恨人有 笑人无

来源 :杂文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52033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晋孝武帝时,王国宝位极人臣,却心胸狭窄。他见不得别人好,是个典型的“恨人有,笑人无”式人物。
   《世说新语》载,有人向晋孝武帝举荐能臣王珣,帝“令唤珣。垂至,已闻卒传声”,此时,“国宝自知才出珣下,恐倾夺要宠”,需要一个立即阻止晋孝武帝与王珣见面的理由。这个理由,无非以正义的化身出现,逼对方放手。一般情况下,所找寻的理由,要有满满的正能量。最好,能站在家国、民族大义高度,置对方于崇高与不义二选一境地。
   王国宝阻止晋孝武帝,用的是“欲抑先扬”套路。打着尊重人才的幌子,使套中人觉得既不突兀,又合乎情理。王国宝跟晋孝武帝说“王珣当今名流,陛下不宜有酒色见之,自可别诏也”。最终结果,自然是“帝然其言,心以为忠,遂不见珣”。
   明眼人一看,即识破这种“恨人有,笑人无”桥段,是在搬演历史脚本。尽管,王国宝也算本色演出,既无突兀抢戏,也无漏戏穿帮。但从刻意制造的“理由”中,亦能窥其色厉内荏的夸张。甚至,一眼便看见“李斯”不容“韩非”于秦的影子。
   然而,王国宝焉能与李斯相比?李斯做事,讲究“行云流水”。即使做坏事,也要做成传奇。比如,李斯杀韩非,就很有艺术性。若单说李斯因“恨人有,笑人无”,便动杀人歹心,似并不足以服人。况且,就两人的才华来讲,李斯并不输韩非。这一点,从李斯相秦,统一六国的实践中,已经得到证实。
   那么,李斯为何要置韩非于死地呢?《史记》载,韩非《孤愤》《五蠹》传到秦国,秦王读之,竟仰天长叹“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什么意思呢,就是能面见该书作者,死而无憾!秦始皇可不是晋孝武帝,其雄才大略,亦非王国宝之流所能比。
   恰在此时,韩国都城在秦国军队的围攻中,已岌岌可危。韩国君王为保住王位,“乃遣非使秦”。秦始皇特高兴,终于能见到韩非了!李斯从国家利益出发,排除同窗之谊,跟秦王说:“韩非,韩之诸公子也。今王欲并诸侯,非终为韩不为秦,此人之情也。今王不用,久留而归之,此自遗患也,不如以过法诛之。”
   历史地看,作为政治家李斯杀韩非,绝对是职业行为。若说与“恨人有,笑人无”毫无关联,也不现实。至于,李斯杀韩非之后,秦王后悔之,“使人赦之,非已死矣”,则纯属司马迁臆断。凭秦始皇、李斯这一黄金搭档,行事风格绝对“说了算,定了干”,此种语境下,李斯内心“恨人有,笑人无”能占几分,只有他自己知道。
   与李斯截然相反,庞涓陷害孙膑,纯粹的小人做派,符合“恨人有,笑人无”人设!《史记》载,孙膑尝与庞涓俱学兵法。庞涓既事魏,得为惠王将军,而自以为能不及孙膑。乃阴使召孙膑。“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欲隐勿见”。
   庞涓死于马陵道,算是历史给孙膑脸上涂的一抹亮色。然而,這并不能说明,孙膑、韩非、王珣们,就能够冲破“恨人有,笑人无”羁绊。更多的时候,君子斗不过小人。原因在于,君子之“恨”,在“恨”自己;小人之“恨”,在“恨”他人。
其他文献
天理大概是弱者的朋友,或一个人在失意的时候求告的对象。很少有成功的人,或一个人在顺境的时候,会想起天理。这样的人或一个人在这样的时候,大多愿意将成功或顺意的原因,归功于自己的天资和努力。这使得天理总是带有悲剧的色彩。我想如果将天理拟人化,大概会长着一副苦瓜脸。   甚至天理本身,就是一个弱者。在你呼叫“我这样努力还不成功,还有天理吗”的时候,或者“他那样的人却成功了,天理何在”之际,不是天理不愿
期刊
从前,一位大法官非常仰慕皇后的美貌,皇后性感的嘴唇令他神魂颠倒,做梦都想亲一亲。但他只是妄想,因为他知道,如果胆敢冒犯皇后,必定会被国王送上断头台。   这天,大法官忍不住把他的秘密告诉了御医。御医笑了笑,神秘地说:“我可以帮你实现这个愿望,如果你……”大法官马上答应,如得偿所愿,他付给御医一万金币。   御医配制了一种发痒的药水,买通了皇后的贴身侍女。侍女趁皇后洗澡时把药水涂在了皇后的口红上。皇
期刊
