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1999年起,我国普通高校开始扩大招生规模,这一举措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已经步入“大众化”阶段。毕业生就业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形势相当严峻。我校是一所以工为主的民族高等院校,学生大多来自于民族地区。民族地区经济振兴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民族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所以我们肩负着历史重任,开展学生创新与创业教育直接关系到民族地区人才的质量。为了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人才培养要求,开展学生创新教育非常重要。
树立正确的高等教育观,把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教育的中心任务
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是21世纪高质量人才的最主要的内涵,能不能培养出这样的人才,已成为21世纪大学地位和水平的最主要的标准。高等学校必须以人为本,通过教育创新,建立创新教育的机制,创造有利于个性成长、个性特色充分发挥的宽松环境和广阔空间。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坚持人文教育和科学技术教育的统一,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统一,民族教育和国际教育的统一。对于创新人才的培养要适应不同层次的人才培养特色,对全体学生要进行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正确引导和鼓励大学生的创业热情,对于少数素质较高的学生还应进行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培养。
把人文教育和科学技术教育融为一体,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
高等教育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知识,更应使他们有思想、有灵魂、有教养、有信仰。科学的内容是人认识外物,人文的内容是人认识自身,人文精神是人实现自身价值的精神;科学精神是探求未知问题,实事求是,经得起实践检验的精神。21世纪中国要实现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必须培养和造就一批又一批高质量、高素质的专门人才,把德、智、体、美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全面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专业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推进素质教育,关键在于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它是实施科教兴国、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保证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大举措。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思想道德素质是根本,文化和业务素质是基础,身体心理素质是保证。因此,高等学校要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工作,并以此为切入点,更好地把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促进人才的全面发展。在强调全面发展的同时,也要注意学生个性的发展,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就现代科技和社会发展意义而言,还要教育学生学会学习与创造,学会生存与关心,学会竞争与合作,学会做人与交往,学会文明与生活,这些也是现代人应具备的基本品质。
构建科学合理开放的创新教育教学体系
在就业形势逼人的大环境下,要保证教育质量,加强“实践教学”至关重要。努力构建科学合理开放的实践教学体系,从课堂教学、实验课、实习基地等具体实践环节人手,加快教育改革与创新步伐。高校加强“实践教学”必须软硬件并举。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胆更新课程设置和教材,开设选修课等,出台一系列加强“实践教学”的管理规定,建立健全淘汰和奖励机制等。教育创新的核心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而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就是要从“实践教学”这个最基础的工程做起。在组织教学实践活动时应遵循“加强基础、注重应用、强化能力、适应需要”的原则,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利于他们“提锅上灶”,快速适应岗位的要求。围绕这个定位,学校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结合我校实际,建立了以课内示范性创新模块课程建设为龙头,以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改革为核心,以课外大学生“太阳鸟”科研训练、各种学科竞赛及以学生为本的大学生自主学习为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下面着重介绍一下这方面的做法。
1.实施基础课程的拓展
为弥补大学基础课程中创新教育的不足,学校自2003年起开设创新模块课程。创新模块课程为大学基础课的设计性实践课程,实施的办法是给所有的大学基础课配上相应的创新模块课程和相应的竞赛。课程涵盖了高等数学、计算机基础、大学英语、画法几何、基础电工电子、机械原理基础、基础化学、结构力学等校管基础课。如给高等数学配上数学建模课程设计,给基础电工电子配上综合电子设计,给机械原理基础配上机械设计,给大学英语配上专业课的渗透式双语,给计算机基础配上系统设计,给基础化学配上生物化学产品开发设计,给结构力学配上结构设计,等等。另外还开设有创业实践、CI策划等课程,而且每个创新模块课程都有相应的校内外竞赛。这一改革方案的实施加强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优化了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促进了理论课程的改革。
