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培养“工商融通”复合型高素质技能人才是江西工程职业学院为应对产业转型升级需要而做的一次大胆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本文从“工商融通”人才培养模式提出的背景、内涵及实践形式进行阐释。
关键词:工商融通 人才培养模式 实践
江西工程职业学院(以下简称“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启动于2008年,当年主要选择部分专业试点进行,到2010年,初见成效,形成了会计专业的“内外三层双轨三能力”实践教学模式;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校企合作“2+1”模式;数控技术专业的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模式;园林工程技术专业的“理论+培训+顶岗实习”教、学、做一体化模式;旅游管理专业的“三结合”模式和酒店管理专业的“五段式”模式。在此基础上,学院提出了办“开放式”高职,构建“开放融合”和“工商融通”的“双融”人才培养模式办学理念。2013年3月20日,学院党委下发《江西工程职业学院关于推进“工商融通”型高端技能人才培养改革的决定》文件,标志着学院“工商融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正式启动。同年6月21日,学院“工商融通”型高端技能人才培养改革启动仪式暨开班典礼在该校举行,以此为标志,培养“工商融通”型人才的高职教育“升级版”正式运行,标志着学院“工商融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正式进入实施阶段。2014年2月,“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高职“工商融通”型人才培养实例分析”获批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重点三类课题,标志着学院“工商融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入边实践边理论总结阶段。为进一步阐明该人才培养模式,本文从它的背景、内涵及实践形式三个方面进行说明。
一、“工商融通”人才培养模式提出的背景
产业转型升级,企业需要有一大批技术应用娴熟、技能工艺精湛、实践经验丰富的高技能人才,但更需要有一批既有技能技术,又懂企业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江西工程职业学院“工商融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正是应对产业转型升级企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要,在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基础上,择优培养一批“有技术、懂经营、会管理”的“工商融通”型高素质技能人才。
1.产业转型对高职院校培养复合型高技能人才提出要求
在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和现代农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迫切需要大量的技能型、技术应用型人才作为劳动力支持。“十二五”期间国家提出“在继续做强做大高技术产业基础上,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成为先导性、支柱性产业”。因此,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许多新技术含量高的产业必将加快发展,广大中小企业必将走出产业链的低端,高端技能型、高级技术型和工程型人才将逐步成为社会劳动力竞争的主体,社会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增长比例必将大幅超过普通劳动者增长比例。
2009年,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为应对长三角地区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提出“培养适应能力强、综合素质硬、能‘工’会‘商’、一专多能、高素质、复合型、高科技人才”。2012年8月,全国高职教育的龙头——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提出“转变观念,以社会需求和学生需求为根本,借鉴国际先进理念和经验,大力加强复合式创新型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改革,是担当‘有使命感的领跑者’义不容辞的责任”。由此可见,培养复合型高端技能人才,是高职院校在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课题。学院在借鉴国内外先进职业教育理念、经验的基础上,立足江西实际,提出推行“工商融通”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进一步总结、提升和完善,具有更强的先进性、科学性和完整性。
2.产业转型升级对高职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提出要求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社会各行业对高职人才的结构和规格要求已经发生明显的变化,特别是节能环保、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崛起,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日益紧迫。高职教育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培养学生的“高技能”,伴随产业结构过程的调整完成,这种过于注重操作技能的人才培养很可能带来新一轮劳动力就业结构矛盾甚至招生危机。因此,现代高职教育必须重新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重新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学院“工商融通”人才培养模式正是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产业转型升级对高职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的要求。
