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应尊重主体不放任自流、合作学习不流于形式、人文教育不脱离语文、延伸拓展不牵强附会、媒体运用不喧宾夺主。
【关键词】语文课改 尊重主体 合作学习 人文教育 延伸拓展 媒体运用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0-0039-01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课堂教学焕然一新,教师的教育理念发生了明显的转变,教学实践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但同时仍存在一些与课改理念不相符的现象。正确的辨识它们,有助于我们走出当前语文课堂教学的误区。因此,我们必须透过这些现象进行深刻、理性思考,全面把握语文课改的真谛。
一、尊重主体不能放任自流
课改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富有个性的创见。于是有的老師便当起了“旁观者”和“啦啦队员”,回答问题时,只要学生一开口,便一片叫好声,既没有师生之间不同意见的交流,也没有学生之间的互相评说。这种信马由缰的做法,看上去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实际上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真正意义的“自主学习”并非放任自流,求广只是创新的手段,求真才是创新的归宿。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又是主导者,是特殊的主体,应以其丰富的体验处于教学的最前列,大胆地引领课堂教学的主流,在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的同时,起到正确导向、开启思维、适时示范、精要点评、高效对话等主导作用。
二、合作学习不能流于形式
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于是有的教师便用貌似合作的形式来“包装”课堂,不管小组的组合是否合理,问题是该独立完成还是共同探讨,通通“合作”了之。这种不求实效的“合作”,不但不能全面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不能真正解决问题,久而久之,还会助长某些学生的依赖心理和懒惰心理,养成一种虚浮不实的作风。这是与课改背道而驰的。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况,我们首先必须正确处理好合作学习和独立思考的关系,让学生充分享有自主探究、独立思考的权利。其次必须明确“合作学习”的真正含义,让学生拥有高度的自主权,能根据问题的难易和自己的能力选择合作与否、合作时间、合作伙伴和合作形式,有明确的分工,并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
三、人文教育不能脱离语文
课改理论要求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于是有的老师就片面地理解为语文教育的内容就是人文,语文课的培养目标就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忽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的重要性,好像教学中涉及双基就不是课改。语文应该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学生的人文精神是在内涵丰富的语文学习中建筑起来的,淡化语文知识、脱离语文情境进行人文教育,势必有碍学生人文精神的丰富,必将使语文教育重新滑进高耗低效的泥坑。因此,要培养健康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决不能脱离语文情境进行貌似人文、实则空洞的说教。只有正确处理好语文学习与人文熏陶的关系,把语言文字的熏陶感染与人文精神的潜移默化水乳交融地结合起来,才是语文教育的真谛。
四、延伸拓展不能牵强附会
课改强调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而不局限于教材,要积极开发课程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加强与社会发展、科学进步的联系,加强与其他课程的沟通。由于对这些观点的误解,以“延伸拓展”为由,游离于阅读文本之外的教学逐渐成为一种“时髦”。因此,我们必须回归语文天地,还语文教育的本来面目!语文教育必须正确地把握语文自身的特点,强调语文实践,踏踏实实地开展听说读写活动,决不可丧失自我,去迎合所谓的“时尚”。阅读教学必须尊重文本,让学生走进文本,仔细阅读文本,咀嚼、品位,展开与文本的直接对话与交流,完成接触语言、感受语言、积累语言、习得语言、创造语言的全过程。
五、媒体运用不能喧宾夺主
随着科技的进步,信息技术已广泛地运用到了教育教学各个领域,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它将发挥巨大作用。信息技术以其视听齐全的刺激功能和极其丰富的共享资源,有着传统的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优势。但如果在新课程的大旗下以信息技术装点旧门面,包装旧家什,甚至作为一种“目标”来追求,那就误入歧途了。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信息技术的特性,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出发,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出发,严格遵循实用性原则、恰当性原则、综合性原则、辅助性原则。只有这样,信息技术才能给语文教学增添光彩与活力。
作为课改理念的实践者,我们应该充分的认识到课程改革的复杂性、前瞻性,加强理论修养,真正领会课程改革的精神实质,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反思、总结,不断矫正语文教改的方向,只有这样才能使课程改革这颗教育发展的希望之星放射出灿烂的光芒,照亮语文教学的前程。
作者简介:
