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地理课堂上从过去的填鸭式教学,学生“被动学习”、“机械学习”、“他主学习” 转变为“我的课堂我做主”,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
【关键词】地理课堂自主学习
新的教育理念告诉我们:教育必须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唤醒、开掘与提升,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全面成长,促进学生认识、情感、态度与技能等方面的和谐发展;必须关注学生的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的形成,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地理课堂上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不再被动地跟着教师走,跟着教材走,而是发挥其个体能动作用主动地、独立地、有目的地去进行学习。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有部分教师不知如何下手,仍然是填鸭式教学,使学生“被动学习”、“机械学习”、“他主学习”,造成高耗低效的后果。那么,如何把新的地理教育理念自觉地落实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如何在地理课堂上促成学生的自主学习?我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总结了以下几个方面供大家参考。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达尔文在自转中写道:“沉溺于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就会主动而深入了解任何复杂的问题。”学生只有对学习感兴趣了,他才能把学习当成一件既轻松又愉快的事情,才能乐学、会学、勤学。所以,我在平时的地理课堂教学中,根据教材特点,尽可能的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激发起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我在讲《青藏地区》一节时,首先播放《青藏高原》这首歌曲,同学们在欣赏歌曲的同时,注意观察歌曲中出现的地理景观画面,当学生听到“我看见一座座山,一座座山川,一座座山川相连......”当学生看到画面中出现的“雪山连绵、冰川广布”景觀时,不禁发出疑问:青藏高原位于什么地区?为什么会有那么多雪山和那么厚的冰川呢?青藏高原是什么气候呢?气候有什么特点呢?人能在那里生存吗?......这样,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促使学生带着疑问,有兴趣去主动的学习这一节内容。再比如,我在准备《中国的旅游资源》一节时,我首先向学生播放大量有关我国旅游资源的录象资料和旅游图片,学生兴趣很浓,非常想知道我国的旅游资源有哪些,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已调动起来,接着,我又把学生分成四个小组,分别搜集我国四类旅游资源的相关资料,然后分别向学生介绍。学生为了展示自己的成果,都会积极主动的去学习。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激发起学生求知的欲望和自主学习的兴趣,会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为“兴趣能把精力集中到一点,其力量好比炸药,立即把障碍物炸得干干净净。”(引用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的话)
二、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努力目标,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
建构主义学习观点认为:地理学习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的建构过程,这种建构不可能由他人代替。因此,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好师生角色定位,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学由学生的“疑”开始,要把“疑”作为学生学习的子目标。通过教师创设的一系列活动,让学生自己发现要学习的东西,从而确立目标。当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会不断出现他们在感知理解新知识时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又成为学生学习过程的新目标。学生明确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和需要达到的目标,进而围绕目标自己动手、动口、动脑,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自学、独立思考、讨论、合作等方法,摈弃错误,发现真理,进而完成由现有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转化。
例如:我在讲《黄河》一节时,我首先播放一段多媒体录象,展示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画面,学生马上形成疑问:为什么会形成“地上河”?追根溯源,学生会进一步产生疑问:黄河发源于什么地方?流经哪些地形区?黄河的泥沙哪来的?黄河有哪些功过?通过这些问题,学生确立了一个个学习的子目标。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学习中取得成功是学生精神力量的唯一源泉”,当学生通过自身努力达成目标后,其成功的喜悦特别强烈,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在完成一个个子目标的成功中完成对教学目标的整体突破。
三、营造探究的空间,促成学生自主学习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第十条规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所以,探究式教学已成为当今教育的主流,它在课堂上以培养学生探究性思维的方法为目标,使学生进行主动的学习。作为地理教师,我努力为学生营造主动探究的空间,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生活体验,让学生有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笔尝试、动口表达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机会,鼓励指导学生去探究发现,使学生由外部的接受活动逐步转化为内部的智力活动,从而获取知识,发展能力,以更积极的态度参与自主学习。
