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教师学习共同体”实践研究的理论依据及其分析

来源 :甘肃教育督导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dmlb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使研究活动有坚实可靠的研究基础,本人对学习共同体构建相关的学术文献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搜集。在镜像网查阅到159条关于“学习共同体”内容的检索文献,其中与教师学习共同体相关的文献约有15条。在文献分析基础上,我对本课题研究相关成果做了系统地梳理和综述。
  彼得·圣吉在1990年的畅销书《第五项修炼》中这样描述学习型组织:在现代组织中,学习的基本单位是团体而不是个人,“当团体真正在学习的时候,不仅团体整体产生出色的成果,成员成长的速度也比其他的学习方式快”。在这种组织中,大家都不断突破自己的能力上限,彼此信任、互补长短,培养全新、前瞻而开阔的思维方式,全力实现共同的抱负。
  圣吉的学习型组织包括五项原则:1.系统思考;2.自我超越;3.心智模式;4.团队学习;5.共同愿景。
  虽然彼德·圣吉是在总结企业的生存发展之道,但由于其“学习型组织”理论揭示了社会组织应对变革时代的内在规律,这与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校变革与学校领导研究的重心相适应,“学习型组织”概念很快被移植到教育领域,运用学习型组织的理论建构“学习型学校”成为教育变革的新趋势。
  1998年,杜富尔和埃克的作品中衍生出“专业学习共同体”,并借用了商业的模式,包含:共同的宗旨、愿景、价值观和目标;集体探究;合作团队;行动导向和实验;可持续发展;结果导向。
  同年,Myers和simpson在《重塑学校》一书中认为:学习共同体是“每一个人都在学习的文化氛围中,在其中,每个人都是一个完整的个体,每个参与者都为学习和共同受益而负责。”
  Speck强调指出,塑造学习共同体是在任校长最紧迫的任务,他将学习共同体描述为:“一个学校的学习共同体应该推动并且将学习视为持续的、积极的合作过程,其中包括教师、学生、员工、校长、家长以及学校社区之间的动态对话,旨在提高校内学习和生活的质量。发展学习型学校是一个重要的设想,原因在于这个共同体中的每个方面都应有利于学习以及帮助每个与学校相关的人促进学习共同体的建立。”
  2004年11月,日本东京大学教育学部部长佐藤学教授在华东师范大学作“转折期的学校改革—关于学习共同体的构想”的学术演讲。佐藤学教授向大家展示了其有关课程、学习、教师研究的独特视角。他将学习共同体的理念深入到学生的学习当中,将“对话”作为学习共同体的内在规定明确起来,是对当今学习概念的一次重新界定。
  通过对上述文献的研究,可以看出国外在理论上对学习共同体研究比较多,研究者的认识趋于一致。
  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师专业发展作为教师专业化的方向和主题已成为国际教师教育改革的趋势,并受到了愈来愈多的关注。教师专业发展也引起了我国教育学术界和各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及中小学校的重视。
  赵键在其著作《学习共同体的建构》中指出,学习共同体一定是教师对多种、多层面学习活动的参与,既有师徒带教,也有同辈合作,还有围绕各种主题构成的多种学习网络。教师参与这些活动构成了相互嵌套的学习共同体。在参与不同的学习共同体的过程中,教师建构起不同的知识和身份,随着对多种共同体的参与过程相互交叉,教师的专长日益丰富。
  李冰在《基于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校本培训新方式》一文中,除了介绍学习共同体的含义和特征外,重点介绍了“基于教师学习共同体校本培训的新方式”,如“教学沙龙”“博客群”“教学伙伴”“名师工作室”等六种形式。给学校建设教师学习共同体提供了一些依据。
  仕超在《试论新课程背景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构建》一文中提出,建设教师学习共同体“专家引领是先导”,揭示了学校建设教师学习共同体专家引领的作用,并指出了专家引领要实现五个结合:指出理论和实践指导相结合;案例评价与教师反思相结合;教师授课与专家点评相结合;专家示范与教师参与相结合;课题研究与教学实践相结合。
  通过查阅以上文献,我认为关于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建设理论上研究比较深入。研究着在共同体的内涵上界定的比较清楚,对学校建设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意义、方式、保障措施等方面的论述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特别是在学习共同体的建设模式上给其他研究者给了启迪。但是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构建在小学的系统研究较少,实践中验证不够。通过本研究,将在学习形式上、学习共同体创建的意义上寻找新的发现或突破,并验证已有的学习活动对小学教师来说哪些更有效,哪些活动需要改进。从而为小学建设教师学习共同体,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上提供可借鉴的或值得推广的经验。
其他文献
阅读是一项重要的“语文能力”,是识字的一个目标,也是作文的基础,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我认为应该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注重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自学能力。人们常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给学生阅读方法,等于交给学生一把打开知识宝库之门的钥匙,学生有了这把钥匙,就有了获取知识的自由和能力。  一、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着手。  小学教育是打基础阶段,应当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给识字教学注人了新的血液,它要求教师既重视以识字技能为重点的认知目标,又要关注以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发展目标,培养学生的研究和学习能力。《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低年级识字教学的目标,首先是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因为有了这种喜欢和愿望,可以让学习汉字变得更轻松、更主动。那么如何让学生一开始接触汉字,就喜欢上汉字,爱上汉字,从而主动识字呢?我的体会是
