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化学作业设计, 提升化学学习兴趣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nan87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指出:化学科学与生产、生活及科技的发展有密切联系,对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和人类的生活质量提高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高中会接触到很多与化学有关的生活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联系实际,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开阔思路,综合运用化学及其他学科的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而科学合理的作业设计,无疑是达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之一。
  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从全新的角度利用、把握课程资源,把学生从书山题海中解放出来,在学习过程中提升掌握知识的乐趣,探究未来的兴趣,创新发展的情趣。但目前,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现象依然存在,书本多、资料多、作业多、考试多、补课多。高中生每天花在完成作业上的时间平均为4~5小时,而用于化学的时间约为0.5~1小时,这还不排除个别学生因不会做作业而简单抄答案的情况。如何使作业真正成为学生掌握化学知识,探究化学世界的重要渠道和手段,是一个需要大家探讨、研究的课题。本文仅就作业设计谈谈认知和做法,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抓住学科特点,贴近生活设计作业
  化学生活化,生活化学化是一些专家提了多年的观点,如何完成化学与生活的结合,让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从生活实践中提高,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化学现象,让生活中的化学现象为学习化学提供素材,作业设计不失为较好的方法。
  1.学习酸碱中和,盐与酸的反应知识后,可布置这样一个作业:观察蒸馒头面团发酵后,加入适量小苏打或纯碱后发生的变化,写出可能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2.学习水合离子的知识后,可设计:吃盐多了会口渴原因是什么?(Na 会结合水分子,使体液中的水分子减少从而感到口渴。)
  3.学习胶体知识后,可以让学生在参与家务活动(洗锅)中进一步理解胶体的性质。
  做两份菜汤,都要加油,一份不加面粉,一份加入面粉,然后,比较洗锅时的差别,理解菜汤中加入面粉,形成类似于胶体的分散系,因胶体具有吸附性可吸收油脂,锅容易洗净。
  4.学习蛋白质的先关知识后,可以让学生探索分析做变蛋时发生的反应,了解蛋白质在碱性环境中发生水解生成氨基酸这一性质。
  5.学习分子间作用力后,可让学生比较劈开一段木柴和劈断一根木柴所用力气的大小,从难易程度引导学生:劈开木柴用的是分子间作用力,而劈断木柴破坏的是化学键,直观得出化学键强度远远大于分子间作用力。同理,使用透明胶带,要拉断十分困难,但只要剪开一个小口,即可轻松拉开。
  通过与生活中的化学事实相关的作业,逐步培养学生从生活中观察化学现象、探索生活中发生的化学变化的习惯,让学生时刻处在奇妙的化学世界中,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学习化学的动力。
  二、根据学习进程,阶段性布置总结性作用
  学习是一个不断体验、探究、归纳、总结、提高的过程,也就是说让知识完成从点到面、由面到线、由线及网的体系建立过程。每一阶段的学习内容都有它相对独立的体系,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些让学生自己发现知识规律的练习,对学生的成就感的培养有极大好处。
  1.学习了《金属及其化合物》一章后,设计这样一道题:从人类使用金属的历史看,具有什么规律,这一规律与金属的制备,性质有什么联系?而这一规律与人类文明的发展有什么联系?只要学生进行梳理,就可归纳出人类使用金属经历了一个由不活泼金属到活泼金属的演变过程,而这一过程又恰与人类认识世界由简单到复杂这一客观事实相吻合,不但提高了学生归纳化学知识的能力,又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实现了育人目标。
  2.学习《化学反应与能量》后,让学生调查家中能源使用的演变情况(可以要求学生写出部分的反应方程式),对课本上关于人类能源使用的三个阶段“柴草时期—化石能源时期—多能源结构时期”有深刻认识,也从能源使用的该改变上感受到社会的进步,改革开放成果的人民共享。最后,让大家比较几种能源的优、劣,写出三个阶段对环境影响的小论文,增强环保意识。
  这类作业,用题目的开放聚集学生思维,让问题成为学生思路拓展的平台,培养了学生合作精神。
  三、设置跨学科题目,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横向贯通能力
  有这样一个趣味实验,水杯中装满水后,仍可以投放数枚曲别针,尽管水面鼓起,高出杯口,但水仍不溢出。对这一现象物理学上的解释是表面张力,若从化学角度如何解释呢?可引导学生从水分子间存在的作用力去探讨,即可得出是水分子之间的分子间作用力、氢键使然。
  跨学科习题的设置,有助于开拓学生视野,从多角度探究问题,提高学生的纵向、横向思维能力。
