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沙女》是安部公房最有影响力的作品之一。小说通过描述将现实的世界缩影到一个封闭、狭窄的沙坑里,表达了作者对时代问题的思索。作品的独特之处是,借助匠心独运的创作手法,巧妙地体现了作者对立统一的思想观。本文力图从对立统一思想这一角度解读《沙女》的创作手法。
安部公房是日本存在主义、超现实派大师,也是“第二次战后派”的代表作家。1924年,他生于东京府北丰岛郡泷野川町的一个医生家庭。他因父亲工作的原因在中国东北度过了少年期,在此期间受到中国政府所提倡的英才教育和五族共和思想的影响颇深,高中就读于成城高校,接触到了尼采、海德格尔、卡夫卡等存在主义的思想,并且他还被称为“成城有史以来的数学天才”。日本战败后,安部公房的父亲因疾身亡,而他也变成了战败国俘虏,无家可归,1946年被遣送回国。1948年,他从东京大学医学部毕业,生活极端贫穷,有时甚至要靠卖血维持生计。为了生存,他开始了文学创作活动。自1948年第一部作品《道路尽头的标志》开始,他创作了一系列的存在主义文学作品,如《沙女》《墙》《他人的脸》《箱男》等。安部公房的作品受卡夫卡的影响很深,他曾说卡夫卡在自己“心中所占的比重逐年增大”,是带给自己灵感的“领航员”。但是,安部公房的作品不同于卡夫卡等西方存在主义大师之处在于他始终围绕生存这一主题进行思索,如《沙女》,诚然这跟安部公房的经历有关。可以说,正是因为有了“为生存所迫”的压力,才使安部公房开拓了日本的存在主义文学。也就是说,安部公房的存在主义文学即是生存的文学。
一、《沙女》的故事情节
小说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主人公仁木顺平利用休假去坐落在沙丘之中的村子内采集昆虫。他梦想着自己的名字能被记录在在昆虫大图鉴里,为后人所记住。可是,当天晚上他无处落脚,就借宿在一位生活在沙子洞坑内的“好心”妇女的家,早上起来后却发现通往外界的梯子被撤走,这才知道自己被村民、女人被当作劳动力“监禁”于此。男子拼命想要逃离沙坑,但都失败了。水源被村民所断,无以维持生命只好投降。他还从女人那里听说,其他“监禁”在这里的人没有一个成功逃出去的。但是有一天,他发现往外界送沙绳子没有被撤回,就攀爬而上来到了外面。但是逃跑途中,他被村子里的狗發现了,结果又被村民带回原处。经过这样一番折腾,男主人公逐渐适应了洞里的生活。他表面上虽然还不承认自己打算在沙坑内生活,但是他与“女人”已经开始了同居。他每天不断地与沙子作斗争,甚至从必修课一般的手工工作中感受到了微不足道的充实感。于是,他发明一种聊以自慰的蓄水装置,没想到真的获得了水源。有一天,女子因子宫外孕被运到外面去了但是梯子并没被撤回,只要想逃轻而易举就能逃走。但是,他失去了逃跑的打算,认为“逃亡,在那以后的第二天考虑怕也不迟”。小说的最后以母亲为发出的失踪登记的催促通知和法院的审判结尾,暗示着主人公的最终选择——不再返回日常世界。
二、《沙女》中的联系思想的体现
从小说的题目就可以看出,任何事物都不是绝对对立的。作品题目是《沙女》,主人公却是一位名叫仁木顺平的男人,这不是对立吗?现实的世界与沙坑的世界也并非绝对的对立。沙坑的世界在现实世界的尽头自然而然地出现,就像是莫比乌斯环上互为表里的两点,被一个曲线所连。主人公仁木顺平为摆脱无聊的日常生活,寻求生存的意义自然而然地落入了沙坑的世界。面对沙坑里种种荒谬的现象,他拼命反抗,不停地和沙女产生矛盾,却从沙女那里了解到沙子的可怕之处。后来,经历了逃跑失败之后,他开始习惯了沙坑里的生活,也开始反思自己。偶然的一次机会使他了解到沙子创造性的一面,对沙子印象发生了转变。主人公的对沙子的印象转变与主人公的意识变化是同步的。最后,他认识到挖沙这一单调的动作不再是无意义的,并开始肯定挖沙这一行为,选择不再回到现实的世界。沙坑的世界和现实的世界重合,沙坑中的每一粒沙子变成了现实世界中的一件件寻常的琐事,主人公认识到即便是处于不合理的环境,只要不停地抗争就能找到生存的意义,从而选择了“逆来顺受”。
