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实行现代学徒制成为当今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趨势。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改革过程中逐渐暴露出思政教育弱化、师资队伍不健全、学生思想波动大等问题。对此,提出在现代学徒制背景下构建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的对策:树立开放、合作育人的教育理念;构建双师型的思政工作队伍;开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健全高职学生思想政治评价体系。
[关 键 词] 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23-0122-02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和《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 (教职成〔2014〕9号)等文件的出台,使实施现代学徒制成为当今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趋势。2015年6月,“现代学徒制试验班”在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杭科院”)信息工程学院正式开班,拉开了该校探索“现代学徒制”实用型技能人才培养新途径的序幕。在探索过程中,学校逐渐暴露出思政教育弱化、师资队伍不健全、学生思想波动大等问题。它迫切要求建立一种适应“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
一、现代学徒制的内涵及其在杭科院的运用
现代学徒制是围绕企业用工和现代产业用人标准,以学生(学徒)技能培养为核心,以专业设置、课程改革为纽带,以学校、企业的深度参与和教师、师傅的深入教授为支撑的校企共同交替培养人才的新模式。[1]其重要特征是学校与企业联合招生招工,教师与师傅联合传授知识技能。
2014年9月,杭科院与杭州林叶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举行校企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开始在2014级计算机信息管理(网络商务方向)专业进行现代学徒制试点改革。在此基础上,2015年9月,信息工程学院正式组建现代学徒制试验班——信管1401班。按照合作协议,学校引企入校,共同建立跨境电商实训基地。试验班实行小班化教学、公司化运作。企业选拔技术过硬的师傅与学徒进行一对多的技能传授。所有学生被分配到企业的工作岗位上,除周一上午统一安排公共课教学,其余时间全部上岗实操;根据企业的需求,初步设定了客服、销售、运营、推广、设计、仓储六种类型的岗位需求。学校保留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并配备了一名班主任和一名辅导员,负责试验班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由此可见,杭科院是按照传统的学院式教育模式来进行试验班的思想政治教育的。
二、现代学徒制背景下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结合对浙江省内几所高职院校学徒制改革的调查研究,并根据杭科院现代学徒制试验班3个多月的运行情况,我认为现代学徒制背景下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思想政治教育在整个育人过程中地位下降、比重减轻
从党的十八大报告到习近平总书记的五四讲话,中央反复强调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立德树人,也就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始终作为工作灵魂的“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然而,在探索现代学徒制过程中,绝大多数学校只是在专业教育教学方面进行探索,鲜有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进行配套改革的。首先,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往往在学校党委宣传部、学工部和校团委等部门的统一领导下,借助校园文化育人的平台,系统开展价值观养成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思想道德建设、综合素质教育等,现代学徒制实践模式呈现多样化。在空间上,既有引企入校,做校内学徒,又有学徒离校入企,实岗实操;在时间上,不同学校规定学生每周必须有3~5天在企业。这种多样性客观上导致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无法正常开展。其次,现代学徒制中的校企对接,是学校个体与企业个体的对接,对准企业设专业,对准岗位设课程,针对性很强。[2]这本质上与思想政治教育中提倡的“全面成才”“素质教育”等理念背道而驰。面对这些矛盾,大多数改革者知难而退,在现代学徒制育人模式中减轻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比重。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师资队伍不健全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颠覆传统学院式教育模式,教育主体由一元向多元转变。传统学院式教育模式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就是学校教师。其中既有专职的学工干部、辅导员,又有兼任班主任的专业教师。经过多年工作经验的积累,学校教师都能主动、从容地解决各种学生思想认识问题。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企业和学校都是育人主体。企业师傅虽然掌握了高超的岗位技能,却缺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力。他们无法敏锐地察觉学徒的思想波动,不能及时化解学生的困扰。企业“利益驱动”的行为导向,甚至使企业师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可有可无的,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学校配备的思政辅导员虽然有较强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力,却缺乏专业背景,不了解企业文化、各种岗位职责、工作情境,这同样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取得很好的效果。
