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历史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对历史问题的认识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要让学生通过学习历史,形成一种正确的、科学的历史意识。
一、注重历史知识的关联,是培养学生历史意识的基础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除了要讲清重要的知识外还要注意横纵向的关联,注意课与课之间的关联,注意每一节课中知识的内在联系,以及历史事件与现实问题的关联等,从而突出历史知识的系统性,使学生对学过的历史知识进行类比关联,掌握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为学生历史意识的形成奠定基础。如教学《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节课中的“秋收起义和井冈山会师”这一知识点时,要引导学生分析当时局势和中国的国情,认识到当时中国革命不能一味模仿俄国革命攻打城市。必须走自己的道路即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革命胜利的道路。这才是符合中国国情最终使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伟大道路,是中国乃至全世界前无古人的伟大创造。
二、注重思想观念的教育,是培养学生历史意识的重要内容
历史教学不能仅以传授历史知识为目的,中学历史课程的每一章节无不透露着深厚的思想观念教育内涵,如爱国意识、民族意识、参与意识等,这些都是历史教学的重要内容和目的,也是培养学生历史意识的重要内容,如在学习《民族团结》这节课时,要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可联系青藏铁路的开通,分析青藏铁路对发展西藏、造福西藏的巨大作用。采用有关图片和数据说明党和国家对西藏地区发展所办的实事和对所做的努力,从而深刻领会“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这一我党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的重要内涵。
为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在平时的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蕴涵的爱国主义因素,将爱国主义教育融于每一节课中。抓住那些闪耀着爱国主义精神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并以之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基点,使学生从具体的史实,尤其是从可歌可泣的爱国志士身上,体会到爱国的情感,受到切实的教育。再如要注重对学生忧患意识的培养,这也是历史学科的特点决定的。如教学《鸦片战争》这节课时,可组织学生进行一次专门的讨论会,讨论“为什么说落后就要挨打”,使学生认识国家落后,人民贫穷,科技得不到发展,抵抗外来侵略的能力就弱,就要挨打。
三、注重评析历史的能力训练,是培养学生历史意识的落脚点
初中历史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观察历史、评析历史、认识现实的能力,使学生能够用历史的眼光审视过去,正视现实,展望未来,形成良好的历史意识,这正是历史教学落脚点。
应通过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对历史事件进行因果分析,对历史人物进行评价,从而使学生获得正确的历史观念,形成历史意识。如在教学《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这三课时,每节课可引导学生从时代背景、领导人物、主要目的、革命性质、革命作用和最后结果进行了解分析和认识,使学生认识到三次革命都是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进行的,代表的是官僚、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利益,所以他们的救国方案是行不通的,所以导致最终的失败。再如在学习《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这一单元时,要引导学生分析认识,中国共产党为何能领导中国人民战胜装备精良的国民党呢?是因为中国共产党代表的是人民的利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取得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是历史的必然。史实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走社会主义道路才是中国的正确道路。
四、充分运用教材、联系生活实际,是培养学生历史意识的重要途径
现行历史教材将历史、人文地理、社会科学和思想意识的一些基础知识融合在一起,是学生了解人类历史发展、历史与现实的关系、社会状况和发展方向的第一手资料,也是教师教学的依据。教师在教学中要认真分析教材内容、结构的变化,解释其内在联系,把握教材的编排意图,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帮助学生科学有效地学习教材、理解教材。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关注教材中的“导入框”,根据“导入框”内容引导学生回想自己平日听到或看到的,或教师有针对性的准备一些相关的故事、图片、影视片、书籍进行展播,同时教师设计一些启发性的思考题等,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教师还要关注教材的“动脑筋”、“练一练”、“活动与探索”、“自由阅读卡”等栏目,充分地运用教材,使之成为学生历史意识的有效途径。
一、注重历史知识的关联,是培养学生历史意识的基础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除了要讲清重要的知识外还要注意横纵向的关联,注意课与课之间的关联,注意每一节课中知识的内在联系,以及历史事件与现实问题的关联等,从而突出历史知识的系统性,使学生对学过的历史知识进行类比关联,掌握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为学生历史意识的形成奠定基础。如教学《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节课中的“秋收起义和井冈山会师”这一知识点时,要引导学生分析当时局势和中国的国情,认识到当时中国革命不能一味模仿俄国革命攻打城市。必须走自己的道路即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革命胜利的道路。这才是符合中国国情最终使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伟大道路,是中国乃至全世界前无古人的伟大创造。
二、注重思想观念的教育,是培养学生历史意识的重要内容
历史教学不能仅以传授历史知识为目的,中学历史课程的每一章节无不透露着深厚的思想观念教育内涵,如爱国意识、民族意识、参与意识等,这些都是历史教学的重要内容和目的,也是培养学生历史意识的重要内容,如在学习《民族团结》这节课时,要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可联系青藏铁路的开通,分析青藏铁路对发展西藏、造福西藏的巨大作用。采用有关图片和数据说明党和国家对西藏地区发展所办的实事和对所做的努力,从而深刻领会“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这一我党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的重要内涵。
为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在平时的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蕴涵的爱国主义因素,将爱国主义教育融于每一节课中。抓住那些闪耀着爱国主义精神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并以之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基点,使学生从具体的史实,尤其是从可歌可泣的爱国志士身上,体会到爱国的情感,受到切实的教育。再如要注重对学生忧患意识的培养,这也是历史学科的特点决定的。如教学《鸦片战争》这节课时,可组织学生进行一次专门的讨论会,讨论“为什么说落后就要挨打”,使学生认识国家落后,人民贫穷,科技得不到发展,抵抗外来侵略的能力就弱,就要挨打。
三、注重评析历史的能力训练,是培养学生历史意识的落脚点
初中历史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观察历史、评析历史、认识现实的能力,使学生能够用历史的眼光审视过去,正视现实,展望未来,形成良好的历史意识,这正是历史教学落脚点。
应通过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对历史事件进行因果分析,对历史人物进行评价,从而使学生获得正确的历史观念,形成历史意识。如在教学《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这三课时,每节课可引导学生从时代背景、领导人物、主要目的、革命性质、革命作用和最后结果进行了解分析和认识,使学生认识到三次革命都是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进行的,代表的是官僚、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利益,所以他们的救国方案是行不通的,所以导致最终的失败。再如在学习《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这一单元时,要引导学生分析认识,中国共产党为何能领导中国人民战胜装备精良的国民党呢?是因为中国共产党代表的是人民的利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取得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是历史的必然。史实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走社会主义道路才是中国的正确道路。
四、充分运用教材、联系生活实际,是培养学生历史意识的重要途径
现行历史教材将历史、人文地理、社会科学和思想意识的一些基础知识融合在一起,是学生了解人类历史发展、历史与现实的关系、社会状况和发展方向的第一手资料,也是教师教学的依据。教师在教学中要认真分析教材内容、结构的变化,解释其内在联系,把握教材的编排意图,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帮助学生科学有效地学习教材、理解教材。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关注教材中的“导入框”,根据“导入框”内容引导学生回想自己平日听到或看到的,或教师有针对性的准备一些相关的故事、图片、影视片、书籍进行展播,同时教师设计一些启发性的思考题等,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教师还要关注教材的“动脑筋”、“练一练”、“活动与探索”、“自由阅读卡”等栏目,充分地运用教材,使之成为学生历史意识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