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外的角度

来源 :杂文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hmyswe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某女士和老公吵了一架,气得不想煮饭,就带孩子去面馆吃了一顿。第二天去接孩子放学,孩子眼泪泛眶,问:妈妈,你还会跟爸爸吵架吗?女士有些不忍,忙问孩子怎么了?孩子带着哭腔说,昨天的面,好好吃!
   孩子的角度,父母的角度,角色不對等,年龄落差大,角度有差异。
   孩子可笑吗?
   在医院里,作为医生的他,总是能遇见各种各样因为暴饮暴食导致疾病的人。其中,一个连吃30个糯米饼导致肠子被完全堵死的病人令他印象深刻。他决定用这个病例去教导其他病人,不能暴饮暴食。结果,他听到的第一个问题是:什么牌子的糯米饼这么好吃?
   病人的角度,医生的角度,信息不对称,理解不同步,角度有差异。
   病人可笑吗?
   当你觉得他们可笑的时候,试着从他们的角度,去观察,去思考,去判断。
   换个角度,有时需要换个位置,换一换会发现:你走路时,讨厌车,你开车时,讨厌行人;你打工时,觉得老板太强势,太抠门,你当老板后,又觉得员工太没有责任心,没有执行力;你是顾客,认为商家太暴利,你是商人,又觉得顾客太挑剔……
   换个角度,不只是为了理解对方,更重要的是完善自我、提升自我。换言之,换个角度是起点,换个态度是重点,难点是,我们要抵达做人做事的新高度。
  尹元钧/图
其他文献
不去打扰别人的幸福,似乎不难做到,但不去打扰别人的痛苦,恐怕有时还真的容易“越界”。除了我们有同情弱者的天生气场外,还有种误区:“我是在帮助他,谈何打扰呢?”其实不然。   每年高考揭榜时,也是朋友亲戚间见面交谈、电话通话、微信会话分数的最多时刻。但这几年我逐渐养成了一种习惯,从不去主动打电话或微信问别人家孩子高考分数,哪怕是再好的朋友。考得很好的,即使你不去问也会有渠道获悉,事实上,一般人家对
期刊
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而今已经是“读网时间”日益蚕食着“读书时间”的时代。认真静下来读书的人变得越来越少,而报纸读书版也越来越成为“珍稀动物”。   当然,郁闷之余,我们也想得明白这个理儿——   生活多彩,理念多元,时光碎片,节奏加快。即使想读书,总感觉时间似乎不够。   不过,在这样的气氛下,仍有一些喜爱读书的人,无论外面的世界怎么变化,无论网络多么发达,无论网文多么“鸡汤”,无论
期刊
实事求似,是现代文学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郭沫若,当年就历史研究和历史剧创作的根本区别,提出来的一个新概念。我们通过一首古诗的创作,来看一看何为“实事求似”。   唐朝诗人杜牧的《赤壁》系七言绝句:“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是一首咏史诗。说的是一直深埋在泥沙里的断戟,虽历时久远,但并未完全锈蚀。把它捡起来磨洗干净,还能认出是三国赤壁之战的遗物。作者由此联
期刊
“共同富裕”四字,可谓百听不厌,就像恋人口中的“我爱你”,引无数英雄赴汤蹈火在所不辞,更令无数草根心潮澎湃如醉如痴,甘愿为之竭尽所有。是何故?因为它道出了无数人求而不得的心声,勾画出人类渴盼了数千年的一张蓝图一个梦。特别是曾经品尝过不公,经受过贫困,或者富于济世情怀的人,更是难以抵挡对它的向往——试想,谁不想舒舒坦坦堂堂正正像个“人”样地活着,谁愿意自己或所爱的亲友沦落到食物链或者“鄙视链”的最底
期刊
俗话说“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打人莫打脸,揭人莫揭短”。因为,“面子”常与一个人的身份、地位、尊严相联系,凡“生而有欲”的人都很看重面子。   爱“面子”好不好呢?按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凡事皆一分为二的。一方面,太看重了“面子”容易出问题。说错了话,别人指出来了,你改过来就行了呗,可为了面子,硬是强词夺理,煮熟了的鸭子——嘴还硬,就是不改;做错了事怪别人,像那个“巧舌媳妇”,把饭烧糊了还有砂子
期刊
有个道学家生性乖僻,好以苛刻的礼法来约束学生,学生们因此很讨厌他。一天晚上,道学家在月下散步,看见花丛中隐约有人影,他怀疑是邻家偷菜的,便逼过去质问,却是一个美人藏在树后。美人跪着回答:“我是狐女,因为你是个正人君子,不敢靠近,所以夜里来折花。不料被先生看见了,请饶恕我。”她言词柔婉,顾盼之间风情万种。道学家被迷住了,用话挑逗她,她便宛转娇羞、半推半就地投向了道学家的怀抱中。   接下来发生的事
期刊
晋孝武帝时,王国宝位极人臣,却心胸狭窄。他见不得别人好,是个典型的“恨人有,笑人无”式人物。   《世说新语》载,有人向晋孝武帝举荐能臣王珣,帝“令唤珣。垂至,已闻卒传声”,此时,“国宝自知才出珣下,恐倾夺要宠”,需要一个立即阻止晋孝武帝与王珣见面的理由。这个理由,无非以正义的化身出现,逼对方放手。一般情况下,所找寻的理由,要有满满的正能量。最好,能站在家国、民族大义高度,置对方于崇高与不义二选
期刊
有某刊编辑发微信过来,告知我的一篇东西要在他们的刊物上露脸,并且想同时配发一张生活照。这是比天上掉馅饼只差一个档次的好事。于是急忙拿出手机,请妻子帮忙,到楼下找一块空地,摆一个造型,“咔嚓咔嚓”几下,就完成了。   过后想想,这“生活照”挺有意思。只要寻一个背景,借助一下相机,就立即有了生活的“留念”和“证据”。而且角度听凭选择,姿势随意摆布,可以效颦范冰冰,可以模仿刘德华。这个背景不好,移动一
期刊
小琬琰(昵称“小宝”)两岁半时,突然开口说“不”。比如吃饭时,问她这个菜要吃吗,答“不”;那个菜要吃吗,答“不”。总之,所有的菜,她都说“不”吃!可过不一会儿,对于其感兴趣的菜,刚才明明对之说“不”的菜,她照吃不误!   儿童心理学认为,说“不”是儿童开始具有自我意识之体现。另外一个显著体现便是不再自称“宝宝”了,而是说“我”。   你看,孩子两岁半就开始具有自我意识,可叹者,许多成年人,面对自己
期刊
俗语说,人争一口气,佛争一炷香,人生就是争来争去。换言之,人生就是斗争,不争哪儿成。然而,“争”未必是人生常态,有时候所谓“争”只是和平地争和谐地争而已。林语堂就说:“不争,乃大争。”“不争,则天下人与之不争。”你不争,天下人就不与你争。人生莫争,不是真的让你什么都不争,而是让你聪明地争,和谐地争,不起冲突地争。专栏作家林觉夏说,与其事事争个明白,不如以不争的姿态过一生。真正聪明的人,只是从来不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