(三)各种学生的思想、行为问题频发
正是这种忽视思想政治教育的观念,导致在学徒制学员管理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
1.心理问题增多
学校与企业管理的目标和风格大相径庭。前者是追求学生的全面关怀,体现人本化的管理风格。后者是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体现了指令式的管理风格。由管理者自上而下单向地制定工作任务,并附之以严苛的考核、奖惩制度等。在现代学徒制背景下,学生既是学校的“学生”,又是企业的“员工”,并且在双重身份之间不断转换,他们无法适应这种管理方式的变化。再加上,学员在岗期间会面临人际关系压力、竞争压力、定量化的工作业绩压力。因管理不善引发学员之间的不正当竞争、员工间的差别待遇等,造成学员情绪波动大,甚至出现退学、转班、旷工这样的消极行为。这些压力和情绪无法得到有效管理,造成心理问题频发。 2.价值观异化
学员在企业期间,会接触社会上、企业内复杂的思潮、人际关系和行為习惯,有好的方面也有不利于学生成长的一面。学生原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受到一定的冲击,理想与现实之间出现差距。学生处于重塑自我、适应社会的状态,如果被引导不当,很容易迷失自我。[3]
3.归属感缺失
学生往返于企业和学校之间,表面上有两个导师——学校的老师和企业的师傅。实则学生的管理会陷入不知该听谁的困境中。学生时常感觉自己既属于两方,又谁也不属于,出现了没有归属感的问题。
4.综合素质下降
现代学徒制过分强调“一专”的传授,却忽视“多能”的培养。它在时间、空间上决定了学生无法正常参加各类校园文化活动。而校园文化活动是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平台。长期从事同一工种的反复劳动,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更不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三、现代学徒制背景下构建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对策
(一)树立德育为先、开放育人、合作育人的教育理念
校企双方作为教育主体必须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在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地位与作用。从培养模式的顶层设计到实践探索过程,都要强化“德育为先”的意识。应该带领所有教师、师傅认识到教育的根本是对人的教育。其次是对职业的教育,并将这一指导思想入脑、入心。校企双方相互理解,相互包容,用开放、兼容的心态来接纳对方的管理制度、教育风格和工作措施等,规避因异质文化之间的互斥对思想政治教育带来负面影响。高职院校通过与企业紧密合作,建立统一、有效的校企联合教育管理机制。这种机制不仅关注受教育者的专业素质培养,还应体现在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实现校企间对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衔接,避免学校对在校外实习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出现断档和盲点的问题。
(二)构建一支“双师型”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
校企联合建立一支“双师型”的思想政治工作的精干队伍。将企业师傅、专业教师、思政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等纳入队伍中。企业选拔德才兼备的行家来担任学生的师傅。企业师傅在传授岗位技能的同时,用自身较高的职业素养、高尚的品德情操、独特的人格魅力等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专业教师既了解行业、企业和岗位情况,又熟悉学校和学生情况,应该作为校企沟通的重要桥梁,针对性地化解学生的思想困惑。思政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应尽快适应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覆盖到学生学习、生活、工作的各个方面。同时需要积极学习相关企业文化、专业前景、行业形势和就业情况,以便更好地协调企业和学校之间的关系,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职业规划时更有说服力。
(三)结合企业文化开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高职院校应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融入企业文化活动,策划一些新颖的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活动方案的策划要把学校和企业的文化精神高度融合在一起,做到合情、合理。活动形式可以是讲座、沙龙、晚会、户外素质拓展、观摩学习等。比如,用公司早会代替传统的班会,将职业道德、行为规范等融入早会主题;借助公司的新年晚会、周年庆典、户外素质拓展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归属感、认同感和凝聚力,释放不良情绪,缓解工作压力;通过举办劳模先进事迹报告会、企业表彰大会等,引导学生敬业爱岗、无私奉献、勤学奋进。也可以与企业的党组织合作,让学生党员参与政治理论学习会、党员先锋岗等,发挥他们的模范带头作用。
(四)建立健全高职学生思想政治评价体系
一个人思想政治觉悟的高低,不能仅凭一张考卷、一个教师给出成绩。现代学徒制有了企业的参与,学生的思想政治评价更增加了考核难度。高职辅导员对一个学生的综合考评也要发生变化,要把考评贯穿于整个学校和企业教育期间,参与考评的人员不仅有学校的老师辅导员,还包括企业的师傅和与学生近距离接触的指导人员,他们都可以对学生的思想政治进行综合考评。
参考文献:
[1]李进.现代学徒制背景下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5(13):46.
[2]高葵芬.高职院校实施现代学徒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河南科学学院学报,2014(6):7.
