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研究性学习与学科教学是相互促进、相互渗透的,共同对学生发生作用。研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通过发现、探究、体验而获取关于自然、社会、生活的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本文以高中物理教学为例,探讨研究性学习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其目的是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学科教学;高中物理;整合
研究性学习与学科教学是相互促进、相互渗透的,共同对学生发生作用。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主要是使学生通过发现、探究、体验而获取关于自然、社会、生活的知识,其目的是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高中生思维敏捷,乐于开拓,有着很强的自信心与自尊心,热衷于显示自己的力量与才华,对人生、社会有自己的理解与主张,不满足于书本上现成的结论。研究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他们对学习的主体意识和能力。研究性学习正是与高中生这些心理特征相匹配的学习方式。它能为学生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改变学生单纯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被动学习,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研究性学习与学科教学的关系
研究性学习与学科教学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学科教学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基础
学科教学中的知识讲述和能力培养是学生成长中所必需的。打牢知识基础,有利于以后的学习和提高。研究性学习是对学科知识的运用和再实践;如果不具备一定的学科知识,研究性学习就会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从这个意义上说,研究性学习的开展非但不能取代学科教学,相反还有赖于学科的教学质量。也就是说,学科教学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基础。
2.研究性学习弥补了学科教学的不足
学科知识的具有很强的系统性,但它是固定性的,不可选择的,相对于社会生活就显得面狭窄了。研究性学习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学习空间,带来了大量的新鲜信息,也能很好弥补学科知识面的不足,使各学科领域的知识得以延伸、综合、重组与提升。
3.研究性学习能够促进学科教学
研究性学习需要学生对已有的知识进行重新分析、整理、使用,这个过程就是对学科知识的巩固、发展、提高及综合运用的过程。同时学生通过研究实践的体验和感受,将会对原有的学科知识更加热爱和珍惜,从而激起他们渴求知识的愿望,使他们会更加主动,更加自觉地投入到学科知识的学习中去。
二、研究性学习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强调研究性学习并不是否认学科教学,二者关系紧密,可以说,离开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研究性学习将会失去意义。
物理学科是一个和日常生活联系比较紧密的学科,它注重实验和研究,在物理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使学生多渠道获取知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它既有利于学生理解物理概念,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以及学习物理的兴趣,还可以使研究性学习的目标得以实现。
那么,如何进行研究性学习与物理教学的整合呢?
1.联系生活,激发探究兴趣
物理与社会生产生活的联系非常密切,大自然蕴含着无穷的奥秘,我们身边处处都有物理现象。让物理走进生活,把生动活泼的生活实例引进课堂,使抽象的物理概念形象化、具体化,并与学到的物理知识相衔接,能培养学生观察现象、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和总结知识规律的能力。如在讲解力矩时,以教室门的开、关來说明力矩的大小决定于力和力臂,解决了力的作用点、距离与方向之间的关系。用切实的生活感受来强化物理概念和规律,容易完成知识的意义建构。同时,也可用学生生活中的错误感受,通过教师的教学与纠偏完成知识的意义建构。如拔河比赛,一般都会认为力大是胜利的原因.借助纠偏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对静摩擦力的认识和对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这样联系生活设计,学生会感到亲切和饶有兴趣,容易掌握知识和激励探究欲望。
2.设计问题,启迪创新思维
研究性学习是结合课堂教学开展的,那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去“探究”呢?教师首先要为学生的探究、发现做好充分准备,如教具、学生分组学习的材料等;然后向学生说明发现过程的目的和要求、提出探讨的问题、指出探讨的价值和步骤,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趣味性,引发学生的探究心理。学生首先要根据教师提出的目标和途径,通过阅读、演示、观察、思考等学习活动,主动去概括原理、法则,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以期找到问题的答案;然后学生交流初探所得到的成果或结论,并对一些似是而非的问题或不甚理解的问题展开深入的讨论并做进一步的探究。在完成以上环节的基础上让学生根据探索的问题,把初探和交流中获得的知识、结论加以归纳整理,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好主导作用。最后,教师可让学生把探究出的结论等运用到解决问题的实际中去,从而进一步验证和巩固已获得的知识。
3.借助实验,培养探索精神
实验是高中物理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借助实验,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与研究性学习的能力。物理教学中的实验一般可以分为测定性实验、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而探究性实验是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很好途径。具体的操作步骤是,给学生设定一个教材中的实验,让学生来自己设计实验步骤,实验工具。比如,在高一学生学习了摩擦力之后,可布置一个探索性实验,只给一把刻度尺、一块长木板、一个小滑块请粗略测量长木板与小滑块之间的滑动摩擦系数。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再实际进行操作,最终测出该值。借助这种探究性实验,学生可以巩固和掌握自己已经学过的知识,并能极大的促进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对亲身的实验探索,比教师填鸭式的说教效果会好很多,而且学生也会对理论的记忆和掌握更加深刻。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这是对传统教学观念的变革,学生在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素养,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从而提升课堂教学实效。
参考文献
[1]刘立博.关于高中物理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探讨[J].学周刊,2019,01.
