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但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没有太多的时间给予学生进行大篇幅的语言文字的训练。而课堂小练笔恰好能把语言文字的训练与课文内容的阅读理解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有效的语言文字训练。因此,教学中要善于捕捉课文中的训练点,把握读写结合的契机,,巧妙地运用小练笔,抒写自己的真情实感。下面我以三年级教学为例,谈谈自己的一点指导做法。
1灵活仿写
仿写是小学生从阅读到独立写作过程中起桥梁作用的一种有效的训练手段,也是读写结合的常用形式。语文课本中有很多经典佳作,引导学生模仿借鉴,就能很好地实现写作方法的渗透。如第五册中的一首诗歌《听听,秋的声音》,这首诗抓住秋天大自然里的一些声响,用诗的语言,赞美秋天。我让孩子们仿照着来写一首诗歌,用形象的描写来体现不同声音的特点。他们从中得到启示,发挥超乎我的想象,例:马新月同学写的《听听,秋的声音》:听听,秋的声音,细雨抚黄菊,“刷刷”是百花道别的声音。听听,秋的声音,果树晃动身体,“咚咚”是催促收获的号角。一只只松鼠蹿上大树,摘下一堆饱满的松果,一片片稻谷展开笑脸,带来一段丰收的乐曲。听听,秋的声音,走进这芬芳的田野,你好好地去体味秋的芳香。训练和提高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2读中促写
语文教材在每个单元“语文园地”中都有“日积月累”专栏,其中“读读背背”中包括了名言警句、古诗、成语、对联、歇后语等等内容,重在引导学生对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了解和语言的积累,只需做到熟读成诵即可,但是,孩子们心里日积月累的似乎只是单独的好词好句,这样简单的教学总觉得资源浪费了。有的只会书写,不懂其意。有的理解意思,却不懂运用和创新。学生在语言的积累与运用之间缺乏畅通的渠道,而小练笔则开辟了这一渠道。于是,在每次“日积月累”的熟读成诵之后,我就引导学生进行“写段”的小练笔。
首先,利用“读读背背“中的好词,进行词语大串联。要求学生任选几个词语,写成一段意思连贯的话。例如第六册课本“语文园地一”中,有这些词语“旭日东升”、“夕阳西下”和“皓月当空”,刚好表示三个不同的时间段,可以让孩子分别利用这三个词,写某处景物在三种时候的变化。并且还可以利用剩余的其他描写景物的好词,比如:“喷薄欲出”、“群芳吐艳”、“郁郁葱葱”、“崇山峻岭”等等。有效地让孩子们在读读背背中进行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其次,以“读读背背”中的某些名言警句、古诗名句、对联、歇后语等为中心词或句,联系生活实际写一段话。例如第六册课本“语文园地三”中,学生根据自己平常生活依赖父母的缺点,举例写一小段体会,告诉大家要自强自立,因为“花盆里长不出苍松,鸟笼里飞不出雄鹰”。适当地引用“读读背背”中的一些句子,可以使语段更具文采。这样既可以检测学生对“读读背背”的感知和理解的准确程度,又创造了运用好词佳句的训练机会。
3想象扩写
“补白”是学生对“空白”的再创造。我们教材中的一些课文,其中有些地方写得或含蓄,或简练,没有直接写出文章的结果,让人意犹未尽,给学生留下了想象和延伸的空间。例如《荷花》一课,第三自然段中的“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我让学生想象在阳光下、在细雨中、在微风中……池中荷花又会呈现出怎样的美呢?小青蛙、小蝌蚪,小蜻蜓和小蜜蜂看见了荷花的美,又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补白”在教学中相对容易捕捉,通过适时地引导学生,能够加深学生对课文更进一步的理解,丰富文中内容,在潜移默化中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思维。
4课文续写
有些课文的结尾看似结尾,却意味无穷。这就为练笔提供了机会。如《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这篇课文写了大雨过后村子里什么都没有留下,那些村民们肯定会很后悔,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再如《燕子专列》中,如果自己是其中的一只小燕子会对救护的人们说些什么? 学生在写的过程中,就是对课文的再理解。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重视读写的有机结合,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对表达方法的领悟。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小练笔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经常性的练习活动,教师应根据课文的写作特点,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训练点,结合重点训练项目,有目的、有重点地进行点拨、指导,让小练笔演绎写作中的大精彩。
