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活动区是幼儿自主进行的一种带有学习性质的游戏。它不是由教师事先设定教学程序,引导幼儿一步步按教师的思路完成活动,而是由幼儿自己设定目标、规则、方法、让幼儿在玩中学、自主的完成整个活动。教师的任务是创设有利于幼儿成长的环境,让幼儿发挥主动性、创造性,只在必要的情况下进行少量引导。活动区活动的这种特性,使幼儿在某种程度上控制周围的环境和人,成为一个有主见、有主意、有办法能独立做事的人;另一方面,促使幼儿能主动与他人建立联系,并在活动中,通过坚持、妥协、形成一致意见、分头行动等过程中,学会合作与分享。这种活动区活动对于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是其他形式的活动所不能代替的。
一、活动区活动中幼儿主体性与教师主导性的关系
活动区活动如果要发挥特有的教育作用,就要充分引导幼儿的主体性发展。
活动过程中尽量让幼儿自己去做自己想做的事,自己协调与其他幼儿的关系,自己去发掘成功的喜悦,自己去总结失败的教训,如非必要老师不加干涉。他们在这样的环境中积极的参与、实践各种活动、发现自己的对或错、体验自己在环境中的作用、逐步认识自己的权利和责任,从而向能独立、能自我控制迈进,不断成长。活动区活动中教师应通过提供自主活动机会和自选活动的环境条件使幼儿可以自己做出决定、自己做主支配行为,使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体,积极与周围材料、事物相互作用,探索发现。教师要注意将间接指导和直接指导相结合,帮助幼儿成为活动过程的主体,促进其向着积极的方向和更高水平发展。
二、活动区活动中如何体现幼儿的主体性
1、自我选择:幼儿在活动区活动中可以按自己的兴趣,需要选择不同活动内容,对活动具有支配、控制的权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游戏,以自己的方式进行游戏,除非幼儿的选择将会发生危险或极具邪恶倾向,教师不应干预。
2、自我体验:幼儿在活动区活动过程中将遇到成功、失败、与其他幼儿的摩擦、与其他幼儿的合作等情况。他们会开心、会沮丧、会生气等,应该让他们自然去体会,教师不应该过多干涉。
三、活动区活动中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1、了解幼儿、尊重幼儿:教师要了解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了解他们自身的学习需要与兴趣,了解幼儿在身心发展上因年龄而表现出的特殊规律。切不可从主观意愿出发,无视幼儿于成人之间,此幼儿与彼幼儿之间在认知水平、情感倾向及能力等各方面的不同之处。做到有的放矢。
2、 创设环境、投放材料:环境能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教师要创设自由、安全的心理环境:营造一种幼儿可不受教师支配,自由选择活动内容、方式、速度、时间的氛围,建立一种没有批评、指责,各种想法、做法都能受到重视、尊重的环境。幼儿只有处在自由安全的环境中才能充分发展个性,激发出探索的主动性、积极性。教师投放材料时,既要考虑幼儿的能力水平和兴趣需要,还要分析各种材料的功能、特点,把握材料的运用范畴,同时应尽量挖掘材料的多用性,最大限度的发挥材料的教育功效。材料的投放水平,提供有一定的难易差异、可操作的材料。应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丰富多样,逐步把幼儿引向所要达到的教育目标。并做到适当增添、灵活调整,使用权材料的运用恰到好处,保持区角的吸引力。活动区投放的材料应是多样的、可变的,材料应具备激发幼儿的兴趣,促进幼儿发展的功能,具有新颖性和趣味性。最后,材料应归类整理摆放有序,放置在幼儿看得见、拿的到的位置,引起幼儿参与活动的的欲望,也便于幼儿取用和收拾整理。
3、观察、指导
活动区的指导首先要做的是观察,幼儿活动的时间是教师观察与了解每个幼儿身心发展水平与学习特点的最好时机。通过观察分析幼儿为什么这样做,有什么困难等,从而为指导提供依据,针对幼儿设置环境,同时要观察所拟定的材料及环境气氛是否达到目的,使我们能够及时弥补差距,让我们的工作逐渐达到最佳教育效果。指导幼儿开展活动是教师主导作用在活动过程中的具体体现。如:新开设的活动区,幼儿大多不会玩,教师就要给于较多具体的指导;幼儿会玩时,教师就及时退出,让幼儿独立探索。当幼儿掌握了材料的某一功能与操作方法对其失去兴趣时,应从另一个角度点拨幼儿,向幼儿提出新的问题,促进其探索新玩法,激发活动兴趣和操作欲望。
4、评价、总结
总结评价要求我们在活动过程中做好观察记录,在活动结束后,教师通过记录来分析评价幼儿是否积极主动投入活动,环境是否满足幼儿的需要,指导是否有利于幼儿主动学习等等。通过评价总结使教师进一步完善活动,积累经验、获取资料,明确新的活动目标,确定行之有效的教育策略,使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
四、 总结
