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过两年的井喷式发展,研学旅行已经变成了大多数中小学的校外教育活动,千千万万的中小学生不是在研学旅行,就是在研学旅行的路上。
从目前市面上各家服务机构的研学旅行产品来看,在华丽的语言包装下,“深入体验”型的研学旅行活动课程是最多、最丰富的一种形态。虽然其体验深入,但真正的教育性却多有不足。
回归政策本源,2016年教育部主导发布的研学旅行纲领性文件《教育部等11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开篇明义写道:研学旅行是“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2017年国家旅游局(原)发布的行标文件也把研学旅行定义为“体验式教育和研究性学习相结合的教育旅游活动”。
毫无疑问,研学旅行的教育性体现在“研究性学习+旅行体验/体验式教育”上。
当前,大多数研学旅行服务机构的产品在旅行体验上做足了功夫,但在研究性学习上还严重不足。唯有重视研究性学习课程,才是研学旅行活动课程化的真正出路,而且“研究性学习”与“旅行体验”是融合统一的,不是割裂的。
上世纪90年代,为了面对新世纪新挑战,各个国家都在发力教育革新,以改革基础教育课程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几乎所有的改革举措都有一个共同的趋势:倡导课程向学生经验和生活回归,追求课程的综合化。在我们的素质教育正式提出后,一门叫“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进入了学生课堂。
经过不断迭代发展,从小学至高中,今天的综合实践活动早已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它的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2017年10月教育部印发的最新《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提出: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形式有考察探究、社会服务、设计制作、职业体验等,其中“考察探究”的核心方法是研究性学习。
至此,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从最初的综合实践活动,到今天的研学旅行,研究性学习一直是主要的学习方法。
根据教育部《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的定义,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更广义的理解是.它泛指学生探究问题的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一种教育理念或策略。
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形式主要有两种:
(1)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课题研究类,以认识和解决某一问题为主要目的,具体包括调查研究、实验研究、文献研究等类型,例如一次环境保护活动的策划。
1980年4月,美国数学教师学会(NCTM)公布的一份纲领性文件《关于行动的议程》(An Agenda for Action)中首次明确地提出将“问题解决”(problem solving)作為“学校数学的核心”。“问题解决”自此成为被广泛倡导的教学形式,它的核心在于学习过程围绕解决问题来组织,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环境中学习。
(2)基于项目的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项目(活动)设计类,以解决一个比较复杂的操作问题为主要目的,一般包括社会性活动设计和科技类项目设计两种类型,例如某一设备、设施的制作、建设或改造的设计等。
项目(活动)设计的研究性学习模式,正是源于在当今国际教育界非常流行的“项目式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与课题研究这种基于问题的学习相比,项目(活动)设计这种基于项目的学习更偏重于实践和操作活动。而它们的理论根基,都可以追溯到建构主义、杜威实用主义和布鲁纳发现学习论。
不管是基于问题的学习还是基于项目的学习,它们都有着相同的核心理念和方向,从本质上讲是一致的,都是在解决问题、完成项目的过程中达到理解与掌握知识、技能的目的。它们经常是融合实施的,没有明显的区隔。要解决一个问题,往往伴随着项目的进行;要完成一个项目,往往需要解决一个个的问题。
从综合实践活动到研学旅行,课程形式似乎越来越“开放”,而“研究性学习”一直都在,它似乎代表了我们所期待的那种高层次的课程形式和学习方式,“有限度的改变”也一直在努力回应着我们对教育的期望,但路途依然崎岖坎坷。
从研究性学习注重学生已有经验、强调学生真实生活、促进课程综合化的“初心”来看,研学旅行这种衔接校内校外的创新校外教育活动无疑是研究性学习的理想实施场景。
(1)2019年,研究性学习会被所有重视自身研学旅行产品的机构重视起来,而那些不怎么重视研究性学习,继续在旅行体验上玩花样的机构即使过了学校的关,也会越来越多地遭到家长们的质疑。
(2)2019年,那些还不重视研究性学习课程但入校渠道通畅的旅行社会越来越多地成为学校的得力“外挂”:学校只要求它买保险承担风险,搞定吃住行,课程学校自己来搞。
(3)2019年,那些相对不发达及贫困地区的学校也会大胆尝试研学旅行,但他们一开始就把旅行社当“外挂”,除了(2)里的原因,这样的操作能给学生省下很多额外费用。
(4)2019年,基于问题的研究性学习课程(Problem-Based Learning)已不能满足那些对自己有高要求的研学旅行服务机构.挑战基于项目的研究性学习课程(Project-Based Learning)将成为他们努力攻克的方向。
(5)2019年,研究性学习、项目式学习等字眼将在研学旅行产品宣传包装上被研学旅行服务机构用到烂大街,谁在裸泳要等到2020年才见分晓。
(6)2019年,研学旅行行业会出现更多的细分赛道,特别是往互联网方向。
