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中“关键词”的作用

来源 :现代教师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5548020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较大比重,然而,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阅读却是我们每个语文老师都迫切需要解决却又无法彻底解决的一个问题。面对这一矛盾,笔者主张抓住一篇文章中的关键词,如题目、文眼、过渡段、小序等“点”,运用“抓关键词”法来指导学生实现轻松、高效地阅读目标。
   【关键词】关键词教学;阅读教学;选取;实效
  阅读教学向来是语文教师最为重视却又最不易取得实效的板块,我们往往通过五花八门的技巧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殊不知,看似热闹的训练中,学生真正吸收的东西少之又少,如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找到有力的“抓手”,让我们的阅读教学真正切实有效,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经过不断地摸索、尝试,认为可以使用“关键词教学”这“一发”来拎起解读文本的“全身”。
  1 关键词教学大义
   教育部2011年最新颁布的《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而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往往有的只是分段落、理大意、记主旨等传统的步骤。学生的阅读兴趣越来越小,阅读效率越来越低,他们对于文本的了解也只是限于教师传授的“死水”而已,很难在文章中得到有益的启示,形成自己的独特体验。于是,语文教学中就形成了学生怕阅读、不阅读的局面。如何在枯燥机械地阅读模式中另辟一条蹊径,无论是对于学生还是教师而言,都显得尤为重要。那么,何谓关键词教学呢?在这里,笔者先简单列举执教的几篇课例供大家参考。在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的《孤独之旅》中,抓住“孤独”一词,就可以准确地把握全文的脉络,这时候,整个教学就可以划分成清晰的三大步:感受杜小康的孤独——理解孤独的真正含义——学会战胜孤独,当然,看似简单的三个步骤下其实还需要教师精心地备课。然而这样的关键词一旦找出,在课堂上,学生便不再像无头的苍蝇,乱撞、乱飞。例如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的《湖心亭看雪》,属于文言文。拿到这样的文章,学生有时候连读的兴趣都没有,更不要说读懂、读透了。其实,只要我们换一种教法,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关键字“痴”,就不难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了。此外,在古典文学名著《智取生辰纲》一文中,我带领学生着重去品味一个“智”字,将吴用的“智”和杨志的“智”作一个比较,不仅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解读了文本,更培养了他们客观评价历史人物的意识。纵观以上几个课例,我们不难发现,无论是所谓的长文短教,还是短文长教,都绕不开文章中的一些“文眼”,准确地找到这个文眼,并利用现有的知识去挖掘它,拓展它,就成了我们语文教师需要去做的功课。那么,如何有效地选取这个阅读教学的关键词,就成了我们语文教师要去思考和斟酌的内容。
  2 语文关键词的选取
   关键词虽然作为一种无须作规范化处理的自然语言,但这并不意味着在文中随便选几个词语就可以作为关键词。关键词的选取首先要立足课文,即提炼文本大意,根据中心句,关键段落或文本的空白来整合,提取。除此之外,还可以从文章的标题,课文的前言,文章的课下注解及课后的读一读,写一写中提取。教师所选取的这个关键词,必须有着提纲挈领的作用,或者能达到“窥一斑而知全豹”的效果,在这个关键词的指引下,学生能够快速并准确地进入文本,理解文本。当然,前提是不能偏离文本,误读文本。
   2.1 在文本中选取关键词。
   如在教学《杨修之死》一文中,我引导学生抓住文本中的一个词语“恃才放旷”。让学生首先找出杨修才能的体现,再思考:他的才能带给他的是什么?从杨修的结局去探究曹操的性格,从而总结杨修之死这一悲剧结局的原因。整节课,学生始终保持着思考、探索的热情,这样,课堂上,学生不仅实现了知识与能力目标,也在不自觉中收获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的启发。
   2.2 在单元主题中选取关键词。
   除了在课文中去截取这个“关键词”,有时候,教师还可以有着宏观意识,例如把握一个单元的主题。例如在上《云南的歌会》这篇课文时,我主要围绕这个单元的主题“民俗文化”展开教学。在教学时我重点引导学生关注云南歌会所折射出的当地特有文化,从而带领学生拓展视野,了解中国所独有的民俗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我想,这种意义上的知识收获,也许比简单地为学生分析篇章结构、段落大意要来的更为切实有效吧。