三、《沙女》中对立思想的体现
主人公最后没有回到现实世界而选择了继续在沙坑中做起初在他看来十分荒谬的挖沙工作。前后两种态度形成鲜明对比,也是现实世界的生存价值与沙坑世界的生存意义的对比。主人公否认了自己现实世界中想要将名字写在昆虫大图鉴上的梦想,将这种追名逐利的行为视作虚无、无意义。相反,他认为“不尝尝沙子的味道是不会明白”生存的意义的。所谓“品尝沙子的味道”,并非指单调、无意义重复挖沙这一动作,而是指和有限的环境作斗争。即作者认为绝对的自由只会带来空虚和不满,只有直面生活的困苦与之抗争才能使个体发挥主体性,使其找到生存的价值。因此,重复的结果不仅仅是无聊和乏味,而是必然会超越琐碎的日常,使个体找到真正的自由和生存意义。
另外,沙坑世界中沙女和男主人公的关系也与现实世界中的夫妻关系形成对比。他们两个虽然没有法律认可,却像夫妇一样耳鬓厮磨在一起。相反,现实世界中的男主人公与妻子的关系虽然是合法的,但两个人更多的是互相伤害。妻子称他“精神性病患者”,他也称妻子为“那家伙”,两人关系非常疏远。由此可见,作者借作品中男主人公和沙女的关系,批判了现实世界中的人际疏远问题。
综上所述,安部公房通过日常生活与沙坑的对立、沙女与男主人公的关系与男主人公与妻子的关系的对立表现了对现实社会中人的追求的无意义性和人与人的疏离的批判。同时,安部公房以男主人公的选择提示人们面对生存困境如何实现存在价值的解决方案。
四、《沙女》中创作手法的创新
《沙女》在人称上一改以往以作者为第一人称的私小说式写法,以主人公仁木顺平这一第三者为对象客观进行描述。其在创作手法上并非彻底的二元对立,而是实现了从1到2的辩证的方法论与世界观。所谓1指的是沙坑的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同质性,题目沙女和男主人公人物设定有意识地不做区别,以及最后二者选择的同一性。2是指由主人公的选择才呈现出的沙坑世界与日常世界的对立,沙女与男主人公的关系与现实中男主人公与妻子关系的对立。从1到2,在中间起过渡衔接的是沙子的双面性——毁灭性和创造性。而他和男主人公意识的变化又是同步的。总而言之,作者将现实世界投射到“沙坑”这封闭、狭窄空间中,通过主人公思想的变化,表达了当时时代背景下自己对生存价值的思考。
五、结语
夏目漱石认为,优秀的文学作品必须具备“F+f”这两个要素。所谓F是指思想、内容,所谓f是指写作手法。无论是从内容还是从技巧来看,《沙女》都符合夏目漱石所定的标准,因此他构筑了沙坑这个与现实世界同质的虚构世界,以此批判现实世界中人们追求的目标的虚无与无意义,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互不关心。作者借主人公的选择间接地表达自己的立场和态度,使读者思考在现实世界生存的意义。《沙女》可以说是作者自身通过对时代问题的思索,提出的如何寻找迷失的自我的一个解决方法。正因为作品中对时代、社会问题的关照,才使安部公房被川端康成评为象征文学“未来”的作家,成为诺贝尔文学奖最有力的候选人。
(辽宁大学外国语学院)
