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中等职业学校应以服务社会为导向、以产业需求为中心,以校企合作“零距离”办学为目标,不断改善办学的基本要素,塑造品牌学生。
关键词 校企合作 零距离
就业是民生之本,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中等职业学校应以培养学生解决现实经济、生产、管理中的实际工程技术问题的教育模式为核心,以服务社会为导向、以产业需求为中心,以校企合作“零距离”办学为目标,不断改善办学的基本要素,塑造品牌学生。
一、专业与市场“零距离”
张家港最近几年经济发展迅猛,基本形成了以冶金、机械、机电工业为主体,技术型人才需求量较大。如何准确掌握社会急需哪个专业的人才、哪个专业的人才接近饱和、哪个专业更具发展潜力?这些详细、可靠的第一手资料需要从市场调研得出,因此学校要紧紧围绕张家港市扬子江冶金工业园经济高速发展的现状以及产业结构调整,不断调整专业设置,做到迎合企业办职校,对接市场开专业,根据需求育人才,主动适应经济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为了解各大、中、小型企业对技术人才的需求,我校成立了专业指导委员会,聘请企业的老总、技术骨干作为专业指导委员会的专家,定期到我校参加研讨,还派专业教师定期走访企业,学习先进的工艺。专业指导委员会对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技能培训方案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因此我校结合专业教学计划,根据专业指导委员会的建议进行调整,制定出适合学校的教学方案,及时改造老专业,积极开发新专业,从而保证了思路抢在前,办学抢在先的“有的放矢”的培养专业人才。1996年,我校在江苏沙钢集团调研时,得知该集团因生产规模扩大急需冶金机电、机械制造专业人才,第二年,学校便依托该集团开设了这一专业,该专业已成为我校最富特色的省级示范专业,也是学校最“火”的专业之一; 1997年我校依托张家港汽运集团开设了汽车驾驶与维修专业;2000年依托全国最大的玻璃生产企业——江苏华尔润集团开设了机械与玻璃工艺专业;2002年依托全国最大的不锈钢生产企业——韩国浦项集团开设了机电一体化专业;2004年依托沙钢集团、张家港信友模具公司、开设了数控专业;2009年依托沙钢集团开设了特种驾运专业;2010年依托江苏天鹏集团开设了低碳电源专业;2011年依托沙钢集团开设了特种驾运专业。正由于学校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密切结合,不少企业提前一年就到学校“订人”,学校一个学生常有三四个岗位可以选择,所以我校的毕业生畅销,仅仅沙钢集团一个企业,每年需要300多名毕业生,学校实习生供不应求,近几年来,学校每年培养600多名毕业生,为促进张家港市大、中企业发展做出了贡献。
二、专业教师与企业工程师、技师 “零距离”
职业教育是培养学生就业技能的教育,有名师才能出高徒。教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职业类学校的学生毕业后将直接上岗工作,且大多数从事生产一线工作,学生专业理论水平的高低、实践技能的强弱,直接取决于专业教师素质的高低。可以说培养“双师型”教师是实现“零距离”办学理念的灵魂,学校始终坚持“让品牌教师支撑品牌专业,让品牌专业支撑品牌学校”的发展理念,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学校采取以下的措施来培养“双师型”教师:①是参加江苏省教育厅组织的“四新”培训、出国培训。②要求专业教师积极参加劳动部门或行业组织的职业资格培训,取得高级工、技师证书。③每年暑假组织骨干专业教师下企业锻炼,和企业技术人员、工人师傅一起定岗轮训。④邀请企业优秀专业技术人员到学校兼职上专业课。⑤聘请全市知名企业家、技术专家到学校讲学、作报告。
三、学生素质与企业人才需求“零距离”
学校在制定各专业教学计划时,坚持以职业岗位需要为出发点,并严格遵循三个原则:一是必须以能力培养为本位,突出实践性;二是必须结合学生素质,突出适应性;三是必须联系就业实际,突出一致性。也就是说,职业岗位需要毕业生掌握哪些知识,学校就要传授哪些知识,从而确保学生学有所用。我校还每年对教学计划进行滚动修改,充分利用专业人才、设备等优势,依托专业办产业,产教结合。由于是工科类中等职业学校,拥有机械、机电的专业人才很多,专业设备也先进,学校尝试同沙钢集团校企合作,沙钢集团利用学校部分机床设备生产产品,派生产技术人员、老师傅到实训中心辅导学生,一个师傅带一个学生,按照“德国双元制”的培养模式,这些技术人员及时将新标准、新知识、新工艺、新技能教给学生。学生直接参与实际生产工作,既培养了良好的职业道德又获得难得的技术经验,还通过实际的加工产品,较好的掌握了一线生产经验,会处理各种复杂工艺,并在师傅的辅导下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熟练程度,成为一名合格工人。