柴英建(1978-),男,汉族,山东曲阜人,大学学历,讲师,研究方向:中等职业教育语文教学。
【关键词】语文课改 尊重主体 合作学习 人文教育 延伸拓展 媒体运用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0-0039-01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课堂教学焕然一新,教师的教育理念发生了明显的转变,教学实践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但同时仍存在一些与课改理念不相符的现象。正确的辨识它们,有助于我们走出当前语文课堂教学的误区。因此,我们必须透过这些现象进行深刻、理性思考,全面把握语文课改的真谛。
一、尊重主体不能放任自流
课改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富有个性的创见。于是有的老師便当起了“旁观者”和“啦啦队员”,回答问题时,只要学生一开口,便一片叫好声,既没有师生之间不同意见的交流,也没有学生之间的互相评说。这种信马由缰的做法,看上去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实际上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真正意义的“自主学习”并非放任自流,求广只是创新的手段,求真才是创新的归宿。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又是主导者,是特殊的主体,应以其丰富的体验处于教学的最前列,大胆地引领课堂教学的主流,在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的同时,起到正确导向、开启思维、适时示范、精要点评、高效对话等主导作用。
二、合作学习不能流于形式
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于是有的教师便用貌似合作的形式来“包装”课堂,不管小组的组合是否合理,问题是该独立完成还是共同探讨,通通“合作”了之。这种不求实效的“合作”,不但不能全面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不能真正解决问题,久而久之,还会助长某些学生的依赖心理和懒惰心理,养成一种虚浮不实的作风。这是与课改背道而驰的。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况,我们首先必须正确处理好合作学习和独立思考的关系,让学生充分享有自主探究、独立思考的权利。其次必须明确“合作学习”的真正含义,让学生拥有高度的自主权,能根据问题的难易和自己的能力选择合作与否、合作时间、合作伙伴和合作形式,有明确的分工,并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
三、人文教育不能脱离语文
课改理论要求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于是有的老师就片面地理解为语文教育的内容就是人文,语文课的培养目标就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忽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的重要性,好像教学中涉及双基就不是课改。语文应该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学生的人文精神是在内涵丰富的语文学习中建筑起来的,淡化语文知识、脱离语文情境进行人文教育,势必有碍学生人文精神的丰富,必将使语文教育重新滑进高耗低效的泥坑。因此,要培养健康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决不能脱离语文情境进行貌似人文、实则空洞的说教。只有正确处理好语文学习与人文熏陶的关系,把语言文字的熏陶感染与人文精神的潜移默化水乳交融地结合起来,才是语文教育的真谛。
四、延伸拓展不能牵强附会
课改强调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而不局限于教材,要积极开发课程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加强与社会发展、科学进步的联系,加强与其他课程的沟通。由于对这些观点的误解,以“延伸拓展”为由,游离于阅读文本之外的教学逐渐成为一种“时髦”。因此,我们必须回归语文天地,还语文教育的本来面目!语文教育必须正确地把握语文自身的特点,强调语文实践,踏踏实实地开展听说读写活动,决不可丧失自我,去迎合所谓的“时尚”。阅读教学必须尊重文本,让学生走进文本,仔细阅读文本,咀嚼、品位,展开与文本的直接对话与交流,完成接触语言、感受语言、积累语言、习得语言、创造语言的全过程。
五、媒体运用不能喧宾夺主
随着科技的进步,信息技术已广泛地运用到了教育教学各个领域,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它将发挥巨大作用。信息技术以其视听齐全的刺激功能和极其丰富的共享资源,有着传统的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优势。但如果在新课程的大旗下以信息技术装点旧门面,包装旧家什,甚至作为一种“目标”来追求,那就误入歧途了。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信息技术的特性,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出发,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出发,严格遵循实用性原则、恰当性原则、综合性原则、辅助性原则。只有这样,信息技术才能给语文教学增添光彩与活力。
作为课改理念的实践者,我们应该充分的认识到课程改革的复杂性、前瞻性,加强理论修养,真正领会课程改革的精神实质,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反思、总结,不断矫正语文教改的方向,只有这样才能使课程改革这颗教育发展的希望之星放射出灿烂的光芒,照亮语文教学的前程。
作者简介:
柴英建(1978-),男,汉族,山东曲阜人,大学学历,讲师,研究方向:中等职业教育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