作者简介:毛彩丽(1994-),女,山东菏泽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日语语言文学。
安部公房是日本存在主义、超现实派大师,也是“第二次战后派”的代表作家。1924年,他生于东京府北丰岛郡泷野川町的一个医生家庭。他因父亲工作的原因在中国东北度过了少年期,在此期间受到中国政府所提倡的英才教育和五族共和思想的影响颇深,高中就读于成城高校,接触到了尼采、海德格尔、卡夫卡等存在主义的思想,并且他还被称为“成城有史以来的数学天才”。日本战败后,安部公房的父亲因疾身亡,而他也变成了战败国俘虏,无家可归,1946年被遣送回国。1948年,他从东京大学医学部毕业,生活极端贫穷,有时甚至要靠卖血维持生计。为了生存,他开始了文学创作活动。自1948年第一部作品《道路尽头的标志》开始,他创作了一系列的存在主义文学作品,如《沙女》《墙》《他人的脸》《箱男》等。安部公房的作品受卡夫卡的影响很深,他曾说卡夫卡在自己“心中所占的比重逐年增大”,是带给自己灵感的“领航员”。但是,安部公房的作品不同于卡夫卡等西方存在主义大师之处在于他始终围绕生存这一主题进行思索,如《沙女》,诚然这跟安部公房的经历有关。可以说,正是因为有了“为生存所迫”的压力,才使安部公房开拓了日本的存在主义文学。也就是说,安部公房的存在主义文学即是生存的文学。
一、《沙女》的故事情节
小说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主人公仁木顺平利用休假去坐落在沙丘之中的村子内采集昆虫。他梦想着自己的名字能被记录在在昆虫大图鉴里,为后人所记住。可是,当天晚上他无处落脚,就借宿在一位生活在沙子洞坑内的“好心”妇女的家,早上起来后却发现通往外界的梯子被撤走,这才知道自己被村民、女人被当作劳动力“监禁”于此。男子拼命想要逃离沙坑,但都失败了。水源被村民所断,无以维持生命只好投降。他还从女人那里听说,其他“监禁”在这里的人没有一个成功逃出去的。但是有一天,他发现往外界送沙绳子没有被撤回,就攀爬而上来到了外面。但是逃跑途中,他被村子里的狗發现了,结果又被村民带回原处。经过这样一番折腾,男主人公逐渐适应了洞里的生活。他表面上虽然还不承认自己打算在沙坑内生活,但是他与“女人”已经开始了同居。他每天不断地与沙子作斗争,甚至从必修课一般的手工工作中感受到了微不足道的充实感。于是,他发明一种聊以自慰的蓄水装置,没想到真的获得了水源。有一天,女子因子宫外孕被运到外面去了但是梯子并没被撤回,只要想逃轻而易举就能逃走。但是,他失去了逃跑的打算,认为“逃亡,在那以后的第二天考虑怕也不迟”。小说的最后以母亲为发出的失踪登记的催促通知和法院的审判结尾,暗示着主人公的最终选择——不再返回日常世界。
二、《沙女》中的联系思想的体现
从小说的题目就可以看出,任何事物都不是绝对对立的。作品题目是《沙女》,主人公却是一位名叫仁木顺平的男人,这不是对立吗?现实的世界与沙坑的世界也并非绝对的对立。沙坑的世界在现实世界的尽头自然而然地出现,就像是莫比乌斯环上互为表里的两点,被一个曲线所连。主人公仁木顺平为摆脱无聊的日常生活,寻求生存的意义自然而然地落入了沙坑的世界。面对沙坑里种种荒谬的现象,他拼命反抗,不停地和沙女产生矛盾,却从沙女那里了解到沙子的可怕之处。后来,经历了逃跑失败之后,他开始习惯了沙坑里的生活,也开始反思自己。偶然的一次机会使他了解到沙子创造性的一面,对沙子印象发生了转变。主人公的对沙子的印象转变与主人公的意识变化是同步的。最后,他认识到挖沙这一单调的动作不再是无意义的,并开始肯定挖沙这一行为,选择不再回到现实的世界。沙坑的世界和现实的世界重合,沙坑中的每一粒沙子变成了现实世界中的一件件寻常的琐事,主人公认识到即便是处于不合理的环境,只要不停地抗争就能找到生存的意义,从而选择了“逆来顺受”。