   2.3 在课文的小序或背景介绍中选取关键词。
   在解读苏轼的《水调歌头》一文时,我让学生仔细阅读词前面的小序,了解写作的缘由和背景。白居易曾说:“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这也说明了解一篇文章背后的信息更加有助于我们去理解这篇文章,正如我们常说的“知人论世”也是这个道理。这里的小序对于学生而言,就是非常关键的“词眼”,尽管它不是一个字或一个词,但在我看来,只要是能够有助于学生理解文本的信息,我们都可以称它们为关键词。
   阅读教学中,只有准确并贴切地找准了关键词,才能起到总领全局的作用。这个关键词,既要反映和揭示文章主题,又要因文而异,能够引导学生思维,并帮助学生清晰地对文本进行定位。
  3 关键词在具体教学中的实效
   3.1 抓住关键词可以理清文章脉络。
   理清文章脉络,是帮助学生感知和理解文章内容的一种手段,其关键能力是收集并整理信息的能力。训练此种能力,可以以“抓关键词法”为载体,进行有效训练。
   例如在教学《湖心亭看雪》一文时,由于本文是一篇文言文,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时,就会有难度。在实际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抓住文章“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中的一个“痴”字,让学生找“痴行”、赏“痴景”、到最后的悟“痴心”,整个课堂思路清晰、层层推进,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便能理清全文的脉络,抓住文章的主线。这样,教材内容成了深化学习活动的工具与材料。其呈现完全服从于主线索展开的需要,由此就大大地简化了教学环节,使教学过程显得浑然一体,有层次、有梯度。这样清晰地课堂才能真正地让学生静下心来读书,静下来思考。
   3.2 抓住关键词理解课文主题。
   在语文的学习中,有的文章篇幅过长,不易理解。学生在读完课文后,往往无法真正走进文本里,去感悟作者所要传达的主题和情感。此时,就需要我们紧扣文本,抓住文章中某一两个关键词,提纲挈领般地去涵咏文章。例如在执教《记承天寺夜游》一文时,我让学生抓住“闲人”一词,结合本文的写作背景和作者生平简历,体会苏轼在经历人生的失意后仍然旷达,乐观的心态。在课堂中,学生既带着这种“闲”的情绪诵读课文,又感受了这个“闲”的内在含义。因此,此处的关键词教学就让原来艰涩深奥的课文变得清晰可解,学生学起来也简单有趣,整个课堂活跃轻松,学生真可谓是“乐益双收”。除此之外,在执教《心声》一课时,我仔细咀嚼文本,反复研读资料,将本节课的教学着力点定位在解读“心声”上。通过找读李京京的心声是什么、分析李京京有如此心声的原因,李京京的心声折射出了什么这几大环节来真正体悟“心声”的内涵。一节课下来,学生都沉浸在思考中、他们为李京京的委屈报不平,为他心声的实现而感动,我想不需要过多的分析,他们已经理解了文章的主题,获得了心灵的慰藉。
   因此,教师要想让自己的课堂灵动、高效,就要围绕关键词对教学内容做好加法和减法,让关键词教学真正成为我们教师带领学生解读文本的一把“钥匙”。
   3.3 抓住关键词拓展文本内涵。
   语文既是语言的艺术,也是思想的凝结。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不仅要提高学生阅读文章的能力,更要将学生引向一个更广阔的天地,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世界,认识生活。所以,我们不应该只局限于一个关键词,一篇文章,更应该通过关键词拓展文本内涵,让关键词深入到学生的心里,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
   比如上《杨修之死》这篇课文时,我让学生找出一个词概括杨修的性格特点,学生迅速而准确地找到了“恃才放旷”这一词。接下来的课堂就围绕着它展开。学生不仅多方面地分析了杨修和曹操的性格,在探究杨修死因时,更是针对杨修的“恃才放旷”而产生不同意见,此时他们思维碰撞出来的火花使得我们的语文课堂“活”了起来。在本节课的最后,我让学生们就“怎样做一个真正有用的人才”这一问题进行探讨时,学生都能意识到“自信不自负,张扬不张狂”这一道理。这样的课文,这样的课堂带给学生人格的影响,心灵的滋养便是成功的,学生真正实现了由课内走向课外,获得了更丰厚的精神食粮。
   “涵咏功夫兴味长”。语文的人文性是蕴含在语言文字之中的,找准关键词可以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细读文本、品味语言,从而唤醒学生的言语生命意识,促进学生的言语生命发展。教师若能关注文章本身或是周围的“关键点”,将它们与所讲重点串连起来,便可带领学生触摸文本的灵魂,与作品融为一体,方可“将其言若出吾口,将其意若出吾心。”
   总之,语文关键词教学的过程,是学生深入文本的过程,也是学生精神享受的过程。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不断提高自己解读文本的水平,精心地选取文章中的关键词,让“关键词教学”这一颗精致的石头激起精彩语文课堂的千层之浪,让我们的阅读教学真正“动”起来!
  参考文献
  [1] 《文学教育》2012年第2期.
