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课外阅读,是指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学生自觉地在课外选择与课堂所学的语文知识相应、由课堂教学的诸多层面而延伸的相关读物,并根据个体实际情况、发挥个人主观能动、采取适应的形式,从中获取有益信息、形成自身知识积累阅读。
通过朗读可领会文章的主旨、神韵与风格。大量的课外阅读对课外阅读是一种自由化、个性化的阅读,是符合学生兴趣,让其能充分选择的阅读。因此,教师在努力提高课堂阅读教学效率的同时,必须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使课内外阅读有机结合起来,取长补短,互相促进,这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更是语文教学本身的要求。为此,在语文教学中必须重视课外阅读的指导,提高课外阅读的质量。结合实践,本人在课外阅读教学过程中做了一些探索。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通过广泛而有序的课外阅读获取、筛选信息,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各种能力,应该引起人们的不断重视。
1 创设良好的阅读气氛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日常教学中发动一切力量,利用学生强烈的从众心理,辅助他们尽快驶向读书的轨道,应当创设读书的大环境。
1.1 充分施展学校阅览室以及班级图书角的作用,不断增加新图书,张贴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
1.2 教师要以身示范,与学生共读,向学生展示自己的知识广博,读书繁多,起到率先垂范的作用。
1.3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课堂教学中,当学生能把自己课外积累的知识在课堂中进行发表时,哪怕是一个词语、句子,我都会及时表扬鼓励,让学生感受到收获的喜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运用语言表达出来,对表现好的,立刻大力对他进行表扬,请他交流为什么表达得那么好,并随即鼓励大家要向这位同学学习,多读书,多积累。学生在获得表扬后,课外阅读的兴趣会更高,积极性和主动性会更强,而其他学生也会学有榜样。
2 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
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在课外的延伸。搞好课外阅读,很重要的一环是选择适合学生阅读的课外读物。如何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在实践中发现,可以通过以下两条途径。
2.1 教会学生自主选择。学生选择课外读物的标准可以概括成三个字:趣、广、适。“趣”是有趣。对于小学生来说,有趣的书他们会更感兴趣,而有了兴趣就会投入更多的热情,并能化为自觉自愿的行动。“广”是广泛。鲁迅先生在他的一封信里,曾这样告诉青年人: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专看文学书,也不好。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了。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博览群书,厚积薄发。“适”是合适。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鉴别能力和免疫能力都较弱。而如今的课外读物是良莠不齐,并不都适合小学生阅读。“读一本好书,就是在和高尚的人说话”。因此,我们要指导学生选择适合他们年龄特点的,有利他们身心健康的阅读材料,让学生在拓展知识面的同时,使心灵也得到润泽。
2.2 教师推荐阅读材料。歌德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在和一个高贵的人谈话。”低年级的孩子在入学后,语言能力得到敏捷的发展,他们已经具备把自己听来的故事讲给别人听。此时,他们的求知欲非常旺盛,若有充分的读物供他们阅读,将能培育他们爱读书的习惯。
2.2.1 根据年龄特色和兴趣推举书籍。低年级的学生比较适合童话故事、民间故事以及一些图文并茂的卡通、漫画等。例如《白雪公主》、《丑小鸭》等等。
2.2.2 根据课文的特色和要求推举脍炙人口的小文章,例如教学完“春”这一主题单元后,推举《春天在哪里》、《春妈妈的三个小姑娘》,以此作为课文的填补,丰盛学生的积聚。
2.2.3 古诗是祖国文化宝库中的明珠,它句式整齐,富有韵律,易读易记,琅琅上口,深受小学生的爱好。而且,小学生从小诵读古诗,不仅有利于语言,提高智力,还能陶冶情操,培育文学鉴赏能力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我每周带领学生背诵一首古诗,现在学生的古诗量大大增加,老师在学生面前甚至都有“地位不保”的危险。
2.2.4 结合重大的节日推举书籍。比如在清明节来临之际,发动学生收集有关革命烈士的小故事(可以听别人讲,也可以自己找书来读)。国庆节领导学生读各种刻画祖国的小诗歌,以此来激发小学生的爱国情怀。
3 开展多样的读书竞赛活动
3.1 利用晨读诵读古诗。每天的晨会进行古诗诵读,做到每生每周一诗。古诗诵读共分三个层次:先进行古诗的美读和诵读;接下来在诵读成诵的基础上欣赏古诗;最后,进行古诗插图或古诗表演等活动。这样有机地将阅读教学与艺术教学相结合,二者相得益彰。然后找适当的机会组织比赛,看谁课外古诗背诵得多,评选出优胜者。这样一定程度激发学生背诵古诗的积极性,扩大了课外阅读。
3.2 讲故事竞赛。定期举行故事会,让学生讲故事、听故事、复述故事,或教师讲,或学生讲。大家在乐中读,在读中学,在讲中练,不知不觉中加大了阅读量,增加了知识的积聚,智力得到开发,还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3.3 开展剪贴报竞赛。让学生将日常感兴趣的报纸杂志上的图片或者语言剪下来收集起来,作为日常积聚。剪贴报无疑是积聚材料的好方法。这一实践活动提高了阅读的质量,增强了对阅读材料的印象,拓宽了知识面,培育了学生阅读能力和兴起,丰盛了课余生活。