知识方面,高职学生除应具备专业所需的知识外,还应掌握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市场经济常识、前沿技术知识等。
能力方面,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除了专业能力外,还包含能在未来的发展中起关键作用的反映其综合素质的能力,即关键能力。关键能力,亦被称为核心能力、必要能力、共同能力或可迁移能力,是已知具体的专业能力和专业知识以外的,从事任何一种职业都必不可少的基本能力。当职业发生变化时,所具备的这一能力依然起作用,它将影响人们一生,是每一个人不可或缺的生存能力。教育部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的有关文件中也对高职学生收集处理信息能力、自学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合作协调能力等关键能力提出了具体要求。
素质方面,高职学生今后除应具备基本的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和身心素质外,还应有逆商、情商、行商等更高的综合素质。
二、“工商融通”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1.“工商融通”的含义
学院“工商融通”型人才培养模式指的是以三年制高职专科为基本学制,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实行“专业+专业方向”“主修+辅修专业”“专业大类+课程”“工科、商科专业互开职业通用能力与通识类选修课程”制度,培养既有“工”的技能又有“商”的头脑的“一专多能”、能“工”会“商”复合型高素质技能人才。
2.“工商融通”型人才的特征
从“工商融通”的含义可知,“工商融通”型人才通俗地讲,就是既有“工”的技能又有“商”的头脑的复合型高素质技能人才。“工商融通”型人才应具有以下特征:(1)复合型。百度词条对“复合型”人才的解释是:复合型人才应该是在各个方面都有一定能力,在某一个具体的方面要能出类拔萃的人,包括知识复合、能力复合、思维复合等。作为高职学院的学生,其复合重点是技能复合。学院“工商融通”型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专业+专业方向”、“主修+辅修专业”等途径来培养学生的多方面技能。(2)高素质。“工商融通”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高素质”主要指学生具有相当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较高的人文素养和职业素养,获得相应职业资格;既有多种职业技能,又具备一定的管理和经营能力。(3)迁移性。当今社会瞬息万变,学生仅有某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很难适应社会的需要,只有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和多方面技能才能适应社会的变化,才能在就业竞争中掌握主动权。“工商融通”型人才具有较强的社会普适能力和创业创新能力,职业变迁能力强。 三、“工商融通”人才培养的实践形式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于高职毕业生来说,“工”的技能是其在社会中赖以立足的基础,“商”的头脑是其职业生涯中有所建树的双翅。为实现“工商融通”复合型高技能人才培养,学院主要采用以下几种形式:
1.“专业+专业方向”
指学院开设的三年制高职工科类专业开设商科类专业方向,商科类专业开设工科类专业方向培养人才,“专业”与“专业方向”开设的课程比例根据人才培养需要设置比例,一般要求“专业方向”的专业课程比例不低于毕业总学分的10%。如学院会计专业开设工程造价方向,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开设市场营销方向。
2.“主修+辅修专业”
指学院三年制高职工科类学生可辅修另一商科类专业,商科类学生可辅修另一工科类专业。学院目前开设的辅修专业有电子商务、市场营销、会计、商务英语、工程造价、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电子技术7个专业,学院“工商融通”辅修专业开始于2013年,在2012级学生中试点,学制为3个学期,开设6门核心课程,采取晚上面授辅导、白天实践指导、课余网络自学等教学方式进行。
3.“专业大类+课程”
指学院分别从工科类和商科类学生中择优选拔30名学生组成“工商融通”金牌班,工科类金牌班开设企业管理、电子商务、市场营销、会计、金融、保险等课程,商科类金牌班开设信息技术、电子技术、汽车维修技术、建筑工程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等课程。金牌班采取“导师制”和“学徒制”等教学形式,集学院和社会最优资源,打造“工商融通”型金牌人才。此途径在2013级学生中试点进行。
4.“工科、商科专业互开职业通用能力与通识类选修课程”
学院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必须选修三门“工商融通”课程,三门课程中,工科专业学生必须要选修一门商科类课程,商科专业学生必须选修一门技术类课程。此途径已在2013级学生中试点进行。
四、结语
培养“工商融通”复合型高素质技能人才是学院应对产业转型升级而做的一次积极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尝试,试点一年来,得到了学生、家长、社会、政府、企业的广泛认可,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参考文献:
[1]皓林.江西工程职业学院高职教育“升级” “工商融通”专业免费学[N].江西日报,2013-06-25.
[2]杨毅红等.“工商融和”复合型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依据与路径[J].职教论坛,2010(6).