学生实习的作品就是企业需要的生产产品,这样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成就感,使他们乐在其中,乐此不疲。由于是企业提供原材料和加工刀具,因此又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实习成本,把消耗型的实训变成了创利润的生产,此举不仅能为我校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提高他们的技能水平,而且还能扩大专业影响,增加学校的社会效益和经济利益。
在注重培养学生技能的同时,我校利用一切有效的手段,在各种场合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和科学素养熏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种生产式的实习不仅是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实战场所,也是培养学生做人本领的“硬环境”,是学生走向就业、走向社会的实习基地,是培养社会责任心、职业道德、诚信品质、团队精神的实训基地。通过校企合作,我校在办学上弥补课本知识落后于社会发展的不足,缩短毕业生上岗的过渡期,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学生较早地了解企业的文化。
通过“零距离办学”的探索与实践,学校成功塑造了一大批品牌学生,近三年来,在专业竞赛上,师生获国家级一等奖两人次、二等奖三人次,获省级一等奖五人次、二等奖十余人次,苏州市级获奖总计超过150人次,两次获得苏州市技能大赛特殊贡献奖,是张家港市“市长奖”职教系统独家获奖单位。学校的毕业生有健全的人格、一专多能的操作技能、有市场适应能力、有语言交流能力,许多毕业生工作后凭一技之长成为企业骨干,走上领导岗位,为张家港市冶金、机电行业培养了大批基础扎实、实践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富有职业教育特色的紧缺中级应用型人才,适应了我市冶金、机电事业快速发展的需要。“学生实习即能上岗,上岗即能顶用”是社会用人单位对学校毕业生最基本、最中肯的评价,学校将继续努力探索“零距离”办学的模式,努力培养拥有一技之长、形成一专多能的受社会欢迎、企业抢手、家长满意的“合格+特长”的毕业生。
关键词 校企合作 零距离
就业是民生之本,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中等职业学校应以培养学生解决现实经济、生产、管理中的实际工程技术问题的教育模式为核心,以服务社会为导向、以产业需求为中心,以校企合作“零距离”办学为目标,不断改善办学的基本要素,塑造品牌学生。
一、专业与市场“零距离”
张家港最近几年经济发展迅猛,基本形成了以冶金、机械、机电工业为主体,技术型人才需求量较大。如何准确掌握社会急需哪个专业的人才、哪个专业的人才接近饱和、哪个专业更具发展潜力?这些详细、可靠的第一手资料需要从市场调研得出,因此学校要紧紧围绕张家港市扬子江冶金工业园经济高速发展的现状以及产业结构调整,不断调整专业设置,做到迎合企业办职校,对接市场开专业,根据需求育人才,主动适应经济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为了解各大、中、小型企业对技术人才的需求,我校成立了专业指导委员会,聘请企业的老总、技术骨干作为专业指导委员会的专家,定期到我校参加研讨,还派专业教师定期走访企业,学习先进的工艺。专业指导委员会对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技能培训方案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因此我校结合专业教学计划,根据专业指导委员会的建议进行调整,制定出适合学校的教学方案,及时改造老专业,积极开发新专业,从而保证了思路抢在前,办学抢在先的“有的放矢”的培养专业人才。1996年,我校在江苏沙钢集团调研时,得知该集团因生产规模扩大急需冶金机电、机械制造专业人才,第二年,学校便依托该集团开设了这一专业,该专业已成为我校最富特色的省级示范专业,也是学校最“火”的专业之一; 1997年我校依托张家港汽运集团开设了汽车驾驶与维修专业;2000年依托全国最大的玻璃生产企业——江苏华尔润集团开设了机械与玻璃工艺专业;2002年依托全国最大的不锈钢生产企业——韩国浦项集团开设了机电一体化专业;2004年依托沙钢集团、张家港信友模具公司、开设了数控专业;2009年依托沙钢集团开设了特种驾运专业;2010年依托江苏天鹏集团开设了低碳电源专业;2011年依托沙钢集团开设了特种驾运专业。正由于学校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密切结合,不少企业提前一年就到学校“订人”,学校一个学生常有三四个岗位可以选择,所以我校的毕业生畅销,仅仅沙钢集团一个企业,每年需要300多名毕业生,学校实习生供不应求,近几年来,学校每年培养600多名毕业生,为促进张家港市大、中企业发展做出了贡献。
