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中主动参与,使课堂成为积极互动的、高质高效的课堂,使学生和教师一道成为课堂的主人。本文提出了师生课堂互动教学模式的探究与实践。
关键词:师生有效互动;有效课堂行动;教学策略
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把学生当成了接受知识的容器,一味要求学生听自己的讲和问,却很少顾及学生的议和答,学生的真实思维不是被打断,就是被教师简单地肯定或否定,阻隔了师生对话的通道,失去了相机诱导的良机。
笔者认为,教师只有放下架子,走到学生中去,倾听学生的发言,才能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师生有效互动,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一、师生有效互动的特点及作用
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一切交互作用和影响为主线,同时力求反映其与其他学生认知过程、情绪过程的对应关系的教学结构框架。其特点就是建立在“互动”的基础上,正确地认识和把握互动的特点,对于我们进一步理解和认识此模式的本质无疑是十分重要的。
1.互动是师生间、生生间的人际互动
互动是存在于课堂上,在师生间、生生间发生的一种人际互动。其互动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并且师生双方在互动中是同等重要、互为主客体的。
在互动中,无论是师生的身份还是互动的目的、内容和互动发生的途径、情景等,均体现出明显的教育性的特点。
2.互动是一种交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过程
互动不是教师对学生或学生对学生的单向、线性的影响,而是师生间、生生间的双向交互的影响。
师生间和生生间的这种交互作用和影响又不是一次性的或间断的,而是一个链状、循环的连续过程,师生正是在这样一个连续的动态过程中不断交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
3.互动包括师生彼此间的一切相互作用
其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就教师而言,如与个别学生、小组学生或全体学生的交往;或是与学生共同参与、指导教学等;就学生而言,可以是学生个体间的合作,学生群体间的合作,也可以是学生个体与学生群体的合作。
就教师而言,如对学生知识的教育、情感的交流、行为的指导和社交能力的培养等;就学生而言,可以是学习态度、价值观、能力、观点的相互影响等等。因此,互动从本质上讲,是一个包括多种形式、多种内容的互动体系。也因此,表现出明显的网络性和系统性的特点。
二、“交流-互动”教学模式
1.“交流-互动”
其过程是复杂的,非单向(线性)的。按照一条不变的程序进行教学,就会忽视交流互动。“交流-互动”的过程总是多向的,并不是简单的“讲→练→读→议→评”的过程就可以加以概括的。
2.“交流-互动”
其过程是开放的。在内容和形式上都不能将课堂封闭起来,预先制定一个不可改变的框框。要突出交流、交往、交换、交际。
3.“交流-互动”
其过程是非确定的,有随机性,有涨落。不像演员背台词,每场每幕都确定了的。教师不只是导演,学生不只是演员,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都是现编、现导、现演。要突出互动、互助、互联、互促。教学目标也是非确定的。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交流互动,教学目标还会有相应变化。
4.“交流-互动”
其过程是自己组织的,在教学过程中师生都通过“参与”,在自己“建构”。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双双都在相互作用,通过新的活动,建构新的图式。不是教师讲“条条”,学生背“条条”,考试考“条条”这种强制性的“他组织”,而是要讨论、质疑、启发、对话、反思、选择、组合、审美、评价、创新等等,根据“交流-互动”来确定教学的走向。
三、提高有效课堂行动策略
在师生互动教学实践中,必须遵循因材施教,多层次地全面开发学生个体的智力。其实,不少教师穷其一生的精力在研究教学方法,其归根结底也是围绕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增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的效益与质量这方面着手的。而“互动式”正好可以解决这些问题。
1.因材施教,广泛互动
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依据学生的智力因素学习成绩,学习习惯、接受能力、认知水平、兴趣等因素合理分组,把学生分为多个层次积极参与师生有效互动的目标。策划教学过程如下:
对程度较差的学生,采取低起点、慢速度、小台阶的原则;对程度好的学生,教师可以大胆放手让他们走,发散思维,张扬个性;对中等水平的学生,采取高密度、匀速度、多台阶的原则。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不同,使人人都有成功的喜悦,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问题点拨分层;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在问题讨论、问题探究、习题解答过程中,要有针对性地点拨;对于程度较差的学生主要是从知识生长点及疑点、难点处进行较为详细地点拨,而对于程度好的学生则偏重于解决问题的方法指导。
2.捕捉学生的闪光点
捕捉学生的闪光点是我从事教育工作以后,觉得比较容易拉进师生关系的一种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应注重情感教学,建立和谐的课堂气氛。我们人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当心情愉快的时候,往往思路开阔,思维敏捷,想象丰富,记忆力强,解决问题的整体效率高。我们应抓住这个重要因素,不断产生师生情感共鸣,激发师生双方的“教”与“学”的热情,建立一种和谐愉快的课堂气氛。认真地对待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注意力,既让他们感到老师在关注他们,又让他们感到课堂中容人了他们,充满了亲切和和谐课堂教学是师生双边活动的特点,我们提出的口号是“我的微笑,你的愉悦;我的期望,你的创意;我的理解、尊重、寬容,你的勤勉、热情、投入。”共同用激情创设和谐欢快的情境。
3.师生角色互换互动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一般先讲授所要学习的概念和原理,而后再让学生去做一定的练习,尝试去解答有关的习题,其潜在的假设是:学和做是两个独立的过程,只有先学会了才能去做,去解决有关的问题。而现在倡导的教学理念,正好用相反的思路来设计教学。先鼓励学生去做,在做中学。因为在学生做的过程中,学生要综合运用原有的知识经验,甚至可能还要查阅有关的资料,从而做出合理的综合和推论,分析、解释当前的问题,形成自己的假设和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田小飞.高中课堂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3(10)
[2]贾振君.建立公平的课堂师生互动关系[J].新课程(教研).2011(04)
[3]王丽.提高课堂师生互动实效的教学策略设计[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11)
[4]左璜,黄甫全.课堂互动研究的主题、方法与趋势[J].外国教育研究.2011(05)
关键词:师生有效互动;有效课堂行动;教学策略
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把学生当成了接受知识的容器,一味要求学生听自己的讲和问,却很少顾及学生的议和答,学生的真实思维不是被打断,就是被教师简单地肯定或否定,阻隔了师生对话的通道,失去了相机诱导的良机。
笔者认为,教师只有放下架子,走到学生中去,倾听学生的发言,才能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师生有效互动,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一、师生有效互动的特点及作用
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一切交互作用和影响为主线,同时力求反映其与其他学生认知过程、情绪过程的对应关系的教学结构框架。其特点就是建立在“互动”的基础上,正确地认识和把握互动的特点,对于我们进一步理解和认识此模式的本质无疑是十分重要的。
1.互动是师生间、生生间的人际互动
互动是存在于课堂上,在师生间、生生间发生的一种人际互动。其互动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并且师生双方在互动中是同等重要、互为主客体的。
在互动中,无论是师生的身份还是互动的目的、内容和互动发生的途径、情景等,均体现出明显的教育性的特点。
2.互动是一种交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过程
互动不是教师对学生或学生对学生的单向、线性的影响,而是师生间、生生间的双向交互的影响。
师生间和生生间的这种交互作用和影响又不是一次性的或间断的,而是一个链状、循环的连续过程,师生正是在这样一个连续的动态过程中不断交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
3.互动包括师生彼此间的一切相互作用
其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就教师而言,如与个别学生、小组学生或全体学生的交往;或是与学生共同参与、指导教学等;就学生而言,可以是学生个体间的合作,学生群体间的合作,也可以是学生个体与学生群体的合作。
就教师而言,如对学生知识的教育、情感的交流、行为的指导和社交能力的培养等;就学生而言,可以是学习态度、价值观、能力、观点的相互影响等等。因此,互动从本质上讲,是一个包括多种形式、多种内容的互动体系。也因此,表现出明显的网络性和系统性的特点。