[3]李晓明.产业转型升级与高职本科教育发展——以地方应用型本科转型高职本科为选择[J].教育发展研究,2012(3).(作者单位:江西广播电视大学)
基金项目:“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高职“工商融通”型人才培养实例分析”,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重点三类课题,编号为:14ZD3L02
责任编辑:刘伟林
关键词:工商融通 人才培养模式 实践
江西工程职业学院(以下简称“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启动于2008年,当年主要选择部分专业试点进行,到2010年,初见成效,形成了会计专业的“内外三层双轨三能力”实践教学模式;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校企合作“2+1”模式;数控技术专业的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模式;园林工程技术专业的“理论+培训+顶岗实习”教、学、做一体化模式;旅游管理专业的“三结合”模式和酒店管理专业的“五段式”模式。在此基础上,学院提出了办“开放式”高职,构建“开放融合”和“工商融通”的“双融”人才培养模式办学理念。2013年3月20日,学院党委下发《江西工程职业学院关于推进“工商融通”型高端技能人才培养改革的决定》文件,标志着学院“工商融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正式启动。同年6月21日,学院“工商融通”型高端技能人才培养改革启动仪式暨开班典礼在该校举行,以此为标志,培养“工商融通”型人才的高职教育“升级版”正式运行,标志着学院“工商融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正式进入实施阶段。2014年2月,“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高职“工商融通”型人才培养实例分析”获批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重点三类课题,标志着学院“工商融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入边实践边理论总结阶段。为进一步阐明该人才培养模式,本文从它的背景、内涵及实践形式三个方面进行说明。
一、“工商融通”人才培养模式提出的背景
产业转型升级,企业需要有一大批技术应用娴熟、技能工艺精湛、实践经验丰富的高技能人才,但更需要有一批既有技能技术,又懂企业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江西工程职业学院“工商融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正是应对产业转型升级企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要,在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基础上,择优培养一批“有技术、懂经营、会管理”的“工商融通”型高素质技能人才。
1.产业转型对高职院校培养复合型高技能人才提出要求
在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和现代农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迫切需要大量的技能型、技术应用型人才作为劳动力支持。“十二五”期间国家提出“在继续做强做大高技术产业基础上,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成为先导性、支柱性产业”。因此,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许多新技术含量高的产业必将加快发展,广大中小企业必将走出产业链的低端,高端技能型、高级技术型和工程型人才将逐步成为社会劳动力竞争的主体,社会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增长比例必将大幅超过普通劳动者增长比例。
2009年,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为应对长三角地区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提出“培养适应能力强、综合素质硬、能‘工’会‘商’、一专多能、高素质、复合型、高科技人才”。2012年8月,全国高职教育的龙头——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提出“转变观念,以社会需求和学生需求为根本,借鉴国际先进理念和经验,大力加强复合式创新型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改革,是担当‘有使命感的领跑者’义不容辞的责任”。由此可见,培养复合型高端技能人才,是高职院校在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课题。学院在借鉴国内外先进职业教育理念、经验的基础上,立足江西实际,提出推行“工商融通”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进一步总结、提升和完善,具有更强的先进性、科学性和完整性。
2.产业转型升级对高职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提出要求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社会各行业对高职人才的结构和规格要求已经发生明显的变化,特别是节能环保、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崛起,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日益紧迫。高职教育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培养学生的“高技能”,伴随产业结构过程的调整完成,这种过于注重操作技能的人才培养很可能带来新一轮劳动力就业结构矛盾甚至招生危机。因此,现代高职教育必须重新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重新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学院“工商融通”人才培养模式正是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产业转型升级对高职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的要求。
