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初中生发展中,道德与法治课程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对于学生思想道德观念、人生价值观的确立有直接影响。由于初中道德与法治知识具有一定抽象性,学生不太容易理解,对此教师可以在实践教学中从学生的具体生活入手,采取生活化教学模式,借助生活让学生感悟、应用道德与法治知识,促进学生学习效果提升。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应用
为了进一步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效果,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借助生活让学生感悟、应用知识,同时也让学生在实践生活中能对道德与法治理论知识进行反思,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保障。
一、生活化教学模式应用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正面效应
1.引导学生树立正确思想观念。初中生的成长环境存在一定差异,这也导致他们的思想观念、道德观念存在差别,加上网络文化、社会多元文化的影响,使得初中生的思想道德观念具有多样化的特征,从而对道德与法治教学带来了一定影响[1]。将生活化教学模式应用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生活案例进行知识传授,让学生在分析案例、现象中产生深刻的感悟,以此促进学生健康思想观念形成。
2.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果。新时期下,学生每天都会接触到各种新事物、新观念,其中有很多内容都与道德与法治课程相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借助生活化教学模式,将学生平常接触到的东西引入课堂上,让学生进行思考、分析,能进一步深化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理论知识的理解,促进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2]。
3.強化学生学习质量。对于生活化教学模式,其最显著的特征就是教师在教学中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入手,为学生构建一个与自己生活相契合的生活情况,以此缩短课堂教学与学生现实生活之间的距离,让学生能在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中对抽象的道德与法治知识进行认识,这对于学生学习质量提升有很大帮助。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状况
1.教育模式比较单调。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有一部分教师依然采用灌输式教学方式,来进行授课师很少对学生的兴趣爱好、思想状态、认知水平进行分析,造成了教师教学手法、教学内容不能满足学生学习需求,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得不积极,难以用道德与法治理论知识改变自身的不良言行。
2.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相脱节。对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其本身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有很大的联系,加上“互联网+”的大背景下,初中生经常会借助网络渠道来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而学生在接受信息的时候,也会受到一些错误、不良信息的误导,从而在生活中出现一些错误行为。如学生在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时,容易冲动、不顾后果,甚至会出现暴力的情况,这显然削弱了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效果[3]。很多时候,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讲解知识时,很少关注学生的生活,也没有指引学生对生活中的问题进行思考,教师讲述的内容过于抽象,学生会产生一种道德与法治对生活没有作用的错误思想,学习积极性不强。
三、生活化教学内容应用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方法
(一)引入生活中的内容
在网络时代,学生可以在网络上接触到各种新鲜的事物,学生的思想状态更加活跃,为了全面提高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效果,教师就要对学生的现实状况进行剖析,将生活化内容引入到道德与法治课堂上,让学生能在分析生活问题中理解道德与法治知识[4]。
如在讲解“和朋友在一起”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就可以结合学生的现实生活进行教学。教师先让学生简单地介绍一下自己的好朋友,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敢于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观点。接着教师为学生引入生活中常见的问题:A和B既是同桌,也是好朋友,在期中考试的时候,A有一道数学题不会做,想要抄B的答案,这时B该怎么做?这样的内容可以说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很常见的,甚至是某些学生的真实写照。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别从A、B的角度来对这个事件进行剖析,提出自己的观点,在此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表述,判断其思想道德观念,从而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促使学生能更加理性地看待友谊问题。
(二)构建生活中的情景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时,可以通过各种手段,在课堂上为学生构建生活情景,让学生可以在情景中体会、应用道德与法治知识,便于学生学习[5]。
以“青春的情绪”课堂教学为例,为了引导学生能更加理性地认识、控制自己的情绪,教师在课堂上用多媒体将学生在生活中与情绪相关的情景展现出来,如班里的学生在教师节给教师送鲜花,为教师唱歌,教师非常高兴;A同学养了一只宠物狗,某天宠物狗生病了,该同学不知所措;B同学新买的书包被C同学划破,B非常生气,并大声地呵斥C。教师借助这些形象、真实的视频让学生进行分析,并体会视频中相关人物的心理情绪,会显著加深学生对各种情绪的理解,能让学生对情绪产生全面的体会,这对于学生学习管理情绪的知识有极大帮助。
(三)关注生活与知识的联系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指引学生在生活中落实、应用知识,确保学生知行合一,为学生的综合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关注知识和生活之间的联系,创建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成长。
如在“法不可违”这部分知识讲解中,教师就可以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将当地的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相关事例引入课堂,指引学生对事例中的行为、心理进行分析,同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探究性问题:是什么原因让事例中的青少年不好好学习而成为一个违法者?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来交流看法、意见。同时教师也可以与学生一起讨论,为学生描述自己的观点,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剖析事例。在教学中,教师通过真实事例的引入,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法不可违”的内涵,显著提高了学生的法治观念,并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做到遵法、守法、用法。
(四)安排生活化作业
与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相比较,初中道德与法治在课时安排上相对较少,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传授的知识相对有限,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强化学生的认知,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为学生布置一些生活化的作业,让学生可以在生活实践中加深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理解。同时通过生活化作业的布置,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内化理论知识,促进学生健康行为习惯的养成。
总而言之,将生活化教学模式应用到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中,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变学生对课程的看法,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并且有助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于学生健康成长有极大帮助。在今后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切实关注学生生活,结合学生发展需求进行教学、引导,以此更好地发挥出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育人价值。
参考文献
[1]林慧.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J].新教育,2020(16):142.
[2]张勇.初探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20(33):144.
[3]汤树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探讨[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20(01):116.
