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以计算机和网络为基础的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按照实施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策略,本文就如何在生物综合实践课程中渗入信息技术作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探讨: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利用信息技术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指导,开发他们的创造力。
【关键词】生物综合实践活动课信息技术课程整合
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新课程结构中明确规定“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信息技术教育、劳动技术教育……”,并强调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要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所谓信息技术是指信息产生、加工、传递、利用的方法和技术。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就是指要让学生具备获得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技术的能力,从而形成良好的文化素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整统性较强的学科,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自主进行综合性的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为主要目的的实践性课程。在课程实施中,应该强调信息技术的渗透。因为基础教育改革必须借助于现代教育技术的渗透,实现这一目标的基本策略是实施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而整合的关键就是要把信息技术当作学生获得信息、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和构建知识的工具。按照实施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策略,现就如何在生物综合实践课程中渗入信息技术作以下几个方面的探讨:
一、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师生交互、提高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能力
生物综合实践活动最终的目的是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以自愿的乐意的心态参与认识事物的过程,使他们在活动过程中常处思维活跃状态,并把各门学科知识交叉重叠的部分具体化,把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被动的学转化为学生自己主动的学,同时 增强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合作意识。
生物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广泛,面向广阔的自然界,自然界中不同的动、植物生命活动都可用来达到同样的的课程认识目的,它同时又综合了其他学科的大量知识,使教师的指导思想迅速渗透到学生思维中,促进了师生之间的交流和融会贯通。也就是说,我们要善于把学生引导到主动学习的状态中去,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现代信息技术正是达到这一目的的良好媒介,它把各个学科的特点充分地融合在一起,把各个抽象的知识点转化学生喜闻乐见的图像、声音等多媒体要素。而数码相机和数码摄像机的相继问世,给学生知识的汇聚提供了更大的方便;加上计算机本身特有的交互式特点,为教师创设教学情景提供了有利条件。计算机的直观性,为学生提供了感性的材料以诱导启发、开拓思维,同时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们的主体性热情,使学生的想象在思维的空间自由翱翔。
例如:在开展研究性的生物综合活动中,我们针对新教材中“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动物绕道取食”等探究实验中存在的材料难找、实验需时太长等在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难题,指导活动小组同学通过互联网搜索,了解有关鼠妇生活习性,及其他对光有强烈反应的低等动物种类,如面包虫、蚯蚓等,选择其中生活习性与鼠妇相似的种类进行培养和观察,并用数码相机和摄像机拍摄下它们的活动过程,研究其是否可以代替鼠妇作为实验材料,力求找到更适于本探究实验的材料和方法。