知识方面,高职学生除应具备专业所需的知识外,还应掌握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市场经济常识、前沿技术知识等。
能力方面,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除了专业能力外,还包含能在未来的发展中起关键作用的反映其综合素质的能力,即关键能力。关键能力,亦被称为核心能力、必要能力、共同能力或可迁移能力,是已知具体的专业能力和专业知识以外的,从事任何一种职业都必不可少的基本能力。当职业发生变化时,所具备的这一能力依然起作用,它将影响人们一生,是每一个人不可或缺的生存能力。教育部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的有关文件中也对高职学生收集处理信息能力、自学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合作协调能力等关键能力提出了具体要求。
素质方面,高职学生今后除应具备基本的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和身心素质外,还应有逆商、情商、行商等更高的综合素质。
二、“工商融通”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1.“工商融通”的含义
学院“工商融通”型人才培养模式指的是以三年制高职专科为基本学制,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实行“专业+专业方向”“主修+辅修专业”“专业大类+课程”“工科、商科专业互开职业通用能力与通识类选修课程”制度,培养既有“工”的技能又有“商”的头脑的“一专多能”、能“工”会“商”复合型高素质技能人才。
2.“工商融通”型人才的特征
从“工商融通”的含义可知,“工商融通”型人才通俗地讲,就是既有“工”的技能又有“商”的头脑的复合型高素质技能人才。“工商融通”型人才应具有以下特征:(1)复合型。百度词条对“复合型”人才的解释是:复合型人才应该是在各个方面都有一定能力,在某一个具体的方面要能出类拔萃的人,包括知识复合、能力复合、思维复合等。作为高职学院的学生,其复合重点是技能复合。学院“工商融通”型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专业+专业方向”、“主修+辅修专业”等途径来培养学生的多方面技能。(2)高素质。“工商融通”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高素质”主要指学生具有相当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较高的人文素养和职业素养,获得相应职业资格;既有多种职业技能,又具备一定的管理和经营能力。(3)迁移性。当今社会瞬息万变,学生仅有某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很难适应社会的需要,只有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和多方面技能才能适应社会的变化,才能在就业竞争中掌握主动权。“工商融通”型人才具有较强的社会普适能力和创业创新能力,职业变迁能力强。 三、“工商融通”人才培养的实践形式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于高职毕业生来说,“工”的技能是其在社会中赖以立足的基础,“商”的头脑是其职业生涯中有所建树的双翅。为实现“工商融通”复合型高技能人才培养,学院主要采用以下几种形式:
1.“专业+专业方向”
指学院开设的三年制高职工科类专业开设商科类专业方向,商科类专业开设工科类专业方向培养人才,“专业”与“专业方向”开设的课程比例根据人才培养需要设置比例,一般要求“专业方向”的专业课程比例不低于毕业总学分的10%。如学院会计专业开设工程造价方向,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开设市场营销方向。
2.“主修+辅修专业”
指学院三年制高职工科类学生可辅修另一商科类专业,商科类学生可辅修另一工科类专业。学院目前开设的辅修专业有电子商务、市场营销、会计、商务英语、工程造价、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电子技术7个专业,学院“工商融通”辅修专业开始于2013年,在2012级学生中试点,学制为3个学期,开设6门核心课程,采取晚上面授辅导、白天实践指导、课余网络自学等教学方式进行。
3.“专业大类+课程”
指学院分别从工科类和商科类学生中择优选拔30名学生组成“工商融通”金牌班,工科类金牌班开设企业管理、电子商务、市场营销、会计、金融、保险等课程,商科类金牌班开设信息技术、电子技术、汽车维修技术、建筑工程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等课程。金牌班采取“导师制”和“学徒制”等教学形式,集学院和社会最优资源,打造“工商融通”型金牌人才。此途径在2013级学生中试点进行。
4.“工科、商科专业互开职业通用能力与通识类选修课程”
学院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必须选修三门“工商融通”课程,三门课程中,工科专业学生必须要选修一门商科类课程,商科专业学生必须选修一门技术类课程。此途径已在2013级学生中试点进行。
四、结语
培养“工商融通”复合型高素质技能人才是学院应对产业转型升级而做的一次积极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尝试,试点一年来,得到了学生、家长、社会、政府、企业的广泛认可,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参考文献:
[1]皓林.江西工程职业学院高职教育“升级” “工商融通”专业免费学[N].江西日报,2013-06-25.
[2]杨毅红等.“工商融和”复合型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依据与路径[J].职教论坛,2010(6).
[3]李晓明.产业转型升级与高职本科教育发展——以地方应用型本科转型高职本科为选择[J].教育发展研究,2012(3).(作者单位:江西广播电视大学)
基金项目:“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高职“工商融通”型人才培养实例分析”,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重点三类课题,编号为:14ZD3L02
责任编辑:刘伟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