活动区活动是一种有利于面向全体,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良好教育形式,其活动有助于幼儿主体性的发挥与表现。我们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积累经验,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更好的发挥主导作用,提高活动功效,使幼儿真正生动活泼,主动地获得发展。
一、活动区活动中幼儿主体性与教师主导性的关系
活动区活动如果要发挥特有的教育作用,就要充分引导幼儿的主体性发展。
活动过程中尽量让幼儿自己去做自己想做的事,自己协调与其他幼儿的关系,自己去发掘成功的喜悦,自己去总结失败的教训,如非必要老师不加干涉。他们在这样的环境中积极的参与、实践各种活动、发现自己的对或错、体验自己在环境中的作用、逐步认识自己的权利和责任,从而向能独立、能自我控制迈进,不断成长。活动区活动中教师应通过提供自主活动机会和自选活动的环境条件使幼儿可以自己做出决定、自己做主支配行为,使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体,积极与周围材料、事物相互作用,探索发现。教师要注意将间接指导和直接指导相结合,帮助幼儿成为活动过程的主体,促进其向着积极的方向和更高水平发展。
二、活动区活动中如何体现幼儿的主体性
1、自我选择:幼儿在活动区活动中可以按自己的兴趣,需要选择不同活动内容,对活动具有支配、控制的权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游戏,以自己的方式进行游戏,除非幼儿的选择将会发生危险或极具邪恶倾向,教师不应干预。
2、自我体验:幼儿在活动区活动过程中将遇到成功、失败、与其他幼儿的摩擦、与其他幼儿的合作等情况。他们会开心、会沮丧、会生气等,应该让他们自然去体会,教师不应该过多干涉。
三、活动区活动中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1、了解幼儿、尊重幼儿:教师要了解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了解他们自身的学习需要与兴趣,了解幼儿在身心发展上因年龄而表现出的特殊规律。切不可从主观意愿出发,无视幼儿于成人之间,此幼儿与彼幼儿之间在认知水平、情感倾向及能力等各方面的不同之处。做到有的放矢。
2、 创设环境、投放材料:环境能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教师要创设自由、安全的心理环境:营造一种幼儿可不受教师支配,自由选择活动内容、方式、速度、时间的氛围,建立一种没有批评、指责,各种想法、做法都能受到重视、尊重的环境。幼儿只有处在自由安全的环境中才能充分发展个性,激发出探索的主动性、积极性。教师投放材料时,既要考虑幼儿的能力水平和兴趣需要,还要分析各种材料的功能、特点,把握材料的运用范畴,同时应尽量挖掘材料的多用性,最大限度的发挥材料的教育功效。材料的投放水平,提供有一定的难易差异、可操作的材料。应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丰富多样,逐步把幼儿引向所要达到的教育目标。并做到适当增添、灵活调整,使用权材料的运用恰到好处,保持区角的吸引力。活动区投放的材料应是多样的、可变的,材料应具备激发幼儿的兴趣,促进幼儿发展的功能,具有新颖性和趣味性。最后,材料应归类整理摆放有序,放置在幼儿看得见、拿的到的位置,引起幼儿参与活动的的欲望,也便于幼儿取用和收拾整理。
3、观察、指导
活动区的指导首先要做的是观察,幼儿活动的时间是教师观察与了解每个幼儿身心发展水平与学习特点的最好时机。通过观察分析幼儿为什么这样做,有什么困难等,从而为指导提供依据,针对幼儿设置环境,同时要观察所拟定的材料及环境气氛是否达到目的,使我们能够及时弥补差距,让我们的工作逐渐达到最佳教育效果。指导幼儿开展活动是教师主导作用在活动过程中的具体体现。如:新开设的活动区,幼儿大多不会玩,教师就要给于较多具体的指导;幼儿会玩时,教师就及时退出,让幼儿独立探索。当幼儿掌握了材料的某一功能与操作方法对其失去兴趣时,应从另一个角度点拨幼儿,向幼儿提出新的问题,促进其探索新玩法,激发活动兴趣和操作欲望。
4、评价、总结
总结评价要求我们在活动过程中做好观察记录,在活动结束后,教师通过记录来分析评价幼儿是否积极主动投入活动,环境是否满足幼儿的需要,指导是否有利于幼儿主动学习等等。通过评价总结使教师进一步完善活动,积累经验、获取资料,明确新的活动目标,确定行之有效的教育策略,使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
四、 总结
活动区活动是一种有利于面向全体,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良好教育形式,其活动有助于幼儿主体性的发挥与表现。我们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积累经验,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更好的发挥主导作用,提高活动功效,使幼儿真正生动活泼,主动地获得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