[3]杨婧,李路芳.现代学徒制下高职辅导员的工作对策[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5(4):27.
编辑 鲁翠红
[关 键 词] 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23-0122-02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和《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 (教职成〔2014〕9号)等文件的出台,使实施现代学徒制成为当今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趋势。2015年6月,“现代学徒制试验班”在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杭科院”)信息工程学院正式开班,拉开了该校探索“现代学徒制”实用型技能人才培养新途径的序幕。在探索过程中,学校逐渐暴露出思政教育弱化、师资队伍不健全、学生思想波动大等问题。它迫切要求建立一种适应“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
一、现代学徒制的内涵及其在杭科院的运用
现代学徒制是围绕企业用工和现代产业用人标准,以学生(学徒)技能培养为核心,以专业设置、课程改革为纽带,以学校、企业的深度参与和教师、师傅的深入教授为支撑的校企共同交替培养人才的新模式。[1]其重要特征是学校与企业联合招生招工,教师与师傅联合传授知识技能。
2014年9月,杭科院与杭州林叶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举行校企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开始在2014级计算机信息管理(网络商务方向)专业进行现代学徒制试点改革。在此基础上,2015年9月,信息工程学院正式组建现代学徒制试验班——信管1401班。按照合作协议,学校引企入校,共同建立跨境电商实训基地。试验班实行小班化教学、公司化运作。企业选拔技术过硬的师傅与学徒进行一对多的技能传授。所有学生被分配到企业的工作岗位上,除周一上午统一安排公共课教学,其余时间全部上岗实操;根据企业的需求,初步设定了客服、销售、运营、推广、设计、仓储六种类型的岗位需求。学校保留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并配备了一名班主任和一名辅导员,负责试验班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由此可见,杭科院是按照传统的学院式教育模式来进行试验班的思想政治教育的。
二、现代学徒制背景下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结合对浙江省内几所高职院校学徒制改革的调查研究,并根据杭科院现代学徒制试验班3个多月的运行情况,我认为现代学徒制背景下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思想政治教育在整个育人过程中地位下降、比重减轻
从党的十八大报告到习近平总书记的五四讲话,中央反复强调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立德树人,也就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始终作为工作灵魂的“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然而,在探索现代学徒制过程中,绝大多数学校只是在专业教育教学方面进行探索,鲜有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进行配套改革的。首先,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往往在学校党委宣传部、学工部和校团委等部门的统一领导下,借助校园文化育人的平台,系统开展价值观养成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思想道德建设、综合素质教育等,现代学徒制实践模式呈现多样化。在空间上,既有引企入校,做校内学徒,又有学徒离校入企,实岗实操;在时间上,不同学校规定学生每周必须有3~5天在企业。这种多样性客观上导致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无法正常开展。其次,现代学徒制中的校企对接,是学校个体与企业个体的对接,对准企业设专业,对准岗位设课程,针对性很强。[2]这本质上与思想政治教育中提倡的“全面成才”“素质教育”等理念背道而驰。面对这些矛盾,大多数改革者知难而退,在现代学徒制育人模式中减轻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比重。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师资队伍不健全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颠覆传统学院式教育模式,教育主体由一元向多元转变。传统学院式教育模式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就是学校教师。其中既有专职的学工干部、辅导员,又有兼任班主任的专业教师。经过多年工作经验的积累,学校教师都能主动、从容地解决各种学生思想认识问题。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企业和学校都是育人主体。企业师傅虽然掌握了高超的岗位技能,却缺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力。他们无法敏锐地察觉学徒的思想波动,不能及时化解学生的困扰。企业“利益驱动”的行为导向,甚至使企业师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可有可无的,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学校配备的思政辅导员虽然有较强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力,却缺乏专业背景,不了解企业文化、各种岗位职责、工作情境,这同样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取得很好的效果。
(三)各种学生的思想、行为问题频发
正是这种忽视思想政治教育的观念,导致在学徒制学员管理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