[4]惠晓霜.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策略探讨[J].试题与研究,2019(29):116.
[5]汪海澜.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探讨[J].教育观察,2019(30):119-120.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应用
为了进一步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效果,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借助生活让学生感悟、应用知识,同时也让学生在实践生活中能对道德与法治理论知识进行反思,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保障。
一、生活化教学模式应用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正面效应
1.引导学生树立正确思想观念。初中生的成长环境存在一定差异,这也导致他们的思想观念、道德观念存在差别,加上网络文化、社会多元文化的影响,使得初中生的思想道德观念具有多样化的特征,从而对道德与法治教学带来了一定影响[1]。将生活化教学模式应用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生活案例进行知识传授,让学生在分析案例、现象中产生深刻的感悟,以此促进学生健康思想观念形成。
2.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果。新时期下,学生每天都会接触到各种新事物、新观念,其中有很多内容都与道德与法治课程相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借助生活化教学模式,将学生平常接触到的东西引入课堂上,让学生进行思考、分析,能进一步深化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理论知识的理解,促进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2]。
3.強化学生学习质量。对于生活化教学模式,其最显著的特征就是教师在教学中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入手,为学生构建一个与自己生活相契合的生活情况,以此缩短课堂教学与学生现实生活之间的距离,让学生能在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中对抽象的道德与法治知识进行认识,这对于学生学习质量提升有很大帮助。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状况
1.教育模式比较单调。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有一部分教师依然采用灌输式教学方式,来进行授课师很少对学生的兴趣爱好、思想状态、认知水平进行分析,造成了教师教学手法、教学内容不能满足学生学习需求,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得不积极,难以用道德与法治理论知识改变自身的不良言行。
2.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相脱节。对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其本身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有很大的联系,加上“互联网+”的大背景下,初中生经常会借助网络渠道来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而学生在接受信息的时候,也会受到一些错误、不良信息的误导,从而在生活中出现一些错误行为。如学生在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时,容易冲动、不顾后果,甚至会出现暴力的情况,这显然削弱了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效果[3]。很多时候,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讲解知识时,很少关注学生的生活,也没有指引学生对生活中的问题进行思考,教师讲述的内容过于抽象,学生会产生一种道德与法治对生活没有作用的错误思想,学习积极性不强。
三、生活化教学内容应用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方法
(一)引入生活中的内容
在网络时代,学生可以在网络上接触到各种新鲜的事物,学生的思想状态更加活跃,为了全面提高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效果,教师就要对学生的现实状况进行剖析,将生活化内容引入到道德与法治课堂上,让学生能在分析生活问题中理解道德与法治知识[4]。
如在讲解“和朋友在一起”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就可以结合学生的现实生活进行教学。教师先让学生简单地介绍一下自己的好朋友,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敢于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观点。接着教师为学生引入生活中常见的问题:A和B既是同桌,也是好朋友,在期中考试的时候,A有一道数学题不会做,想要抄B的答案,这时B该怎么做?这样的内容可以说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很常见的,甚至是某些学生的真实写照。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别从A、B的角度来对这个事件进行剖析,提出自己的观点,在此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表述,判断其思想道德观念,从而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促使学生能更加理性地看待友谊问题。
(二)构建生活中的情景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时,可以通过各种手段,在课堂上为学生构建生活情景,让学生可以在情景中体会、应用道德与法治知识,便于学生学习[5]。
以“青春的情绪”课堂教学为例,为了引导学生能更加理性地认识、控制自己的情绪,教师在课堂上用多媒体将学生在生活中与情绪相关的情景展现出来,如班里的学生在教师节给教师送鲜花,为教师唱歌,教师非常高兴;A同学养了一只宠物狗,某天宠物狗生病了,该同学不知所措;B同学新买的书包被C同学划破,B非常生气,并大声地呵斥C。教师借助这些形象、真实的视频让学生进行分析,并体会视频中相关人物的心理情绪,会显著加深学生对各种情绪的理解,能让学生对情绪产生全面的体会,这对于学生学习管理情绪的知识有极大帮助。
(三)关注生活与知识的联系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指引学生在生活中落实、应用知识,确保学生知行合一,为学生的综合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关注知识和生活之间的联系,创建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成长。
如在“法不可违”这部分知识讲解中,教师就可以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将当地的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相关事例引入课堂,指引学生对事例中的行为、心理进行分析,同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探究性问题:是什么原因让事例中的青少年不好好学习而成为一个违法者?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来交流看法、意见。同时教师也可以与学生一起讨论,为学生描述自己的观点,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剖析事例。在教学中,教师通过真实事例的引入,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法不可违”的内涵,显著提高了学生的法治观念,并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做到遵法、守法、用法。
(四)安排生活化作业
与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相比较,初中道德与法治在课时安排上相对较少,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传授的知识相对有限,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强化学生的认知,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为学生布置一些生活化的作业,让学生可以在生活实践中加深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理解。同时通过生活化作业的布置,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内化理论知识,促进学生健康行为习惯的养成。
总而言之,将生活化教学模式应用到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中,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变学生对课程的看法,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并且有助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于学生健康成长有极大帮助。在今后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切实关注学生生活,结合学生发展需求进行教学、引导,以此更好地发挥出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育人价值。
参考文献
[1]林慧.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J].新教育,2020(16):142.
[2]张勇.初探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20(33):144.
[3]汤树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探讨[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20(01):116.
[4]惠晓霜.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策略探讨[J].试题与研究,2019(29):116.
[5]汪海澜.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探讨[J].教育观察,2019(30):119-120.