例如,我在讲授我国“水资源和水能资源”一节时,采用角色变换的方法,提出问题:假如你是我国水利部门的最高级领导,请你分析一下我国水资源总量并不少,为什么北方地区却严重缺水呢?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得出结论:我国水资源的分布情况是南多北少,而耕地的分布却是南少北多。这种水、土资源配合欠佳的状况,进一步加剧了我国北方地区缺水的程度。我抓住细节,进一步创设问题:怎样解决我国水资源不足的问题呢?学生又积极地主动探究学习,得出结论:跨流域调水,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兴修水库,解决水资源季节变化的问题;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这时,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我抓住机会,创设问题:假如你是农业部门的一位管理人员,针对我国缺水的现实状况,发展什么样的农业才好呢?农业结构如何调整呢?通过这些情景设置和探究性的问题,促成学生自主学习。
四、注重学法指导,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未来学家认为:“未来的文盲将不再是那些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正如第斯多惠所言:
“科学的知识不应该传授给学生的,而应当引导学生去发现它们,独立地掌握它们”。因此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需要教师的学法指导。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关键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由“想学”过渡到“会学”,使学生真正成为自主学习的主人。为此,我总结了“三步法”:一是接触,通常就是指预习这一环节,但不是一般的看课本,而要抓住知识提纲,建立自己的学案;二是尝试,根据课堂上得到的新的启发,尝试编知识“辞典”,列表格,对重点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建立自己的信息库。如”美国地理概况”,“世界之最”等;三是全息,复习过程中要进行广泛地发散性思维训练,丢开课本,在心中想象一张地图,并进行相关知识的回忆。例如,让学生尽量多的列出非洲的“世界之最”等。
五、尝试成功,激励学生自主学习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让学生通过活动或在活动中自己体验所经历的学习过程的成败,让其享受成功喜悦,能激励学生主动的自主学习。如在初中地理第一册,“世界的气候分布”第一节,让学生开展一次环球旅行,当旅行到东南亚时,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绘制一幅东南亚房屋建筑图。同学们经过讨论自主探究,绘制出各种各样的房屋样式,大多能考虑这里降水多、气温高,也有同学考虑这里受台风的影响等多种条件,各自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解释设计理由,并相互鼓励,充分尝试成功的喜悦。最后,教师通过资料图片,点评学生作品,让学生理解自己思维的闪光点与盲点,激励学生进一步学习。
【关键词】地理课堂自主学习
新的教育理念告诉我们:教育必须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唤醒、开掘与提升,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全面成长,促进学生认识、情感、态度与技能等方面的和谐发展;必须关注学生的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的形成,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地理课堂上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不再被动地跟着教师走,跟着教材走,而是发挥其个体能动作用主动地、独立地、有目的地去进行学习。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有部分教师不知如何下手,仍然是填鸭式教学,使学生“被动学习”、“机械学习”、“他主学习”,造成高耗低效的后果。那么,如何把新的地理教育理念自觉地落实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如何在地理课堂上促成学生的自主学习?我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总结了以下几个方面供大家参考。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达尔文在自转中写道:“沉溺于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就会主动而深入了解任何复杂的问题。”学生只有对学习感兴趣了,他才能把学习当成一件既轻松又愉快的事情,才能乐学、会学、勤学。所以,我在平时的地理课堂教学中,根据教材特点,尽可能的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激发起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我在讲《青藏地区》一节时,首先播放《青藏高原》这首歌曲,同学们在欣赏歌曲的同时,注意观察歌曲中出现的地理景观画面,当学生听到“我看见一座座山,一座座山川,一座座山川相连......”当学生看到画面中出现的“雪山连绵、冰川广布”景觀时,不禁发出疑问:青藏高原位于什么地区?为什么会有那么多雪山和那么厚的冰川呢?青藏高原是什么气候呢?气候有什么特点呢?人能在那里生存吗?......这样,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促使学生带着疑问,有兴趣去主动的学习这一节内容。再比如,我在准备《中国的旅游资源》一节时,我首先向学生播放大量有关我国旅游资源的录象资料和旅游图片,学生兴趣很浓,非常想知道我国的旅游资源有哪些,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已调动起来,接着,我又把学生分成四个小组,分别搜集我国四类旅游资源的相关资料,然后分别向学生介绍。学生为了展示自己的成果,都会积极主动的去学习。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激发起学生求知的欲望和自主学习的兴趣,会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为“兴趣能把精力集中到一点,其力量好比炸药,立即把障碍物炸得干干净净。”(引用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的话)