2.构建大学生课外综合创新教育体系
为推进创新型素质教育,学校建立了以本科生科研教育为核心、以学科竞赛为牵动、以日常创新实践和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的课外创新教育体系。
学校制定了《大连民族学院大学生“太阳鸟”科研立项管理办法》和《大连民族学院大学生“太阳鸟”科研项目资助管理办法》。从2003年起学校开始实施大连民族学院大学生“太阳鸟”科研资助计划,实校院二级管理。大学生“太阳鸟”科研教育是学生发表论文、专利发明、实际产品制作、参加全国“挑战杯”竞赛的主要来源。“太阳鸟”科研每年立项一次,结题验收评奖一次。校院二级立项比例近1:5。现年均校级立项150项。年均资助20万元左右。
科技竞赛是挖潜式培养创新能力的一种方式。实施科技竞赛主要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增强表达交流能力,培养应变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对知识产生独到的认识;培养心理素质,改善耐久力和爆发力等体能素质。学生经历过科技竞赛的创新能力培养,对事物便有了透彻的分析、抽象、归纳、推理、演算直至建立数学模型的整套方法,从而获得较强的学习能力。学校开展的学科竞赛有全国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工程制图建模竞赛、全国足球机器人竞赛、全国大学英语竞赛、全国电子设计竞赛、全国计算机仿真设计竞赛等。
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和社会实践是进行创新教育的有效途径。当学生经过一定的创新教育、具备了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之后,便会主动参与一些课外科技创新活动。一旦参加了课外创新活动,其创新能力便又能大幅度地获得提升。如学生依市场需求,自主开发设计各种产品、发表论文、专利制作发明等。
学校为保证课外创新活动的发展,在校内建立了大学生创新教育基地、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大学生创业就业教育基地和大学生身心健康教育基地,全面用于大学生以创新素质为核心的综合素质养成和训练。实践基地建设为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为了全方位地培养学生的组织、管理、开发、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院开设了大学生自主学习平台,给学生提供环境和适当的经费资助,平台的管理工作全部由学生承担。
创新人才培养取得明显效果
近三年,我校学生获得全国数学建模一等奖1项,国际数学建模一等奖2项,全国工程制图建模一等奖2项、全国电子创新设计一等奖1项等好成绩,有1463人次在省级以上学科竞赛中获奖。我校理学院学生、全国数学建模一等奖获得者朱志富在人民大会堂代表辽宁省所有获奖者接受国家领导人的颁奖,我校计算机仿真足球机器人代表队被邀请到美国参加2007年“世界杯”仿真足球机器人大赛。学生发表论文320篇,学生出版专著1部,学生申请专利46项,学生设计、制作实物产品(生活、工业等用品)500余件。几年来在学校为社会服务的实际项目中(直接价值金额达6000万),有500余名学生参与规划、设计与开发。学生每年科研立项120项,年参加各种学科竞赛近2000人。许多经过创新教育的学生,就业时手持多项专利、产品证书等,就业位置和起薪非常可观。2005年我校《构建创新创业教育平台提升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及辽宁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树立正确的高等教育观,把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教育的中心任务
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是21世纪高质量人才的最主要的内涵,能不能培养出这样的人才,已成为21世纪大学地位和水平的最主要的标准。高等学校必须以人为本,通过教育创新,建立创新教育的机制,创造有利于个性成长、个性特色充分发挥的宽松环境和广阔空间。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坚持人文教育和科学技术教育的统一,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统一,民族教育和国际教育的统一。对于创新人才的培养要适应不同层次的人才培养特色,对全体学生要进行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正确引导和鼓励大学生的创业热情,对于少数素质较高的学生还应进行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培养。
把人文教育和科学技术教育融为一体,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
高等教育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知识,更应使他们有思想、有灵魂、有教养、有信仰。科学的内容是人认识外物,人文的内容是人认识自身,人文精神是人实现自身价值的精神;科学精神是探求未知问题,实事求是,经得起实践检验的精神。21世纪中国要实现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必须培养和造就一批又一批高质量、高素质的专门人才,把德、智、体、美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全面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专业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推进素质教育,关键在于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它是实施科教兴国、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保证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大举措。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思想道德素质是根本,文化和业务素质是基础,身体心理素质是保证。因此,高等学校要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工作,并以此为切入点,更好地把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促进人才的全面发展。在强调全面发展的同时,也要注意学生个性的发展,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就现代科技和社会发展意义而言,还要教育学生学会学习与创造,学会生存与关心,学会竞争与合作,学会做人与交往,学会文明与生活,这些也是现代人应具备的基本品质。
