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些年,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突出成就,乡村振兴也有较大的成效,但城市与农村小学在教學硬件水平上的差距仍然存在。部分教师因此认为农村小学教学很难实现创新,只能通过加强教学力度帮助农村小学生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在“分数”上取胜。这种想法有失偏颇,农村地区丰富的生活资源,完全可以引入到课堂上,成为农村小学生发展进步的发动机。以下将小学数学学科作为切入点,从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挖掘生活资源的必要性及农村生活资源在小学数学课堂上的具体应用途径两个主要方面展开讨论。
关键词:生活资源;农村生活资源;小学数学
小学数学知识的一大特点是与生活联系紧密,很多都属于生活常识,是学生平时经常会见到或用到的。比如简单的加减法,无论在城市还是农村,都是基本的生活技能。所以,小学数学的教学工作在客观上并不需要特别先进的技术手段。当然,如果具备较好的硬件条件,能够起到锦上添花的效果;如果不具备相应的条件,也完全可以立足于本地特点,搜集利用教学资源,一样能够有效促进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不能被传统的教学思维所束缚,要善于从生活中挖掘资源并加以有效利用。
一、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挖掘生活资源的必要性
在以往的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不少教师单纯通过加强教学力度的方式来提升教学质量,结果事与愿违,导致很多小学生对数学学科产生了很不好的印象,学习效率极大降低。结果教师为了应对,又继续加强教学力度,造成恶性循环。通过挖掘生活资源,能够让小学数学知识变得更加有趣,更为学生所熟悉,改善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提升其学习效率。虽然在初期可能需要较长的时间来扭转学生的看法,但能够促成新的良心循环的形成,让农村小学数学的教学工作从此走上正确的轨道。
二、挖掘农村生活资源助力小学数学课堂的途径
1、创设生活化情境
所谓情境,可以看作数学知识出现和应用时的背景。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很多知识出现的时候就是有情境为依托的。比如在加减法的知识中,会给出教师带领学生外出游玩的情境,让学生计算人数。不过,教材上的生活情境不一定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契合,而且相对于真正的生活来说也是非常有限的。所以,教师一方面要利用好教材上的生活类内容,另一方面则要直接从学生的生活中搜集和整理资源,构造学生更加熟悉和感兴趣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充分参与到情境中去学习和理解数学知识。
例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时候,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踊跃发言,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事物带有平行四边形或梯形的形状。随后教师可以先向学生给出示范:拿出一把农村家庭非常常见的小板凳,从侧面看去,板凳的面、腿和地面,就构成了一个梯形。这个小板凳能够把学生的思路印象他们熟悉的现实生活,而且会让他们发现,原来数学知识就在自己的身边,从而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借此机会,让学生去尝试总结平行四边形与梯形的特点,学生因为注意力高度集中所以可以较快、较好的回答上来,提升学习效率。
2、开展生活化练习
课堂练习是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往的课堂练习一般是针对重复性题目的高频率练习,虽然能够起到一定的巩固效果,但对小学生的帮助其实是比较有限的,而且很容易造成学生的厌烦。一些学生在课堂练习中表现不佳,并不是因为理解上存在问题,而是因为缺少兴趣,不愿意认真完成练习,敷衍了事,粗心大意。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同样可以从生活的视角出发,充分利用生活资源,指导学生开展生活化的练习,鼓励学生在课后将生活化练习的成果在生活中加以实践,能够极大提升学生在练习中的参与度。
例如,在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时候,教师可以举这样一个例子:最近在政府的支持下,村里新开发了一个“农家乐”项目。在第一个月,一共来了27拨客人,每拨客人的平均消费是213元,请问第一个月“农家乐”为村里贡献了多少收入?随后是第二个月,直至第十二月。最后大家共同计算出总收入,教师再给出总投入,让学生看看建立这样一个项目是否“划算”,一年的时间能否收回全部成本。这样同样可以高频率的进行课堂练习,而且还能引导学生更加关心自己的生活和村里的事务,一举多得。
3、组织生活化互动
互动是课堂教学的本质。根据建构主义等现代教育理论,学生的认知就是在特定环境下的社会文化互动中完成的。具体到小学数学学科,小学数学课堂就是这个特定的环境,教师要去创造互动,帮助学生顺利完成认知的建构。以往,这种互动是单向的,教师为主动,学生为被动,教师很少考虑学生对于互动有着什么样的接受程度,使得学生的认知构建受到阻碍。教师要在利用农村生活资源的基础上,去创造能够受到学生欢迎的教学互动,提升学生在互动中的参与度。
例如,在学习位置与方向的相关知识时,我国不少农村地区的一个主要特点是村庄里的道路曲曲折折,学生在家长及生活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下,习惯于用“左右”来判断方向,用经验来判断大致的位置。为了帮助学生建立起数学视角下对位置与方向的认知,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家庭住址绘制一份简易地图,然后提出各种场景,比如某几位同学约好了要去某个地方玩,然后让学生判断这几位同学家庭住址的相对位置关系,还要搞清楚具体的方向,否则一起出去玩这件事情就无法成行,用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来引起学生对互动的充分参与。
综上所述,生活资源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着特殊的价值,具备城市地区所没有的优势。教师通过对这些资源灵活有效地应用,能够为农村小学数学教学的创新发展找到突破口,为农村小学生的数学学习与应用能力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燕玲. 农村小学数学的生活化素材资源[J]. 当代家庭教育, 2019, 000(036):P.149-149.
