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学案设计思想
对于一轮复习,其最突出的特点是“全面夯实基础”。不仅要把课本的知识记住,关键还要能挖掘出知识的内涵与外延,以达到记得牢,能理解,会应用的水平。根据这一特点,我把这一阶段概括为“将书本读厚”阶段,即根据课本系统脉络,编排理清知识点分布,全面梳理掌握知识,并做适当扩展延伸。根据这些特点,我认为一轮复习学案的编写应遵循基础性、层次性、开放性、探究性等四项原则。基础性原则是指内容设计要以掌握课本知识为主,不需要做过多的过难的题目。层次性原则是指问题设计要源于课本,但要呈梯度高于课本,不能只是用知识的重复。开放性原则、探究性原则是要在问题设计上以主观性题目为主,让学生自己多思考,挖掘知识的内涵并总结规律,从而训练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而老师的作用是重在点拨。
2. 学案的编写与运用
根据上述思想的指导,我将一轮复习学案的内容分为复习目标和考点,其基础知识的回顾深入思考题、强化训练、课堂总结和课外延伸等六个栏目。设计学案的着力点放在思路引导上,具体落实在学习活动及学案目标的问题设计上,尽量使学习内容提纲化、问题化、具体化,使静态的学习内容动态化,单线学习活动网络化,逐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认识和理解。有了精心构思的学案,使学案的问题,学案的使用过程是师生双边活动和多边活动的过程。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特别是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活课堂,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认识理论和复习规律,结合学案六个栏目的内容,把学案的使用分为三个过程、六个步骤。具体为:
第一个过程:准确目标。“准确目标”也是第一轮步骤。学生依学案复习的时候必须有明确的目标。尤其在复习时,明确的复习目标可以使学生少走弯路,事半功倍。把“明确目标”作为学案的第一项内容,主要依据三点原则:①叙述简单化,言简意赅,清晰明白,体现目标和重点;②目标层次化,大纲中A(知道)B(识记)C(理解)D(应用)四个层次要求明确;③考点明确化,对于常考到的知识或题型以“考点”的形式显示出现。在使用时,要对复习目标及考点的具体要求做一个明确的解释,让学生对其有一个具体的认识,而不仅仅是抽象的文字。
第二个过程:复习引导。这一部分是学案的主体,也是课堂教学的主要操作阶段。引导学生时课本知识的复习主要在这一部分进行,它包括教学过程中的四个步骤。根据大纲能力层次的要求和议论复习抓基础兼顾重点的特点,这部分要设计不同层次的题目引导学生复习,因此可把这四个步骤定为:
第一步:基础知识回顾。将某一章节的复习目标和重点以问题的形式提出,让学生依据问题复习知识。问题一般以主观题的形式出现,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回答问题的全面性和准确性。复习后,要注意体现落实,以免使学生出现看书都会,合上书就不会的情况。对于一些描述某个过程的复杂和抽象知识点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来变复杂为简单、变抽象为具体,从而加深理解。
第二步:设计深入的思考题。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一轮复习时不能仅满足对知识的记忆,而是要做到明确知识的内涵与外延。因此,深入思考题的设计要拨开字面意思的“沙土”,见到里面的“金子”,深知下面的金矿。以下是对于几种类型知识的深入思考的设计思路:①对于基本概念主要从其内涵与外延上考虑。②对于用一个问题的不同组成或类型方面的知识要深入地挖掘其内在的异同点和联系。③对于描述过程的知识点,就要在理解主要过程后深入细致地将一些特殊情况、容易忽略的重点和易混淆的知识点点拨清楚。
第三步:强化训练。这是使学生强化知识、深化理解、培养能力的过程,训练的题目要少而精突出重点,典型性强,有一定思维容量,难度可稍高于初学水平,体现出一定的层次性。练习结束后,学生可以讨论答案,简述解题思路,然后教师出示答案,进行讲评。
第四步:归纳总结。学生通过复习虽然巩固了原有的知识获取了新的体验,但大都还是零散的、孤立的。这时,教师要通过总结引导学生理清知识内在联系,将零散的知识纳入科学的知识结构中,使知识系统化。系统的知识才最有效。另外还可以重申本章节的目标、重点,这一步明确复习的方向,为学生课下自学做好铺垫。
第三个过程:课外延伸。这一步骤主要是对知识能力的迁移训练,由课内到课外,由知识到能力。主要找与课文内容相关或相似的题目和材料,考查点要基本一致,而不能漫无目的地扩展。
这里要注意两个量度:一个是知识考查范围可以更宽,另一个思维能力要求可以更宽。只有这样的题目才可以使学生举一反三,才能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
收稿日期:2008-05-18