一次,与朋友交谈,谈起了生活中的“内疚与悔恨”,朋友向我吐露了这样的一件事情。三十多年前的一天,朋友乘火车去沈阳参加一个学术研讨会。火车车厢里,朋友的座位临近车门,与朋友斜对面的四个年轻人正在打扑克。他们玩得很高兴,很投入,个个兴致盎然。这时,从另一节车厢走进来一个高个子中年男人。只见他用眼睛扫视了一下附近的乘客,然后前胸趴在玩扑克年轻人座椅的靠背上,假装看玩扑克,却把手悄悄地伸进了年轻人挂在衣帽
期刊
我先声明,说“开卷有害”这话,不是反对读书。我也很不情愿抛出“开卷有害”的概念,觉得它有伤我崇拜了一辈子的书。但现在情况比较复杂,“卷”,可以是书卷,也可以是网文。况且对于“书”,我近时发现,大文豪们早就说过很不客气的话。  叶圣陶先生说:“不要盲从‘开卷有益’的成语,也不要相信‘为读书而读书’的迂谈。”(《读书的态度》)现代诗人何其芳阐释孟子的话“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时说:“问题在于是什么样的书
期刊
不去打扰别人的幸福,似乎不难做到,但不去打扰别人的痛苦,恐怕有时还真的容易“越界”。除了我们有同情弱者的天生气场外,还有种误区:“我是在帮助他,谈何打扰呢?”其实不然。   每年高考揭榜时,也是朋友亲戚间见面交谈、电话通话、微信会话分数的最多时刻。但这几年我逐渐养成了一种习惯,从不去主动打电话或微信问别人家孩子高考分数,哪怕是再好的朋友。考得很好的,即使你不去问也会有渠道获悉,事实上,一般人家对
期刊
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而今已经是“读网时间”日益蚕食着“读书时间”的时代。认真静下来读书的人变得越来越少,而报纸读书版也越来越成为“珍稀动物”。   当然,郁闷之余,我们也想得明白这个理儿——   生活多彩,理念多元,时光碎片,节奏加快。即使想读书,总感觉时间似乎不够。   不过,在这样的气氛下,仍有一些喜爱读书的人,无论外面的世界怎么变化,无论网络多么发达,无论网文多么“鸡汤”,无论
期刊
实事求似,是现代文学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郭沫若,当年就历史研究和历史剧创作的根本区别,提出来的一个新概念。我们通过一首古诗的创作,来看一看何为“实事求似”。   唐朝诗人杜牧的《赤壁》系七言绝句:“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是一首咏史诗。说的是一直深埋在泥沙里的断戟,虽历时久远,但并未完全锈蚀。把它捡起来磨洗干净,还能认出是三国赤壁之战的遗物。作者由此联
期刊
“共同富裕”四字,可谓百听不厌,就像恋人口中的“我爱你”,引无数英雄赴汤蹈火在所不辞,更令无数草根心潮澎湃如醉如痴,甘愿为之竭尽所有。是何故?因为它道出了无数人求而不得的心声,勾画出人类渴盼了数千年的一张蓝图一个梦。特别是曾经品尝过不公,经受过贫困,或者富于济世情怀的人,更是难以抵挡对它的向往——试想,谁不想舒舒坦坦堂堂正正像个“人”样地活着,谁愿意自己或所爱的亲友沦落到食物链或者“鄙视链”的最底
期刊
俗话说“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打人莫打脸,揭人莫揭短”。因为,“面子”常与一个人的身份、地位、尊严相联系,凡“生而有欲”的人都很看重面子。   爱“面子”好不好呢?按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凡事皆一分为二的。一方面,太看重了“面子”容易出问题。说错了话,别人指出来了,你改过来就行了呗,可为了面子,硬是强词夺理,煮熟了的鸭子——嘴还硬,就是不改;做错了事怪别人,像那个“巧舌媳妇”,把饭烧糊了还有砂子
期刊
有个道学家生性乖僻,好以苛刻的礼法来约束学生,学生们因此很讨厌他。一天晚上,道学家在月下散步,看见花丛中隐约有人影,他怀疑是邻家偷菜的,便逼过去质问,却是一个美人藏在树后。美人跪着回答:“我是狐女,因为你是个正人君子,不敢靠近,所以夜里来折花。不料被先生看见了,请饶恕我。”她言词柔婉,顾盼之间风情万种。道学家被迷住了,用话挑逗她,她便宛转娇羞、半推半就地投向了道学家的怀抱中。   接下来发生的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