[2]刘建华. 挖掘生活资源,构建农村小学数学高效课堂[C]// 2019全国教育教学创新与发展高端论坛论文集(卷一). 2019.
关键词:生活资源;农村生活资源;小学数学
小学数学知识的一大特点是与生活联系紧密,很多都属于生活常识,是学生平时经常会见到或用到的。比如简单的加减法,无论在城市还是农村,都是基本的生活技能。所以,小学数学的教学工作在客观上并不需要特别先进的技术手段。当然,如果具备较好的硬件条件,能够起到锦上添花的效果;如果不具备相应的条件,也完全可以立足于本地特点,搜集利用教学资源,一样能够有效促进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不能被传统的教学思维所束缚,要善于从生活中挖掘资源并加以有效利用。
一、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挖掘生活资源的必要性
在以往的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不少教师单纯通过加强教学力度的方式来提升教学质量,结果事与愿违,导致很多小学生对数学学科产生了很不好的印象,学习效率极大降低。结果教师为了应对,又继续加强教学力度,造成恶性循环。通过挖掘生活资源,能够让小学数学知识变得更加有趣,更为学生所熟悉,改善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提升其学习效率。虽然在初期可能需要较长的时间来扭转学生的看法,但能够促成新的良心循环的形成,让农村小学数学的教学工作从此走上正确的轨道。
二、挖掘农村生活资源助力小学数学课堂的途径
1、创设生活化情境
所谓情境,可以看作数学知识出现和应用时的背景。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很多知识出现的时候就是有情境为依托的。比如在加减法的知识中,会给出教师带领学生外出游玩的情境,让学生计算人数。不过,教材上的生活情境不一定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契合,而且相对于真正的生活来说也是非常有限的。所以,教师一方面要利用好教材上的生活类内容,另一方面则要直接从学生的生活中搜集和整理资源,构造学生更加熟悉和感兴趣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充分参与到情境中去学习和理解数学知识。
例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时候,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踊跃发言,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事物带有平行四边形或梯形的形状。随后教师可以先向学生给出示范:拿出一把农村家庭非常常见的小板凳,从侧面看去,板凳的面、腿和地面,就构成了一个梯形。这个小板凳能够把学生的思路印象他们熟悉的现实生活,而且会让他们发现,原来数学知识就在自己的身边,从而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借此机会,让学生去尝试总结平行四边形与梯形的特点,学生因为注意力高度集中所以可以较快、较好的回答上来,提升学习效率。
2、开展生活化练习
课堂练习是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往的课堂练习一般是针对重复性题目的高频率练习,虽然能够起到一定的巩固效果,但对小学生的帮助其实是比较有限的,而且很容易造成学生的厌烦。一些学生在课堂练习中表现不佳,并不是因为理解上存在问题,而是因为缺少兴趣,不愿意认真完成练习,敷衍了事,粗心大意。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同样可以从生活的视角出发,充分利用生活资源,指导学生开展生活化的练习,鼓励学生在课后将生活化练习的成果在生活中加以实践,能够极大提升学生在练习中的参与度。
例如,在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时候,教师可以举这样一个例子:最近在政府的支持下,村里新开发了一个“农家乐”项目。在第一个月,一共来了27拨客人,每拨客人的平均消费是213元,请问第一个月“农家乐”为村里贡献了多少收入?随后是第二个月,直至第十二月。最后大家共同计算出总收入,教师再给出总投入,让学生看看建立这样一个项目是否“划算”,一年的时间能否收回全部成本。这样同样可以高频率的进行课堂练习,而且还能引导学生更加关心自己的生活和村里的事务,一举多得。
3、组织生活化互动
互动是课堂教学的本质。根据建构主义等现代教育理论,学生的认知就是在特定环境下的社会文化互动中完成的。具体到小学数学学科,小学数学课堂就是这个特定的环境,教师要去创造互动,帮助学生顺利完成认知的建构。以往,这种互动是单向的,教师为主动,学生为被动,教师很少考虑学生对于互动有着什么样的接受程度,使得学生的认知构建受到阻碍。教师要在利用农村生活资源的基础上,去创造能够受到学生欢迎的教学互动,提升学生在互动中的参与度。
例如,在学习位置与方向的相关知识时,我国不少农村地区的一个主要特点是村庄里的道路曲曲折折,学生在家长及生活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下,习惯于用“左右”来判断方向,用经验来判断大致的位置。为了帮助学生建立起数学视角下对位置与方向的认知,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家庭住址绘制一份简易地图,然后提出各种场景,比如某几位同学约好了要去某个地方玩,然后让学生判断这几位同学家庭住址的相对位置关系,还要搞清楚具体的方向,否则一起出去玩这件事情就无法成行,用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来引起学生对互动的充分参与。
综上所述,生活资源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着特殊的价值,具备城市地区所没有的优势。教师通过对这些资源灵活有效地应用,能够为农村小学数学教学的创新发展找到突破口,为农村小学生的数学学习与应用能力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燕玲. 农村小学数学的生活化素材资源[J]. 当代家庭教育, 2019, 000(036):P.149-149.
[2]刘建华. 挖掘生活资源,构建农村小学数学高效课堂[C]// 2019全国教育教学创新与发展高端论坛论文集(卷一).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