二、“交流-互动”教学模式
1.“交流-互动”
其过程是复杂的,非单向(线性)的。按照一条不变的程序进行教学,就会忽视交流互动。“交流-互动”的过程总是多向的,并不是简单的“讲→练→读→议→评”的过程就可以加以概括的。
2.“交流-互动”
其过程是开放的。在内容和形式上都不能将课堂封闭起来,预先制定一个不可改变的框框。要突出交流、交往、交换、交际。
3.“交流-互动”
其过程是非确定的,有随机性,有涨落。不像演员背台词,每场每幕都确定了的。教师不只是导演,学生不只是演员,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都是现编、现导、现演。要突出互动、互助、互联、互促。教学目标也是非确定的。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交流互动,教学目标还会有相应变化。
4.“交流-互动”
其过程是自己组织的,在教学过程中师生都通过“参与”,在自己“建构”。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双双都在相互作用,通过新的活动,建构新的图式。不是教师讲“条条”,学生背“条条”,考试考“条条”这种强制性的“他组织”,而是要讨论、质疑、启发、对话、反思、选择、组合、审美、评价、创新等等,根据“交流-互动”来确定教学的走向。
三、提高有效课堂行动策略
在师生互动教学实践中,必须遵循因材施教,多层次地全面开发学生个体的智力。其实,不少教师穷其一生的精力在研究教学方法,其归根结底也是围绕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增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的效益与质量这方面着手的。而“互动式”正好可以解决这些问题。
1.因材施教,广泛互动
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依据学生的智力因素学习成绩,学习习惯、接受能力、认知水平、兴趣等因素合理分组,把学生分为多个层次积极参与师生有效互动的目标。策划教学过程如下:
对程度较差的学生,采取低起点、慢速度、小台阶的原则;对程度好的学生,教师可以大胆放手让他们走,发散思维,张扬个性;对中等水平的学生,采取高密度、匀速度、多台阶的原则。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不同,使人人都有成功的喜悦,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问题点拨分层;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在问题讨论、问题探究、习题解答过程中,要有针对性地点拨;对于程度较差的学生主要是从知识生长点及疑点、难点处进行较为详细地点拨,而对于程度好的学生则偏重于解决问题的方法指导。
2.捕捉学生的闪光点
捕捉学生的闪光点是我从事教育工作以后,觉得比较容易拉进师生关系的一种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应注重情感教学,建立和谐的课堂气氛。我们人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当心情愉快的时候,往往思路开阔,思维敏捷,想象丰富,记忆力强,解决问题的整体效率高。我们应抓住这个重要因素,不断产生师生情感共鸣,激发师生双方的“教”与“学”的热情,建立一种和谐愉快的课堂气氛。认真地对待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注意力,既让他们感到老师在关注他们,又让他们感到课堂中容人了他们,充满了亲切和和谐课堂教学是师生双边活动的特点,我们提出的口号是“我的微笑,你的愉悦;我的期望,你的创意;我的理解、尊重、寬容,你的勤勉、热情、投入。”共同用激情创设和谐欢快的情境。
3.师生角色互换互动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一般先讲授所要学习的概念和原理,而后再让学生去做一定的练习,尝试去解答有关的习题,其潜在的假设是:学和做是两个独立的过程,只有先学会了才能去做,去解决有关的问题。而现在倡导的教学理念,正好用相反的思路来设计教学。先鼓励学生去做,在做中学。因为在学生做的过程中,学生要综合运用原有的知识经验,甚至可能还要查阅有关的资料,从而做出合理的综合和推论,分析、解释当前的问题,形成自己的假设和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田小飞.高中课堂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3(10)
[2]贾振君.建立公平的课堂师生互动关系[J].新课程(教研).2011(04)
[3]王丽.提高课堂师生互动实效的教学策略设计[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11)
[4]左璜,黄甫全.课堂互动研究的主题、方法与趋势[J].外国教育研究.2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