我们利用信息技术把学生在网上搜集到的资料和用数码相机及录像机拍下来的资料,转换成可以在计算机放映的AVI文件或幻灯片课件,配上悦耳的音乐和解说,播放给全班同学看。当学生看见各种有趣的动物行为时,反应非常热烈,提出不少疑问:鼠妇为什么缩成团?用水泡它们会死吗?其它昆虫也会这样吗?蚯蚓没有眼睛怎能看见虾肉和光线呢?它们怕水怕热吗?放进温水会有什么反应?强烈的探究欲望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这时,我们及时将学生引向进一步探究,一方面鼓励他们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网络去寻找答案;一方面指导他们用强光、不同强度的温度和酸碱度对蚯蚓和鼠妇进行刺激,并用摄像机把它们的反应过程拍下来,再通过视听媒体的慢速播放,配上实验组同学对实验结果的说明,同学们终于了解到蚯蚓并没有眼睛,它们是通过感光器、嗅觉等来避光和寻找食物;而鼠妇卷成一团,一动不动,是一种自我保护行为。正是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化组合,开拓了学生的思维,而活动的画面直接刺激着他们的感官,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他们进入主动和自主学习状态。
二、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
如前所述,生物学科综合了语文、美术、音乐、劳动等学科的知识,这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鉴赏能力和团结合作精神的重要前提,对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都起了促进作用。在活动的前期准备、实施和后期活动延伸中,现代信息技术都起了很大的作用,极大地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很好地体现了信息技术的强大功效。
兴趣是学习动机的原动力,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探索知识的内在动力。只有引起他们强烈探究欲望和探索学习的兴趣,才能发挥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作用,使他们以高昂的情绪主动接受新知识。现代信息技术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中充分发挥了计算机及网络的作用,使教师的指导活动、引入主题等方面的形式变得生动活泼,更易为学生接受。指导老师在整个活动中可适时地调用计算机的图像、动画、声音、文本等多媒体因素,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方面的感官,给学生以美好的享受,能保持学生在活动中的积极性,有效地激发了他们的兴趣。例如:在“涡虫的切割再生”探究实验活动中,一开始学生对这长不到1厘米、宽不到2毫米的扁形动物一点兴趣都没有,都认为后它们切割后根本不能生存,但当我们把涡虫纵切、横切、分三段切,形成双尾的、形成双头双尾的等多种切割再生实验过程和结果通过计算机的动画、图形、声音、视频等多媒体素材播放出来后,涡虫在各种再生实验中有趣的再生过程及运动、取食方式很快就吸引了学生,他们的兴趣被激发起来了,主动参与到涡虫切割再生探究活动中来。本人依照上述方法指导学生对涡虫进行了两年的研究,学生终于成功地掌握了涡虫的多种切割再生培养方法,并在广州市青少年科技协会举办的生物竞赛中以“草履虫的净化作用及与涡虫共栖”为题参赛获得奖项。这项探究课程的成功,与我们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调动学生积极性是分不开的。正是自编软件传达知识的方法,使学生在参与活动过程中,提高了信息技术操作能力和对生物学科的兴趣,吸引着他们自动对信息技术作进一步的摸索。不仅如此,涡虫成功的培养,为我校课外活动提供了材料,同时还为其他学校提供了涡虫这种较难培养的实验材料及对其培养经验。
三、利用信息技术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指导,开发他们的创造力
“智力资源”中最宝贵的就是创造性思维能力,这种能力能促进学生各种能力的提高,开展综合活动课的根本目的正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创造性思维存在着与习常思维过程不同的具有独特意义的思维方式和思维环节。当习常思维不能解决问题时,就会促使人们转换另一种思维方式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这种思维方式就是创造性思维,也就是说创造性思维能使学生在考虑题时,思维指向发生变化,甚至打破某些惯常思维定势,因此,在综合活动课中也应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教师在活动中如果能从正向思维、逆向思维、集中思维、发散思维、立体思维、平面思维等思维方式多方面去引导学生,就能极好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例如在“动、植物标本模型制作设计”和“昆虫翅足贴画创作”活动中,我们先让各小组的学生自己选题、独立思考,根据教材内容需要,设计制作方案,并让他们绘出设计图,写出作品构思和制作过程,然后用实物投射仪把学生的设计图投影到大屏幕上,再由小组代表描述制作意图。其它同学根据作品的造型设计、制作材料等给予评价,如用料是否环保、经济,形状结构与实物是否相符等,提出建议并给贴画命名。看着屏幕上一幅幅构思新颖、栩栩如生的设计图,同学们的思维活跃起来了,这一个个具有建设性的建议和动听的名字在他们的口中脱口而出,学生的创新思维随着大屏幕上一幅幅画面扩展着……这样一种效果是在教师的口头描述中是难以达到的。
四、信息网络拓宽了学生们知识的来源,促使综合活动走向深入发展
随着各个学科交叉越来越多,各类计算机教学课件和软件逐渐增多,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特点和作用就更加突出了。尤其是如何充分利用互联网来为教学服务,更是我们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努力探索的一个重点。信息技术在社会各领域的广泛应用带来了信息的多源性、可选取性和易得性,有助于学生们获得大量的综合信息拓宽知识层面。例如,在“防污绿化植物的调查与选择”、“转基因食品研究”、“调查环境污染的种类”、“草履虫的净化功能”等的综合活动课中,学生学习调查探究方法、实验操作技能等虽然重要,但把活动引向深入的重要环节同样不同忽视。