二、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努力目标,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
建构主义学习观点认为:地理学习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的建构过程,这种建构不可能由他人代替。因此,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好师生角色定位,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学由学生的“疑”开始,要把“疑”作为学生学习的子目标。通过教师创设的一系列活动,让学生自己发现要学习的东西,从而确立目标。当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会不断出现他们在感知理解新知识时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又成为学生学习过程的新目标。学生明确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和需要达到的目标,进而围绕目标自己动手、动口、动脑,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自学、独立思考、讨论、合作等方法,摈弃错误,发现真理,进而完成由现有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转化。
例如:我在讲《黄河》一节时,我首先播放一段多媒体录象,展示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画面,学生马上形成疑问:为什么会形成“地上河”?追根溯源,学生会进一步产生疑问:黄河发源于什么地方?流经哪些地形区?黄河的泥沙哪来的?黄河有哪些功过?通过这些问题,学生确立了一个个学习的子目标。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学习中取得成功是学生精神力量的唯一源泉”,当学生通过自身努力达成目标后,其成功的喜悦特别强烈,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在完成一个个子目标的成功中完成对教学目标的整体突破。
三、营造探究的空间,促成学生自主学习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第十条规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所以,探究式教学已成为当今教育的主流,它在课堂上以培养学生探究性思维的方法为目标,使学生进行主动的学习。作为地理教师,我努力为学生营造主动探究的空间,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生活体验,让学生有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笔尝试、动口表达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机会,鼓励指导学生去探究发现,使学生由外部的接受活动逐步转化为内部的智力活动,从而获取知识,发展能力,以更积极的态度参与自主学习。
例如,我在讲授我国“水资源和水能资源”一节时,采用角色变换的方法,提出问题:假如你是我国水利部门的最高级领导,请你分析一下我国水资源总量并不少,为什么北方地区却严重缺水呢?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得出结论:我国水资源的分布情况是南多北少,而耕地的分布却是南少北多。这种水、土资源配合欠佳的状况,进一步加剧了我国北方地区缺水的程度。我抓住细节,进一步创设问题:怎样解决我国水资源不足的问题呢?学生又积极地主动探究学习,得出结论:跨流域调水,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兴修水库,解决水资源季节变化的问题;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这时,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我抓住机会,创设问题:假如你是农业部门的一位管理人员,针对我国缺水的现实状况,发展什么样的农业才好呢?农业结构如何调整呢?通过这些情景设置和探究性的问题,促成学生自主学习。
四、注重学法指导,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未来学家认为:“未来的文盲将不再是那些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正如第斯多惠所言:
“科学的知识不应该传授给学生的,而应当引导学生去发现它们,独立地掌握它们”。因此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需要教师的学法指导。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关键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由“想学”过渡到“会学”,使学生真正成为自主学习的主人。为此,我总结了“三步法”:一是接触,通常就是指预习这一环节,但不是一般的看课本,而要抓住知识提纲,建立自己的学案;二是尝试,根据课堂上得到的新的启发,尝试编知识“辞典”,列表格,对重点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建立自己的信息库。如”美国地理概况”,“世界之最”等;三是全息,复习过程中要进行广泛地发散性思维训练,丢开课本,在心中想象一张地图,并进行相关知识的回忆。例如,让学生尽量多的列出非洲的“世界之最”等。
五、尝试成功,激励学生自主学习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让学生通过活动或在活动中自己体验所经历的学习过程的成败,让其享受成功喜悦,能激励学生主动的自主学习。如在初中地理第一册,“世界的气候分布”第一节,让学生开展一次环球旅行,当旅行到东南亚时,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绘制一幅东南亚房屋建筑图。同学们经过讨论自主探究,绘制出各种各样的房屋样式,大多能考虑这里降水多、气温高,也有同学考虑这里受台风的影响等多种条件,各自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解释设计理由,并相互鼓励,充分尝试成功的喜悦。最后,教师通过资料图片,点评学生作品,让学生理解自己思维的闪光点与盲点,激励学生进一步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