则: 第一,必须坚持以实现又快又好的发展为主题。第二,必须坚持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为主线。第三,必须坚持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第四,必须坚持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新时期民族工作
  全国人大代表、怀化市人民政府市长陈志强
  
  我们怀化是一个侗、苗、土家、瑶、白、壮等46个少数民族聚居地区,面积2.76万平方公里,辖13个县(市、区),总人口496万,其中少数民族人口约占40%,民族地区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65%,现有5个少数民族自治县、22个民族乡、两个少数民族人口过半数的县。这一基本市情,决定了我们必须始终把民族工作作为事关全市改革、发展和稳定大局的重大工作来抓。通过深入学习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我深深体会到,在新形势下处理民族问题、开展民族工作,必须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民族地区小康社会、和谐社会建设进程。
  一、要突出第一要务,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也是现阶段民族地区面临的首要任务。特别是我们怀化这样欠发达的内陆民族地区,必须把加快发展摆到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加快发展是一篇大文章,这文章怎么做?我认为当务之急是要按照“一个目标(建造五省市区周边区域性中心城市),三个加快(加快山区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的思路,突出抓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突出产业发展。产业始终是经济发展的命脉和根本。二是突出完善基础设施。三是突出发展教育等社会事业。
  二、要注重和谐发展,加快民族地区和谐社会建设进程
  怀化作为一个有46个民族聚居的内陆山区市,相对于某些单一的民族自治区而言,民族差别更为明显,民族关系更为复杂,和谐发展的任务更为繁重。要巩固和发展和谐的民族关系,必须按照“三个离不开”的要求,突出做好“落实、弘扬、保护”三篇文章。
  三、要坚持以人为本,维护好民族地区群众的根本利益
  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一主题的内在要求。做好新形势下的民族工作,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实现各族人民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民族地区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不断满足群众多方面的需求,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各族群众。坚持以人为本,关键在转变作风,真抓实干。我们必须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坚持科学的态度和求实的精神,踏踏实实地做好本职工作,把中央和省里的各项决策落到实处;要依据群众的利益和愿望想事情、干工作,把各族人民的创业热情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多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坚持以人为本,重点在关注民生,扶贫帮困。
  
  要高度重视农村金融体系建设
  ——访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银行南宁中心支行行长白鹤祥
  文/本刊记者 王 建
  
  《中国城市经济》:在您看来如何才能更好的发挥金融体系的积极作用,有力的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白鹤祥:坚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十一五”时期的主要战略目标和任务。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再次强调,建设资金要更多地向“三农”倾斜,全社会都要大力支持农村发展。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必须在新农村建设中有所作为。目前首要的任务,是尽快建立健全农村的金融组织体系并通过立法来明确农村各类金融机构的职能定位、社会责任和法律义务。
  《中国城市经济》:具体的操作思路是什么?
  白鹤祥:在调整农业发展银行的职能方面要扩大业务范围,充分发挥其在农村金融资源配置中的政策调控和市场引导作用。农业是基础产业,又是弱势产业,既要承担自然风险,又要承担市场风险,国家必须加强扶持和保护,完全依靠市场机制配置金融资源,无法满足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基础和公共设施建设的资金需求,必须通过政策性金融来扶持。
  在进一步深化农村信用社的改革方面,要使其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金融生力军。首先要鼓励各地农信社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民的意愿自主选择产权形势和经营管理模式;其次除发行央行票据外,应通过各级财政的专项补贴和税收优惠再消化一部分历年来的政策性亏损挂账;第三,要防止农信社的资金通过省联社的集中调度流向大中城市,确保农信社的新增资金大部分用于“三农”。
  与此同时,鼓励在农村建立多种所有制形式的金融机构。随着国有商业银行机构网点的收缩,农信社在很多乡镇成了唯一的金融机构,不仅一社难支“三农”,而且事实上的独家经营也易加大农民的借贷成本或导致垄断。
  此外,通过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的办法,引导商业银行支持新农村建设。对商业银行发放的“三农”贷款应减免营业税;涉及“三农”的不良贷款应单独考核;中央、省、市、县四级财政共同建立“三农”贷款的风险损失补偿基金,确定合理的补偿率,与商业银行共担风险。
  还有就是建立健全农村的保险体系,在积极试点的基础上,全面推广农业政策性保险业务,建立覆盖农村的政策性保险和商业性保险相辅相成的农村保险体系,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撑起一把保护伞。
  《中国城市经济》:对农村金融体系建设立法有什么建议?
  白鹤祥:我建议尽快制定《县域金融促进法》,以法律的形式确保对新农村建设的各项金融支持措施能够落到实处。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广西桂林机床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张政泼代表:我们目前的科技创新大部分是在原有基础上或在引进、学习和模仿的基础上进行较低水平、较低层次的改进。自主创新少,原生性创新更少,使我们在许多科技领域和关键技术方面总是跟在发达国家的后面。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和“十一五”规划纲要都特别强调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真正抓住了我国后续发展的关键所在。从桂林机床股份有限公司在近年来发展的历程来看,也正是由于加强技术与产品创新,重视自主创新,初步形成了自己的核心技术,才能在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中得到快速发展。
  