例如:让学生知道防污抗污植物的种类知识、实验材料的选择与培养、抗大气污染植物的选择与分布、产生环境污染的原因等等,都应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充分利用校园网优势,让学生自己通过互联网搜集有关方面的知识,教师在指导他们综合运用知识的方法。同时利用活动成果进行展示评比,看谁在网上搜集的信息资料更丰富、制作出来的作品更精彩,看看谁在互联网这个“知识的海洋”里搜索到更多的知识资源。通过互联网的搜索探求,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生物学知识大幅增加,如他们了解到夹竹桃、大叶合欢、正木等植物具有很强的抗有毒气体功能,是理想的工厂和街道绿化植物;了解到草履虫虽然是一种小小的单细胞动物,但它却在遗传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等领域内被广泛利用。它们不仅可以净化污水,还可以作为水质酸碱度高低的指示生物等等丰富的知识。在互联网这个“知识的海洋”里,学生不仅学习到很多,而且还会发现自己的知识非常有限,从而对学习产生一种迫切感,更希望利用更多的信息技术促进自己的学习,掌握利用网络进行探究性学习的方法。
五、总结与体会
从多次开展的生物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过程和效果来看,这些活动对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掌握调查研究方法及扩展学生思维等方面,与当初设想是一致的。而现代化信息技术与活动内容成功的整合,是收到良好的效果的一大因素,信息技术不仅加强了师生之间的沟通,而且有利于老师把各种抽象的理论和动手操作的实践结合起来,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我校学生在通过参与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整合课程后,在各方面都获得提高。例如:我们设计的“草履虫的净化作用及与涡虫共栖”、“污水对金鱼生命活动的影响”、“广州常见中草药植物识别”、“水仙的雕刻与造型”、“昆虫知识及标本制作”等参赛项目在广州市青科协举办的环保竞赛活动中均获得了奖项。
通过以上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探究,我深刻体会到现代信息技术对课程改革和延伸的必要性,也坚定了我们以后在教学中将其更好地与各学科整合的信心。
参考文献:
[1]孙杰远主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7月第1版。
[2]张家全著《网络与教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年1月第1版。
[3]霍益萍主编《研究性学习实验与探索》广西教育出版社2002年2月第2版。
[4]孙立春著《新课程改革实用导读》山东教育出版社2003年11月第1版。
(作者单位:510140广东广州市第三十六中学)
【关键词】生物综合实践活动课信息技术课程整合
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新课程结构中明确规定“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信息技术教育、劳动技术教育……”,并强调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要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所谓信息技术是指信息产生、加工、传递、利用的方法和技术。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就是指要让学生具备获得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技术的能力,从而形成良好的文化素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整统性较强的学科,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自主进行综合性的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为主要目的的实践性课程。在课程实施中,应该强调信息技术的渗透。因为基础教育改革必须借助于现代教育技术的渗透,实现这一目标的基本策略是实施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而整合的关键就是要把信息技术当作学生获得信息、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和构建知识的工具。按照实施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策略,现就如何在生物综合实践课程中渗入信息技术作以下几个方面的探讨:
一、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师生交互、提高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能力
生物综合实践活动最终的目的是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以自愿的乐意的心态参与认识事物的过程,使他们在活动过程中常处思维活跃状态,并把各门学科知识交叉重叠的部分具体化,把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被动的学转化为学生自己主动的学,同时 增强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合作意识。