二、专业教师与企业工程师、技师 “零距离”
职业教育是培养学生就业技能的教育,有名师才能出高徒。教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职业类学校的学生毕业后将直接上岗工作,且大多数从事生产一线工作,学生专业理论水平的高低、实践技能的强弱,直接取决于专业教师素质的高低。可以说培养“双师型”教师是实现“零距离”办学理念的灵魂,学校始终坚持“让品牌教师支撑品牌专业,让品牌专业支撑品牌学校”的发展理念,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学校采取以下的措施来培养“双师型”教师:①是参加江苏省教育厅组织的“四新”培训、出国培训。②要求专业教师积极参加劳动部门或行业组织的职业资格培训,取得高级工、技师证书。③每年暑假组织骨干专业教师下企业锻炼,和企业技术人员、工人师傅一起定岗轮训。④邀请企业优秀专业技术人员到学校兼职上专业课。⑤聘请全市知名企业家、技术专家到学校讲学、作报告。
三、学生素质与企业人才需求“零距离”
学校在制定各专业教学计划时,坚持以职业岗位需要为出发点,并严格遵循三个原则:一是必须以能力培养为本位,突出实践性;二是必须结合学生素质,突出适应性;三是必须联系就业实际,突出一致性。也就是说,职业岗位需要毕业生掌握哪些知识,学校就要传授哪些知识,从而确保学生学有所用。我校还每年对教学计划进行滚动修改,充分利用专业人才、设备等优势,依托专业办产业,产教结合。由于是工科类中等职业学校,拥有机械、机电的专业人才很多,专业设备也先进,学校尝试同沙钢集团校企合作,沙钢集团利用学校部分机床设备生产产品,派生产技术人员、老师傅到实训中心辅导学生,一个师傅带一个学生,按照“德国双元制”的培养模式,这些技术人员及时将新标准、新知识、新工艺、新技能教给学生。学生直接参与实际生产工作,既培养了良好的职业道德又获得难得的技术经验,还通过实际的加工产品,较好的掌握了一线生产经验,会处理各种复杂工艺,并在师傅的辅导下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熟练程度,成为一名合格工人。学生实习的作品就是企业需要的生产产品,这样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成就感,使他们乐在其中,乐此不疲。由于是企业提供原材料和加工刀具,因此又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实习成本,把消耗型的实训变成了创利润的生产,此举不仅能为我校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提高他们的技能水平,而且还能扩大专业影响,增加学校的社会效益和经济利益。
在注重培养学生技能的同时,我校利用一切有效的手段,在各种场合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和科学素养熏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种生产式的实习不仅是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实战场所,也是培养学生做人本领的“硬环境”,是学生走向就业、走向社会的实习基地,是培养社会责任心、职业道德、诚信品质、团队精神的实训基地。通过校企合作,我校在办学上弥补课本知识落后于社会发展的不足,缩短毕业生上岗的过渡期,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学生较早地了解企业的文化。
通过“零距离办学”的探索与实践,学校成功塑造了一大批品牌学生,近三年来,在专业竞赛上,师生获国家级一等奖两人次、二等奖三人次,获省级一等奖五人次、二等奖十余人次,苏州市级获奖总计超过150人次,两次获得苏州市技能大赛特殊贡献奖,是张家港市“市长奖”职教系统独家获奖单位。学校的毕业生有健全的人格、一专多能的操作技能、有市场适应能力、有语言交流能力,许多毕业生工作后凭一技之长成为企业骨干,走上领导岗位,为张家港市冶金、机电行业培养了大批基础扎实、实践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富有职业教育特色的紧缺中级应用型人才,适应了我市冶金、机电事业快速发展的需要。“学生实习即能上岗,上岗即能顶用”是社会用人单位对学校毕业生最基本、最中肯的评价,学校将继续努力探索“零距离”办学的模式,努力培养拥有一技之长、形成一专多能的受社会欢迎、企业抢手、家长满意的“合格+特长”的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