  调整林业政策 维护林农权益
  
  湖南省永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谢朝月代表:目前从整体上讲,“林区是薄弱社区,林农是弱势群体”的状况仍然没有大的改观。相对而言,林区发展面临的问题更加突出,林农生产生活面临的困难更加严重,林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1、林业生态效益重于经济效益的政策取向,使林农收入呈现绝对下降的趋势。2、林区水田面积少,林农收入呈现相对下降的趋势。3、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林区发展呈现更加困难的趋势。4、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林业优惠政策呈现效益层层递减,甚至“反向”的趋势。5、国有森工企业呈现生存难以为继、改革难以推进的趋势。
  加强生态建设,维护生态安全,是二十一世纪人类面临的共同任务,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我们必须从维护社会生态安全的高度来认识林业问题,认识调整现行林业政策的战略意义。
  
  强化行政管理问责制
  
  民进江苏省主委陈凌孚委员 :我国现行的行政管理体制权责不匹配,除非发生重大责任事故,官员一般无需为管理的失误、过错担负具体责任,政府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利益化的不良倾向和不正确的政绩观也由此产生。之所以发生政府的“越位”、“缺位”及“不到位”,一方面是利益的驱动,另一方面是缺乏必要的责任追究制度。
  
  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
  
  科协界王渝生委员:科教兴国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提高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科技兴趣的培养要从小抓起,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天文馆、科技宫等社会科技教学教育资源,不断加大投入,完善设施,增强对这些资源的调配和使用,让更多群众接受科普教育,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
  
   提高资源利用率
  
  中石化总公司湖南省长岭分公司经理李华代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强调,要加大石油天然气资源勘探力度,重点开拓海域、主要油气盆地和陆地油气新区。实行油气并重,稳定增加原油产量,提高天然气产量……,国家已经明确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把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列为“十一五”规划的主要目标之一。我们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珍惜资源、保护资源、合理利用资源,努力在适应现实需要与支持长远发展之间寻找新的突破。
  