[2]聂炬.物理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探究[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8,10.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学科教学;高中物理;整合
研究性学习与学科教学是相互促进、相互渗透的,共同对学生发生作用。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主要是使学生通过发现、探究、体验而获取关于自然、社会、生活的知识,其目的是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高中生思维敏捷,乐于开拓,有着很强的自信心与自尊心,热衷于显示自己的力量与才华,对人生、社会有自己的理解与主张,不满足于书本上现成的结论。研究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他们对学习的主体意识和能力。研究性学习正是与高中生这些心理特征相匹配的学习方式。它能为学生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改变学生单纯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被动学习,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研究性学习与学科教学的关系
研究性学习与学科教学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学科教学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基础
学科教学中的知识讲述和能力培养是学生成长中所必需的。打牢知识基础,有利于以后的学习和提高。研究性学习是对学科知识的运用和再实践;如果不具备一定的学科知识,研究性学习就会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从这个意义上说,研究性学习的开展非但不能取代学科教学,相反还有赖于学科的教学质量。也就是说,学科教学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基础。
2.研究性学习弥补了学科教学的不足
学科知识的具有很强的系统性,但它是固定性的,不可选择的,相对于社会生活就显得面狭窄了。研究性学习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学习空间,带来了大量的新鲜信息,也能很好弥补学科知识面的不足,使各学科领域的知识得以延伸、综合、重组与提升。
3.研究性学习能够促进学科教学
研究性学习需要学生对已有的知识进行重新分析、整理、使用,这个过程就是对学科知识的巩固、发展、提高及综合运用的过程。同时学生通过研究实践的体验和感受,将会对原有的学科知识更加热爱和珍惜,从而激起他们渴求知识的愿望,使他们会更加主动,更加自觉地投入到学科知识的学习中去。
二、研究性学习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强调研究性学习并不是否认学科教学,二者关系紧密,可以说,离开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研究性学习将会失去意义。
物理学科是一个和日常生活联系比较紧密的学科,它注重实验和研究,在物理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使学生多渠道获取知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它既有利于学生理解物理概念,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以及学习物理的兴趣,还可以使研究性学习的目标得以实现。
那么,如何进行研究性学习与物理教学的整合呢?
1.联系生活,激发探究兴趣
物理与社会生产生活的联系非常密切,大自然蕴含着无穷的奥秘,我们身边处处都有物理现象。让物理走进生活,把生动活泼的生活实例引进课堂,使抽象的物理概念形象化、具体化,并与学到的物理知识相衔接,能培养学生观察现象、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和总结知识规律的能力。如在讲解力矩时,以教室门的开、关來说明力矩的大小决定于力和力臂,解决了力的作用点、距离与方向之间的关系。用切实的生活感受来强化物理概念和规律,容易完成知识的意义建构。同时,也可用学生生活中的错误感受,通过教师的教学与纠偏完成知识的意义建构。如拔河比赛,一般都会认为力大是胜利的原因.借助纠偏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对静摩擦力的认识和对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这样联系生活设计,学生会感到亲切和饶有兴趣,容易掌握知识和激励探究欲望。
2.设计问题,启迪创新思维
研究性学习是结合课堂教学开展的,那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去“探究”呢?教师首先要为学生的探究、发现做好充分准备,如教具、学生分组学习的材料等;然后向学生说明发现过程的目的和要求、提出探讨的问题、指出探讨的价值和步骤,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趣味性,引发学生的探究心理。学生首先要根据教师提出的目标和途径,通过阅读、演示、观察、思考等学习活动,主动去概括原理、法则,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以期找到问题的答案;然后学生交流初探所得到的成果或结论,并对一些似是而非的问题或不甚理解的问题展开深入的讨论并做进一步的探究。在完成以上环节的基础上让学生根据探索的问题,把初探和交流中获得的知识、结论加以归纳整理,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好主导作用。最后,教师可让学生把探究出的结论等运用到解决问题的实际中去,从而进一步验证和巩固已获得的知识。
3.借助实验,培养探索精神
实验是高中物理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借助实验,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与研究性学习的能力。物理教学中的实验一般可以分为测定性实验、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而探究性实验是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很好途径。具体的操作步骤是,给学生设定一个教材中的实验,让学生来自己设计实验步骤,实验工具。比如,在高一学生学习了摩擦力之后,可布置一个探索性实验,只给一把刻度尺、一块长木板、一个小滑块请粗略测量长木板与小滑块之间的滑动摩擦系数。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再实际进行操作,最终测出该值。借助这种探究性实验,学生可以巩固和掌握自己已经学过的知识,并能极大的促进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对亲身的实验探索,比教师填鸭式的说教效果会好很多,而且学生也会对理论的记忆和掌握更加深刻。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这是对传统教学观念的变革,学生在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素养,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从而提升课堂教学实效。
参考文献
[1]刘立博.关于高中物理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探讨[J].学周刊,2019,01.
[2]聂炬.物理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探究[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