1.心理问题增多
学校与企业管理的目标和风格大相径庭。前者是追求学生的全面关怀,体现人本化的管理风格。后者是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体现了指令式的管理风格。由管理者自上而下单向地制定工作任务,并附之以严苛的考核、奖惩制度等。在现代学徒制背景下,学生既是学校的“学生”,又是企业的“员工”,并且在双重身份之间不断转换,他们无法适应这种管理方式的变化。再加上,学员在岗期间会面临人际关系压力、竞争压力、定量化的工作业绩压力。因管理不善引发学员之间的不正当竞争、员工间的差别待遇等,造成学员情绪波动大,甚至出现退学、转班、旷工这样的消极行为。这些压力和情绪无法得到有效管理,造成心理问题频发。 2.价值观异化
学员在企业期间,会接触社会上、企业内复杂的思潮、人际关系和行為习惯,有好的方面也有不利于学生成长的一面。学生原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受到一定的冲击,理想与现实之间出现差距。学生处于重塑自我、适应社会的状态,如果被引导不当,很容易迷失自我。[3]
3.归属感缺失
学生往返于企业和学校之间,表面上有两个导师——学校的老师和企业的师傅。实则学生的管理会陷入不知该听谁的困境中。学生时常感觉自己既属于两方,又谁也不属于,出现了没有归属感的问题。
4.综合素质下降
现代学徒制过分强调“一专”的传授,却忽视“多能”的培养。它在时间、空间上决定了学生无法正常参加各类校园文化活动。而校园文化活动是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平台。长期从事同一工种的反复劳动,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更不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三、现代学徒制背景下构建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对策
(一)树立德育为先、开放育人、合作育人的教育理念
校企双方作为教育主体必须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在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地位与作用。从培养模式的顶层设计到实践探索过程,都要强化“德育为先”的意识。应该带领所有教师、师傅认识到教育的根本是对人的教育。其次是对职业的教育,并将这一指导思想入脑、入心。校企双方相互理解,相互包容,用开放、兼容的心态来接纳对方的管理制度、教育风格和工作措施等,规避因异质文化之间的互斥对思想政治教育带来负面影响。高职院校通过与企业紧密合作,建立统一、有效的校企联合教育管理机制。这种机制不仅关注受教育者的专业素质培养,还应体现在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实现校企间对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衔接,避免学校对在校外实习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出现断档和盲点的问题。
(二)构建一支“双师型”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
校企联合建立一支“双师型”的思想政治工作的精干队伍。将企业师傅、专业教师、思政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等纳入队伍中。企业选拔德才兼备的行家来担任学生的师傅。企业师傅在传授岗位技能的同时,用自身较高的职业素养、高尚的品德情操、独特的人格魅力等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专业教师既了解行业、企业和岗位情况,又熟悉学校和学生情况,应该作为校企沟通的重要桥梁,针对性地化解学生的思想困惑。思政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应尽快适应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覆盖到学生学习、生活、工作的各个方面。同时需要积极学习相关企业文化、专业前景、行业形势和就业情况,以便更好地协调企业和学校之间的关系,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职业规划时更有说服力。
(三)结合企业文化开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高职院校应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融入企业文化活动,策划一些新颖的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活动方案的策划要把学校和企业的文化精神高度融合在一起,做到合情、合理。活动形式可以是讲座、沙龙、晚会、户外素质拓展、观摩学习等。比如,用公司早会代替传统的班会,将职业道德、行为规范等融入早会主题;借助公司的新年晚会、周年庆典、户外素质拓展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归属感、认同感和凝聚力,释放不良情绪,缓解工作压力;通过举办劳模先进事迹报告会、企业表彰大会等,引导学生敬业爱岗、无私奉献、勤学奋进。也可以与企业的党组织合作,让学生党员参与政治理论学习会、党员先锋岗等,发挥他们的模范带头作用。
(四)建立健全高职学生思想政治评价体系
一个人思想政治觉悟的高低,不能仅凭一张考卷、一个教师给出成绩。现代学徒制有了企业的参与,学生的思想政治评价更增加了考核难度。高职辅导员对一个学生的综合考评也要发生变化,要把考评贯穿于整个学校和企业教育期间,参与考评的人员不仅有学校的老师辅导员,还包括企业的师傅和与学生近距离接触的指导人员,他们都可以对学生的思想政治进行综合考评。
参考文献:
[1]李进.现代学徒制背景下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5(13):46.
[2]高葵芬.高职院校实施现代学徒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河南科学学院学报,2014(6):7.
[3]杨婧,李路芳.现代学徒制下高职辅导员的工作对策[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5(4):27.
编辑 鲁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