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开放的教学中快乐成长

来源 :陕西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zy43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孩子是可以在开放的课堂中快乐学习成长的。对于他们来说,只要老师给搭建一个学习的平台,就可以让他们在整个学习活动中讨论交流、相互学习、汲取并互补各自的经验。从被动的“知识容器”变成主动学习的参与者和课程资源的开拓者。在教学中虽然学生由于生理和心理的水平发展不同,能力存在差异,但开放式的教学却可以使每一个孩子有了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舞台。这些也启示我们的美术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各个方面、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
  以下通过《精美的邮票》(设计应用和造型表现)一课的设计与应用教学有效性研究为例作一浅谈。
  
  一、解读美术教材。拓展审美空间,送给学生一个视觉的惊喜
  
  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拓展学习空间,不仅要在课堂传授知识,还要引领学生走出课堂,到大自然中、到生活中进行调查研究,从而培养学生综合探索的实践能力。因此,教师在设计上要能够依据教材的设计意图,充分开发课程资源。帮助学生拓展学习空间,为美术新课程资源的整合和创新提供直观和有效的视觉盛宴。设计和应用方式的多样化符合现代少年儿童的审美和创造力发展需要,为孩子们走出课堂求知识作好了心理上的准备。
  《精美的邮票》这节课中为了让学生喜爱上邮票的设计。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要让孩子们领略到邮票的妙用和文化的魅力,为学生搭建一个邮票设计的美妙空间平台,让孩子在学习中对邮票的感性认识逐步提高到理性认识。大量精美的邮票图片和集邮册为学生的审美提供了个性化审美的基础,不仅加强了课内的审美量,而且还能鼓励学生读有关美术知识的书籍和网上审美。合理补充现代多媒体,形象地向学生展示了邮票的作用、邮票的收藏、基本要素及邮票中丰富多彩的主题,从而让学生了解邮票的历史、邮票的特点,获得邮票收藏及文化的历史和现实的价值认识。这一方式激励了学生抒发情感的个性化方式与自主表现方式。知识的掌握就是靠在创作实践中去实际运用,在运用的过程中,将你发现美的独特潜能充分发挥,将美的感受与老师、同学进行交流。作为欣赏内容的补充,有的同学还将自己的快乐记忆和美好感受相链接,使美术的欣赏水平和审美经验愈加丰富、成熟,审美的乐趣也将从中诞生。学生完全沉浸在对祖国大好河山的回忆和眷恋之情中,油然而生的自豪感,让爱国主义教育自然渗透在美术课堂教学中。
  
  二、搭建审美平台,丰富美术知识。吸引学生认真听课的习惯
  
  教学中为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搭建展示交流的平台,并不仅仅满足于学生感性材料的累积,因为一节课不可能穷尽纷繁而美丽的“精美的邮票”,这样的交流活动只是为学生打开了一扇认识邮票的窗口。美是有规律可循的,相信孩子的评析能力,鼓励学生多讨论,尊重学生的个人体验,充分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让学生根据自己最强烈的审美感受来领悟生活世界里的奇异与斑斓。在审美中,学生与文本进行交流,思想产生碰撞,自然会产生一些个人体验,对于体验中的局限性,教师不要轻易去否定,要多一些尊重,多一些交流。美术教师在教学中不必拘泥于“标准的答案”,只要是学生正确切实的审美感受都可以,牢牢抓住这种个人体验展开审美教学,做到以学生的个体感受为本。通过学生的讨论、探索,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感受《精美的邮票》中美的规律,让学生有自我表达的欲望。通过这些直观感性材料的累积,引导学生实现认识上的升华,了解邮票的设计特点与图文的编排方式,以及邮票与自然、邮票与军事、邮票与历史、邮票与艺术、邮票与一个国家的文化等,将学生认识精美的邮票与国家的形象紧密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喜爱邮票、收藏邮票、设计邮票的原动力。
  教学中教师为学生搭建的审美平台,让丰富美术知识吸引学生,也促进了学生认真听课的好习惯。课堂教学中师生间、学生间彼此交流学习、借鉴补充,必然会引发学生的关注和问题意识。在开放的教学环境中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会探索思考和提高解决疑难问题的能力,并能将实践探究的方法对所学的美术知识、技能以及方法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得以合理运用,并能有所创新。
  