生物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广泛,面向广阔的自然界,自然界中不同的动、植物生命活动都可用来达到同样的的课程认识目的,它同时又综合了其他学科的大量知识,使教师的指导思想迅速渗透到学生思维中,促进了师生之间的交流和融会贯通。也就是说,我们要善于把学生引导到主动学习的状态中去,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现代信息技术正是达到这一目的的良好媒介,它把各个学科的特点充分地融合在一起,把各个抽象的知识点转化学生喜闻乐见的图像、声音等多媒体要素。而数码相机和数码摄像机的相继问世,给学生知识的汇聚提供了更大的方便;加上计算机本身特有的交互式特点,为教师创设教学情景提供了有利条件。计算机的直观性,为学生提供了感性的材料以诱导启发、开拓思维,同时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们的主体性热情,使学生的想象在思维的空间自由翱翔。
例如:在开展研究性的生物综合活动中,我们针对新教材中“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动物绕道取食”等探究实验中存在的材料难找、实验需时太长等在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难题,指导活动小组同学通过互联网搜索,了解有关鼠妇生活习性,及其他对光有强烈反应的低等动物种类,如面包虫、蚯蚓等,选择其中生活习性与鼠妇相似的种类进行培养和观察,并用数码相机和摄像机拍摄下它们的活动过程,研究其是否可以代替鼠妇作为实验材料,力求找到更适于本探究实验的材料和方法。
我们利用信息技术把学生在网上搜集到的资料和用数码相机及录像机拍下来的资料,转换成可以在计算机放映的AVI文件或幻灯片课件,配上悦耳的音乐和解说,播放给全班同学看。当学生看见各种有趣的动物行为时,反应非常热烈,提出不少疑问:鼠妇为什么缩成团?用水泡它们会死吗?其它昆虫也会这样吗?蚯蚓没有眼睛怎能看见虾肉和光线呢?它们怕水怕热吗?放进温水会有什么反应?强烈的探究欲望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这时,我们及时将学生引向进一步探究,一方面鼓励他们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网络去寻找答案;一方面指导他们用强光、不同强度的温度和酸碱度对蚯蚓和鼠妇进行刺激,并用摄像机把它们的反应过程拍下来,再通过视听媒体的慢速播放,配上实验组同学对实验结果的说明,同学们终于了解到蚯蚓并没有眼睛,它们是通过感光器、嗅觉等来避光和寻找食物;而鼠妇卷成一团,一动不动,是一种自我保护行为。正是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化组合,开拓了学生的思维,而活动的画面直接刺激着他们的感官,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他们进入主动和自主学习状态。
二、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
如前所述,生物学科综合了语文、美术、音乐、劳动等学科的知识,这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鉴赏能力和团结合作精神的重要前提,对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都起了促进作用。在活动的前期准备、实施和后期活动延伸中,现代信息技术都起了很大的作用,极大地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很好地体现了信息技术的强大功效。
兴趣是学习动机的原动力,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探索知识的内在动力。只有引起他们强烈探究欲望和探索学习的兴趣,才能发挥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作用,使他们以高昂的情绪主动接受新知识。现代信息技术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中充分发挥了计算机及网络的作用,使教师的指导活动、引入主题等方面的形式变得生动活泼,更易为学生接受。指导老师在整个活动中可适时地调用计算机的图像、动画、声音、文本等多媒体因素,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方面的感官,给学生以美好的享受,能保持学生在活动中的积极性,有效地激发了他们的兴趣。例如:在“涡虫的切割再生”探究实验活动中,一开始学生对这长不到1厘米、宽不到2毫米的扁形动物一点兴趣都没有,都认为后它们切割后根本不能生存,但当我们把涡虫纵切、横切、分三段切,形成双尾的、形成双头双尾的等多种切割再生实验过程和结果通过计算机的动画、图形、声音、视频等多媒体素材播放出来后,涡虫在各种再生实验中有趣的再生过程及运动、取食方式很快就吸引了学生,他们的兴趣被激发起来了,主动参与到涡虫切割再生探究活动中来。本人依照上述方法指导学生对涡虫进行了两年的研究,学生终于成功地掌握了涡虫的多种切割再生培养方法,并在广州市青少年科技协会举办的生物竞赛中以“草履虫的净化作用及与涡虫共栖”为题参赛获得奖项。这项探究课程的成功,与我们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调动学生积极性是分不开的。正是自编软件传达知识的方法,使学生在参与活动过程中,提高了信息技术操作能力和对生物学科的兴趣,吸引着他们自动对信息技术作进一步的摸索。不仅如此,涡虫成功的培养,为我校课外活动提供了材料,同时还为其他学校提供了涡虫这种较难培养的实验材料及对其培养经验。