期刊
1.引言  多媒体技术具有直观、生动、方便、快捷等特点。它具有集声、像、动画、文字于一体的多种信息传输功能,加大了教师的教学密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以其生动、直观、形象、新颖的特征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语言实践机会,符合英语教学的交际性、实践性等特点,对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和发展英语素质都具有积极的推进作用。’2.多媒体技术的合理应用对英语教学的作用  多媒体  具有比其它媒体更加优越的综合  
期刊
教育部新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就现行教材而言,都重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那么,在具体的教学流程中如何结合实际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呢?结合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学,我将如何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策略作些探讨。  一、明理法  小学生心理品质的形成是以他们的道德认识为基础的。所谓明理法,就是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认识,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现实生活中的真善美和假恶丑现象,使他们形成正确的是非观、美
期刊
随着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教育教学理念急需转变。因此,为新课程改革的成功与发展方面浅显思考复述于后,于大家交流。  一、领导在教育教学理念转变中要身告土卒  第一,领导要带头学习新课程改革中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一所学校的主要首当其中是校长,作为一校之长应当通过电视节目、信息网络、文件资料和培训考查的条件和机会,认真学习新课程改革的理论,理解其中内涵,并且把通过各种渠道获取的资料收
期刊
孝道是我国的传统美德。中国古语云:“百善孝为先”,《孝经·开宗明义章》中有“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可见,中国传统教育历来将孝道教育作为德育的主要内容。亲子关系是基本的人际关系,它是每个社会成员在其成长过程中首先要遇到的一种人际关系。个体只有在学会正确处理亲子关系之后,在此基础上再去学会如何调整和处理其他人际关系,如同学关系、师生关系、夫妻关系、同事关系和上下级关系等等。一个人如果连自己的
期刊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系教授丹尼尔指出: 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是学生学习过程中起共同促进和发展作用的两大系统。他把两种因素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无可置疑、不可偏废。但在教育实践中,重“智力”偏“非智力”的弊端无其不有。  所谓智力因素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想像力等,其间紧密联系、互相作用,从而构成智力的总体因素。而其非智力因素,简单地说它是一个人的涵养,是一种性格,包括兴趣、意志、情感、毅力、性格
期刊
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思想品德教育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生命线,在新课改背景下,如何加强学校思想品德教育,增强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效性和可操性,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需要解决的当务之急。  一、思想品德教育是一个永恒的主题  1.思想品德是中学生最重要的素质  现代化建设要求培养大量的全面的高素质人才,这其中,居于首要地位的是对人的道德素质的要求。学生素质是知识素质、品德素质、心理素质、纪律法制素质等多方面素质
期刊
初读《匆匆》这篇文章。感觉很美,又那么真实,一个个抽象的概念被朱自清先生解读地那么生动、感人,那一瞬间突然觉得时间在我指尖划过了,在我想问题的一瞬间又溜走了,我怎么也抓不住,一种忧愁充斥在心间,对呀!我们的生命和时间紧紧连在一起,面对时间的流逝,万分感慨,时间如流水,一去不复返,我们的时间到哪里去了呢?于是我又重读一遍,再读一遍,越发感觉时间的珍贵,生命的价值,我想大声地读出来,我用我的感受读了.
期刊
一、传统政治课教学现状  1.观念转变不够。传统的政治课堂教学有三大缺陷:一是灌输。片面强调书本知识的重要性,忽视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学习意愿;二是封闭。把学生的思想和思维禁锢在书本和课堂中,忽视政治教学广阔的社会基础;三是脱离。漠视“心灵世界和生命个体”,课堂教学脱离学生的思想、脱离社会实践。  2.教学方式单一。大多数教师在教学方法上,热衷一个“灌”字,他们把教材中的知识,填鸭式灌输给学生。一味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