  三、巧妙设计作业。激发美术创作,相信学生完成习作的能力
  
  许多老师常常抱怨学生完成作业的速度太慢,学生的学习效率十分低下,其实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教师对学生的情况不够了解。作业的设计一定要从“孩子的生活出发”,相信孩子的学习能力,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要告诉每一个孩子:“美其实就在我们的身边”。培养孩子独立观察生活,用画笔记录生活的好习惯。美要用眼睛去发现,相信孩子的探究能力,宽松的学习环境,学生才可能放开自己的大脑,放飞自己的想象,心和学生一起动,使学生有自主探究的审美欲望。对学生完成习作时要求“太高”或“太低”都会阻碍学生完成习作的兴趣和水平,而且美术习作一旦脱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或相去太远,都不能引发学生的兴趣。学生也就很难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自己的美术创作。因此,选择孩子感兴趣的创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对于四年级的孩子来说,童话世界永远都是新鲜而充满诱惑的。在本节课中作业要求:以“我喜爱的卡通”为主题设计一枚卡通纪念邮票,并通过写:(1)中国邮政、CHINA。(2)面值、发行时间、邮票的类别。画:自己喜爱的卡通形象。展:各小组将设计的邮票组成一本集邮册进行展示。同时向学生提出了作业要求:“图案造型生动,形象饱满,主题突出,色彩鲜艳,富于装饰性;文字要精心设计,邮票的各个要素要安排合理。”让孩子们完成富有趣味性的作业他们当然是充满快乐的。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地观察习惯和巧妙设计作业的能力,不仅激发了学生的美术创作,同时也让学生在每一节课中都能有一定程度的观察训练,这是提高美术创作能力的重要手段。老师要鼓励孩子们养成观察生活、关心身边的人和事的好习惯,引导学生在自然的状态下自觉地、自主地观察事物,以及比较和分析事物的能力水平。这样可以使学生在自己的绘画中结合自身的体验和感悟表现出观察比较自然和具体对象后的具体形象。绘画的思维也就有了自然和生活的好素材,绘画出有生活气息的作品也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了。与此同时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作速度和水平,在平时的教学中应注重对孩子进行合理构图、快速绘画的能力训练。要求他们在15~20分钟完成一幅自己的个性化作品。通过这样训练的孩子现在创作起来大都能得心应手。
  
  四、合理评价习作。提高习作质量。激励学生美术创作的热情
  
  合理的“评价”是使孩子走出学习困境的有效方式。美术教师对孩子作品的评价是如何判断的呢?我们大部分老师或家长会认为当然是美术作品的质量了。可是有没有人想过孩子的作画心理过程比作品的质量更加重要呢?其实每个学生的生活环境不同,审美兴趣和口味不同当然就存在差异。美是生动而美丽的,因此评价就不能单一化,相信孩子的观察能力,应给每一个孩子自主选择审美材料的权利。在教学评价时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喜好为核心,师生共同来探讨自己的习作中展示自己所表现出来美的多样性。
  《精美的邮票》这节课在评述方式上以自评、同伴互评为主,这种评述的民主化、多样化,充分体现了评述的多元功能,在平实而有序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到灵感的撞击、美的交流、愉悦的审美体验。教师在展示习作、激励评价时充分考虑学生的审美需求。激励孩子介绍自己的设计意图,为什么设计它,有什么改进的地方?这种方式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中自我体验和创造,形成独到见解,提高审美水平。教学中强调综合性评价的激励功能,在评价方式上以自评、同伴评为主,结合老师的评价,使评价进一步民主化、多样化,充分体现了评价的多元功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本节课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大胆创作、认真评价令人高兴。但有个别学生的邮票设计构图时画面过大或太小,以及文字的书写和编排还有缺陷,影响了设计的美观,还有待于今后进一步引导。
  总之,要提高小学美术课堂40分钟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创设开放的教学方式,通过谈话导入、趣味引题,自学新知、感受价值,教学示范、尝试设计,小组竞赛、巡视指导,展示习作、激励评价,教师总结、拓展提高等教学过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感受邮票的精美,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创作欲望。同时,设计学生自己喜爱的卡通形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运用多种形式,没计出自己喜爱的精美卡通邮票、主题丰富的作品,突出了美术学科的特点。教师亲切自然的教态、师生间激情而生动的课堂教学语言,为学生感知美的事物、主动参与欣赏评述提供了沟通思维和启迪智慧的可能,师生间自然而深情的交流互动,让学生有了观察和发现美的强烈冲动和欲望,使学生整节课沉浸在精美的邮票的氛围中,从而喜爱上了收藏,陶冶了心灵。(作者单位福建省厦门市海沧育才小学)
  