  [2] 《语文教学通讯》.
  [3] 胡春霞 《小学教学参考》2011年第25期.
  [4] 朱熹《读书之要》.
  
其他文献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并以此来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它不仅是学习的重要内容,而且是一种学习的重要方式。  1 科学探究在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科学是探究过程和知识结论的统一,学习科学的最有效方式就是“做科学”。美国某科技
期刊
1 培养审美感受能力   视觉、听觉是审美感知的两种主要官能。朱光潜说:“美感起于形象直觉。”   文学作品是作者用来表达思想感情和审美观点的,语文课的审美教育也源于作品的语言,教师可以通过对作品语言的剖析,让学生感知语言的形象美、内涵美和思想美。也可以运用朗读,使学生的审美感知的指向隐含于审美对象的美,激发起审美主体心理上的喜、怒、哀、乐的情绪反应,让学生体会到审美的音乐美、语言美、情感美。  
期刊
语文教学到底该是什么样子,应该看以什么为标准?若以听课老师有东西可听可看,那肯定要求“互动”、“层层设问”,从教师的“巧问”到学生的“妙答”,能引向高潮的便是好课;若以学生听得有趣为标准,风花雪月武打言情迎合学生趣味,也无可厚非,因为往往是学生说了算;若以中考应试分数为标准,任何先进高明的理论都无济于事,任何花哨的教学都只能昙花一现。能考出高分就是好样的,能抓老鼠的就是好猫!   语文教学应让学生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了数学转换的特点、类型及数学转换能力的培养三个方面的问题,总结了数学转换能力培养的经验.   【关键词】数学转换能力;能力 培养  数学转换是指思维把思维对象从一种形式转变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种方法转变为另一种方法,也就是思维对思维对象存在形式和方法的选择,与这种方法相对应的能力就是数学转换能力.数学转换不仅是一种思维能力,而且是一种数学思想.   数学转换不同于转化,转化是
期刊
班主任的工作千头万绪,更重要的是每天要面对几十个复杂多变的内心世界。班主任如何才能深入学生,了解学生,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和生活的情况呢?我觉得班主任要适时调整好自己的角色,随机应变,针对学生的心理特征,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1 学习上的导师   班主任是教育人的人,要“传道、授业、解惑”,要尽“诲人不倦”之职。但是,欲使人昭昭,必先自己昭昭,那就要好学上进。陶行知先生说过:“唯其学而不厌才能诲人不
期刊
【摘要】问题意识和问题能力,是一个人创造性和创新能力的基础,不论是从掌握生物学知识,还是从培养生物科学能力需要看,我们都必须加强生物课的“问题教学”,通过学生对教师设计的问题的分析、研究、探索、总结,最后获得相关知识,在此基础上发现并提出新的未知。问题教学能有效地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从而充分地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生物课的“问题教学”是一个很需要探讨的课题。   【关键词】问题教学;培养
期刊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才会在快乐中阅读。精心推荐课外读物,营造良好的班级气氛,再利用各项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关键词】兴趣;课外读物 ; 阅读气氛; 开展比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课外阅读同样是从兴趣开始的,有了兴趣,学生才会主动积极地遨游书海,甚至于手不释卷,沉浸在读书的快乐之中。因此,作为教师应责无旁贷地承担起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责任.在平时工作时,
期刊
【摘要】在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必须要充分利用好语文课堂这一重要媒介。小学语文包含着丰富的德育内容和题材,本文对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小学课本的方法进行探讨。   【关键词】德育教育;小学语文;渗透  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小学语文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它是对素质教育进行落实的主要渠道之一,因此将德育教育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同时,德育思想也能让语文课堂更加生动、更具有情感,使学生们的精神在语
期刊
初中《科学》是一门源于生活又紧密贴近生活实际的自然科学,课程中许多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自然现象紧密相关,同时又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如何采用科学有效的办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好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一直是任课教师千方百计想攻克的难题。结合多年从事《科学》课程的教学体会,针对科学课的特点,注重实验教学,营造“做、想、讲”的科学课堂,让学生在“做、想、讲”中学
期刊
记得那一届我带的是(11)班,班里的学习风气很好,全班81个学生,54个男生,27个女生,个个活泼可爱,具有个性,也不泛桀骜不驯。当时的语文教师是年轻有为的吴老师,他虽个头不高但很精神,像貌不是很出众但注重仪表。同学们都很喜欢他,不仅是因为他有阳光、帅气的一面,也是因为他的课堂很精彩;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字正腔圆,而且能够旁征博引,口吐念珠。可是到了八年级上学期的时候,他辞职下海了,于是学校从近郊的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