三、《沙女》中对立思想的体现
主人公最后没有回到现实世界而选择了继续在沙坑中做起初在他看来十分荒谬的挖沙工作。前后两种态度形成鲜明对比,也是现实世界的生存价值与沙坑世界的生存意义的对比。主人公否认了自己现实世界中想要将名字写在昆虫大图鉴上的梦想,将这种追名逐利的行为视作虚无、无意义。相反,他认为“不尝尝沙子的味道是不会明白”生存的意义的。所谓“品尝沙子的味道”,并非指单调、无意义重复挖沙这一动作,而是指和有限的环境作斗争。即作者认为绝对的自由只会带来空虚和不满,只有直面生活的困苦与之抗争才能使个体发挥主体性,使其找到生存的价值。因此,重复的结果不仅仅是无聊和乏味,而是必然会超越琐碎的日常,使个体找到真正的自由和生存意义。
另外,沙坑世界中沙女和男主人公的关系也与现实世界中的夫妻关系形成对比。他们两个虽然没有法律认可,却像夫妇一样耳鬓厮磨在一起。相反,现实世界中的男主人公与妻子的关系虽然是合法的,但两个人更多的是互相伤害。妻子称他“精神性病患者”,他也称妻子为“那家伙”,两人关系非常疏远。由此可见,作者借作品中男主人公和沙女的关系,批判了现实世界中的人际疏远问题。
综上所述,安部公房通过日常生活与沙坑的对立、沙女与男主人公的关系与男主人公与妻子的关系的对立表现了对现实社会中人的追求的无意义性和人与人的疏离的批判。同时,安部公房以男主人公的选择提示人们面对生存困境如何实现存在价值的解决方案。
四、《沙女》中创作手法的创新
《沙女》在人称上一改以往以作者为第一人称的私小说式写法,以主人公仁木顺平这一第三者为对象客观进行描述。其在创作手法上并非彻底的二元对立,而是实现了从1到2的辩证的方法论与世界观。所谓1指的是沙坑的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同质性,题目沙女和男主人公人物设定有意识地不做区别,以及最后二者选择的同一性。2是指由主人公的选择才呈现出的沙坑世界与日常世界的对立,沙女与男主人公的关系与现实中男主人公与妻子关系的对立。从1到2,在中间起过渡衔接的是沙子的双面性——毁灭性和创造性。而他和男主人公意识的变化又是同步的。总而言之,作者将现实世界投射到“沙坑”这封闭、狭窄空间中,通过主人公思想的变化,表达了当时时代背景下自己对生存价值的思考。
五、结语
夏目漱石认为,优秀的文学作品必须具备“F+f”这两个要素。所谓F是指思想、内容,所谓f是指写作手法。无论是从内容还是从技巧来看,《沙女》都符合夏目漱石所定的标准,因此他构筑了沙坑这个与现实世界同质的虚构世界,以此批判现实世界中人们追求的目标的虚无与无意义,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互不关心。作者借主人公的选择间接地表达自己的立场和态度,使读者思考在现实世界生存的意义。《沙女》可以说是作者自身通过对时代问题的思索,提出的如何寻找迷失的自我的一个解决方法。正因为作品中对时代、社会问题的关照,才使安部公房被川端康成评为象征文学“未来”的作家,成为诺贝尔文学奖最有力的候选人。
(辽宁大学外国语学院)
作者简介:毛彩丽(1994-),女,山东菏泽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日语语言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