  解决农村离职老干部待遇问题
  
  河南省汝南县老君庙镇人大主席团主席张敏代表:农村离职老干部,工作在农村第一线多年,特别是建国前后担任村干部的同志,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做了大量工作,甚至贡献出毕生精力,但是当他们年老体弱离开村干部岗位之后,没有一分钱补助。希望国家出台政策,对在农村工作一定年限的干部离职后给予一定的补助。
其他文献
今年以来,我们在顺利实现企业改制的基础上,创新思路,开拓经营,以崭新的理念创下了企业发展的多个历史之最:经营效益最高,开工面积最多,经营范围最广,储备开发潜力最大,资金周转最快,材料成本最省,企业信誉最好,无论是经济规模、企业竞争力还是多元经营都已迈出新的步伐,企业发展走上了现代化、科学经营的轨道。    一、以开拓性思维取得市场开发的新突破  企业改制,改的不仅是机制,更重要的是思想、意识。可以
期刊
据最新统计显示 , 河北省保费收入从 2000 年全国排位第 10 位上升为目前的第7位,年均增幅 43.5%,连续四年超过全国平均水平。2000年全省保费收入为56.55亿元;2001年为76.4亿元,同比增长35.1%, 高于全国增幅2.93个百分点;2002年为112.6亿元 , 同比增长 47.4%, 高于全国增幅 2.7个百分点;2003 年为167.11亿元 , 同比增长48.26%,
期刊
新兴生态能源化工基地——巨野  中共巨野县委巨野县人民政府    巨野位于山东省的西南部,是古代黄河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是与洞庭湖齐名的大野泽,为春秋“西狩获麟”之地,秦末彭越起兵之所,西汉建县,唐武德四年置麟州。境内有蚩尤墓、古昌邑城遗址、齐鲁会盟台、秦王避暑洞、永丰塔等30多处名胜古迹。“巨野教案”在中国近代史上产生过重要影响。巨野县现辖16个镇,1个经济技术开发区,总面积1308平方公里,人口
期刊
潍坊市隆兴建筑安装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6月,是一家集建筑施工、水电暖安装、建材生产于一体的现代化企业。公司资产总额近2000万元,拥有机械设备605台(套),从业人员1200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56人,持施工员等上岗证的管理人员98人.具有完成年产值近5000万元的能力。  公司成立多年来,遵循“诚信为本,顾客至上”的企业宗旨和“求真务实,创建品牌,追求卓越”的质量方针,严格贯彻落实《建筑法》
期刊
1984年,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热潮中。  当时,农村改革已取得丰硕成果,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城市经济迅速发展,中国经济呈现出强劲的增长活力。由于城市在改革开放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全国十几个重要城市领导人和城市经济学界不少专家学者都认为应该有一个专门研究城市经济的全国性学术社团。这个设想很快得到了刚从上海市市长岗位上退下来并任上海市人民政府顾问的汪道涵同志的支持,他说:“我积极支持此事
期刊
五月的启东大地,繁花似锦。值此第六届中国·启东海鲜节暨国际经贸洽谈会隆重召开之际,我们谨代表启东116万人民向光临本次盛会的各位领导、海内外嘉宾和各界朋友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启东是一个浸染江风海韵的文明城市,是一个通江达海的开放城市,是闻名遐迩的海洋经济之乡、建筑之乡、电动工具之乡、教育之乡、版画之乡。这几年,启东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文明开放的启东,正以其独具魅力的江海风情、
期刊
与国际大都市上海仅一江之隔的启东市近年来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国际资本集聚长三角的机遇,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全面实施接轨上海,打造承接上海和国际产业资本转移的第一平台,着力抓好“一港两区三园四带”的开发建设:一港就是开发建设吕四港;两区就是省级启东经济开发区和省级吕四海洋经济开发区;三园就是精细化学工业园、滨海工业园和电动工具工业园;四带就是沿省道工业带、沿海绿色观光渔业带、圆陀角旅游风
期刊
从古至今,人类社会文明的每一个进步无不体现在对“衣食住行”的孜孜追求上。有社会学家分析说,选择住宅及物业服务,也就是在选择生活方式。  作为现代人生活居住中不可或缺的物业管理公司,其服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活质量。在首都千余家物业公司中,北京市东屿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就是一个被业主视为“好管家”的优秀物业管理公司。这个有着独特经营风格和运作特色的专业性服务型企业,经过近七年时间不懈的努力,走出了一
期刊
随着我国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标志着我国经济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而这个阶段的主要标志之一就是城市化加速发展。自1998年以来,我国城市化水平近几年每年都保持了1.5至2.2个百分点的增长,截至2003年底,全国城镇化率已达40.53%。按照“2004中国最具投资价值城市展”论坛上的预测,中国城市化进程正处于30%向60%增长的加速周期之中,预计未来城市数量将从600个增加到2000个。城市化
期刊
榆垡镇位于北京市大兴区最南端,素有“京南第一镇”之称。在北京规划的“两轴-两带-多中心”中,处于西部生态带位置上。1994年7月,榆垡镇被建设部确定为全国试点小城镇。2004年4月,又被建设部等六部委确定为全国重点镇,7月被命名为星火技术密集区,10月被农业部确定为北京唯一的国家级现代化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基地。1995年3月,在市、区规划部门和国内知名城镇规划设计专家的支持和主导下,结合北京市城市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