  以上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的体会与尝试,在操作过程中,可以安排为作业,也可作为课堂提问、思考。但无论怎样,遵循的原则是巩固知识,发展学生创造力。只要我们坚持做下去,一定会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挖掘学生潜能,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其他文献
今年以来,银行业利润大幅增长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高度关注.本文的分析表明,银行业利润的大幅增长主要归因于实体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现行金融保护制度、银行中间业务快速发展
新课程教学模式多种多样,各科教师都根据自己科目的特点探索新课程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物理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的接受能力的不同对知识点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往往学生不能同步,时间一长学生感觉物理越来越难理解,教师感到教学越来越难把握。  根据此类现象,我校从2011年3月开始,对1年三班进行了针对物理教学的改革——分层分班教学。分层施教是分层教学最重要的环节,在课堂教学及其延伸中,既要重视学生
摘 要: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是指导我国课程改革的理论之一,对新课程改革下的地理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就认知发展理论的基本原理分析了该理论对地理教学的实际指导意义,并通过举例的方式加以说明,旨在结合理论优化地理课堂教学。  关键词: 皮亚杰 认知发展理论 中学地理教学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高中地理课堂面临授课时间缩短而教学内容不变的情况,如何使学生学好地理?答案无疑是提高课堂效率。皮亚杰
一个时期以来,由于船板需求快速增长,对市场走势起到一定的拉动作用,全球造船钢板供需仍吃紧,加之中厚板生产原材料价格的大幅上涨使钢厂制造成本上升,船钢生产企业纷纷计划
摘 要: 打破传统,构建创新的物理课堂是当前新课改对物理教学工作提出的新的要求。教师要顺应改革大潮,创新传统的物理课堂,努力培养创新型人才。  关键词: 物理教学 创新课堂 创新型人才  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持续的创新,而持续的创新必然少不了具有创新能力的人力资源。因此,在学校教育中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当前一项重要任务。在这一创新教育的改革大潮中,物理学科势必在这场改革中有所作为。  一、转变学生
摘 要: 后进生现象无论在教育的任何阶段都可能产生。在集体教学中,部分学生由于各方因素影响,导致其在学习上明显落后于其他学生,跟不上教学节奏,无法迅速理解和掌握课堂所学的知识和内容。虽然后进生现象无法杜绝,但可以通过一定的措施进行转化,尽可能地减少后进生现象。  关键词: 初中物理 后进生 类型 成因 转化策略  新形势下,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逐渐进入“深水区”,有效转化后进生,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已成
摘 要: 本文清楚地阐述了误差理论的概念,并将其与不确定度概念进行了区分,然后从实验结果判定及实验方案和仪器合理优化两个方面运用实例对误差知识在高中物理实验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就误差理论中的偶然误差和系统误差作探讨,从而研究误差知识在高中物理实验中的具体作用。  关键词: 误差理论 高中物理实验 应用研究  引言  高中物理实验中很重要的一项考察内容和教学内容就是数据处理要在误差理论的指导下进行,
摘 要: 对于化学教师而言,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环保能力是化学教学活动的一大重要目标,这既是当前重视环保大环境的要求,又是化学学科未来发展的要求。本文就如何构建绿色的化学课堂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化学课堂 绿色环保 化学污染  对于任何学科而言,它的发展都是受社会发展需求所支配的。现如今,随着全球环境的日益恶化,社会发展对环境保护提出越来越多的要求,在众多环境污染的因素中,化学污染由于其本身的
摘 要: 本文旨在针对教师工作压力大、积极性普遍下降的现状,分析激发教育内驱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做法。  关键词: 青年化学教师 职业倦怠 内驱力 专业发展  当今社会,对教师的职业要求越来越高,教师承担的社会责任越来越重,面对的压力越来越大,导致教师的职业倦怠感不断增强,给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书育人工作带来不利的影响。  1.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在内驱力  1918年伍德沃思提出“内驱力”的概念,
摘 要: 低碳理念已成为21世纪全球各行业发展中的全新思维,新课标背景下,将其引入高中化学课堂中,展开教学实践,对于培养学生的绿色环保意识,认知化学知识的生活实用性,有重要价值。本文在阐述低碳教育理念的基础上,采用理论结合案例的方式,着重阐述了“引低碳理念入课堂”、“延低碳理念向课外”等具体教学策略,并对教学效果进行了评价,希望能够为“低碳理念进课堂”这一新颖教学思想的渗透提供借鉴。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