构建科学合理开放的创新教育教学体系
在就业形势逼人的大环境下,要保证教育质量,加强“实践教学”至关重要。努力构建科学合理开放的实践教学体系,从课堂教学、实验课、实习基地等具体实践环节人手,加快教育改革与创新步伐。高校加强“实践教学”必须软硬件并举。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胆更新课程设置和教材,开设选修课等,出台一系列加强“实践教学”的管理规定,建立健全淘汰和奖励机制等。教育创新的核心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而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就是要从“实践教学”这个最基础的工程做起。在组织教学实践活动时应遵循“加强基础、注重应用、强化能力、适应需要”的原则,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利于他们“提锅上灶”,快速适应岗位的要求。围绕这个定位,学校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结合我校实际,建立了以课内示范性创新模块课程建设为龙头,以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改革为核心,以课外大学生“太阳鸟”科研训练、各种学科竞赛及以学生为本的大学生自主学习为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下面着重介绍一下这方面的做法。
1.实施基础课程的拓展
为弥补大学基础课程中创新教育的不足,学校自2003年起开设创新模块课程。创新模块课程为大学基础课的设计性实践课程,实施的办法是给所有的大学基础课配上相应的创新模块课程和相应的竞赛。课程涵盖了高等数学、计算机基础、大学英语、画法几何、基础电工电子、机械原理基础、基础化学、结构力学等校管基础课。如给高等数学配上数学建模课程设计,给基础电工电子配上综合电子设计,给机械原理基础配上机械设计,给大学英语配上专业课的渗透式双语,给计算机基础配上系统设计,给基础化学配上生物化学产品开发设计,给结构力学配上结构设计,等等。另外还开设有创业实践、CI策划等课程,而且每个创新模块课程都有相应的校内外竞赛。这一改革方案的实施加强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优化了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促进了理论课程的改革。
2.构建大学生课外综合创新教育体系
为推进创新型素质教育,学校建立了以本科生科研教育为核心、以学科竞赛为牵动、以日常创新实践和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的课外创新教育体系。
学校制定了《大连民族学院大学生“太阳鸟”科研立项管理办法》和《大连民族学院大学生“太阳鸟”科研项目资助管理办法》。从2003年起学校开始实施大连民族学院大学生“太阳鸟”科研资助计划,实校院二级管理。大学生“太阳鸟”科研教育是学生发表论文、专利发明、实际产品制作、参加全国“挑战杯”竞赛的主要来源。“太阳鸟”科研每年立项一次,结题验收评奖一次。校院二级立项比例近1:5。现年均校级立项150项。年均资助20万元左右。
科技竞赛是挖潜式培养创新能力的一种方式。实施科技竞赛主要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增强表达交流能力,培养应变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对知识产生独到的认识;培养心理素质,改善耐久力和爆发力等体能素质。学生经历过科技竞赛的创新能力培养,对事物便有了透彻的分析、抽象、归纳、推理、演算直至建立数学模型的整套方法,从而获得较强的学习能力。学校开展的学科竞赛有全国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工程制图建模竞赛、全国足球机器人竞赛、全国大学英语竞赛、全国电子设计竞赛、全国计算机仿真设计竞赛等。
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和社会实践是进行创新教育的有效途径。当学生经过一定的创新教育、具备了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之后,便会主动参与一些课外科技创新活动。一旦参加了课外创新活动,其创新能力便又能大幅度地获得提升。如学生依市场需求,自主开发设计各种产品、发表论文、专利制作发明等。
学校为保证课外创新活动的发展,在校内建立了大学生创新教育基地、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大学生创业就业教育基地和大学生身心健康教育基地,全面用于大学生以创新素质为核心的综合素质养成和训练。实践基地建设为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为了全方位地培养学生的组织、管理、开发、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院开设了大学生自主学习平台,给学生提供环境和适当的经费资助,平台的管理工作全部由学生承担。
创新人才培养取得明显效果
近三年,我校学生获得全国数学建模一等奖1项,国际数学建模一等奖2项,全国工程制图建模一等奖2项、全国电子创新设计一等奖1项等好成绩,有1463人次在省级以上学科竞赛中获奖。我校理学院学生、全国数学建模一等奖获得者朱志富在人民大会堂代表辽宁省所有获奖者接受国家领导人的颁奖,我校计算机仿真足球机器人代表队被邀请到美国参加2007年“世界杯”仿真足球机器人大赛。学生发表论文320篇,学生出版专著1部,学生申请专利46项,学生设计、制作实物产品(生活、工业等用品)500余件。几年来在学校为社会服务的实际项目中(直接价值金额达6000万),有500余名学生参与规划、设计与开发。学生每年科研立项120项,年参加各种学科竞赛近2000人。许多经过创新教育的学生,就业时手持多项专利、产品证书等,就业位置和起薪非常可观。2005年我校《构建创新创业教育平台提升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及辽宁省教学成果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