三、利用信息技术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指导,开发他们的创造力
“智力资源”中最宝贵的就是创造性思维能力,这种能力能促进学生各种能力的提高,开展综合活动课的根本目的正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创造性思维存在着与习常思维过程不同的具有独特意义的思维方式和思维环节。当习常思维不能解决问题时,就会促使人们转换另一种思维方式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这种思维方式就是创造性思维,也就是说创造性思维能使学生在考虑题时,思维指向发生变化,甚至打破某些惯常思维定势,因此,在综合活动课中也应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教师在活动中如果能从正向思维、逆向思维、集中思维、发散思维、立体思维、平面思维等思维方式多方面去引导学生,就能极好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例如在“动、植物标本模型制作设计”和“昆虫翅足贴画创作”活动中,我们先让各小组的学生自己选题、独立思考,根据教材内容需要,设计制作方案,并让他们绘出设计图,写出作品构思和制作过程,然后用实物投射仪把学生的设计图投影到大屏幕上,再由小组代表描述制作意图。其它同学根据作品的造型设计、制作材料等给予评价,如用料是否环保、经济,形状结构与实物是否相符等,提出建议并给贴画命名。看着屏幕上一幅幅构思新颖、栩栩如生的设计图,同学们的思维活跃起来了,这一个个具有建设性的建议和动听的名字在他们的口中脱口而出,学生的创新思维随着大屏幕上一幅幅画面扩展着……这样一种效果是在教师的口头描述中是难以达到的。
四、信息网络拓宽了学生们知识的来源,促使综合活动走向深入发展
随着各个学科交叉越来越多,各类计算机教学课件和软件逐渐增多,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特点和作用就更加突出了。尤其是如何充分利用互联网来为教学服务,更是我们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努力探索的一个重点。信息技术在社会各领域的广泛应用带来了信息的多源性、可选取性和易得性,有助于学生们获得大量的综合信息拓宽知识层面。例如,在“防污绿化植物的调查与选择”、“转基因食品研究”、“调查环境污染的种类”、“草履虫的净化功能”等的综合活动课中,学生学习调查探究方法、实验操作技能等虽然重要,但把活动引向深入的重要环节同样不同忽视。
例如:让学生知道防污抗污植物的种类知识、实验材料的选择与培养、抗大气污染植物的选择与分布、产生环境污染的原因等等,都应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充分利用校园网优势,让学生自己通过互联网搜集有关方面的知识,教师在指导他们综合运用知识的方法。同时利用活动成果进行展示评比,看谁在网上搜集的信息资料更丰富、制作出来的作品更精彩,看看谁在互联网这个“知识的海洋”里搜索到更多的知识资源。通过互联网的搜索探求,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生物学知识大幅增加,如他们了解到夹竹桃、大叶合欢、正木等植物具有很强的抗有毒气体功能,是理想的工厂和街道绿化植物;了解到草履虫虽然是一种小小的单细胞动物,但它却在遗传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等领域内被广泛利用。它们不仅可以净化污水,还可以作为水质酸碱度高低的指示生物等等丰富的知识。在互联网这个“知识的海洋”里,学生不仅学习到很多,而且还会发现自己的知识非常有限,从而对学习产生一种迫切感,更希望利用更多的信息技术促进自己的学习,掌握利用网络进行探究性学习的方法。
五、总结与体会
从多次开展的生物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过程和效果来看,这些活动对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掌握调查研究方法及扩展学生思维等方面,与当初设想是一致的。而现代化信息技术与活动内容成功的整合,是收到良好的效果的一大因素,信息技术不仅加强了师生之间的沟通,而且有利于老师把各种抽象的理论和动手操作的实践结合起来,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我校学生在通过参与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整合课程后,在各方面都获得提高。例如:我们设计的“草履虫的净化作用及与涡虫共栖”、“污水对金鱼生命活动的影响”、“广州常见中草药植物识别”、“水仙的雕刻与造型”、“昆虫知识及标本制作”等参赛项目在广州市青科协举办的环保竞赛活动中均获得了奖项。
通过以上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探究,我深刻体会到现代信息技术对课程改革和延伸的必要性,也坚定了我们以后在教学中将其更好地与各学科整合的信心。
参考文献:
[1]孙杰远主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7月第1版。
[2]张家全著《网络与教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年1月第1版。
[3]霍益萍主编《研究性学习实验与探索》广西教育出版社2002年2月第2版。
[4]孙立春著《新课程改革实用导读》山东教育出版社2003年11月第1版。
(作者单位:510140广东广州市第三十六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