  责任编辑 杨博
其他文献
赏槐花之美    1.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槐乡五月》。五月,洋槐开花了,文章一开始就写到了槐花之美,它美在哪呢?  2.出示一组词:白茫茫、白生生、玉雕的圆球、姑娘的小辫儿。  3.师:谁来读读第一第二个词。  师:从这两个词中,你觉得槐花美在哪呢?(颜色很美,很白。)  师:谁再来读读,你觉得白茫茫是怎样的一片景象呢?  4.出示句子:槐乡的山山洼洼,坡坡岗岗,似瑞雪初降,一片白茫茫。  师:
期刊
在课程改革的进程中,“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即校本教研)已越来越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校本教研是以学校为研究基地,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真实问题为研究对象的研究。  基于对校本教研的意义与价值的理解。我校的校本教研工作最大的收获就是将课题研究成果推广应用,转化为教学实践行为。那么怎样才能避免课题研究纸上谈兵,克服课题研究成果束之高阁呢?经过近几年的探索和实践,我们得到的
期刊
多年来,我们农村学校也全面地对学生实施了素质教育,由于长期的亲身实践,使我认识到了素质教育的益处。概括起来说,素质教育是由“点”到“面”的转折,这种教育形式像光芒四射的阳光一样,公平地普照着每一个受教育者。  最初领略素质教育的概念时,我甚至觉得它有些荒唐,总以为一所学校只有“升学率”和学生的“分数”居高才能显示其生命力,舍此就没有其他评判优劣的标准。然而大势所趋,我不得不在教学上做些素质教育表面
期刊
在小学数学备课中经常需要画一些图形,例如钟表、团旗、花朵等,而且需要对图形进行尺寸标注,或者拆分等。大多数老师掌握的软件是word和Windows自带的绘图板,或者是Photo-shop等软件,这些软件大多只能绘制规整的图形,在图形元素复杂的情况下就无法使用,这就就需要专业的绘图软件AUTOCAD进行绘图。  在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认识钟表》中备课中,就需要绘制绘制钟表的表盘,本文
期刊
正值阳春三月,记者走进了位于咸阳市世纪大道上的陕西师范大学金泰丝路花城学校。这是一所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现代化学校。校园环境宜人,教学设施一流,“书香校园”、“人文校园”的氛围浓厚。尤其是悬挂在学校门口的“秦都区民办教育综合优秀单位”、“咸阳市素质教育优秀学校”、“全国经典诵读优秀学校”等奖牌,折射出学校的办学水平和特色。我们了解到,这所学校创办不到5年的时间,现已发展成有学生1400多名,教职工12
期刊
近年来,中职的生源发生显著变化,录取分数线呈明显下降趋势,学习基础普遍较差且参差不齐成为中职生源的特点。有些学生虽已进入中职学校学习,但还没有从中考失败的阴影中走出来,他们觉得前途黯淡,有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消极心理。这种心理在英语课堂中表现的尤为突出。那么,如何才能帮助学生克服这种心理情绪,放下思想包袱,轻松愉快积极地投入到英语学习中来,我做了以下尝试:    一、为学生创设一个民主、宽松、愉快
期刊
“吕老师。刚才这节课你们班的学生整队时声音太大了,影响了我的课堂教学。”下午第一节课刚下课,六(2)班班主任谢老师走进办公室,腋下所夹着的教本都没来得及放下,就向我“告状”了。  每次我们班的体育课、音乐课、信息课等需要整队到专用教室上课的学科。学生们整队时声音都特别大,有笑闹的,有聊天的……我在平时的班级管理过程中采取的是较为民主开放的管理模式,以保护他们的个性,因此。他们的脸皮也就“厚”了些,
期刊
新课程特别强调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品读与文本进行深入对话。通过品读,学生才能深入理解文本内容;通过品读,学生才能深刻感受文本的内在情感;通过品读,学生才能挖掘文本蕴含的价值。从而让阅读课堂情智共生。    一、品在“点睛处”——领悟其神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点睛之笔”是对学生进行语感训练的有效素材。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对文章中的“点睛之笔”进行品读,从而深刻领悟文本的内在神韵
期刊
萨哈拉,在“撒哈拉大沙漠”里孤独行进的女孩,在但丁校长、碧丝老师眼里特别的女生。语文教师波迪小姐的出现,给她的生命之旅带来了灵动的、鲜活的水源。一场奇妙的旅程就这样开始了,萨哈拉跨越了沙漠进入了海洋的世界。这就是《特别的女生萨哈拉》。  读着这本书,心中充盈的是一种温暖和感动。随着作者的文字,在我的眼前不时出现幻想的画面:假如我是波迪小姐,假如语文教师成为波迪小姐,那该是一幅怎样的图景!    波
期刊
《新课标》指出:“获取知识,形成能力,从中产生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等又都产生于一定的学习过程中。教师不应以自己的认识去代替学生的认识,而应关注学生自己在学习活动的感受、体验、揣摩、领悟的过程。”这里讲到的有一点十分重要,就是“教师不应该以自己的认识去代替学生的认识”,要让学生有自己的生活体验。为了使学生不脱离实际,有关部门专门建立了实践基地,分期分批地让在校学生去生活一段时间,去体验一下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