对于一轮复习,其最突出的特点是“全面夯实基础”。不仅要把课本的知识记住,关键还要能挖掘出知识的内涵与外延,以达到记得牢,能理解,会应用的水平。根据这一特点,我把这一阶段概括为“将书本读厚”阶段,即根据课本系统脉络,编排理清知识点分布,全面梳理掌握知识,并做适当扩展延伸。根据这些特点,我认为一轮复习学案的编写应遵循基础性、层次性、开放性、探究性等四项原则。基础性原则是指内容设计要以掌握课本知识为主,不需要做过多的过难的题目。层次性原则是指问题设计要源于课本,但要呈梯度高于课本,不能只是用知识的重复。开放性原则、探究性原则是要在问题设计上以主观性题目为主,让学生自己多思考,挖掘知识的内涵并总结规律,从而训练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而老师的作用是重在点拨。
2. 学案的编写与运用
根据上述思想的指导,我将一轮复习学案的内容分为复习目标和考点,其基础知识的回顾深入思考题、强化训练、课堂总结和课外延伸等六个栏目。设计学案的着力点放在思路引导上,具体落实在学习活动及学案目标的问题设计上,尽量使学习内容提纲化、问题化、具体化,使静态的学习内容动态化,单线学习活动网络化,逐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认识和理解。有了精心构思的学案,使学案的问题,学案的使用过程是师生双边活动和多边活动的过程。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特别是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活课堂,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认识理论和复习规律,结合学案六个栏目的内容,把学案的使用分为三个过程、六个步骤。具体为:
第一个过程:准确目标。“准确目标”也是第一轮步骤。学生依学案复习的时候必须有明确的目标。尤其在复习时,明确的复习目标可以使学生少走弯路,事半功倍。把“明确目标”作为学案的第一项内容,主要依据三点原则:①叙述简单化,言简意赅,清晰明白,体现目标和重点;②目标层次化,大纲中A(知道)B(识记)C(理解)D(应用)四个层次要求明确;③考点明确化,对于常考到的知识或题型以“考点”的形式显示出现。在使用时,要对复习目标及考点的具体要求做一个明确的解释,让学生对其有一个具体的认识,而不仅仅是抽象的文字。
第二个过程:复习引导。这一部分是学案的主体,也是课堂教学的主要操作阶段。引导学生时课本知识的复习主要在这一部分进行,它包括教学过程中的四个步骤。根据大纲能力层次的要求和议论复习抓基础兼顾重点的特点,这部分要设计不同层次的题目引导学生复习,因此可把这四个步骤定为:
第一步:基础知识回顾。将某一章节的复习目标和重点以问题的形式提出,让学生依据问题复习知识。问题一般以主观题的形式出现,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回答问题的全面性和准确性。复习后,要注意体现落实,以免使学生出现看书都会,合上书就不会的情况。对于一些描述某个过程的复杂和抽象知识点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来变复杂为简单、变抽象为具体,从而加深理解。
第二步:设计深入的思考题。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一轮复习时不能仅满足对知识的记忆,而是要做到明确知识的内涵与外延。因此,深入思考题的设计要拨开字面意思的“沙土”,见到里面的“金子”,深知下面的金矿。以下是对于几种类型知识的深入思考的设计思路:①对于基本概念主要从其内涵与外延上考虑。②对于用一个问题的不同组成或类型方面的知识要深入地挖掘其内在的异同点和联系。③对于描述过程的知识点,就要在理解主要过程后深入细致地将一些特殊情况、容易忽略的重点和易混淆的知识点点拨清楚。
第三步:强化训练。这是使学生强化知识、深化理解、培养能力的过程,训练的题目要少而精突出重点,典型性强,有一定思维容量,难度可稍高于初学水平,体现出一定的层次性。练习结束后,学生可以讨论答案,简述解题思路,然后教师出示答案,进行讲评。
第四步:归纳总结。学生通过复习虽然巩固了原有的知识获取了新的体验,但大都还是零散的、孤立的。这时,教师要通过总结引导学生理清知识内在联系,将零散的知识纳入科学的知识结构中,使知识系统化。系统的知识才最有效。另外还可以重申本章节的目标、重点,这一步明确复习的方向,为学生课下自学做好铺垫。
第三个过程:课外延伸。这一步骤主要是对知识能力的迁移训练,由课内到课外,由知识到能力。主要找与课文内容相关或相似的题目和材料,考查点要基本一致,而不能漫无目的地扩展。
这里要注意两个量度:一个是知识考查范围可以更宽,另一个思维能力要求可以更宽。只有这样的题目才可以使学生举一反三,才能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
收稿日期:2008-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