1灵活仿写
仿写是小学生从阅读到独立写作过程中起桥梁作用的一种有效的训练手段,也是读写结合的常用形式。语文课本中有很多经典佳作,引导学生模仿借鉴,就能很好地实现写作方法的渗透。如第五册中的一首诗歌《听听,秋的声音》,这首诗抓住秋天大自然里的一些声响,用诗的语言,赞美秋天。我让孩子们仿照着来写一首诗歌,用形象的描写来体现不同声音的特点。他们从中得到启示,发挥超乎我的想象,例:马新月同学写的《听听,秋的声音》:听听,秋的声音,细雨抚黄菊,“刷刷”是百花道别的声音。听听,秋的声音,果树晃动身体,“咚咚”是催促收获的号角。一只只松鼠蹿上大树,摘下一堆饱满的松果,一片片稻谷展开笑脸,带来一段丰收的乐曲。听听,秋的声音,走进这芬芳的田野,你好好地去体味秋的芳香。训练和提高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2读中促写
语文教材在每个单元“语文园地”中都有“日积月累”专栏,其中“读读背背”中包括了名言警句、古诗、成语、对联、歇后语等等内容,重在引导学生对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了解和语言的积累,只需做到熟读成诵即可,但是,孩子们心里日积月累的似乎只是单独的好词好句,这样简单的教学总觉得资源浪费了。有的只会书写,不懂其意。有的理解意思,却不懂运用和创新。学生在语言的积累与运用之间缺乏畅通的渠道,而小练笔则开辟了这一渠道。于是,在每次“日积月累”的熟读成诵之后,我就引导学生进行“写段”的小练笔。
首先,利用“读读背背“中的好词,进行词语大串联。要求学生任选几个词语,写成一段意思连贯的话。例如第六册课本“语文园地一”中,有这些词语“旭日东升”、“夕阳西下”和“皓月当空”,刚好表示三个不同的时间段,可以让孩子分别利用这三个词,写某处景物在三种时候的变化。并且还可以利用剩余的其他描写景物的好词,比如:“喷薄欲出”、“群芳吐艳”、“郁郁葱葱”、“崇山峻岭”等等。有效地让孩子们在读读背背中进行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其次,以“读读背背”中的某些名言警句、古诗名句、对联、歇后语等为中心词或句,联系生活实际写一段话。例如第六册课本“语文园地三”中,学生根据自己平常生活依赖父母的缺点,举例写一小段体会,告诉大家要自强自立,因为“花盆里长不出苍松,鸟笼里飞不出雄鹰”。适当地引用“读读背背”中的一些句子,可以使语段更具文采。这样既可以检测学生对“读读背背”的感知和理解的准确程度,又创造了运用好词佳句的训练机会。
3想象扩写
“补白”是学生对“空白”的再创造。我们教材中的一些课文,其中有些地方写得或含蓄,或简练,没有直接写出文章的结果,让人意犹未尽,给学生留下了想象和延伸的空间。例如《荷花》一课,第三自然段中的“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我让学生想象在阳光下、在细雨中、在微风中……池中荷花又会呈现出怎样的美呢?小青蛙、小蝌蚪,小蜻蜓和小蜜蜂看见了荷花的美,又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补白”在教学中相对容易捕捉,通过适时地引导学生,能够加深学生对课文更进一步的理解,丰富文中内容,在潜移默化中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思维。
4课文续写
有些课文的结尾看似结尾,却意味无穷。这就为练笔提供了机会。如《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这篇课文写了大雨过后村子里什么都没有留下,那些村民们肯定会很后悔,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再如《燕子专列》中,如果自己是其中的一只小燕子会对救护的人们说些什么? 学生在写的过程中,就是对课文的再理解。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重视读写的有机结合,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对表达方法的领悟。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小练笔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经常性的练习活动,教师应根据课文的写作特点,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训练点,结合重点训练项目,有目的、有重点地进行点拨、指导,让小练笔演绎写作中的大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