从目前市面上各家服务机构的研学旅行产品来看,在华丽的语言包装下,“深入体验”型的研学旅行活动课程是最多、最丰富的一种形态。虽然其体验深入,但真正的教育性却多有不足。
回归政策本源,2016年教育部主导发布的研学旅行纲领性文件《教育部等11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开篇明义写道:研学旅行是“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2017年国家旅游局(原)发布的行标文件也把研学旅行定义为“体验式教育和研究性学习相结合的教育旅游活动”。
毫无疑问,研学旅行的教育性体现在“研究性学习+旅行体验/体验式教育”上。
当前,大多数研学旅行服务机构的产品在旅行体验上做足了功夫,但在研究性学习上还严重不足。唯有重视研究性学习课程,才是研学旅行活动课程化的真正出路,而且“研究性学习”与“旅行体验”是融合统一的,不是割裂的。
研究性学习从何而来
上世纪90年代,为了面对新世纪新挑战,各个国家都在发力教育革新,以改革基础教育课程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几乎所有的改革举措都有一个共同的趋势:倡导课程向学生经验和生活回归,追求课程的综合化。在我们的素质教育正式提出后,一门叫“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进入了学生课堂。
经过不断迭代发展,从小学至高中,今天的综合实践活动早已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它的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2017年10月教育部印发的最新《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提出: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形式有考察探究、社会服务、设计制作、职业体验等,其中“考察探究”的核心方法是研究性学习。
至此,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从最初的综合实践活动,到今天的研学旅行,研究性学习一直是主要的学习方法。
什么是研究性学习
根据教育部《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的定义,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更广义的理解是.它泛指学生探究问题的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一种教育理念或策略。
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形式主要有两种:
(1)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课题研究类,以认识和解决某一问题为主要目的,具体包括调查研究、实验研究、文献研究等类型,例如一次环境保护活动的策划。
1980年4月,美国数学教师学会(NCTM)公布的一份纲领性文件《关于行动的议程》(An Agenda for Action)中首次明确地提出将“问题解决”(problem solving)作為“学校数学的核心”。“问题解决”自此成为被广泛倡导的教学形式,它的核心在于学习过程围绕解决问题来组织,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环境中学习。
(2)基于项目的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项目(活动)设计类,以解决一个比较复杂的操作问题为主要目的,一般包括社会性活动设计和科技类项目设计两种类型,例如某一设备、设施的制作、建设或改造的设计等。
项目(活动)设计的研究性学习模式,正是源于在当今国际教育界非常流行的“项目式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与课题研究这种基于问题的学习相比,项目(活动)设计这种基于项目的学习更偏重于实践和操作活动。而它们的理论根基,都可以追溯到建构主义、杜威实用主义和布鲁纳发现学习论。
不管是基于问题的学习还是基于项目的学习,它们都有着相同的核心理念和方向,从本质上讲是一致的,都是在解决问题、完成项目的过程中达到理解与掌握知识、技能的目的。它们经常是融合实施的,没有明显的区隔。要解决一个问题,往往伴随着项目的进行;要完成一个项目,往往需要解决一个个的问题。
研学旅行中的研究性学习
从综合实践活动到研学旅行,课程形式似乎越来越“开放”,而“研究性学习”一直都在,它似乎代表了我们所期待的那种高层次的课程形式和学习方式,“有限度的改变”也一直在努力回应着我们对教育的期望,但路途依然崎岖坎坷。
从研究性学习注重学生已有经验、强调学生真实生活、促进课程综合化的“初心”来看,研学旅行这种衔接校内校外的创新校外教育活动无疑是研究性学习的理想实施场景。
2019年研学旅行行业的小趋势
(1)2019年,研究性学习会被所有重视自身研学旅行产品的机构重视起来,而那些不怎么重视研究性学习,继续在旅行体验上玩花样的机构即使过了学校的关,也会越来越多地遭到家长们的质疑。
(2)2019年,那些还不重视研究性学习课程但入校渠道通畅的旅行社会越来越多地成为学校的得力“外挂”:学校只要求它买保险承担风险,搞定吃住行,课程学校自己来搞。
(3)2019年,那些相对不发达及贫困地区的学校也会大胆尝试研学旅行,但他们一开始就把旅行社当“外挂”,除了(2)里的原因,这样的操作能给学生省下很多额外费用。
(4)2019年,基于问题的研究性学习课程(Problem-Based Learning)已不能满足那些对自己有高要求的研学旅行服务机构.挑战基于项目的研究性学习课程(Project-Based Learning)将成为他们努力攻克的方向。
(5)2019年,研究性学习、项目式学习等字眼将在研学旅行产品宣传包装上被研学旅行服务机构用到烂大街,谁在裸泳要等到2020年才见分晓。
(6)2019年,研学旅行行业会出现更多的细分赛道,特别是往互联网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