总之,随着阅读量的提高,学生自己有了感受,品尝到阅读带来的成功与喜悦,慢慢地自己就会找书读,学会读书,使学生自主阅读的意识得到增强,从而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能力,让学生终身受益。
通过朗读可领会文章的主旨、神韵与风格。大量的课外阅读对课外阅读是一种自由化、个性化的阅读,是符合学生兴趣,让其能充分选择的阅读。因此,教师在努力提高课堂阅读教学效率的同时,必须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使课内外阅读有机结合起来,取长补短,互相促进,这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更是语文教学本身的要求。为此,在语文教学中必须重视课外阅读的指导,提高课外阅读的质量。结合实践,本人在课外阅读教学过程中做了一些探索。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通过广泛而有序的课外阅读获取、筛选信息,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各种能力,应该引起人们的不断重视。
1 创设良好的阅读气氛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日常教学中发动一切力量,利用学生强烈的从众心理,辅助他们尽快驶向读书的轨道,应当创设读书的大环境。
1.1 充分施展学校阅览室以及班级图书角的作用,不断增加新图书,张贴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
1.2 教师要以身示范,与学生共读,向学生展示自己的知识广博,读书繁多,起到率先垂范的作用。
1.3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课堂教学中,当学生能把自己课外积累的知识在课堂中进行发表时,哪怕是一个词语、句子,我都会及时表扬鼓励,让学生感受到收获的喜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运用语言表达出来,对表现好的,立刻大力对他进行表扬,请他交流为什么表达得那么好,并随即鼓励大家要向这位同学学习,多读书,多积累。学生在获得表扬后,课外阅读的兴趣会更高,积极性和主动性会更强,而其他学生也会学有榜样。
2 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
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在课外的延伸。搞好课外阅读,很重要的一环是选择适合学生阅读的课外读物。如何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在实践中发现,可以通过以下两条途径。
2.1 教会学生自主选择。学生选择课外读物的标准可以概括成三个字:趣、广、适。“趣”是有趣。对于小学生来说,有趣的书他们会更感兴趣,而有了兴趣就会投入更多的热情,并能化为自觉自愿的行动。“广”是广泛。鲁迅先生在他的一封信里,曾这样告诉青年人: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专看文学书,也不好。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了。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博览群书,厚积薄发。“适”是合适。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鉴别能力和免疫能力都较弱。而如今的课外读物是良莠不齐,并不都适合小学生阅读。“读一本好书,就是在和高尚的人说话”。因此,我们要指导学生选择适合他们年龄特点的,有利他们身心健康的阅读材料,让学生在拓展知识面的同时,使心灵也得到润泽。
2.2 教师推荐阅读材料。歌德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在和一个高贵的人谈话。”低年级的孩子在入学后,语言能力得到敏捷的发展,他们已经具备把自己听来的故事讲给别人听。此时,他们的求知欲非常旺盛,若有充分的读物供他们阅读,将能培育他们爱读书的习惯。
2.2.1 根据年龄特色和兴趣推举书籍。低年级的学生比较适合童话故事、民间故事以及一些图文并茂的卡通、漫画等。例如《白雪公主》、《丑小鸭》等等。
2.2.2 根据课文的特色和要求推举脍炙人口的小文章,例如教学完“春”这一主题单元后,推举《春天在哪里》、《春妈妈的三个小姑娘》,以此作为课文的填补,丰盛学生的积聚。
2.2.3 古诗是祖国文化宝库中的明珠,它句式整齐,富有韵律,易读易记,琅琅上口,深受小学生的爱好。而且,小学生从小诵读古诗,不仅有利于语言,提高智力,还能陶冶情操,培育文学鉴赏能力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我每周带领学生背诵一首古诗,现在学生的古诗量大大增加,老师在学生面前甚至都有“地位不保”的危险。
2.2.4 结合重大的节日推举书籍。比如在清明节来临之际,发动学生收集有关革命烈士的小故事(可以听别人讲,也可以自己找书来读)。国庆节领导学生读各种刻画祖国的小诗歌,以此来激发小学生的爱国情怀。
3 开展多样的读书竞赛活动
3.1 利用晨读诵读古诗。每天的晨会进行古诗诵读,做到每生每周一诗。古诗诵读共分三个层次:先进行古诗的美读和诵读;接下来在诵读成诵的基础上欣赏古诗;最后,进行古诗插图或古诗表演等活动。这样有机地将阅读教学与艺术教学相结合,二者相得益彰。然后找适当的机会组织比赛,看谁课外古诗背诵得多,评选出优胜者。这样一定程度激发学生背诵古诗的积极性,扩大了课外阅读。
3.2 讲故事竞赛。定期举行故事会,让学生讲故事、听故事、复述故事,或教师讲,或学生讲。大家在乐中读,在读中学,在讲中练,不知不觉中加大了阅读量,增加了知识的积聚,智力得到开发,还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3.3 开展剪贴报竞赛。让学生将日常感兴趣的报纸杂志上的图片或者语言剪下来收集起来,作为日常积聚。剪贴报无疑是积聚材料的好方法。这一实践活动提高了阅读的质量,增强了对阅读材料的印象,拓宽了知识面,培育了学生阅读能力和兴起,丰盛了课余生活。
总之,随着阅读量的提高,学生自己有了感受,品尝到阅读带来的成功与喜悦,慢慢地自己就会找书读,学会读书,使学生自主阅读的意识得到增强,从而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能力,让学生终身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